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需要请佩曼先生做个解释了。”冯啸辰笑着向佩曼做了个手势,这个问题其实他也可以回答,不过,既然把佩曼带来了,总不能让他在旁边装哑巴吧?

    听到冯啸辰点自己的名,佩曼赶紧抖擞精神,认真地回答道:“部长先生,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菲洛公司。菲洛公司在德国是一家知名的油膜轴承生产厂商,我们拥有20余项专有技术,还参与了多项有关轴承的专利池。我们本次前往中国寻求合资机会,打算把在德国的油膜轴承生产业务全部迁往中国进行,相应的专利也会全部用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我们相信,这家合资企业成立之后,将能够生产出大量符合中国企业需要的先进油膜轴承产品,为中国实现进口替代。此外,我们的产品还会有一部分返销到欧洲市场去,能够为中国政府获取大量的外汇。”

    听到翻译转述佩曼的话,孟凡泽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了看冯啸辰,说到:“小冯,看起来,菲洛公司对中国很有感情啊,想中国企业所想,急中国企业所急,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值得赞赏。”

    冯啸辰翻了个白眼,他知道孟凡泽这话纯粹是在调侃他。早在冯啸辰刚从德国回来,向孟凡泽汇报要办一家合资企业这件事的时候,孟凡泽就已经看出这家所谓的外资企业应当是与冯啸辰有瓜葛的。刚才佩曼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每一句都是站在中国立场上的说的,哪里像是一名德资企业雇员的腔调。孟凡泽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心里也是颇为感慨:这个冯啸辰可真有两下子,居然还能请到一个德国人来和他唱这出双簧。

    “小赵。”孟凡泽转头向自己的秘书说道:“你刚才也都听到了,菲洛公司的产品,对于咱们国家的机械行业现代化是有极大帮助的,对于菲洛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事情,你要关注一下。等佩曼先生到南江考察回来之后,你陪同他去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工商总局去办理一下有关登记和注册合资企业的事,务必要抓紧时间,保证合资项目尽快投产。”

    “我明白了,部长!”秘书赵锐应道。

    冯啸辰带冯舒怡和佩曼来见孟凡泽,其实就是向孟凡泽做一个交代。在孟凡泽面前,他虽然没有把话说破,但佩曼的表现已经足以让孟凡泽了解到这家合资企业的真实情况了。孟凡泽先前就答应过冯啸辰,会在工商登记、注册方面给他一些帮助,但前提是冯啸辰要说明合资企业是怎么回事。

    从佩曼那里确认了合资企业的话语权是在冯啸辰手里的,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是国家工业建设所急需的基础件,孟凡泽对于这家企业就没有什么不放心了,这才叮嘱赵锐去帮忙跑腿。如果这家企业来历不明,或者投资方对中国存有恶意,孟凡泽是不会随便开这个口子的。

    走完这个程序,冯舒怡一行在京城又盘桓了两天,然后便分别启程了。冯舒怡、阿尔坎和丹皮尔三人在常敏、严福生的陪同下,出发前往冷水矿,去考察石材原料的情况。佩曼则随着冯啸辰往南江去,落实合资企业的事宜。

    引进外资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罗翔飞给冯啸辰放了一个无限期的长假,吩咐他安安心心地把这件事情办好再回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 桐川农机厂() 
托佩曼的福,冯啸辰终于在这个时代享受到了乘坐软卧的待遇。火车经过一天多的跋涉,开进了新岭车站。冯啸辰和佩曼透过车窗看去,见月台上早已挂起了条幅,上面用中德两种语言写着诸如“热烈欢迎菲洛公司特派专员佩曼先生光临南江”之类的欢迎辞。在条幅下面,还站着一大群衣着光鲜的官员,旁边则是披着授带的漂亮姑娘。这么一个阵势,别说佩曼吓了一跳,连冯啸辰都有些瞠目结舌的感觉。

    火车停稳,冯啸辰和佩曼走出车厢,两名身材高挑的文艺学校女生迎上来,分别给二人送上了鲜花。看她们那副腼腆而又激动的样子,冯啸辰相信,如果佩曼要跟她们拥抱一下,借机揩揩油,估计她们也是不会拒绝的。

    南江省可真是下了本钱啊,冯啸辰在心里无奈地叹道。

    这时候,省外贸局局长汤慧华走了过来,满脸堆笑地向佩曼表示着问候。老汤是个有点文化的老牌大学生,一张嘴便是一堆南江的典故,诸如什么雄州雾列、俊彩星驰之类,把从师范大学请来的德语翻译累得脑门上都沁出了汗水,译得吭哧吭哧的,让冯啸辰在旁边听着都替他着急。

