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旦他们的官员产生这种念头,那么即使他们出于政治考虑引进了我们的技术,在消化吸收方面肯定也是要打一些折扣的。这样一来,我们预想的20年或者30年的时间,就有可能会拖得更长,比如说50年。大家想想,如果中国在50年后才掌握我们今天拥有的技术,我们有什么必要担心他们的竞争呢?”

    “言之有理!”米内隆吉和川端弘嗣二人同声赞道,他们发现,自己此前的担心的确是跑偏了方向。中国是一个在工业上远远落后于日本的国家,这个国家就算拿到日本的技术,又有多少能力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呢?所谓引进技术,不过是中国人出于一种大国情结而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而已,如果引进技术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技术,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发展中国家这个概念吗?

    乾贵武志名为化工设备协会的副理事长,其实不过就是一个高级中介而已。从他的角度来说,能够促成这一次的采购才是最为重要的,至于技术转让之类的事情,各家企业自己琢磨就好了。听到几位厂商的代表达成了一致,乾贵武志颇为高兴,马上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中国考察团。

    “成套设备降价,技术转让费提高……呵呵,小鬼子打的好算盘啊。”

    得到乾贵武志反馈过来的消息,冯啸辰呵呵冷笑。日本人玩这种勾当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当然,这一手也的确是挺毒的,它会让中国人感觉到造不如买,既然市场上有如此廉价的成套设备,而自己引进技术来制造则需要付出高额成本,那么选择直接引进不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就算诸如新阳二化机这样的企业真的引进了技术,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分摊到产品上,也会提高设备的造价,最终出现进口设备比国产设备价格更便宜的情况。那么新阳二化机的产品要想卖出去,就只有赔本赚吆喝这一条出路了,从企业这边来说,肯定不会选择这个结果的。

    “引进技术的成本太高,对我们来说也很不利啊。”王时诚向冯啸辰提醒道。

    冯啸辰道:“王司长,围棋上有一句话,叫作‘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日本人如此担心我们引进技术,就更说明我们引进技术的必要性。他们希望我们放弃这个领域,未来只能不断地从日本采购成套装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垄断,用我们自己的装备来实施进口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是要付出一些成本的。相对自己从头开始研发这些技术,引进的成本依然是很低廉的。”

    “你说得也有一些道理,我想,国家推出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计划,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吧。”王时诚道,“可是,小冯,听说邓厂长扬言不揽这桩瓷器活了,咱们还能照常引进技术吗?”

    “当然能!”冯啸辰道,“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国内并非只有新阳二化机这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大化肥设备,咱们可以搞一个化肥设备大会战,集中全国的力量,吃下这项技术,让日本的美梦化为泡影。”

第二百四十三章 化肥设备大会战() 
大化肥设备考察团结束了在日本的考察,打道回府。在冯啸辰的推动下,日本化工设备协会联合十几家日本的化肥设备制造企业与中方达成了初步协议,同意向中国的化工设备企业转让30万吨合成氨设备的全部制造技术,用于换取中方的五套大化肥设备订单。

    双方约定,中方的五套大化肥设备将由几家日本公司作为总包,中国的化工设备企业则作为分包商,承接其中一部分设备的制造任务,在此过程中,日方将向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等。

    合作的具体细节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谈判,这就不是考察团的任务了。至于说到中方企业如何受让日方技术,要讨论的问题就更多了。鉴于邓宗白等化工设备企业的代表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些畏难情绪,王时诚决定把这个问题带回国内慢慢研究。

    乾贵武志善始善终,把中国考察团一行送到了机场,又向每位考察团成员都赠送了颇为精美的礼物,考察团便带着日本人民的“深情厚意”返回了国内。

    “你在日本的事情,王司长都跟我说了。他对你的表现评价很高,专门拜托我要好好奖励奖励你呢。”

    在重装办的主任办公室里,罗翔飞笑呵呵地对冯啸辰说道。

    “奖励就免了吧,我还担心我表现得太张扬了,回来以后会挨批评呢。”冯啸辰笑着回答道。

    罗翔飞道:“张扬一点有什么不好的?想做事情,就得张扬一些。当然啦,我也不是说不需要考虑一下策略,策略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有热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在这一点上,你的确没让我失望啊。”

