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啸辰点点头,道:“老包,我相信你,你毕竟是从机关里出来的,对信息很敏感,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我只需要叮嘱一句,那就是不用太心急,三年五载能够有所成,就已经很不错了。经费方面,你也不用担心,一年20万只是一个大概的想法,如果不够,我还可以继续追加,信息的投入,将来必然是有回报的。”

    “我明白,冯处长就放心吧。”包成明大声地应道。

    这件事情,说到这个程度也就差不多了,更深的意义并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说出来。陈抒涵、杨海帆、姚伟强几人心里也都充满了激情,从冯啸辰给包成明的安排中,他们感觉到了冯啸辰的雄心,这种乐观的情绪也感染到了他们的身上。

    大家又聊了几句家常话之后,这顿晚宴便告结束了。姚伟强、包成明知道自己与冯啸辰的关系不如陈抒涵他们近,便很有眼色地先告辞离开了,约好次日再和冯啸辰细谈具体的业务安排。陈抒涵有意邀请冯啸辰和杨海帆一起去喝茶,冯啸辰却推了推杜晓迪,道:“晓迪,你去陪陈姐聊聊天吧,我和海帆到外面去抽根烟,就不污染陈姐办公室的空气了。”

    陈抒涵明白冯啸辰是有话要和杨海帆单聊,也不挑破,笑着说道:“呵呵,那你们去吧,我把茶给你们留着。晓迪,走,上我那去坐吧。”

    两个姑娘先走了。冯啸辰与杨海帆出了酒楼,来到外面的大街上。冯啸辰找的借口是出门抽烟,但事实上他和杨海帆都已经没有这样的嗜好了。两个人顺着大街静静走了一段,最后还是杨海帆先打破了沉默:

    “怎么,啸辰,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说吗?”

    冯啸辰笑笑,道:“没事就不能一起走走吗?好歹咱们也是朋友吧?”

    “两个男的,没事这样一起压马路,总觉得哪里不对。”杨海帆讷讷地说道。

    冯啸辰忍不住笑了,这个杨海帆,平时显得挺正经的,想不到也有玩这种冷幽默的时候。不过,他知道,杨海帆越是如此,就越说明他心里正在纠结,说笑话只是掩饰一下情绪而已。

    “海帆,有没有想过彻底离开桐川县?”冯啸辰终于还是把话说出来了。

    “离开?怎么离开?”杨海帆平静地反问道。

    “从桐川县辞职,彻底下海。”冯啸辰道。

    “彻底下海?”杨海帆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一声,道:“其实我现在这个样子,早就已经在海里了。你上次问过我,说我还回得去吗,我认真地想过了,让我再回到县里去,熬资历等着升副处级、正处级,恐怕我已经接受不了了。不过,真到要考虑彻底辞职的时候,还真有几分犹豫呢。”

第三百六十一章 挖掘机哪家强() 
杨海帆目前的身份,是辰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中方经理,是桐川县政府派出的人员。他非但编制仍然在桐川县,甚至还保留着正科级的干部级别,随时可以从公司抽身出来,到县里的某个局去当个局长,或者到哪个乡去当个书记。

    这样的身份,对于杨海帆的好处就是有了一条退路,而且还是一条很不错的退路。如果有朝一日他不想再在公司干了,凭着他此前的业绩,回到县里也同样可以得到重用,熬够资历就能够进入县领导的行列。

    在这个年代里,非国有单位在许多人的眼睛里都属于另类,像阮福根、姚伟强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即便是身家过百万,其社会地位也仍然是很低的,到政府机关去办事只能畏畏缩缩,随便一个小科员都可以对他们吆三喝四。

    但杨海帆就不同了,他虽然也在合资企业里任职,但同时还有一个干部编制,这就是他的地位的保障。别说在桐川,就算他去东山市联系工作,一般的科长、股长之类的对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办点事情也要方便很多。

    这样一种双重身份在给杨海帆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说,冯啸辰要给他股份,就无法光明正大地给,因为他还是国家干部,在私营企业里公然持股,是违反政策的。

    这里也要顺便说一下,冯啸辰在此前也不敢公开声称自己在企业里有股份,春天酒楼的股份,他是让母亲何雪珍代持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和金南菲洛轴承经销公司,都是挂着德国菲洛公司的名头,而菲洛公司的股权,也是经过层层包装之后,才攥在冯啸辰的手里。

