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田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田女-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小接受人君教育的李承业不是傻白甜,哪个有雄心大志的君王不想青史留名?扩张版图坐拥天下?只是,他想谋的,要么有情要么有利,才有能够打动别人的可能。

    于情,两国之间没有姻亲关系,想要以情动人都不可能,招弟想的很透彻,可惜的是,身体不给力。她以为她不会觉得困,结果是随着夜越发的深了,即使条件这么艰苦,她居然觉得眼睛打架,最后干脆站了起来,在一旁的空地上练专门给她改良过的吐纳功夫。

    在她看不见的背后,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把她所有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唐珩安这样的人,不管再累,休息也是保持着几分清醒的。他本来是想起来守下半夜,谁知道招弟现在居然自顾自的练上了,那么,他是醒了还是继续装睡呢?

    好不容易等到招弟暂时休息,唐珩安赶紧抓住机会起来,招弟惊讶了一下就道:“王爷你继续休息吧,我还不困。等我困了的时候我再叫醒你。”

    唐珩安婉拒了招弟的好意,坚持让招弟去休息。这事情运气好能指望着手下的人找来的,运气不好的话,明天还不知道是什么个情况,也许他们只能慢慢的找出去的路呢。招弟现在不困,到时候就知道厉害了。听到有可能拖累明天的行动,招弟觉得还是尽量让自己睡着的好。

    那裙子一半搭在地上的叶子上,一半搭在身上然后盖着褙子,招弟闭着眼睛开始养神,以为自己根本睡不着的她,不大一会儿就睡着了。

279、上门() 
时间对于李承业来说,是最奢侈的东西。

    所以他一点都没有耽误,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就派了人进城往王府递帖子,自己则在休息的同时整顿手下。

    他的人手不多,又紧着带弟带到京城,留在南安城里的四个弟妹,他给他们留下的多是照顾他们起居的嬷嬷。这些人当初照顾他长大,现在他要做的事情不适合她们,留在招弟这里,一来她们对于照顾人比较擅长,二来也是对她们的一种体恤,也就是让她们在招弟这里养个老的意思。

    至于负责姐弟四人安全的,他只留了四个,看着象是四姐弟一人一个,但是平时并不是这样的,四人还是在一起,只除了有出门的才分开跟随。

    这样子,也是个人尽其用的意思,毕竟他手下的人都是精英,不说是全才,也是精通好几个方面的,几个人一起,有个互补作用的加成,战斗力会加倍提升。

    也是招弟这边相对安全的原因,可以说,只要她们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几乎是没有遇见意外的机会,那这四人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也可能就只是做招弟买下的人的教官了。

    可是,这样完美的安排,耐不住被保护的人爱作死啊!

    小宝跟来弟两个还好,小宝现在是重点培养对象,按照李大郎的安排,小宝是过继给他大舅舅,也就是亲王世子,并且要兼祧两房祭祀的,到并不是说一定要娶两个妻子,只是以后他的儿子得把两个舅舅家的香火传下去,要是有多的儿子才考虑归宗,回他们自己家的事情。

    招弟上辈子就是被重男轻女这想法给看轻的那个,本是对这种思想鄙视不平的,但是在不同的制度下,她却没办法对李大郎的想法有抵触,实在是现在的制度就决定了,家里没有男丁,那真是不管从什么地方都要受歧视的,当然,这也与她这世的父母虽然有着“传宗接代”的想法,却重男也重女有关,甚至于对她这个女儿的看重,有时候还排在了儿子前面有关。

    人心总是人心来换的,那种只看重儿子,把女儿当奴隶来压榨,甚至于女儿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好了都要求女儿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儿子的父母,到最后总是会一无所有的,只因为在他们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家里的孩子从小地位就不平等,那种被他们洗脑一直任他们索取的老实孩子不是没有,但是真那么傻的也不多,家庭环境那样了,真能有大出息的能有几个?