    冯啸辰道:“职责所在。我既然是代表重装办去的,自然就要把事情办好,否则哪有脸回来见您啊。”

    两个人说了几句客套话,罗翔飞收起调笑的表情,严肃地说道:“大化肥的事情,还真有点棘手啊。用户方面不愿意接受国产设备,希望全盘引进。制造企业这边呢,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只想着靠国家的保护来赚些轻松的钱。这一次你们虽然迫使日方答应了转让相关技术,但如果受让技术的企业措施跟不上,结果恐怕会是差强人意的。”

    “的确如此。”冯啸辰道,“从新阳二化机的情况来看,与秦州重型机器厂完全不同。秦重方面,以胥总工、崔总工为代表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有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的决心和勇气,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够把事情做好。而新阳二化机这边呢,就我和邓厂长接触的情况来说,他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困难,只答应承接一些国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部件,不敢去碰五大压缩机组这样的硬骨头。”

    “五大压缩机组本身也的确是有难度的,他们不敢碰也有他们的道理。”罗翔飞说道。他本来就是一名技术型官员,在担任重装办副主任的职务之后,便开始关注各个项目里的技术问题,所以对大化肥成套设备的技术难点有一些了解。

    冯啸辰道:“再难咱们也得啃下来啊。咱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设备不攥在自己手上,实在是太被动了。”

    “那么,你是怎么考虑的?”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我在日本的时候,就琢磨过这件事。我觉得,热轧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到目前为止进展是比较顺利的,企业方面的信心也很足,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大化肥设备的引进与热轧机有所不同,一是咱们在化工设备方面的基础较差,引进和消化吸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几家骨干企业的积极性不足,我们无法完全依靠他们的自觉性来完成国产化任务。鉴于此,我们应当设计另外一种模式,比如就叫作大化肥模式吧。”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叫成冯啸辰模式也是可以的。”罗翔飞半开玩笑地说道,“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吗?”

    冯啸辰笑笑,说道:“可别拿我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会给我拉仇恨的。我的想法是,对于大化肥设备,咱们可以采取全国攻关的方式,像当年石油会战一样,搞一场化肥设备大会战。我们要集中系统内以及系统外的企业,再加上高校、科研院所等等,立下军令状,几年之内拿下五大压缩机组,打破外国的垄断。”

    “大会战这个提法,会不会显得太落伍了?”罗翔飞问道。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谈改革,像“大会战”这种带着明显政治色彩的说法,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冯啸辰不以为然地说道:“一种模式如果有效,就谈不上落伍不落伍的。咱们是后进国家,要想和发达国家竞争,必须发挥我们制度上的优势,那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看出日本人的想法了,他们认为我们的企业没有能力消化包括五大压缩机组在内的核心技术,所以才敢答应向我们转让这方面的技术。咱们就应当反其道而行,利用他们转让技术的机会,集全国之力消化掉这些技术,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在冯啸辰经历过的历史中,中国从80年代初酝酿引进国外的大化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直到2010年之后才最终完成了技术消化吸收和完全国产化的工作。究其原因,除了这些技术本身的难度较高之外,国家投入不足、各家企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也是重要的因素。

    既然时代给冯啸辰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冯啸辰自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他全面思考了大化肥设备研发的各种障碍,认为唯有集中力量,调动举国体制,才能够一举攻克难关。

    “这就是你设想的大化肥模式?”罗翔飞道。

    冯啸辰道:“我还没有想得特别明确,不过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罗翔飞点点头道:“我赞成这个方案。咱们搞重大装备攻关,也需要有不同的模式。化肥设备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技术难度大,咱们用这种举国模式来攻克这个难关,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样吧,你去和吴处长、薛处长他们再讨论一下,看看具体该如何做。我把这个想法提交给经委领导,请他们决策。如果经委领导同意这个方案,咱们就该开始组织大会战了,到时候,你就得准备当这个前敌总指挥了吧?”