    佩曼是个工程师出身,别说对中国文化,就算是对德国文化都没有什么太深的了解,听了这一通半中半德、半文半骈的问候,他也有些茫然了,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才好。冯啸辰见状只能上前解围,和佩曼胡扯了几句,然后又用自己的语言向汤慧华表示了感谢。

    到这个时候,汤慧华似乎才刚刚看到了冯啸辰,他笑着拍了拍冯啸辰的肩膀,夸了句年轻有为,然后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佩曼身上去了。在他的眼里,冯啸辰也就是佩曼的随身翻译吧,实在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路人甲。

    佩曼当然看得出自己与冯啸辰在这些地方官员眼里的地位差异,如果没有前几天与孟凡泽的那番接触,没准他还真的会飘飘然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可想到一个堂堂部长对冯啸辰如此器重,他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在冯啸辰这个老板面前得瑟的资本。他现在享受到的恭维,不过是冯啸辰给他的一个机会而已,如果他的表现让冯啸辰觉得不满意了,眼前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在车站的迎接仪式结束之后,外贸局安排汽车把佩曼和冯啸辰接到新岭市最高级的琴山宾馆,安排他们住下。晚上,在琴山宾馆的宴会厅,由外贸局组织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招待第一位到南江省投资的德国客商。省里有十几个厅局都派出了官员前来参加,连省委和省政府也都分别派出了一名副秘书长来捧场。

    按照外贸局的设计,晚宴将分为几个步骤,先是省领导和外宾分别致辞,共同举杯,然后是各厅局的领导前来敬酒,走完这些必要程序之后,便是自由交流阶段,大家可以各显神通,看谁能够吸引到外商的注意力,与外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谁想到,佩曼对于这种中国式的酒宴缺乏应对经验,大家一说举杯,他就老老实实地把杯中酒给干了。他在德国参加过的酒宴,喝的都是低度数的红酒或者啤酒,这种喝法倒也无妨。可在这个宴席上,主人倒上的都是五十几度的茅台,三五杯下去,佩曼就已经找不着北了。

    汤慧华一开始见佩曼喝酒痛快,还在暗暗感慨外国人就是海量,一两多一杯的茅台都敢一口闷干。等到他终于发现情形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没等几个厅局的干部上来敬酒,佩曼就已经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见此情形,一干官员面面相觑。汤慧华只能叫来几个身强力壮的服务员,把壮得像头熊似的佩曼抬回房间去休息,酒宴自然也就只能草草收场了。

    第二天,应佩曼的要求,外贸局派出了一辆大客车,送佩曼和冯啸辰一行前往东山,去考察合资建厂的情况。汤慧华亲自陪同,坐在车上与佩曼谈笑风生,只可惜是对牛弹琴,他说的那些人文典故丝毫也激不起佩曼的兴趣。

    冯啸辰坐在他们身后那排,听汤慧华说得如此不着边际,只能暗暗叹气:封锁了这么多年,这些地方官员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和外商打交道。如果佩曼是个居心叵测之人,而自己又不在身边,汤慧华真有可能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东山地委和行署对佩曼的欢迎自然也不必细说了。佩曼汲取了教训,在东山行署安排的宴会上,他不再傻呵呵地干杯,而是喝得颇有节制,总算是没有再出洋相。行署的于长荣、刘志武等官员对佩曼进行了再一次的试探,想劝说他把合资企业建在东山市,佩曼记得冯啸辰的交代,一口咬定在桐川投资是由公司做出的决定,他没有权力改变公司决策。听他说得如此坚决,于长荣等人也只能悻悻然地放弃了。

    同样的过程在桐川县委、县政府那里又重现了一次。好不容易,冯啸辰与佩曼终于来到了桐川农机厂,也就是冯啸辰意向中的合资对象。作为厂方代表出来迎接他们的,是刚刚从县委办调到农机厂来担任厂长的杨海帆。见到佩曼,杨海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知道合资这件事跑不了了。

    “佩曼先生,非常欢迎您到桐川农机厂来考察。现在请允许我陪同您参观一下我们的生产车间。”杨海帆彬彬有礼地说道。

    “非常荣幸,杨先生。”佩曼用矜持的口吻说道,同时行了一个抱胸礼。

    有关杨海帆的身份,冯啸辰是向佩曼介绍过的。佩曼知道,如果没什么意外,合资企业建立起来之后,杨海帆将是地位仅次于冯啸辰的二号人物,佩曼这个所谓的“德商”只是杨海帆的一个下属而已。不过,鉴于旁边还有汤慧华、于长荣、范永康、熊小青等一干陪同的官员,佩曼无法表现得太过谦恭,只能用眼神向杨海帆表示歉意了。

