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记事-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连花椒都不知道这样的良好习惯究竟是从何而起的,可事实就是如此,家里泰半的小字辈们对于进行试验已经玩的相当溜,甚至于就连试验弹弓的弹丸威力都能写出一篇报告来。

    从试验的目的同要求,到试验设备,再到试验步骤,最后得出试验的结果,甚至于还有原理分析。

    就这样养成了试验的习惯同能力,也培养出了他们以严谨来面对认知事物的态度,以及理性的思维习惯。

    这是花椒在此之前从未想过的事儿,也是她直到现在都没能体会到的事儿。

    但是即便小字辈们都已习惯了凡事儿以凭证为准,可今天花椒力主进行的试验结果,还是颠覆了一众小字辈们对于“常识”的认知。

    而这其中,年纪较小的,或者这样来说更为准确,旧年方才开蒙的这拨小字辈们,还则罢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认知中的大部分“常识”其实并不是来源于他们自己,而是来自于周遭的长辈或是兄姐的告知。

    譬如说在试验之前,大伙儿都认为滴血认亲应当是真的。

    那他们就认为是真的,也就到此为止,还没有概念要去探究为甚的是真的。

    这会子试验的大致结果一出来,自是叫他们大为惊诧的。

    原来是假的!

    然后也就基本到此为止了,很少有人会再进一步,去思考明明是假的,可为甚的会被当做真的。

    但年纪稍长的,或者说已经基本有能力开始自学的这拨小字辈们却是不然的。

    尤其他们昨儿还被花椒拜托过,是花了工夫去打听滴血认亲的是否普遍,在衙门中是不是断案的辅助手段。

    这么一组对照试验一出来,怎么会不叫他们倒吸一口凉气的。

    只这还没完。

    不过两次试验,或许其中是存在偶然现象的。

    因此随之家里头这一长串的小字辈俱都争先恐后的试了一回。

    有血缘的,没血缘的,甚至于两个人、三个人、至多到了四个人。反正已经打定主意夜饭多吃两碗饭了,没人在意那一滴两滴的血液,更不怕痛。

    可结果俱都一样,就是一碗又一碗慢慢变成粉红色的水。

    并没有出现他们想象中的,两滴血或是更多滴血左者趋于右,右者趋于左,以至于彼此相溶的结果。也没有出现血滴始终相互排斥,而且同水的界限始终清晰的结果。

    随后,二堂哥几个略大一些的,又使了些小手段,从厨房里弄来盐、醋,以及白矾。

    竟真的就像秦老爹所说的那样,不管是想要弄真成假,还是弄假成真,只要加料下去,是真的可以达成的。

    不过,不管是加盐还是加醋,本意是想让血滴入水即凝,即便是父子至亲也不相合的。

    可实际上,确实与在清水之中相比,在加料水中,血滴似乎是会出现一段凝结,貌似不溶的时间,可或长或短的时间一过,血滴仍旧会慢慢散开,并不至于长时间不溶。

    而相对的加矾使其相溶的时候,其实相对而言,也就是略略加快了相溶这一过程罢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任何人的血液在水中其实都能相溶。

    亲眼所见,就连一直都知道滴血认亲是谬论的花椒都感到丁点儿的神奇,更别说一众简直在颠覆他们三观的泰半小字辈们了。

    二堂哥几个俱都凑在六哥同文启身边,反复看着他们二人合力记述下来的试验过程。

    方庆几个则是更加直观地盯着面前的一溜小碗不住地瞧。

    半晌,方庆忽的咋舌道:“这,这可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呀!”

    这话一出,四堂哥同五堂哥俱是眼睛一亮:“可不是如此!”

    可到底还是耷拉着脑袋摇了摇头。

    却是不明白,明明这样滴血合血的手段并不可考,为甚的会世人皆以为然的。

    又把试验报告拿去给一众长辈们看。

    秦老爹一众人不消看报告,只用看这一张张蔫哒哒的小脸,就能知道结果如何了。

    秦老爹就将花椒抱坐在了膝上,好奇道:“怎的了?我们椒椒不是不相信滴血认亲吗?这会子结果出来了,怎的还嘟着小嘴不高兴呢!”

    花椒就小小地叹了一口气:“嗯,我和哥哥姐姐们都知道了,可还有挺多人都不知道的呀!您说,要是旁的人都相信,结果一验验错了,那可怎么办,人命至重,是不是也太冤了!”

    一串儿小小子小丫头就跟着直点头。

    尤其是二堂哥几个年纪略长的,比起弟弟妹妹们,他们更知道滴血认亲多适用于甚的情况下。

    可那样的情况,不管做不做手脚,结果一旦出来,很可能就是人命官司……

    二堂哥想了想,还是问道:“那还有别的手段来鉴定血缘关系吗?”

