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记事-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是道:“府里老太太想给大郎保桩媒……”

    说实话,俞阿婆直到这会子都还有些愣怔的。

    昨儿郭嬷嬷忽的登门,说起大堂哥的婚事儿来,她还以为是过来替人关说来的,笑呵呵地在心里竖起一堵墙,招待了郭嬷嬷。

    哪里知道郭嬷嬷竟是为了方老太太的话儿过来的,还爽快道:“我就是抛砖引玉,先来探个口音儿,瞧瞧咱们迟了没,若是两家真有这个福气儿结亲,老太太自是要遣了大媒过去秦家提亲的……”

    俞阿婆就半晌没能回过神来。

    而这会子,秦老娘也好,还有赖在这屋里的花椒也罢,亦是半晌没有回过神来的。

    尤其是花椒,往日的诸多画面在脑海中如走马灯似的浮现,方才意识到,这桩婚事,似乎早有预兆的。

    花椒正怔忡,秦老娘已是回过神来了,却不由面露惊愕:“老太太?哪家的姑娘?”

    “是老太太的姨侄孙女儿。”俞阿婆答道。

    却是再没了往日里的八面玲珑,竟是问甚的就说甚的,一个多字儿都没有的。

    花椒吞了口唾沫。

    并不是为了这四六不着的“姨侄孙女儿”,而是为了这桩婚事本身。

    秦老娘亦是一头的雾水的,却是着急道:“姐姐说清楚,到底是哪一家?”

    “哦!”俞阿婆就胡乱点了点头,道:“就是老太太的堂妹,郭家的八姑太太,老姨太太家的长孙女,莲溪左家的十六姑娘。”

    花椒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只想问,这个左家是不是就是莲溪五大家族中的那个左家。

    秦老娘却显然是知道这个左家的,却是倒吸口凉气,也顾不得花椒就在脚边小竹凳上坐着了,身子前倾,张口就道:“这里头是不是有甚的缘故在?”

    俞阿婆一愣,随后看着秦老娘眉头微蹙,一脸难以启齿的表情,才意识到秦老娘说的甚,赶忙摇头又摆手:“没有没有,没有的事儿!”

    “左家可是素来以规格严谨著称的!”俞阿婆被秦老娘这么一吓唬,倒是恢复了两分了,赶忙解释道:“只不过啊,这左家,可不是咱们小辰光的那个左家喽!”

    花椒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貌似猜对了。

    又支起耳朵,继续听下去:“这左家,也是邪门了,甚的都好,偏偏主枝人丁不旺文气也不盛,内五房外十三房,你不知道,这些年来,主枝已有渐渐被旁支盖过去的势头了。”

    俞阿婆说着就摇了摇头,又叹了一口气,继续告诉秦老娘道:“你应当是记得的,当年老太太的堂妹嫁进了左家四房。左家内五房,四房底子虽最弱,可到底是左家的嫡枝,却也是桩好姻缘,姨老太爷还同咱们家老太爷是同窗,成亲前就已有了秀才的功名了。却没想到二十来岁就一病过世了,老姨太太青年守寡,可不是天都塌了么!孤儿寡母的,一个寡妇守着两个死钱,只有出没有进,好不容易拉扯大一儿一女,姑太太嫁回了郭家,日子自是过得下去的。可表老爷在念书上头却是少了两分灵性的,举人之后就再无寸进了。可到底是左家,由左家大老爷举荐,去了北地儿做了教谕,只又不适应北地的风沙,没两年就回来了,如今在家打点庶务,闭门不出。”

    俞阿婆说着又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在替她口中的这位老姨太太可叹,还是替那位表老爷可惜。

    不过叹过一口浊气,老太太倒是精神了些许了,又继续往下道:“老太太提的这位,就是表老爷的嫡长女,在左家主枝的堂姐妹中排行十六。到底是长女的缘故,底下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我听郭嬷嬷说,是方老太太亲口称赞的,说这十六姑娘,倒是个难得的明白人,颇似她母亲同祖母,倒是不像表老爷,豆腐掉进灰膛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

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白() 
有句话怎的说的:不怕不识人,就怕人比人。

    两个人选适逢其时地摆在了一处,虽然都是养在闺中的大家小姐,哪一个都不曾亲见过,品性才貌上头如何俱不清楚,打听起来也绝非甚的易事儿,但且看关说之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口风,揣摩一二家风、做派的。

    这合适与否得,心中自有一杆秤的。

    不但是史家留给姚氏的印象实在太差的缘故,亦是左家的名头,对于读书人家出身的姚氏来说,也实在是如雷贯耳的缘故。

    只姚氏心里头却是仍旧拿不定主意的。

    大堂哥的婚姻大事儿,虽说在秦家阖家来说,已经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关系到宗族存亡的大事体了。

