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昨天晚上下雨的时候我过来收拾鹰船,亲眼所见。有那么长就在水中来来回回游动,弄出的漩涡比碾盘还大。”刘老三说着又比划起来。
“你看到的不会是大鱼吧?”一个游客接住话茬问。显然,他也不相信这水库中有什么水怪。
“绝对不是,大鱼我能不认识。这东西长了四条腿,就在水里划拉”刘老三急急辩解。
“那么大的雨,有可能是山上冲下来的树干,晚上看不太清,你把它当成水怪了。”一个游客又提出自己的猜测。
“怎么可能,我看的很清楚”
刘老三是村里有名的夜壶嘴,说啥事儿喜欢夸大胡吹。刘道德对他知根知底,也没兴趣听他瞎白话,直接来了句:“你们聊,我沿着河坝转一圈,”
走了十来米远,刘道德似有感应,本能停下脚步,把神识投入水中。
刚下过雨,河里水还有些浑浊,不过依然无法隔绝他的神识。
两三丈外,有个硕大的黑影一闪,消失在深水当中。等他再感应,什么也没有了。
不会真的有水怪吧?
***
新人新书,急需支持,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推荐收藏一下。
祝天天开心!!
第十三章 捡到一吃货()
刘道德并不确定自己感应到的是大鱼还是水怪,应该是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水库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干过,里边存在大鱼很正常。
前些日子,还有个游客钓了条二十多斤重的鲤鱼,引起不小的轰动呢。
又放出神识感应几次,发现水中没有异常,刘道德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
不管水库中藏有什么东西,只要时间长了,总有一天会露出踪迹的。
他今天出来,也不全是闲逛,还有个目的是采些野生木耳。
水库上游有几株脸盆粗的毛构树,主干已经被天牛钻透,半腐朽。这样的树木除了烧火没多大用处,但还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长木耳。而昨晚又下了一场大雨,树干上应该长了不少木耳。
来到树前,果然没让他失望,卧倒的树干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木耳。
他忙拿出随身带的塑料袋,蹲在树根旁采摘起来。
不一会儿工夫,塑料袋装满。
他站起身子,打算招呼大将军回去呢。一扭头,才发现这家伙半蹲在河边,猛然身子一纵,窜入水中。
岸边的水也就二三十厘米深,连大将军的脑袋都漫不住。等它浑身湿漉漉上岸时,嘴里噙了个脏兮兮的东西。
不会是野鸭子吧,看那脏兮兮的羽毛,刘道德猜测到。
等大将军到了近前时,他才发现这东西并不是水鸭子,而是一只刚出壳没多久的猫头鹰,羽毛上糊了一层淤泥,紧闭双眼,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看上去离死不远了。
猫头鹰幼鸟咋会在水中估计是昨晚下雨刮风,这小东西掉下鸟巢,被冲到了河里边。
刘道德放出神识感应,周围并没有发现猫头鹰巢穴存在,看来是从上游冲下来的。
小家伙已经没多少气,刘道德只好将它碰在手心,输入一丝香火念力。
身体得到香火念力的滋润,猫头鹰幼鸟片刻睁了睁眼睛,发出咕咕的叫声。
还有救,他松了口气,打算先弄回家养着,等养好再放飞,好歹也是条性命。
接着,刘道德提着一塑料袋木耳,手捧猫头鹰,领着大将军从村后回家。
对猫头鹰这东西,山南镇有个说法叫“夜猫进宅,无事不来,”,不过刘道德没这么多讲究。
拿啥自己堂堂的土地爷,难不成连个野猫儿都镇不住?