    如今,冯啸辰离开了重装办,要去社科院读研究生。如果他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进体制内工作,自然无所谓股权的问题。但如果他还想进体制,那么他打算成立的这家辰宇实业公司里,他还是不能公开持股,只能借冯立、何雪珍或者弟弟冯凌宇的名义来持股。即便是这样,麻烦事还是不少的,只是看他未来的领导会不会用这件事来揪他的辫子了。

    杨海帆的情况比冯啸辰还要敏感。冯啸辰办企业,好歹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并没有用到重装办的资源,这也是罗翔飞、孟凡泽他们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杨海帆是主动请缨到辰宇公司当中方经理的,如果干了几年突然变成辰宇的股东,无论如何都甩不掉假公济私的指责。桐川县的领导恐怕也没有罗翔飞他们的心胸,更何况其他的普通干部。别说杨海帆从辰宇公司拿到股份,就算是他的年终奖拿得比机关里的干部多了几块钱,都会有人写匿名信告状,这就是身处体制内的苦恼了。

    冯啸辰上一次回南江的时候,专门和杨海帆谈过一次,其中便问了杨海帆一个问题:你还回得去吗?

    杨海帆认真地想了许久,终于无奈地承认,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当年,他努力表现,这才换来了一个干部身份,并且成为县委书记范永康的大秘,在众人眼里俨然是一颗政治新星。但以他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生活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每天小心翼翼地琢磨领导的喜怒哀乐,在人前人后说着各种无聊的套话,苟苟营营地熬着资历,只不过是为了在更高的位置上重复这些事情。让他重新回到这样的生活中去,他恐怕连一天都忍受不了。

    可是,就这样离开吗?

    杨海帆觉得自己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辰宇轴承的业务,交给范加山他们。你说刘刚是东山工业局的干部,让他接替你当中方经理也未尝不可。咱们俩另外开一个摊子,我出1000万,还是占七成股份,你作为管理层持股,占三成,条件是至少在公司服务满十年。”

    冯啸辰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打算,中间甚至没有给杨海帆留下思考的时间。

    “投1000万,做什么?”杨海帆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他想显得淡定一些,无奈冯啸辰的话太让人震惊了,他实在无法装出无动于衷的样子。

    辰宇金属制品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颇具规模了。按设备的原值来计算,恐怕也有上千万的样子。但其中有许多设备是从德国买来的二手设备,实际的花费并没有那么多。冯啸辰直接开口说要投入1000万开辟一个新业务,那么至少是不亚于今天辰宇公司的业务规模。而在这个公司中,杨海帆居然能够凭空得到三成的股份,这让杨海帆如何还能淡定得下来。

    的确,冯啸辰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杨海帆要为公司服务满10年以上。以杨海帆的想法,在一家大企业里坐拥30%的股权,别说服务10年,就是干上一辈子,又有何妨?以冯啸辰的眼光,敢于投入1000万元去做的业务,绝对是大有前途的。辰宇公司现在已经能够达到年利润300万了,冯啸辰还想另外开辟新业务,显然是有更好的目标,那么新公司的利润水平,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或许,冯啸辰所说的那个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就得着落在这个新业务上了。

    “海帆,你觉得现在中国市场上做什么产品最好?”冯啸辰没有回答杨海帆的问题,而是先让杨海帆来发言。

    杨海帆想了想,说道:“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电视机,你不会是想赶这个热潮吧?”

    “当然不会。”冯啸辰道,从杨海帆的话里,他能感觉得到杨海帆对于电视机业务是不看好的,这与冯啸辰的想法完全一致。事实上,此时经委已经批复了乐城的电视机厂项目,与此同时,国内还有许多省市也正在向经委打报告,要求上马电视机业务。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到明年这个时候,全国已有以及在建的电视机厂将达到近200家之多,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将是一片竞争残酷的“红海”。冯啸辰如果扎进这个市场,那才叫犯傻呢。

    “其他的家电,市场情况也不会太好,我觉得不宜进入。”杨海帆继续说道。

    “你的判断与我一样,现在搞家电是最糟糕的时候。”冯啸辰道。

    “如果不是家电的话……”杨海帆陷入了沉思。除了家电,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领域可以进入,比如服装、食品等等,但进入这些产业用不了1000万的投资,而且似乎也不是自己和冯啸辰熟悉的领域,冯啸辰不太可能去做。那么,还有什么呢?

