《大富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富翁-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香港人对地产业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的,因为在香港是真的地少人多,居住条件非常的差,要不是窗口跟香港有着出入境与交通方面的因素阻碍的话,苏景祯相信有绝大部分的香港人会回到内地来置业的。

    “也不是抄不抄底的问题,你看现在内地是福利分房吧,可是这个负担应该是很大的,窗口作为特区,已经实行了房产市场化的改革了,那么其他城市也很快会这么实施,而国内最繁华的,设施最完备的城市也就这么几个,价格总会涨起来的。”苏景祯自己虽然知道国内的房地产最后会涨到什么程度,可他对这方面并没有研究,只能大而化之的对袁光宗解释自己的想法。

    “就跟LA和纽约那些城市那样?”袁光宗举一反三,立即就拿出了美帝那边的城市来类比。

    “差不多吧,你看美帝那边,有条件的人都会去大城市里面发展,毕竟在大城市里面薪酬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基本上很多的大公司都会在大城市里面有业务,这样会有聚焦效应,在国内也是这样,这是一种规律,至少在目前是这样,所以现在国内的大城市一旦房屋市场化之后,必然就会造成价格上涨。”

    “而且未来发展得越好的城市价格就越贵,人口多的城市房价也会上涨。”袁光华倒是明白这种客观的规律,可他对国内的政策还是不太有信心,毕竟刚才苏景祯已经说了,在海南那边才出事没多久,谁知道政府会有什么想法?

    “所以未来做房地产也是一条出路,不过这种要跟地头蛇打交道的事情,很容易惹出麻烦来,需要非常的小心才行。”苏景祯怕袁光宗动了什么心思,赶紧泼点凉水。

    “这倒是,不过可以炒房啊,这方面我们香港人可是擅长的很,炒楼花都能炒出几百万来。”袁光宗笑了笑,他可不敢直接做开发商,看看香港新世界和新龙基那些房地产公司的套路就知道了,黑幕重重,吃人不吐骨头的行业。

    “这倒是一个办法,有时间宗叔给我说说炒房都需要注意些什么,等政策放松了,我就到帝都魔都都买一些房子,免得以后出差都要住酒店。”苏景祯听袁光华都这么说了,也暂且相信他不会跑去做房地产,不过买房子这个倒是可以请教一下。

    “这还不简单,要是内地以后都是贷款供楼的话,只要付得起首期,那就直接买了,每个月才需要还多少贷啊,都是些小数目,而且等手里有几套房子的时候,还可以拿去抵押,抵押后的钱还可以再买”

    “国内应该不允许贷上贷的。”苏景祯提醒了袁光宗一下,这样的行为只会推高房价,很容易就出现泡沫,国内是不会执行的。

    “我不是说你拿去银行抵押贷款,可以拿来私人抵押啊,香港这么多的当铺要来做什么的?不就是做小额贷款的嘛,而且这个还有房产作为抵押,这是优质资产好不好。”袁光宗对这些套路早就熟得不能再熟,立即就有解决的方案。

    “香港的当铺还接这样的生意啊,两边的法律可不一样啊,万一出事了咋办。”苏景祯有些傻眼了,香港的当铺没道理会接这样的业务啊,而且现在国内也不允许当铺。

    “笨啊,可以在内地以私人的手段来操作啊,就当是借钱。”袁光宗估计真的炒过楼,不然怎么可能了解这些手段呢?

    嗯,看来可以跟大家都说说这个问题,以后的房价会越来越高,买房要趁早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天河城() 
这年头在窗口或者省城买房价格其实也是挺高的,别看单价只不过是六千到八千一平米,但回过头看看两地的人均薪酬水平就知道了,买房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可纵向对比起来,现在买房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好处并不在于现在买了房子以后能卖多少钱,其实总体来说,长期的房价涨幅并没有想象那么高,就拿目前窗口市的房价来对比吧。

    现在窗口市正处于房价的低潮期,在九五年的时候房价最高可以达到上万,均价也在七千左右,而现在只要六千左右就可以了。

    那么到了二十年后,窗口市的房价又是多少呢?均价大概是在三万一平左右,最高的有八万到十万一平米,平均下来大概是涨了十倍。

    可现在六千一平,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要六十万,而这六十万在二十年里能不能挣出十倍的涨幅?或许很多人都会很有信心的说可以。

    可为什么苏景祯自己却会对人说买房要趁早呢?