弄回家,看这小东西浑身脏兮兮的,刘道德直接把它扔到盆子里洗了几次,然后再拿吹风机吹干,放在纸箱子里。
别说这小东西刚开始浑身是淤泥,脏兮兮,看不出个鸟样。现在经过清洗吹干,羽毛蓬松,淡蓝色的眼睛瞪得浑圆,看起来倒是很惹人爱。
不过猫头鹰该怎么养?刘道德又头疼起来,貌似这家伙是吃肉食的。
挖老鼠太费事,要不先去沟边捉几个青蛙试试。这几天天气暖和,已经有不少青蛙出来了。
门前路边就有一条四五米宽的排水沟,他站在沟边,放出神识,立刻发现两三米外草丛中躲着一只绿色的青蛙。
话说自从和脑海中的敕符融合后,刘道德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一个扑身,草丛中那只青蛙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被捂在掌下。
猫头鹰幼鸟大概是饿坏了,刘道德刚把青蛙弄成肉条送过去,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张开嘴巴噙住,脖子一扬吞下肚去。
随即又张大嘴巴,咕咕叫个不停。
见有效果,刘道德赶忙将剩余的青蛙肉放盘里递过去。
小东西连吞带咽,不过十来分钟时间,一只青蛙就吃了个精光。
末了,仍然张着嘴巴,扇动翅膀叫着。
“不会还没吃饱吧?”刘道德又到水沟边捉了一只。
等处理好放盘里,三下五除二,猫头鹰幼鸟又将食物吃了个精光。
接着继续张嘴巴,扇翅膀,尖叫。
口胡到底什么情况,两只青蛙加起来,个头快有猫头鹰幼鸟大了,难不成还没吃饱。
刘道德害怕把小家伙撑坏,决定不再理会。
哪知道小东西在纸箱子里扑棱棱闪着翅膀,叫的更欢实了。
被吵得头疼,他只好再去外边捉了一只青蛙。
随后重复上边的动作猫头鹰幼鸟吃完青蛙,继续叫。
等第四只青蛙吃进肚子,它终于闭上嘴巴,舒舒服服躺在窝里边,闭目睡觉。
总算把这家伙喂饱,真是个吃货。
刘道德松了口气,搬把椅子坐在桃树下,开始翻看太上十三经注解。经过昨晚的事情,他发现这本书或许可以解开修行上遇到的一些困惑。
硬着头皮看了十几页,脑袋昏昏涨涨。他无奈的合上书本:“还是看不懂呀自己果然不是学习的料。”
理解不透书里的修道言语,他也不在强求。
前些日子在书中看到白玉蟾祖师说的一句话“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刘道德觉得很有道理。
自己研读太上十三经注解不过是为了验证神道修行,若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本书上,反而是本末倒置。
修行不是读书学习,不需要咬文嚼字。道可道,非常道,前人的修道经验,放在自己身上并不一定实用。
读道经者多如牛毛,能得道者凤毛麟角。
修行,重在修心。
此心宛如明镜,亦磨亦得拂,一味参悟故纸堆,根本是忘记了大道根本。这样的人为学日益,为道却日损。又何能成就?何能超脱?
合上书本,回屋取出锄头,继续在院中除草。
大道至简,在他看来,忙碌日常琐事,未尝不是一种修心。
前些日子撒下的菜籽儿,现在已经全出来了,绿油油一片,不过中间杂草也不少。
一忙乎就是两个多小时,天色快黑时,刘道德终于把菜地里的杂草拾掇干净。这些杂草也没有浪费,扔到院外大坑中喂兔子。
刚喂完兔子,纸箱中又传来急促的咕咕声。
不是吧,才几个小时,猫头鹰幼鸟又饿了?自己捡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完全一小吃货。
其实他不知道,猫头鹰幼鸟在会飞前食量很大,一顿可以吃下自身体重4倍的食物,而且一天需要连吃4顿。
***
新人新书,急需支持,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推荐收藏一下。
祝天天开心!!
第十四章 捡了个大爷()
这下刘道德才知道自己捡的不是鸟,而是一个大爷。
让它总在屋里这么叫唤也不是事儿,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出门捉青蛙。
大将军见主人忙乎,也伸着鼻子在草丛里乱闻,不一会儿,它噙了一只青蛙返回。
连喂三只青蛙,总算将这小家伙的嘴堵住。
伺候好大爷,刘道德才开始为自己做饭。
吃过饭,外边夜幕已经降临,他照例开始修行感悟。
几个呼吸间,整个人沉寂下来,神念再次陷入空明的状态。
恍然间,这片土地和自己合为一体。
随即眼前数点星光闪烁,整个人飘飘乎飞起,一种冰冷的感觉随之而来。
我这是又神魂出窍了吗?看着地面端坐的躯骸,刘道德虽然有些心慌,却比上次要好很多。
神念微动,萌生返回的念头。
和上次一样,并没有立刻坠入身体。
不过念头升起,神魂在轻轻移动。果然有效,刘道德撇去神魂中的杂念,然后发出一丝念头,和躯骸勾连在一起。
这次成功了他感觉神魂中仿佛有什么东西拉扯着,随即眼前一暗。再睁开眼,神魂已经归位。院里一切照旧,大将军仍趴在不远处眯着眼睛。
