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啸辰却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冯啸辰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向新民厂发难,毕竟他还没有看过新民厂的生产过程,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他并不清楚。压砂只是液压阀缺陷的一个方面而已,虽然目前暴露出来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但谁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的毛病呢?这个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压砂这一个问题上,未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
想到这里,他向众人笑了笑,说道:“我不太懂技术,这次给彭处长当助手,主要是来向新民厂的老大哥们学习的。关于压砂之类的事情,我现在也说不好是怎么回事。我想,贺厂长、戴厂长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实地参观一下新民厂的生产过程,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
第三十一章 不要谈责任问题()
冯啸辰的这个表态,让彭海洋有些泄气,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他原本是因为被新民厂挤兑得说不出话了,才想让冯啸辰来解解围,谁知道冯啸辰居然直接就举旗投降了。可细一想,冯啸辰这个表现并不让人意外,他的确不懂技术,此前能够说出压砂二字,估计也是听常根林说的,面对着新民厂的专业人士,还能指望他说出什么话来救场?
冯啸辰的话在新民厂一干人听来,却是颇为顺耳。大家都想,这个年轻小处长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至少不会像那个彭海洋那样不知进退。看来,人家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处长,尽管只是挂职,也还是有点道理的。如果彭海洋也是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一回的事情不就好办了吗?
凭心而论,新民厂的确是想拿出高质量液压阀的,谁乐意自己的产品三天两头出故障,就算人家不上门来骂娘,在背后嘀咕几句,自己也得打喷嚏不是?可问题在于,提高质量这句口号喊出来容易,真要做到可就太难了。设计、工艺、材料、装备加上工人的操作水平,哪一样出点问题都不行。厂里能够做到的,就是多投入一些人手,想办法把这个液压阀做得更精细一些,但要想达到国外同等水平,那还是很困难的。
“这样吧,彭处长,冯处长。”
厂长贺永新开口了,相当于是对今天这次会谈做一个总结:
“关于12立米挖掘机的重要性,我们是非常清楚的。液压阀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是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客观上的国情所至,咱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嘛,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无法相比的。我们会组织全厂最精干的队伍,对这个问题再进行一次会诊,选择最好的技术工人再生产两台液压阀,并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尽可能地保证12立米挖掘机的工业实验不受影响。
两位处长,还有范科长远来不易,你们可以到我们厂执行所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到车间去看看,指导一下工作。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后天我安排办公室派个车,送你们三位到我们边上的白马山去转转,那座山风景还是很不错的,山上有个龙泉寺,听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值得看一看。”
“白马山就算了吧,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既然贺厂长说还要再搞一次会诊,我想参加一下,听听咱们厂里的工程师是怎么说的。”彭海洋黑着脸说道,他平常的时候还能保持一点亲和的表情,遇到在技术上吃瘪的时候,真实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
“欢迎欢迎啊。”贺永新用愉快的口吻说道,“有彭处长光临指导,我想我们的诸葛亮会一定能够开得更加成功的。……冯处长,你有什么安排,要不要我让办公室给你和范科长单独安排一下吧?”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吧。”冯啸辰面露尴尬之色,他假意地偷眼看了一下彭海洋,说道:“既然彭处长不去,那我自然也……嗯,也就不去了。不过,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也不太懂,我倒是对咱们的生产车间挺好奇的,这几天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人,带我到各个车间转一转,也算是开开眼界嘛。”
新民厂几个人都互相对着微笑起来,他们猜想,这个冯啸辰心里肯定是愿意去白马山的,只是彭海洋不去,他也不便去。彭海洋想去参加技术科的会商,冯啸辰又不懂技术,跟着去肯定就是丢人现眼而已,所以选择了去车间参观。也是,对于在部里坐办公室的干部来说,车间里那些机器设备估计也是挺新鲜的,他说想开开眼界,想必是真心话吧。
于是此后几天的安排就确定下来了,彭海洋跟着新民厂技术科的技术员们分析改进液压阀生产的方法,冯啸辰由生产科派一个副科长陪着去车间闲逛。至于采购员范刚祥,则代表两位科长去游览白马山,他没什么官职,也不用忌讳人家说啥闲话,能够有个旅游的机会,他可求之不得。会上还商定,林重三个人的食宿都由新民厂负责,贺永新专门交代了分管后勤的副厂长,要求以省厅领导视察时候的接待标准予以安排。
会谈结束,宾主寒暄告别。彭海洋的气还没消,一副苦瓜脸,勉强和贺永新等人握了手。冯啸辰则是一副没心没肺、欢天喜地的样子,似乎还带着几分谄媚之色,反复地向贺永新、戴胜华等人说着诸如感谢、叨扰之类的客气话,让站在一旁的彭海洋更是气上加气了。
“小冯,厂里安排你到明州来,是来干什么的?”