    这其实就是看中了早期买房里面好处,例如可以在市中心附近配套完善的地方买得到房子,二十年之后就不大可能了,再例如学区房,现在老牌的好学校附近还能买得到新房子,而二十年后基本就不可能了。

    当然,学校或许会建新校区,市中心或者会因为城市的发展逐渐变更,但完好的配套并不会就这么消失了,这些才是苏景祯现在所看重的。

    “你说的不对。”袁光宗想了一下,觉得苏景祯说的话并不一定就是对的,于是就反驳。

    “要是城市的中心迁移,那么原来的地区就很可能变成老城区,房屋的价值不一定还会像之前那么的值钱的。”

    苏景祯听了袁光宗的反驳,沉默了一下,这也的确是,就像省城的荔湾、越秀,的确是没天河的楼价那么高。

    “老城区会改造,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地价始终是保持一个向上的势头的,除非是小城市,人口不足以支撑一个新的城市或者地区,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鬼城的出现。”沉默过后,苏景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也不算是强掰,鬼城在后世还是出现过的,例如北方的一些资源出口型的城市,再例如工业衰退后的城市,远的有底特律,近的东北有好多。

    “我没办法推演这个局势,不过按照现在的势头,买房的确是一般老百姓抵消通胀的一种最好的保值办法。”袁光宗也不是要说苏景祯这种看法是错的,他只是指出苏景祯这个说法里面的一个小错误而已。

    “回头我和你表舅商量一下,在香港找一些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来窗口和省城去看看,看那些项目或者地段有投资价值,到时候买一点吧,也算是分散投资的一种手段。”

    苏景祯听了连忙说道:“不单省城和窗口,魔都和帝都也要派人去看看,还有钱塘临安,那里风景优美,也算是近代徽商的聚集地,我想这样的地方它最终还是会发展起来的,这些地方都值得去投资。”

    袁光宗想了想,也不禁点点头,景祯的眼界的确是比较开阔,魔都、帝都这样的城市就不用说了,临安这样的,要不是苏景祯提起,他根本就不会想到,可仔细一想还真的跟景祯说的那样,这样的城市迟早都会发展起来的,现在去投资购房买地正是时候。

    “那就干脆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全国的省会城市都跑一趟,反正踩点扫盘那些房地产精英是熟手,区别只在于地域不同了。”袁光宗听了苏景祯的话,干脆就想着全国扫一次,看看那些地方值得投资。

    “也不用全国都去,东部地区和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就可以了,其实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最后还是要看人口来支撑的,要是人少,就算是发展起来了也是昙花一现。”苏景祯随口搭了一句,西部偏远的城市虽然也会涨房价,不过很多都是2010年后的事情了,现在就投资进去要等很久才能看见投资的回报,那就没必要了。

    “听你这么说,就接上了上次说的话题了,跟袁咏義那次。”袁光宗眨巴了一下眼睛,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恍然大悟的拍着手,说起了上次跟袁咏義见面谈起的事情。

    “你是说院线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商业房地产的一种投资手段啊,远的不说,你到时候看看天河城广场,每天的人流量绝对吓坏你,这样的地方建个电影院,还会怕没人来看?”

    从省城回窗口的途中,苏景祯看见了在建就要正式营业的天河城广场,想到这个巅峰期每天接近百万人的人流量的商业广场,他也是有点流口水,这样的商业广场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商业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人气么。

    “哦?你这么看好天河城?”袁光宗兴趣一下就上来了,要知道商业广场的商铺也是投资的好去处。

    “怎么?你想买?别做梦了……”苏景祯瞄了袁光宗一眼,毫不客气的就打击他。

    “啊?不行啊?又不是买不起。”袁光宗怒了,有这么小看人的么?

    “哈,不开玩笑了,天河城只租不卖啊,你想买也找不到地方,要不你打电话回香港问问戴德梁行?”苏景祯是一早就知道天河城只租不卖的神话的,所以故意逗逗袁光宗。

    “只租不卖?那他们怎么回本啊?要知道这样的一个商业盘,投资没有十亿八亿是拿不下来的。”袁光华也知道苏景祯在闹着玩,不过听他话里的意思,这个商业广场的商铺不卖?