    冯啸辰道:“据我了解到的内部情况,今年下半年,国家将会推出全面改革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将会拥有更多的投资、基建等权力。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投资意愿,你刚才说的各地都在建设电视机厂,就是一个表现。咱们没必要去凑他们的热闹,但是,他们要搞基建,总离不开工程机械吧?”

    “你是说想搞工程机械?”杨海帆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这倒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啊。”

    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冯啸辰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冯啸辰穿越之前的21世纪前叶,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每年新建1万公里高速公路,上千公里的高铁,还有遍地开花的房地产工程,光是消耗的钢材和水泥就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多。这样大的建筑工程量,在中国国内造就了若干家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还有脍炙人口的那句广告词:挖掘机哪家强。

    别人忙着建厂子生产电视机,我就给他们提供建厂子用的挖掘机好了。用十年时间培育起品牌和生产能力,等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每个工地上都要有印着“辰宇”二字的挖掘机,那是何等富有成就感的场面啊。

    杨海帆没有注意到冯啸辰的表情,他沉浸在对这个项目的思考之中,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搞工程机械,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现在别说是新岭,就连东山这样的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未来工程机械的需求量绝对是会大幅度增加的。搞工程机械咱们也有基础,从罗冶来的那些老师傅,过去就是搞矿山机械的,像挖掘机之类的,矿用的和建筑用的基本上是同样的道理。还有,咱们这些年搞轴承,联系的装备企业不少,咱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我看应当是能搞成的。”

    “这么说,你同意这个想法了?”冯啸辰笑着问道。

    杨海帆这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冯啸辰,笑着连连点头道:“同意,当然同意。冯处长的战略眼光,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初步这样确定下来了。”冯啸辰道,“给你几天时间,你把辰宇轴承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咱们一块出去转转。”

第三百六十二章 陈抒涵的个人问题() 
定下这件事,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家常话,冯啸辰便把杨海帆送回了酒楼。春天酒楼的前身是某单位的驻新岭办事处,兼具餐饮和住宿的功能。陈抒涵接手之后,把大多数的客房改成了包间,但也还保留了一些房间,除了作为办公室之外,还有几个房间是可以住宿过夜的。杨海帆以往到新岭来办事,一般都是住在这里。

    两个人来到陈抒涵的办公室,陈抒涵和杜晓迪二人果然正在喝茶,用的还是一套在内地很罕见的工夫茶具,据陈抒涵说是杨海帆送给她的。冯啸辰调侃了两句陈抒涵和杨海帆的小资情调,又喝了几口茶,这才与杜晓迪一道告辞出了酒楼,回自己家去。

    走在路上,冯啸辰随口向杜晓迪问道:“你和陈姐刚才在聊什么呢?”

    杜晓迪笑道:“主要还不是聊你吗,陈姐跟我说了好多你在知青点的事情,说那个时候你还小,闹了不少笑话。”

    “完了完了,以后我在你面前就没有威信可言了。”冯啸辰装出懊恼的样子说道。

    “才不会呢。”杜晓迪道,“你都是想赚一个亿的人了,我以后恐怕都得仰视你了。”

    杜晓迪这话一半是玩笑,却也有另一半是认真的。她此前也知道冯啸辰能耐很大,颇有一些叱咤风云的感觉,但好歹冯啸辰做的那些事情还在她的常识范围之内,她感觉到的崇拜远多于惊愕。但今天这个会议,冯啸辰说的商业上的安排,尤其是一个亿的“小目标”,却实实在在地把杜晓迪给惊呆了。

    刚才与陈抒涵喝茶的时候,杜晓迪就不无担忧地说到了此事,还隐约透出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与冯啸辰之间是不是有太大的差距,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冯啸辰的良配。陈抒涵不愧是个大姐姐,她似乎是不经意地和杜晓迪聊了一些往事,却让杜晓迪明白了冯啸辰的为人,让她心里逐渐踏实下来了。若非陈抒涵的这番开解,杜晓迪此时恐怕不会这样轻松地与冯啸辰开这样的玩笑。

    冯啸辰伸出手,揽住了杜晓迪的纤腰,笑着说道:“我赚一个亿或者十个亿,不都是为你赚的吗?没听人说过吗,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杜晓迪挣了一下,想摆脱冯啸辰的骚扰,却没有成功。她做贼心虚地左右看看,见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俩的亲昵表现,这才淡定了一点。她向冯啸辰胸前偎了偎,娇嗔地说道:“你说什么呢?什么我负责貌美如花,我怎么没听人说过这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