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霍家不管是男子还是女眷都是小心翼翼的,霍家大姑娘出嫁,尤其嫁的还是寰姬公主府,自然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寰姬公主府的流水席就摆了三天三夜。席面都是金老爷打理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那是样样齐全,吃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霍明珠知道婆婆有早起的习惯,她忍着身体的不适,天没亮就起来了。
王出然已经洗漱好了,见明珠起来,赶忙过来说道:“我吵醒你了吗?身体怎么样?在睡一会。”
霍明珠脸色刷的一下红了,起身道:“你起来怎么不叫我,公公婆婆喜欢早起,要是我睡到天亮,成什么事了。”
王出然本来就不太会说话,赶忙说道:“我们是闻鸡起武,你起这么早做什么呢?”
霍明珠不理他,喊了丫头进来给她穿上了大红的衣服,带的是寰姬送的那套面首。
王出然说道:“那赤金的东西,你也不嫌重。”
霍明珠嗔怪道:“这是婆婆送的,金贵着呢。”
王出然无奈道:“那不金贵,那是皇祖母送给母亲的,母亲自己嫌重从来都没有带过。”
霍明珠虽然觉得奇怪,但是没有说什么。出嫁之前母亲说了:“姑爷性子木纳,你又是霍家的嫡长女,从小定了这么一门婚事,家中大事小事都是你说的算。娘知道你性子要强,和姑爷平日里少少的斗嘴可以增加感情,但是不可以斗输赢,夫妻过日子不是做学文,还能比个状元出来不成。”
王出然看霍明珠在发呆,挥挥手问道:“可以走了吗?”
霍明珠笑道:“恩,我好了。”
王出然和霍明珠跪在,说道:“父亲,请喝茶。”
王玉阳说一声好,给了霍氏一个红包。
他们又给寰姬敬了茶,寰姬给了霍氏一个红包说道:“快起来吧,以后你不用跟着我们天不亮就起来。”
霍明珠感激的说道:“谢谢母亲。”
李出清屁颠颠的说道:“大嫂好。”
霍明珠脸一红,身后的嬷嬷给李出清递了一个红包。
李出清嘿嘿笑道:“嫂子日后要特别的小心,要是把我和我哥认错了,我哥绝对生气。”
霍明珠只有三四岁的时候见过李出清,长大后再也没见过,听闻李出清这么说,脸微红,心道:“我怎么会认错丈夫。”然后抬头看去。
霍明珠一惊,“太像了。”
寰姬笑道:“你大嫂可不是旁人,想当年她就能分得出你们兄弟。”
王出然生怕母亲说当年的‘想当年’让明珠害羞,赶忙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去练武场吧。”
霍明珠自然的跟着去了,谁料十八岁的王出然和李出清两人都会功夫,看样子功夫还很厉害。可是两人练手竟然不是婆母一人的对手。
霍明珠看呆了,她从小也是听着青州侯和寰姬公主的事迹长大的,她知道青州侯的厉害,却不知道婆母也这样厉害。她看向一旁喝着茶水的公爹,想着不会公爹也这么厉害吧。
等他们打了一场后,王玉阳才去指教儿子内家功夫,论外家功夫,寰姬可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寰姬笑道:“怎么样,没白起早吧。”(。)
。。。
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离开(第二更)()
霍明珠已经看呆了,听到有人问话自然的答道:“恩。”
随即便反应过来,自己不是和身边的柳翠说话,而是和婆母说话。
霍明珠急的就要跪下认错,被寰姬一把扶住了,寰姬笑道:“不用想太多,想当年你点头愿意做我儿媳妇的时候我可是跟你说过,我是大唐最好的婆婆,也是最不用守规矩的婆婆。”
霍明珠一下子惊了,脸刷的一下子红了,婆母竟然说是她自己答应的婚事,可是她怎么一点都不记得了呢,想着有机会回娘家问问,这要是传出去她的闺誉就没了。
等三日的流水席结束后,寰姬留了一句话就和王玉阳又走了。
寰姬让人传了她的话,“别说娘偏心,等你成亲的时候娘也给你大摆流水席啊。”
李出清听后觉得很是无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到了他们家怎么就变成自由恋爱了,他每天处理青州的事,还要自己给自己找媳妇。
霍明珠也傻眼了,公爹和婆母就这样一声不响的走了。
王出然说道:“你习惯就好了,我陪你回门。”
大管家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回门礼,回门礼很丰厚,装了两辆马车。
霍老爷带着霍家一众男丁出门相迎,当看到回门礼的时候,霍老爷额角还是不由的抽了抽。
霍明珠的兄弟赶忙把大姑爷迎了进去,霍老大人已经在厅上坐等了。
王出然自然不会摆世子的架子,按照孙女婿的礼跪拜了霍老大人。
霍家人非常的高兴,霍夫人带着女眷和霍明珠在内堂说话。
霍夫人问道:“公主殿下对你可满意,晨昏定省你可做得来?”