    当然有。

    不但秦老爹和秦连熊俱都了解些许,还有方良,不知怎的,竟也是行家。

    就给一众小字辈们开课,告诉他们除了滴血滴骨二法之外,还能从伦理、亲情的角度来鉴定一些个“争子案”。

    历时上就确实出现个这样的案例,有嫂子抢弟媳所生儿子为己有,各说各有理,官司打了三年,也无法决断。后来有丞相给他们断案,把孩子抱到大堂上来,让这妯娌俩抢孩子,谁抢到就归谁。嫂子用力抢,可弟媳却害怕弄伤孩子,表情悲痛,此情此景,自然结果立现。

    秦连豹也道:“你们可以去翻一翻《北史》,其中也记载有一例‘争子案’。还有好些个以常理度之的案例,比如说,依靠长相、口音、年纪、走路姿势这类的手段来鉴定血缘关系的……”

    一下子倒是又叫小小子们找到了使劲儿的方向了,一个个当即就准备回书院翻书去。

    花椒坐在秦老爹身上晃悠着小腿,却是忽的有些明白为甚的滴血认亲这样简单的手段,却会在民间甚至衙门中盛行了。

    笔交给你同滴骨滴血这样狗血的手段相比,不管是方良说的亲子鉴定法也好,还是同她当时所使用的常理常识推断法也好,其实都是半斤八两,不算靠谱。

    就像她之前所说的那样,局限性显而易见,而且主观性也非常大,人为操纵的空间更大。

    但是,这两种鉴定方法,却对断案者,或者说父母官来说,有着相对来说更高一些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阅历,方能断案。

    可滴血滴骨相对而言这样简单,饶是昏官,也能轻而易举的使用和判定……

    花椒没敢给小字辈们说这些,只是悄悄说给秦老爹听。

    秦老爹听了就有一下没一下的拍哄着花椒,直言道:“确实有断案者昏庸糊涂的缘故在里头。”

    不过还告诉花椒:“方才你大舅同你爹都说给你们听了,咱们知道的,其实一共也就这么几种鉴定血缘的手段。所以说,一旦发生这样的案子,很多也就只能混沌事体混沌办了,公正与否的还在其次,到底伦理亲情、稳定和睦为上的。所以有些事情,往往不强求明察秋毫,而是要以息事宁人为上。有些事情,就不能太追根究底。难得糊涂,正是这个道理。”

    秦老爹说着又把花椒放了下来,拍了拍她的小脸儿道:“我们椒椒还小,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花椒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老爹,若有所思。

    随后踱着小步子去找哥哥姐姐们,却发现学院里,小小子们做完功课,通过秦连豹的首肯后,一个个的就开始往藏书楼里头钻,原来真个找书去了。

    而一样不大爱看书的四堂哥几个,却凑在了一起,正在讨论着鸡血鸭血猪血鱼血的。

    四堂哥还同丁香道:“明儿家里头估摸着要杀鸡,你记得也拿鸡血做个试验,写份报告给我们瞧。”

    丁香心里头还揣着心事儿呢,听了四堂哥的话就撇了撇嘴,随口拿话噎他道:“人血都相溶了,鸡血哪有不溶的,你怎的不说拿鸡血同人血来溶的!”

    丁香没好声气,可哪知道四堂哥激动之下,根本听不懂好赖话儿。

    一拍巴掌一跺脚,就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丁香气的鼻子都歪了:“你没想到的多了去了。”可到底还是问着他:“你不会真想试吧!”

    四堂哥就点头:“试试呗,说不得还能发现些个好玩儿的呢!”

    只接着又道:“反正又不用我的血。”还略有些得意地看了丁香一眼:“我又不是傻,干嘛用自己的血,一滴血三碗饭呢,摸条鱼来不就成了么!”

    看着哥哥姐姐们斗嘴,花椒同香叶缩在一旁,捂着小嘴笑得小肩膀一抽一抽的。

    只不过到了第二天上,因着家里头刚刚落草的小小子洗三下面的缘故,家里头确实杀鸡宰鱼的,设了汤饼会,热闹了一整天。

    不过毕竟是洗三之日,只有近亲来贺。

    因着近亲的缘故,看过产妇同孩子,难免打听起了秦家的新闻来。

    倒不是多嘴多舌的缘故,而是完全出自于担心的,毕竟如今崇塘风言风语的,这事儿已经传遍了,都知道李巡检亲自带着人过来秦家勾的人。

    尤其是莳萝,抱着这个比自个儿子还小的弟弟自是爱的不行的。

    不过也记挂着十里八村的风言。

    在郭氏屋里,陪着一干长辈们坐了会儿,吃了红糖茶,眼看茴香忙着上茶忙不过来,就使了个眼色,撇下丁香,把花椒领了出来。

    牵着她一径去了隔壁花椒屋里,抱着她问她事体。

    花椒就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听。

    还道:“二伯说了,那个姓史的大坏蛋估计还得数罪并罚,吕家那两兄弟,诈骗人情,寻衅滋事,也不会轻饶,不是笞刑就是杖刑,叫他们好好长个记性,看他们还敢再动歪脑筋。至于那三个妇道人家,虽是同罪,可到底网开一面,估计关个几天也就放出来了。”