    不过另类的涸泽而渔罢了。

    可是对于宠爱她这个病秧子女儿甚于唯一的儿子的她这世的父母,即使依然对“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这想法嗤之以鼻,招弟却会因为他们重视而愿意为他们实现他们心中的愿望。

    既然他们认为有了小宝,免除了逼不得已招赘再把孩子过继给兄长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实实在在的兄长已经后继有人,他们这一支的香火能够传承下去,年节有人能够供奉祭祀了无遗憾。

    那招弟就会完成他们的心愿,虽然说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对活人来说,是心里有了交待。

    所以不但是李承业,小宝的教育是招弟也最关心看重的,还是那句话,大环境不能改变,那就要做到适应这环境的最好。

    小宝是必须要立起来的。

    于是这可怜的娃就在“文武双全”的期许下学这学那,休息时间都是招弟为他设计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想惹点事,那是真难。

    至于来弟,本来喜欢的就是这个时代要求女孩子掌握的技艺,性格也只是被姐妹带到“活泼”而已,出格的事情还真没有。

    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招弟跟盼弟两个了。

    一个天天往山里跑,一个偶尔往山里跑,却是一样的令人操心!

    李承业要罚他们的,不是没有及时救下招弟,而是他们在后续应对方面的缺失,包括嬷嬷们对招弟的教导中,为什么没有针对怎样不引人注意消除流言的产生以及影响。

    在这事情上,他是不问原因只看结果的,不论有再多的理由,事情成了如今这个样子,那就是他们的错。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在了唐珩安的会客厅里。

    他与唐珩安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打的交道也不少。两人年纪相当,身份相当,地位也有些异曲同工的相似,一个是正经的皇位继承人,可惜是曾经;一个是强国的皇子,但是母不详,各有各的尴尬。

    流亡在外的皇子跟近似流放的皇子之间,有点惺惺相惜是正常,可是这两个人的交情却不是外人眼中的这点肤浅想法。

    他们的地位,注定了他们的孤独,一个从小在军营与战争中长大,一个一直在逃亡与藏匿,不同的道路同样锻炼了这两人的坚韧,遇见之后,自然是相逢恨晚,即使因为身份的原因,感情里至少有一半要因为责任而压抑与防备,但是另外那一半是实实在在的真心相交了。

    在没有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知己是没跑的。

    因此他上门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唐珩安来见他,也很随意,一身常服就过来了。

    这已经是很亲密的姿态了。

    一般来说,唐珩安做为主政一方的王爷,在自己封地内他最大,没有点分量的人来求见,能够见到他府里的长吏就不错了,很多事情,都是底下人直接处理就行了,只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才禀告他知道。

    李承业的身份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象他这样的人想求见王爷那简直就象话本了,而他现在如此轻松的坐在堂上,唐珩安如此随意的来见他,周围也没有什么侍卫,就从这点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交情如何了。

    但是,即便态度上比较轻松,两人依然你来我往的寒暄了半天,把双方的近况从侧面了解了一番,才无缝切入好友模式。

    毕竟,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他们是两个国家的人,自己的言行,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行为,还代表了国与国的利益。

280、试探() 
关于招弟的话题是李承业先提起来的,在两人互相谈论过别后经历后,李承业毫无预兆的站了起来,整整衣冠,对唐珩安长揖到底:“三省此次前来,是专为谢唐兄前次对舍妹的救命之恩!”

    唐珩安赶紧侧身避过,伸手相扶:“李兄言重了,何须如此客气,府上大娘子本来就是应我之邀,何况,为这事,大娘子当初已经谢过了。”

    招弟在他们回来的第二天就遣人上门来道谢并且送上了十分有诚意的谢礼,非金非银非珍宝,而是她手下工匠新研究出来的几个新方子。对不差钱的唐珩安来说,这可比什么都合他心意!

    李承业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就行,也就不执着于这话题,顺着唐珩安的手站直了身子,两人都坐回椅子上,恢复到好友交谈模式,才感叹道:“对唐兄而言,或许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对我,却是大恩了!”

    当初他寻亲的事情唐珩安也是知道的,只是还不等唐珩安说些什么,李承业就感叹起来:“唐兄也是知道,当初我一个人,虽说一直存了念想,但是真没把握能找到亲人,天南地北的寻觅,也不过是哄哄自己罢了。”

    “却没想到上天垂怜,让我在这里找到了招弟姐弟五人,一下子就多出五个亲人,不怕唐兄见笑,一直到现在,我的心里,那都真是恨不能把全天下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他们五人面前。”

    李承业说的激动,但是唐珩安也没有去笑话他,他与底下的弟弟都不同母,年纪小的时候不知道,看见弟弟们还会去亲近,但是被弟弟们的母亲不着痕迹的阻拦过几次之后,加之年纪渐渐长大,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也就断了亲近的心思,觉得还是军营里的生活更适合自己。

    但是如果问他的心,还是希望有弟弟妹妹跟在自己的后头的,只是这个念想没可能实现罢了。

    也因此,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突然之间有了几个弟弟妹妹,有聪明的,有可爱的,有能干的,还有听话粘人的,简直满足了所有人对弟弟妹妹的希望,换成他,他也会宠着他们的好不好。