    春节期间,冯啸辰已经考察过桐川农机厂。现在再次到来,他惊异地发现农机厂已经变了一个模样。从前乱糟糟的厂区,如今已然有些整齐的样子。四下里的杂草被清理干净了,随处可见的垃圾不翼而飞,破败的围墙都已经修缮过,连墙头上为了防盗而栽上去的碎玻璃都显得熠熠生辉。

    走进车间,变化就更明显了。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腰线以上是雪白的石灰,腰线以下则刷着浅蓝的油漆。车间里的机床数量比此前多了一些,虽然型号仍有些老旧,但每一台机器都擦得镫明瓦亮,摆放得整整齐齐。车间的地面上用黄漆画出了线条,俨然有些现代化工厂的气势了。

    “不错,不错,让人震惊。”佩曼大声地赞道。这可不是他与冯啸辰事先商量好的脚本,他是完全出于一种本能发出的感慨。如果同样的景象出现在一家德国工厂里,佩曼是不会觉得惊奇的,但对于一家发展中国家的工厂来说,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佩曼以往也曾到第三世界去出过差,见过印度、危地马拉等国家的工厂,对于那里的脏乱差印象极深。对于这次到中国来建合资企业,他其实一直都是有些不踏实的,担心菲洛公司的技术在这个落后贫困的国家里根本无法得到应用。油膜轴承的生产对于环境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车间过于脏乱,轴承加工过程中就容易沾上灰尘等杂质,对润滑油形成污染,这是对油膜轴承质量最大的威胁。

    如今看到这个整洁的车间,佩曼心里的担忧消失了,他开始有些期待后续的生产了。

    佩曼当然也能想到,车间的整洁应当是为了欢迎他这个外宾而突击清理出来的。但能够清理出一个整洁环境,就说明这里的管理者和工人是有头脑以及有纪律的,换成印度这样的国家,你就算拿着鞭子去抽打那些工人,他们也无法把一个车间拾掇得清清爽爽。

    “佩曼先生,你还满意吧?”杨海帆指着车间,笑着对佩曼问道,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却是看向冯啸辰的。与其说他是在向佩曼询问,还不如说他是在向冯啸辰表功。

    “海帆,干得不错啊。”不等佩曼说什么,冯啸辰先发言了。这次他带佩曼来桐川,事先是与杨海帆通报过的,杨海帆说要把厂区好好收拾一下,冯啸辰也同意了,但他还是没想到杨海帆能够做得如此出色。

    厂区外面的环境卫生也就罢了,车间内部的整理却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外行能够看到的仅仅是窗明几净,地面没有污垢,而内行则会关注到通道畅通、设备定置、标识醒目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本身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杨海帆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车间现场的定置管理,这足以说明他是具有一些工业素质的,不是一个只会吹牛的绣花枕头。

第一百一十一章 辰宇公司() 
听到冯啸辰的夸奖,杨海帆脸上露出了笑容,一个多月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自己的能力算是得到这位小领导的肯定了。

    佩曼也是懂行的人,看到这个现场,就知道未来自己在工作上不好糊弄了。老板是个专家,老板之下的这位二号人物也有两把刷子,自己如果不能拿出点真材实料的本事,人家就是不会买账的。不过,给明白人当下属也有好处,那就是你不用想太多的花花肠子,只要把活干好,老板自然会欣赏。对于佩曼这样一个做技术出身的人来说,这种工作氛围反而是更合适的。

    当着一干领导的面,佩曼自然要哼哼唧唧地发表点意见,随便指几个地方问上几句,显得真是在进行考察的样子。汤慧华一行对于工业生产都是门外汉,也就是看个热闹,见外宾显得挺满意的样子,他们也就笑逐颜开了。

    中午的时候,杨海帆在农机厂的小食堂摆了一桌简单的宴席,款待省地县三级的领导,当然名义上是给佩曼接风洗尘。冯啸辰假传圣旨,说佩曼先生下午还要与厂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会谈,所以中午就不喝酒了,各位领导可以随意。汤慧华有心说自己也陪着佩曼不喝酒,架不住范永康、熊小青再三相劝,最后领导们都喝了个半醉半醒,被县委办的工作人员带到县委招待所休息去了。

    送走各位领导,杨海帆带着冯啸辰和佩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一关上门,佩曼就把此前的傲慢嘴脸都收了起来,满脸笑容地向冯啸辰和杨海帆献着殷勤。冯啸辰已经习惯了佩曼的变脸,杨海帆虽然明白佩曼的真实身份,但看到一个白人向自己点头哈腰,还是有些尴尬。

    “佩曼先生,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不用这么客气的。”杨海帆向佩曼说道。

    冯啸辰给他俩当起了翻译。安抚完佩曼之后,杨海帆抱歉地对冯啸辰说道:“冯处长,真不好意思,还得麻烦你来当翻译了。其实我已经请了一位翻译过来配合佩曼先生的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