    毕竟若说男人是树,那女人就是土,树再好,没有土壤,就长不成参天的大树。

    而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才学与素质,往往能够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也就是说是足可以影响家族三代人的。而一个有德行的女人,更是可以长久地兴旺一个家族。

    这是秦家一众女眷的共识。

    但秦老娘虽身为祖母,可到底隔了一层,却是没有这个道理越过亲娘亲老子来做主拍板大堂哥的婚事的。

    忖量许久,让花椒请了姚氏过来,把俞阿婆的来意告诉给她听。

    姚氏早就知道俞阿婆家必是出了甚的大事儿了,否则婆媳两个不会这么贸贸然地登门的,还担心是不是脱籍一事儿又有甚的变故,哪里知道竟是为了大堂哥而来的。

    可只听了个开头,姚氏的反应同方才秦老娘的反应简直一般无二的,直接心里咯噔了一下。

    可因着有方才姚舅娘的前车之鉴,哪怕已经同俞阿婆打了十来年的交道了,可以说是完全当做自家老人看待的,也知道俞阿婆是个心里有丘壑的老人家,素来稳妥,可姚氏心里头仍旧不免疙疙瘩瘩的。

    那厢还是她的嫡亲弟媳呢,还不是一样被人三两句鬼话这样一说,就迷了眼睛迷了心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儿。

    有些话儿,也就不知道该不该问了。

    可到底孩子的婚姻大事儿为重,方才她是气得不想说,可如今俞阿婆出了面,背后还有方家在,有些话儿,还是说在前头的好。

    没有丝毫犹豫,姚氏就试问道:“姨娘,这里头是不是有甚的妨碍的?”

    姚氏这话问的委婉,可俞阿婆方才已经被秦老娘惊吓过一遭了,哪里不明白她的意思的。

    赶忙回给她一个放心的眼神,又道:“没有的事儿,老太太的为人你们当是知道的,比不得那些个狂三诈四的主儿。这则我还是能够打包票的,你们婆媳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就是。”

    秦老娘听着就笑了起来,姚氏自是红了脸,屈膝给俞阿婆赔罪。

    俞阿婆笑呵呵地拦了姚氏,只忽的心思一动,看着这简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婆媳俩,心里的不安也好,疑虑也罢,却是倏地就烟消云散了,整个人都通透了起来。

    端了茶盅,啜了一口茶,定了定心神,就道:“我知道你们婆媳的意思。不瞒你们说,这事儿,我昨儿夜里头已经盘算了一宿了。你们应是晓得的,别说像方家左家那样的高门大户了,就是略为讲究些的人家,家训里头也大多就有一条,叫做谨婚姻。婚姻大事儿,素来都是慎之又慎的。可这回那左家却忽的要跟咱家结亲,之前半点儿口风都没漏,确实不像这等人家的做派。可你们再想,若是这事儿并不是贸贸然的突发奇想,实际上老太太早就盯着了咱家同咱家大郎了呢?”

    秦老娘同姚氏俱是一怔,不由面面相觑。

    她们还真没往俞阿婆说的可能性上思量过。

    可不得不说,俞阿婆这话确实给她们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正如俞阿婆所猜测的这般,那这么急着过来议亲,也就能够说的通了。

    俞阿婆见秦老娘同姚氏慢慢回过神来,又啜了一口茶,道:“咱们家虽不是甚的豪门大族,却也耕读传家,家风清正,还略有家底。老太太瞧着咱们家好,想跟咱们家结亲,婚姻大事儿,本该如此,你们说我这话说的可对!”

    花椒就重重地点头。

    说到底,这桩婚事会叫她们祖孙三代都这样谨慎,无非是六个字:门不当,户不对。

    他们家,同那左家,只看大门的规制,就知道相差甚远的。

    而且不仅仅是在她们看来,甚至于俞阿婆之前也必然是这样忧虑的。

    而不过眨眼的工夫,老太太就想通了这里头的关窍,这里头的缘由,花椒也是认可的。

    婚姻大事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门当户对就挺容易的,数一数门楣上的户对、门前的台阶,两相对比,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也就成了。

    可意气相投,要去寻找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难如上青天的事儿。

    若是门当户对的不再是死的建筑,而是活生生的人,能遇到对的人以及对的看法,那整个世界的方向就是一致的。

    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姻亲,是不是更稳固,也更有意思!

    花椒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她是见过方老太太的,同姚老太太一样,年纪虽大了,却比有些个年轻人还要开通洒脱的。

    既是老人家有这个心,那接下来的事体也就好办了。

    就如俞阿婆所说的那样,人家看了自家好,自家看了人家好,这就是婚姻。

    那只要自家看着那左家也好,关键是大堂哥同那左家姑娘能看对眼的话儿,这桩婚事也就没有不成的了。

    花椒都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秦老娘同姚氏自然不会看不明白的。

    豁然开朗。

    秦老娘在心底长松了一口气,姚氏整个人也瞬间放松了下来,想了想,方才有些笃定地颔首道:“都说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可我看若能明白,也是难得的!”