    他的最后一句话,带着几分调侃。冯啸辰连忙说道:“罗主任才是前敌总指挥呢,我充其量就是给罗主任当个传令兵而已。”

    离开罗翔飞的办公室,冯啸辰来到了吴仕灿的办公室。一个多月没见,吴仕灿似乎又瘦了一点,但精神头却足得很,像是每天都打了一针鸡血一般。在他的办公桌上以及旁边的凳子上,堆放着大摞小摞的各种资料,弄得办公室差点都无处落脚了。他现在身兼两职,一是重装办规划处的处长,要负责编制重大装备研发的规划,二是国家工业实验室筹备组的副组长,主持筹备组的工作,两件事压在一块,也真把老先生给累得够呛。

    “小冯回来了?怎么样,日本之行收获不小吧?”吴仕灿正在忙着,不过一见冯啸辰进来,他便把手头的事情放下了,还专门起身找出一个没被占用的凳子,摆到了冯啸辰的面前:“来吧,坐下说说。”

    “我没打扰吴处长的工作吧?”冯啸辰客气地问道。

    “没有没有。”吴仕灿道,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道:“对我来说,和你小冯聊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这也算是工作的一部分呢。”

    “哈哈,我可没这么神。”冯啸辰笑道,“其实,我是专程来向吴处长请教的,只是怕耽误了吴处长的工作。”

    吴仕灿道:“请教不请教的,你小冯就别跟我客气了。怎么,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吗?说出来听听。”

    这就是学者的特点了,凡事不喜欢兜圈子。吴仕灿对冯啸辰也颇为了解,他知道冯啸辰不会凭空说要向他请教的,而且一般来说,让冯啸辰需要向人请教的问题,也都是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他非常愿意听听这些问题。

    冯啸辰没有马上提问,而是先把自己日本之行的情况向吴仕灿通报了一遍,当然,他介绍的主要是日本化工设备制造方面的内容,包括他们的装备水平、技术前沿、产品构成等等。吴仕灿原本就是干化工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非常感兴趣,他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不时还插上一两个问题,向冯啸辰了解更为详细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这次日本之行的收获。经过我们的努力,日本企业已经答应向我们全盘转让30万吨合成氨设备的制造技术。”冯啸辰最后这样说道。

    “30万吨合成氨设备,这可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啊。”吴仕灿感慨道,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可是,我担心我们国内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些技术吃下去。”

    “这就是我来向您请教的原因了。”冯啸辰说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举国体制()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呢?”吴仕灿问道。

    冯啸辰道:“老吴,你是搞化工设备的专家,我想向你请教一下,咱们国内搞大化肥设备,有哪些难点。”

    听到这个问题,吴仕灿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掰着手指头盘算了一会,说道:“难点倒是很多,不过如果我们下决心要去做,不计成本,或者说有足够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很多难关并不是不能突破的。一般来说,大化肥设备和其他化工设备一样,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制造、安装,是这样吧?”冯啸辰替他说出来了。这个问题冯啸辰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向邓宗白讨教过,而邓宗白列出的就是这三个方面。

    吴仕灿对于冯啸辰能够说出这三点并不觉得意外,他点点头,说道:“没错,的确是这三个方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看:设计方面,目前我们主要是受制于合成氨的工艺专利。当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合成工艺,包括德士古工艺、谢尔工艺、Kellogg工艺等等,都已经注册了专利,我们如果要用,就需要向这些专利持有人支付专利使用费。我在化工设计院的时候,有几位专家也搞过合成氨工艺的开发,而且有一些进展。不过,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不足,而搞工艺开发除了做理论研究之外,还需要有实验支持,因为缺乏经费,他们的研究就很难持续下去了。”

    “如果我们购买了工艺专利,凭借咱们自己的力量,能够设计出全套的设备吗?”冯啸辰问道。

    吴仕灿肯定地点点头,道:“这个是没问题的,咱们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国内已经引进了十几套大化肥设备,哪怕是依葫芦画瓢,我们也能够把设计做出来的。”

    “那么这就是你说的第一个方面了。”冯啸辰道,“第二个方面呢?”

    “第二个方面就是制造了,这应当是你比较了解的领域吧?”吴仕灿笑呵呵地说道。他知道冯啸辰对机械制造颇有一些了解,实践经验甚至比吴仕灿自己还丰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