    只是,唐珩安没有想到,李承业并不是单纯的来跟他炫耀弟弟妹妹,他是来迂回的跟他说一件与他有关的事情。

    李承业表达完了自己的激动心情,又开始道谢,不过这次他就随意多了,只是坐在椅子上拱了拱手:“说到这里,还得谢谢唐兄你以前对他们姐弟五人的照拂。”

    唐珩安也是随意回礼:“李兄这样说就让我汗颜了。”

    两人接受的教育大同小异,差别也不是太大,话说到这里,那也不必说透,相视一笑,这个话题就算到此为止了。

    李承业今天有备而来,很快就把话题扯到了自己的目的上:“对这几个弟弟妹妹,我是看得重了一些,但这也是他们招人疼,所以特别容忍不了别人伤害他们,何况,其中还把唐兄你也牵扯在内了。”

    想到自己一路上听到的流言蜚语,李承业的气愤那是货真价实:“女儿家活在这世上,那名声是何等宝贵,偏偏就有那等愚民,没影子的事情,红口白牙的,说的仿佛自己亲眼见到!只顾自己说得高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话,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伤害。”

    说到这里,站起了身,又郑重地对唐珩安施了个大礼,惭愧的道:“只是连累唐兄,三省内心难安,明明唐兄是仗义救人,却变成了这些小人口中的话题。”

    唐珩安被他说的云里雾里,避开了他的大礼,狐疑的道:“李兄何必如此多礼,你我二人,倾盖如故,什么时候需要如此见外了。只是李兄如此气愤,又扯到了救人,莫非,此事与府上大娘子有关?”

    两人都是人精,虽然李承业的话说的藏头露尾,语焉不详,并不影响唐珩安一下就猜到了真相。

    唐珩安简直要被气笑,在他的封地上,居然有人还敢说他的闲话。

    虽然他只是个闲散王爷(表面上的),可总也是个王爷啊!在他的封地上,他最大!

    他的手下,自然也是有一帮探子的。除了专门负责打探军机和朝政大事的,那种专门打听“人”的探子也是有的,毕竟,自从他来到这里,南安城里也多出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别院,碍于他是个王爷,不能做的太过分,不可能像他父皇的密探一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打听。但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他还是能够知道的,不过鸡皮蒜毛的小事是不会报到他面前来的。

    但是能让李承业如此生气,可想而知,这话说的,必然不怎么好听。只是不知道,是什么话,能够说到让根本不在南安城里的李承业都知道了的地步,底下的人却既没有报给他知道,也没有阻止这个流言的传播。

    按道理说,只要涉及到他的事情,底下的人在流言刚起的时候就应该掐灭掉了。

    其实这完全是个巧的不能再巧的意外,这个流言主要针对的是招弟,唐珩安根本就没有露面,知道得人,知道说的是他们俩,不知道的人能够听到的就是大人物,或者是公子哥。

    唐珩安手底下的人,打探的,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像这种闲话,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内宅的人。如果唐珩安成亲了,或者有个管事嬤嬷之类的管着内它的事情,或者能够很快地听到,可是他没有,习惯了军营里生活的他,甚至连很多公子必备的红袖添香的丫头啊啥的都没有,加上自从出事之后,他也派出了人去查这个事情的真实情况,着眼处都在那个山里,查到现在都还没有查出个子丑寅卯来,自然而然地,这种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流言,就更传不进王府里来了。

    李承业一边说,一边留意着唐珩安,看他怒气上来,心里对自己要做的事,更有了一些把握。一边点头承认唐珩安猜对了,一边嘴里接着唐珩安的话,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来意:“唐兄猜的没错,正是与我大妹有关,我一路过来听得不少有关这事的流言蜚语,话说得极其难听,起初并不知道说的是我大妹,已经觉得传这些流言的人用心恶毒!直至进了这南安城,才知道说的那个居然是我大妹,简直肺都要气炸,恨不能将那些人一个个全都杀了。他们倒也聪明,不敢提我大妹的名字,只是住在这城里城外的人,那个不知道说的就是我大妹,等到我回去询问了大妹,才知道这事居然迁连的是唐兄你!”

    李承业并没有复述自己听到的流言到底有多么难以入耳,添油加醋没有什么意义,反正能让他如此气愤的,听的人只管往不好的方向去猜就可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