霍明珠不知道怎么开口,自从她嫁人公主府后,除了第一天的敬茶外认亲外,就没晨昏定省过。
这内堂坐着的还有其他婶婶、嫂子,她要怎么说这话。
霍夫人见女儿不说,以为她受了什么委屈,明白内堂里人多不好说公主的不是。
霍夫人弄湿了袖口,笑着说道:“瞧我高兴的连茶杯都没拿稳,明珠陪我去换件衣服就行了。”
霍夫人拉着霍明珠去了内室,霍夫人着急的问道:“公主难为你了?”急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霍明珠是真的不好解释,见母亲这样,才说道:“你看你,快别哭了,等下让人瞧见,我没有受委屈,婆母带我很好,每天没有让我晨昏定省。”
霍夫人惊讶道:“怎么可能,当年的杨太妃可是最重规矩的。”
霍明珠说道:“我是真的不清楚啊,头一天我不小心冲撞了婆母,她都没有怪我,还跟我玩笑的说,这门婚事是我自己点头应下的。娘,我怎么不记得有这样的事呢?”
霍夫人已经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别说公主府那样的人家,就是他们家,媳妇的晨昏定省都是少不了的,难怪女儿刚刚没说,要不然她日后还怎么管教儿媳。
霍明珠见母亲发呆,赶忙说道:“咱们不好进来太久,我帮母亲先换件衣裳。”
霍夫人边换衣服,边说道:“公主真的没有不高兴,女婿也没有让你注意什么吗?”
霍明珠不好意思道:“出然只说让我多睡一些,不用和他一起起来。娘,您说公主府怎么都这么奇怪,全家人不管是公公婆婆还是小叔全都天不亮就起来了。”后面的对打的事她自然是没有说了。
霍夫人说道:“我就说公主府是有规矩的,你日后要小心的伺候着。”
霍明珠又问道:“母亲,快和我说说,这婚事不是祖父为我定下的吗?”
霍夫人扶额道:“公主这婆母当的。”然后把当年王出然轻薄她,要娶她的事说了。
霍明珠听得惊了,满脸通红的,如果这话不是母亲亲口说的,她实在是难以相信。
开席的时间到了,王出然说道:“因为我还有公务,今日回来我和明珠打算在这里住上几日,算是归宁了,要不然我们一走,还不知道何日会回来。”
霍老大人明白王出然是要回唐军驻地的,“那些繁文礼节你们不用理会,今日早早回去,好好孝顺公主殿下,这边不用你们担心。”
王出然心中温暖,笑道:“我母亲是个呆不住的人,昨日已经离开公主府了。”
桌子上的人全都惊讶了,看向王出然,就连霍老大人都是一样的看着他,一脸的不相信。
王出然说道:“母亲是因为我成婚才回来的,她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有她的日子要过,我们有我们的日子,让我们不必操心。”
这话在天黑之前就传遍了霍府,所有人都说霍明珠好福气,有婆婆跟没婆婆一样。大唐的公主难嫁,公主的儿媳也难当。可是看看人家霍家闺女,那叫什么福气。
霍夫人和霍明珠躺在一张床上,说着悄悄话。霍夫人说道:“公主离开公主府,你怎么不和我说一声,他们说起的时候还吓了我一跳。还有今日,你看看你非要跟我睡,哪有归宁的闺女不回婆家,还和娘家母亲睡一起的,世子爷也这样惯着你。”
霍明珠嘿嘿说道:“他不是要陪父亲还有哥哥弟弟喝酒么。”
霍夫人迷迷糊糊睡着之前嘴里还嘟囔着,“当年公主看见你就抱着不撒手,直叹气自己生了两个儿子,没生个女儿……”
霍明珠给母亲压好了被子,甜蜜的睡着了。
他们在娘家住了五天,王出然那边来信催他们回去,他们这才离开青州城直接回了唐军驻地。
王出然则是一个头两个大,他就闹不懂了,母亲当年是怎么建立的青州,还管着军队的。这几年他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为的就是要尽快的上手青州的事务,结果三年下来,还经常被弄得焦头烂额的。
寰姬这次回来,他有请教过母亲,母亲就一句话:“去问你王伯伯。”
李出清无奈之下,拿了几坛子御赐的梨花白找到了王文生,王文生听明白来意收下了梨花白。(。)
。。。
第四百零六章 陛下驾崩(第一更)()
王文生让人收下了梨花白,却没有要和李出清秉烛夜谈的意思,直接端茶笑道:“公主做的无非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罢了,要是事事都亲自过问,岂不是要累死。”
李出清见王文生端茶,起身告辞,想着王文生说的话,虽说是这个道理,可是信任人的度要怎么掌握呢,总不好所有事都交给别人吧。