和自己猜想的一样,神魂出窍,以香火念力做支撑。而神魂牵引本体,和隔空御物之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上次自己太紧张,滋生恐惧念头,所以才会应对失措,差点让神魂消散。
思索片刻,发现没有什么纰漏,刘道德萌生了再试一次的想法。
毕竟刚才的经历对他来说,很特别,也很新奇。
有了经验,他这一次神魂出窍后非常平静,念头滋生,飘然在院中游荡。
大将军终于被惊动,对着远处叫个不停。
两米、三米五米、十米,刘道德控制着神魂,一直飘出十米远的距离,仍然能够感觉到和本体间存在联系。
这让他放下心,变得大胆起来,神魂再动,已经出了院子。
今夜月光皎洁,夜风冷冷,天上的星星显得非常清晰,似乎触手可摘。
远处,后山在月光下模糊成一片沉沉的黑影。
门前大路笔直,一直延伸到村里。
土地庙中,那只黄鼠狼依然蹲在那里修炼。
猛然间,它从蒲团上跳起,瞪大眼睛看着两三丈外的“刘道德”,脸上带着不解的神色。
随即一溜烟朝远处奔去,消失在黑暗中。
大将军只是对神魂有所感应,而黄鼠狼竟然能看到,这让刘道德很有些惊讶。随即他又觉得没什么奇怪,黄鼠狼头顶的白气,要比大将军浓郁许多。
院里院外游走一遍,刘道德又生出飞升的念头。
冷刚升空两丈多高,他就感觉神念中泛起一股冰冷。
强压着这股冷意,刘道德继续控制神魂朝夜空中飘去。又升了两米多,他感觉神魂仿佛要被冻僵,夜风吹来,似乎有消散的迹象。
知道自己境界太低,三丈高已经是极限,刘道德也没有再勉强,小心翼翼控制神魂返回躯骸。
尝试数次,头顶香火念力已经消耗一成。
不过,刘道德满脸兴奋。
这种激动的心情,就好像小孩子猛然得到一个新奇的玩具,总感觉玩不够。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三点多,终于昏昏睡去。
天蒙蒙亮,刘道德再次被屋里咕咕的叫声惊醒。
显然,猫头鹰幼鸟又饿了。
这下他彻底没了睡意,只能翻身起床,给小家伙捉青蛙。
接下来一天的时间,猫头鹰幼鸟吃了十几只青蛙。照它这个吃法,估计个把星期,就能门前水沟里的青蛙吃绝。
刘道德原本还想给对方取个霸气一点的名字,现在被折腾的彻底没了心情,干脆以吃货命名。
于是乎,猫头鹰幼鸟多了个“吃货”的外号。
不能再这样下去,从第三天开始,刘道德果断的拎上水桶和铁笼,带着大将军去地里捉老鼠。
路边老鼠洞多得是,刘道德不费什么劲儿就找到两个,接着灌水。
两桶水下去,老鼠从后洞里窜出,飞逃向远方。
有大将军在,这些偷粮贼自然没跑的。
两个小时,一共灌了四个老鼠洞,大大小小一共捉了十一只田鼠,收获颇丰。
返回家,拔老鼠皮,用小刀切成肉条,然后喂吃货。和家鼠相比,田里的老鼠个头要小许多。
解剖老鼠这活动,刘道德小时候常做,也不觉得有啥害怕的。
这家伙再次验证了吃货的外号,一天时间,愣是消耗了五只老鼠。照着速度,自己忙乎半天的成果,只够它吃两天。
随后几天,刘道德彻底和老鼠干上仗,最少有三十只老鼠成为刀下亡魂。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吃货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刘道德变得亲近起来。几乎是听到他进屋的脚步声,就兴奋地咕咕叫个不停。
另外它个头长的飞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不过一个星期时间,已经变大了一倍多。
和刘道德混熟后,小家伙不再满足被关在纸箱子里。
它直接用尖嘴在纸箱子上梆梆乱啄,愣是啄出一个大洞,自己钻了出来。
然后一摇一晃,好像喝醉酒一样,跟在刘道德身后乱窜。
对于这种现象,刘道德倒在初中生物课上学过,知道是动物的印随行为。
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吃货显然也是这样。
不过他也发现自己以前的认知有些错误,猫头鹰白天并非看不见东西,只是它眼睛构造对阳光比较敏感,视力上会造成一些影响。
因此小家伙白天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一扭三晃,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
为了让吃货更舒服点,刘道德特意在桃树旁的石桌下垒了个凹槽,让它呆在里边。
这会儿将小家伙喂饱,他总算松了口气,打算趁着阳光好,闭目休息一会儿。
吃货一到晚上很兴奋,经常咕咕叫个不停,直到把他吵醒为止。
刘道德有好几天没有睡个安生觉了,万幸以他现在的身体,少睡也能扛得住。不过人已经养成惰性,到这个点总是犯困。
听到外边有脚步声传来,刘道德也没有抬头看,只当是从门前路过,准备爬山的游客。
哪知道随即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