在招待所住下后,彭海洋气呼呼地来到冯啸辰住的房间,对他兴师问罪。新民厂对他们几个的确是比较照顾,每人都享受了单间的待遇,只是房间是非常简陋的,洗漱和方便都要到楼道的水房和卫生间去解决。
“彭处长,坐下说,激动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
冯啸辰一扫此前那种装傻扮嫩的姿态,平静地向彭海洋说道。
彭海洋只觉得心中一凛,定睛注视着冯啸辰的眼睛,只觉得对方的眼神里似乎有一种让人肃然的镇定,或者说是威严。他身不由己地在冯啸辰指的椅子上坐下来,说话的语气也软了几分:
“小冯,出发之前,你不是跟常总工了解过压砂的事情吗,在今天的会上怎么一言不发?新民厂的液压阀漏洞主要原因就是阀体压砂,而他们却避重就虚,说点什么铸铁材料、加工精度之类的事情,这不是存心糊弄我们吗?压砂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他们弄再多的虚头也是多余的,这一点你也应当很清楚吧?”
冯啸辰点点头:“我非常清楚。”
“那你为什么不说?”彭海洋问道。
冯啸辰道:“今天这个会,对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推脱责任。液压阀出了问题,联合设计组肯定要上报机械部,机械部方面对这件事是肯定要追究的。新民厂要做的,就是证明他们已经尽了全力,甚至是做了120%的努力,这样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彭海洋看着冯啸辰,一时有些傻了。他也是40岁的人了,在企业里工作了十多年,哪里不懂这些企业里的弯弯绕绕,只是刚才在会上眼睛光顾盯着漏油的事情,把这个茬给忘了。他没有想到,冯啸辰这么一个年轻人,居然有这样的心机,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冯啸辰笑了笑,并不解释,其实也没法解释。前一世,他经历这样的事情还少了吗?出了问题,大家都是先忙着把自己摘干净,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才开始谈解决问题的方案。彭海洋这样矛头直指新民厂,新民厂岂能接受。他们无理都会闹上三分,更何况他们的确还是有几分歪理的。
“所以,在这个会上,我们应当做足姿态,不要去谈论责任的问题,要充分地承认新民厂的贡献。”冯啸辰循循善诱地说道。
“嗯,有点道理。”彭海洋像个小学生一样点着头,随即又把眉毛立起来了:“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啊!”
“我没说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啊。”冯啸辰道,他真服了这位大哥了,你多少有点城府好不好,技术宅的毛病,可真是要不得啊。
“彭处长,在这个会上,本来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渠道。”冯啸辰道,“你不是已经争取到参加他们的技术论证会了吗?在会上,你就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帮助他们优化设计和工艺。记住这一点,不要谈责任问题,只谈解决问题的方案,要让他们心情愉快、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地去解决问题。”
“难。”彭海洋眉头紧锁,“最大的困难在于,我对液压件的生产没有什么经验,他们说的情况对不对,我很难分辨出来。我想,如果我在场的话,他们有些话是会有所保留的,那些有实际困难的方案,他们肯定不会提出来,而我又提不出,这就是个麻烦了。”
冯啸辰拿过自己的公文包,取出一叠资料,递到彭海洋的手上,说道:“彭处长,这是我从一些文献上摘抄下来的有关液压件设计和生产的资料,还有一些是我向别人请教的东西,算是一个综述。你可以拿去看一看,明天结合这些内容,多少能够判断出他们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有问题,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
“什么,你摘抄的资料!”