许些人刚刚升了职位或是某了某些出路,总想着做到尽善尽美,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的时间和力量去做。却忘记自己是否也会有其他要做的事,前人做的会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是做的最好的了呢。殊不知标新立异容易,难的却是长年累月的坚持。
***
寰姬和王玉阳夫妻恩爱,清晨画眉,看不同地方的日出日落。
他们夫妻二人大江南北的走,心情无比的舒畅。
可是各地的官员不是所有人都舒畅的,有些人战战兢兢的,有些人则是兢兢业业的为百姓服务,生怕自己做错事犯在公主手里。
谁晓得寰姬公主哪天就来到自己的管辖范围,就是贪墨,也都是私底下偷偷的贪,而且不能多贪,就是贪来的银子物件都要找地方洗白了。
三年前发生了一起大案,有人举报两江总督和广州知府贪污舞弊、草菅人命。
当时寰姬公主人都没有出现,只是传了一句话:“对于官员,宁可放过,也不能冤枉、错杀一个好官”,结果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在传,这话定不会是公主说的。
时间一长,看热闹的人就都消停了,没多久事情就淡了下去。
可是才过一年,两江总督和广州知府全都被下了大狱,他们欺上瞒下贪污舞弊的证据一个不少的放在了朝堂的大殿上,百官哗然。
最后才知道是青州的廉政公署出动了。
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南下了,还隐姓埋名的通过各种途径,卧底到相关部门,悄悄的打探着。等真正掌握了实质的证据后,才上报抓捕。
廉政公署一时风头尽显,正式的出现在了大唐百姓的面前。朝廷官员最终也没弄懂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部门,还以为就是收集证据的探子部门呢。
大唐上下的清官、文士们一个个赞寰姬公主手下能人多,自个清正不怕查。
贪官们着急上火的开始救济百姓、修桥铺路,都想着为百姓多做些事把那些坏事掩盖下去。
大唐上下一面清明,无匪无盗,百姓富足夜不闭户。
皇上趁着这个机会,大力效仿青州,支持办学,鼓励农耕和通商。
大唐百姓这才知道就算读书的也可以去种地,种地的也可以去读书,书读得越多,地反而种的越好。
***
建平三十年,十六岁登基曾一度被太后架空,又被玄宗、寰姬等顾命大臣扶起的李倩驾崩了,年仅四十六岁,在位三十年。
李倩这几年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虽说朝廷的事没有前些年那么累人了,但是他身体确是大病小病不断。
都说立贤不立长,但是他还是看好二皇子的。
只是二皇子性子绵软,让李倩实在是放心不下,就想着再磨炼磨炼他。
他曾经两度要册立二皇子为太子,就连辅佐的人选都选好了。可是每次他打算下旨的时候,二皇子都会因为一些小错让他心生不喜,这册封的事就暂且搁下了。
谁料李倩今年入春就感染了风寒,虽说是小病,却一直不见好,拖拖拉拉的入了夏。
更让人预料不到的是,李倩会因为这场风寒而逝世,而之前搁置在御书房暗匣里册封二皇子为太子的诏书不翼而飞了。
薛董伟、程英、马蕴等前几年就安排好的顾命大臣分成了两派,薛董伟是主张按照陛下事先提议过的册立二皇子为帝;
而马蕴说道:“陛下之前是有提议册封二皇子的想法,只是后来压下去了,就说明陛下还有其他想法。如果陛下觉得二皇子不是合适的人选,在观查其他人选,如今固然没有再这样做的道理,而之前写的圣旨也有可能是陛下让人处理了。”
程英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站在了中立位上。一时半会也争执不下到底谁应该即位。
各位年长的皇子都开始蠢蠢欲动了,就连那些年幼皇子的母亲都动了心思,如果皇上有选人选,他们自然不能做那乱臣贼子,可是如今没有名正言顺即位的人,谁不想争上一争。
太后寝宫内,太后身边的嬷嬷说道:“娘娘,该休息了,如今储君人选只能等寰姬大长公主回来了。”
太后说道:“你说这个寰姬公主,她一不是先太祖的嫡亲血脉,二不是世家贵女,怎就得了先太祖的眼了,先太祖在世的时候她呼风唤雨的,先太祖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