    而正如秦连熊所说的那样,责罚下来,除了姓史的,吕家兄弟二人果然各杖刑八十。

    不过李巡检特地放了布告,让满崇塘的老百姓都过来巡检司“看打”。

    秦家阖家自然明白李巡检是打的以儆效尤的主意,免得有人有样学样,歪了心思。只出了秦连熊作为苦主得去巡检司,其余老少诸人,除开俱得念书的小小子,其余对于“看打”,兴趣都不大。

    自是不知道,因着此事儿,自家的名声又好了那么一截。

第四百零二章 前往() 
莲溪方家,青云山房。

    日跌时分,暖风徐徐,初春的日头洒满屋檐同台阶。

    拾阶而上,闲逸一株海棠藏在角落里,拇指粗的枝干斜斜地自遍布日光的墙角伸出,颤颤巍巍,三五花苞,将开未开,清新玲珑。

    方老太太习惯了午后小歇片刻,打个小盹儿,就自在醒来。

    虽与往常一样,没有立时起身,仍旧靠坐在床头,捧着梅子青的茶盏,时不时地低头啜一口温开水。

    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惬意寻思心事儿,身旁床沿上还多了神色轻松的郭嬷嬷。

    正斜签着身子,兴致勃勃地同方老夫人低语着甚的。

    内容却同秦家相关。

    数天前,俞阿婆同方良前脚从秦家回来,后脚方家后群房这挨三顶四的一亩三分地界儿上,就有窸窸窣窣的新闻儿张着翅膀般低低飞开了。

    该知道的,或者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就都知道了这桩新闻了。

    这一来么,自是俞阿婆同方良俱都有心的缘故。

    而这二一个么,则是在这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后群房里扎根的一众方家世仆们的心目中,这桩稀奇新闻儿的苦主,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值得他们真正用心去打听了。

    说句实在话,即便这才堪堪几年光景,秦家已是在方家的力挺下,借着闻名遐迩的秦白芹的东风,一年一个台阶的,轻轻松松的就改换了门庭。

    可到底勉勉强强就一乡绅,在方家好些个骨子里就觉得高人一等的世仆们看来,也不过半个奴才秧罢了。

    饶是秦连豹已是秀才之身了。

    在他们来说稀奇自是稀奇的,他们这巴掌大的后群房里,鳞次栉比挤挤挨挨住了不下上百户数百人,哪一个走出去不叫平头百姓高看一眼、心生羡慕的。

    说句难听话,除了“忠心”二字不敢逆,这也是即便窝在鸽子笼里迈不开手脚,却从来没人想过脱籍的缘由之一的。

    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实惠,多少别说卖苦力的老百姓,饶是乡绅带着家人家财都是求天无门、求地无路,不得进门的。

    再说甚至于体面到让父母官都礼遇两分的管家管事儿的,也不是没有的。

    只是还真没出过读书人。

    不过方家甚的人家,前头宅子里、两头巷弄里,里外里这么些个支房在,读书人不知凡几,别说童生秀才了,饶是举人进士,甚至于庶吉士老翰林的,都不在少数的。

    一秀才功名,还真拿不出手来。

    搁外头或许人五人六的不得了,可搁方家,也就抵得上十两银子的月例罢了。

    不管是酸,还是真个不入眼,事实就是如此。

    直到旧年,大堂哥受邀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因着方案首的缘故,大伙儿这才开始重新审视秦家。

    再到不久之前,两人结伴外出游历,消息传出,倒吸口凉气的,自是不在少数。

    也是从这一刻起,好些人家方才开始正视秦家。

    当然,本就与秦家已经有来有往,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则新闻的这些个人家自是不算在内的。

    方良又去寻了方管家说话,俞阿婆则是特地去了趟郭嬷嬷家,给她捎去喜讯儿。

    毕竟郭嬷嬷同郭掌柜虽不是血亲,可到底俱是方老太太身边的体己人,两家人互相帮衬了半辈子,交情自是不可谓不深的。

    何况郭氏独自嫁来南边儿,郭嬷嬷本来就对她多有照应,天大的喜事儿,自是要叫她也欢喜欢喜的。

    又拿了一篮子从秦家带来的时令野菜送她,新鲜水灵,吃个清甜。

    郭嬷嬷果然欢喜,只闲话片刻,就问起了耳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