    不过,姚氏却是打算问过大堂哥后,再做计较的。

    毕竟婚姻大事儿,不但关系到女儿家下半辈子的幸福,男孩子亦是如此的,他们这样的人家,可没有甚的休妻再娶的先例的,总要他自个儿点头才是的。

    俞阿婆自是愣怔的。

    别说旁人家了,只说自个儿家里头,那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两个儿媳妇,俱是她瞧着好这才娶进门来的,哪里还会特地过问孩子是否乐意的。

    可不但姚氏坚持,秦连虎,还有秦老爹秦老娘老两口也俱都同意。

    甚至于罗氏都是赞成的,还道:“自是应当的,我家茴香说亲时,我也特地问过的,还让两个孩子见了一面呢!”

    俞阿婆哑然。

    回到莲溪,进府回话的时候,自是有些迟疑的。

    方老太太还以为这桩婚事没能成,还遗憾不已,却没想到是这么回子事儿。

    就笑道:“这都是秦家心疼孩子的缘故,我看没甚的不好的。”

    原本是决定秦家那厢点头后,就替两家安排个妥帖的官媒,随即提亲的。

    可秦家既是还得缓缓,方老太太就在心里头琢磨了起来。

    俞阿婆自是松了一口气的,没想到方老太太并不觉得秦家不成体统,索性添了一把火,就把秦家如何让兄弟姐妹护着将要定亲的茴香同李蹊见面的事体说给方老太太听。

    方老太太果然听得津津有味的,还道:“我小辰光跟着我父亲在任上的时候,就见过当地有一大户人家,也是出了名的宝爱女儿,为此还特地修了一座楼,外头看着是两层,可实则里头却是挑高的,而且看起来平常无奇,可内里却是自有乾坤的,二楼的位置上不但有隔墙,还开了好些个窗户,小姐们每到议亲的时候,就可以躲在上头打量下头的乘龙快婿。若是满意,这婚事儿方能成的。”

    说着更是索性道:“秦家大郎我是见过的,一表人才的好孩子。那就这样,过些天我请秦家的女眷过来赏花,还要烦请她们拨冗莅临的。”

    自是意外之喜的。

    俞阿婆是甚样的人,如何听不出方老太太的言外之意来,再三再四的道谢。

    郭嬷嬷也再没想到,却容不得她多想,赶忙按着方老太太所说,取了黄历过来,又指了小丫鬟去外院回事处下帖子。

    不过两天,秦家收到方家邀请赏花的帖子时,秦连虎已经加了三倍的价钱,请民信局快马加鞭送了书信过去省城了,捏着方家的请帖,姚氏一众人自是大喜过望的。

    秦老娘就同姚氏道:“旁的都不是甚的大事儿,主要还得看看孩子怎么样,到时候,你多多留心就成了。”

    姚氏点头,却有些担心,就道:“娘,到时候还得劳烦您去替我掌掌眼才成的。”

    秦老娘听了就呵呵笑:“我就不去了,免得咱们这厢咋咋呼呼过去这么多人,吓着人家小姑娘,叫她过意不去。”

    姚氏自然不安的,还正要劝,哪里知道姚舅娘又提着八色礼盒登了门。

    说是马上七夕了,史家大姑娘给妹妹们准备了些许的节仪……

    姚氏如何不知道她是来探口风的,可即便这节仪送得确实恰到好处,她也再不能收的。

    好言回绝了这门亲事,姚舅娘当即脸色就不大好看了。

    自是一千个一万个想不通,百思不得其解姚氏究竟是哪里不中意的。

    她也是当娘的,若是这桩婚事摆在她面前,那有甚的可说的,有这么一家阔亲家,别说儿子科举念书的开销有了着落,就连孙子的笔墨钱,孙女的妆奁都有了出处儿了,有甚的不好的。

    何况史家那大姑娘又不是个拿不出手的,那也是识文断字,念过书的大家小姐呢!

    要不是史家老爷太太一直打定了主意是要招赘的,按着史家的家底门楣,早就被人踏破门槛了,哪里至于要女家这么死急白赖的上门求亲的。

    姚氏自然不会把正在同左家议亲的这桩八字刚有一撇的事体,说给如今在她眼里已经粘上了“没头脑”三个字儿的姚舅娘听的,只是一口咬定了不合适。

    姚舅娘却是不肯罢休的。

    就试探地询问道:“大姑奶奶是知道的,我这嘴笨口拙的,或是有哪里说得不妥当,大姑奶奶可别跟我一般见识。那史老爷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