彭海洋惊了,不是说这就是部里派下来镀金的一个火箭干部吗,居然还会摘抄资料?他半信半疑地翻开资料,只看了两三页,便激动起来了:
“这简直是宝贝啊!你从哪弄来的。你既然有这些资料,今天的会上你怎么不说呢!你如果说出来……呃呃,好吧,好吧,你不说也有你不说的道理,不过我明天是得跟他们好好说说的!”
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
冯啸辰交给彭海洋的这份资料,其中有一小部分是他从资料室摘抄过来的内容,更多的是他能够回忆起来的后世的一些经验。当然,说是后世的经验,其实也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条件所能够实现的那些,他不会把诸如激光切割、纳米材料之类的内容写上去,否则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工业技术与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使用的技术,在国内甚至还处于闻所未闻的状态。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中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派出大批人员到国外学习,这才陆续地实现了技术概念上的国际接轨。至于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直到为我所用,那又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冯啸辰的这份资料,相当于提前把中国花了十几年时间吸收进来的知识呈现出来了,许多想法是彭海洋一看就能明白,但此前却绝对无法想到的。彭海洋是个懂行的人,所以才会如此激动,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挖到了一个宝库。
“小冯,你懂得这么多,明天的论证会,你也一块去参加吧。你能够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而且写成如此条理清楚的综述,绝对不是不懂技术的人。我先前真是太小看你了,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唉,你就别跟我一般计较了吧?”彭海洋颠三倒四地,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在这之前,彭海洋对于冯啸辰的确是非常不屑的,甚至觉得带冯啸辰到新民厂来就是一个累赘,没准还是一个猪队友。可看过这份综述之后,他意识到了两点,首先,冯啸辰的技术底子非常厚,即便是在挖掘机这个领域里不能和他彭海洋相比,至少在有关液压件的问题上,冯啸辰应当是更胜一筹的;其次,冯啸辰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否则何至于在等他去京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整理出了这样一份详细的技术综述。
有技术,而且工作态度认真,这就是彭海洋眼里优秀同事的标准。就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彭海洋就把冯啸辰从一个混饭吃的废物划到青年才俊的行列中去了。
冯啸辰摆摆手,道:“彭处长,技术论证的事情,有你一个人去参加就足够了。我想去他们的车间里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想看车间,还用在新民厂看吗?”彭海洋把冯啸辰去车间的动机解释成了开眼界,因为冯啸辰此前就是这样对贺永新他们说的,他说道:“我们林重的车间比他们大10倍都不止,我们的龙门刨床,那才叫大玩艺,咱们这两个屋子都装不下……”
冯啸辰哭笑不得,这位老兄还真以为自己没见过世面了。两间屋子装不下的龙门刨床算个什么,当年某厂研制的大型立式车床,相当于8层楼高,能够加工直径28米、重量800吨的大型工件,车床落成时候的剪彩典礼,不就是冯啸辰主持的吗?
当然,这种超越常识的事情,冯啸辰是没法拿出来向彭海洋炫耀的,他笑着打断彭海洋的话,说道:“彭处长,你误会了。我在会上说我想去车间开开眼界,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我是想去查看一下他们的生产流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产品设计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合理,同样会出现质量问题。”
“你懂生产流程?”彭海洋瞪着眼睛问道。
“略懂。”冯啸辰也懒得和这个书呆子较劲了,刚刚你觉得我不懂技术,我直接甩一份技术综述,就把你给打懵了。现在我说我要去看生产流程,你居然记吃不记打,又来问这种幼稚的问题,真是不怕再被打懵一次吗?
“嗯,也好。”彭海洋浑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话,他说道,“我去盯着技术这边,你去盯生产环节,这样咱们就把新民厂的生产全过程都看到了。你在现场那边如果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回来跟我讨论一下,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嗯嗯,一定的,一定的。”冯啸辰连声应道。
彭海洋搞技术还是颇有一套的,冯啸辰给他的技术综述,他当天晚上熬了一夜全部看完了,还产生出了不少心得体会。冯啸辰的知识面广泛,但要论深度,那是远远不及彭海洋的。他在综述里提出的一些技术策略,仅仅停留在思路上,而彭海洋则能够迅速地将其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相结合,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案。
在看过所有的资料之后,彭海洋对于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