    “你看看北京路的人流量,而且别忘了地铁有一个站点就在这个广场,到时候的人流量是真的会吓坏人的。”

    “嗯,那还真的需要打个电话给梁生了,租下几个铺位,不单是我们可以用,你妈妈的服装品牌也可以在那里开一家门店啊。”别看袁光宗三十好几了,但有时候商业触觉还是很敏锐的,一下就想到了怎么去拓展自己的品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周两千四百万() 
房产的问题交给了袁光宗去办,毕竟在这个年代里,全国的房地产商都是在学习香港的房地产经营理念,这也算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了。

    七月中,试产成功后的VCD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加班加点,囤积了一定货源之后,开始了广告推广。

    得益于袁光华在国内的奔波,砸下了大笔广告费之后,不但拿到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同样也在浦东、省城和窗口这些大城市的电视台也同时上马广告。

    连带电台、公共汽车、道路两旁的户外大型广告牌也拿下不少,似乎在一瞬间,苏景祯家的VCD就铺天盖地了。

    而播出的广告片有两个版本,在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大前提之下,片子找来了张志霖和袁咏義,其中一版是张志霖与他的搭档许秋怡在朋友的聚会中唱着成名歌曲《片片枫叶情》,镜头最后显示的就是天星VCD,同时还有一句广告词,娱乐唱响,尽在天星VCD。

    另外一版就是袁咏義在家里煲剧,镜头最后同样是天星VCD,广告词是家庭影院尽在天星VCD,两个版本的广告片针对了不同的客户群体,尽量让更多人的去购买产品。

    这年头的观众对广告的要求并没有后世那么严苛,明星加上点特效,然后再有狂轰乱炸就足够了。

    一个星期,仅仅是一个星期,全国各地的客商都通过广告联系上了在窗口市的拓星集团,预交订货的定金就达到了两百多万,这就意味着这一个星期的预销售了差不多五千台VCD,这可不算是一个小的数字了,预售的总金额达到了两千四百多万,现在收到的两百多万只不过是总金额的一成而已。

    “表舅,香港那边的宣传也要抓紧开始了,现在国内的市场,首先就要注重咱们这边的三角洲,稍微次要一点的是长三角,最后是首都圈。

    等过个三五年就开始慢慢去开发长三角,十年八年后就是首都圈的世界了,到时候咱们这边估计没长三角和首都那边发展得那么快了,毕竟只要经济上来了之后,人口才是决定一个市场是否繁华的总要因素。”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苏景祯对着刚跑完宣传回来的袁光华说着自己未来几年的一些规划。

    “嗯,景祯你说的有点道理,咱们这边人口的确不占优势。”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的袁光华摸了摸这段时间才养出来小胡子,点了点头,他比较赞同外甥的说话,因为这段时间跑了不要少地方,也大概的知道了国内大城市的一些状况。

    “别的不说,长三角以后的发展必定比咱们这边要好。”越琢磨袁光华越认同苏景祯的观点,不禁再次为外甥的观点点一个赞。

    “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内地的一些城市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发展因素啊。”袁光宗忙完了省城的那一摊事务,这两天也回来看着VCD的销售情况,毕竟现在最赚钱的就是这个商品了。

    “宗叔,你看咱们厂里的工人,都是来自于哪些地方的比较多?”苏景祯当然知道原因了,所以就引导袁光宗去看清问题。

    “全国都有啊,不过两湖、西蜀、大荷兰和东北的比较多一点。”袁光宗想了一下工人的人数,再想了下之前看到的一些工人的资料,然后就回答道。

    “你看中原地带的工人和两湖以及西蜀的,他们是来咱们这边的路比较近呢?还是去长三甲比较近,东北的也是这样。”都不用苏景祯再来引导,袁光华就能把这事情给解释清楚了。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路途问题,每年来珠三角和过年回去的时候可是一种煎熬,光是买火车票已经挤在火车上就是一个非常难熬的事情。

    更别说作为人口大省的大荷兰,从中原到长三角也好,去首都圈也罢,路途比来珠三角可是近得多,每年光是路费就能节省一两千,可别小看这千多两千,这点钱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够过好几个月了。

    所以当可以选择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两千块和路途中的那些问题,就决定了工人会不会再来珠三角打工的重要因素。

    袁光华这么一说,大家也纷纷的琢磨明白了这个问题,把自己换位到了工人的身上之后,都觉得要是可以选择,自己就肯定不来珠三角这边了,除非这边的薪酬水平可以弥补之前说的那些问题。

    “这些都是以后的问题了,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