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刘道德说着站起身,开玩笑的反问:“这么重,你有一百二十斤吧?”
“哪有,你找打,我前两天才称的,一百零点。”林小桐攥起拳头,轻轻敲打着他的脑袋。
女人,果然对自己的体重很敏感。
热热的气流吹着耳朵,痒痒的。刘道德顿时有些心猿意马,忙转移话题:“对了,你怎么摔下来的?”
“我看那柳树造型挺独特,就想找个合适角度拍张照片,哪知道一脚在沟坡边踩空,跌下来就崴住了”林小桐郁闷的解释。
她怀疑自己最近几天是不是特别倒霉,啥事儿都摊上了。在家被父母唠叨,好不容易出来散心,结果又崴脚。
不过幸亏有这懒人,否则刚才可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想到这里,她好奇询问:“刘道德,听说你医术都是跟爷爷学的?”
“嗯”刘道德点头回答。
“你这么高明的医术,怎么不开个诊所,是没是没有行医资格证呀?”林小桐再问。
“行医,太累!”刘道德自然不会告诉她自己能够治病,并非医术高明,而是香火念力的功劳。
“好吧,当我啥也没问。”林小桐顿时无语。想想这人的性格,又表示理解。这人属于能躺着绝对不站着的主儿,让他整天和病人打交道,根本不可能。
回去路上,刘道德走的并不快。
等出了后山,他把林小桐放下,让对方走走看。
“没事,不跺脚不疼。”林小桐走了十来米远,彻底放下心。
到家,林小桐从推拉箱中拿出笔记本,坐在石桌前上网,顺便查看是否有客户打招呼。这两天过年,一直没登陆掏宝查看。刘道德则继续晾晒衣服。
刚连上网,就听到接连不断地提示声响起。
看过留言,大多都是老客户的拜年信息,很多还在询问啥时间能有土鸡蛋。
林小桐一一打招呼,顺便告知,订单要到初十以后,镇上快递开业才能处理。而且刚开春,柴鸡产蛋不经常,发货还会出现延迟,等不及可以暂时去别家看看。
其他家店铺唯恐自己的生意不好,她却愣是把客户往外推。
没办法,货源供给不上。过年这段时间,母鸡倒是产了四五百鸡蛋。可一个也没留下,除了刘道德自己吃,剩余都被刘道喜拿走。
他那农家乐过年一直忙,自家土鸡蛋不够用,只能从这里拿。
将信息一一回复完毕,林小桐刚要关闭聊天呢。
突然又一个对话框弹出,是个陌生人,询问她家是否卖有三根汤,说自家孩子春上抵抗力弱,想给他弄点三根汤喝。
“刘道德,啥是三根汤?”
“咱们这里三根汤有两种,一种是芦苇根、葛根,茅草根,另一种把葛根换成蒲公英根,怎么了?”他反问。
“有网友想给自家孩子熬制,我在网上搜搜看,有卖的没?”林小桐说着啪啪敲打键盘。
一查,还真有,而且销量还不错。
她立刻开口建议:“咱们过些日子也卖三根汤吧?”
“不行”刘道德想了想,表示反对。
“为什么,你嫌累?”林小桐只能想到这个强大的理由。
“非也”他摇了摇头:“只有新鲜的三根效果才好,可是堆积在一起,用纸箱子装好后很容易腐烂变质。”
“这样呀,我看看人家怎么包装的”林小桐仔细看过又道:“没问题的,你过来看看。人家用麦秸稻草隔开的。”
“这倒是个办法。”查看过后,刘道德没啥意见了。
第九十章 到底是啥关系()
趁林小桐在电脑上操作的时候,刘道德也凑过去看了两眼。
他发现自己还没怎么觉得,店铺现在卖的东西已经有十几种了。土鸡蛋、种蛋、小蜗牛、料姜石、独角仙、粉条杂七杂八的。
等看过卖家信誉,又有些纳闷:“我这天天上街送快递,咋才一颗钻石?”
“你以为做到一颗钻石很容易,最少需要卖二百多件货呢。平常给你说,你根本不放在心上”林小桐白了他一眼回答。
“呵呵”刘道德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对掏宝店铺,他确实没怎么关注,商品啥的都是林小桐在鼓捣,自己只是个执行者。
“还有这个是我的博客,你看看”林小桐说着又打开一个网页。
“哦,看的人不少呀,一篇文章有上千点击。”刘道德赞叹了句。仔细看上边写的东西,有心情描写,还有些是农村生活趣事,里边配有不少图片。
“你还给咱们这掏宝店打广告呀?”看完,他又问一句。
“当然了,有很多客户都是通过博客了解到掏宝店的。不然你以为咱们才做半年时间,怎么会有一颗钻石?产品再好,没人知道也白瞎,宣传很重要。”
“你辛苦了”刘道德真诚的来一句。
“你知道就好”被对方这么一说,林小桐倒不好意思再抱怨。
两人聊一阵子,看时间不早,才去刘道喜的农家乐预订房子。
刘道德也没有多耽搁,将推拉箱交给林小桐,就扭身离开。
出了院子,没走多远,突然听到刘道喜在背后呼喊。
“有事儿?”刘道德无奈的停下,反问。刚才在院里,对方冲自己挤鼻子弄眼。现在追上来,肯定是问林小桐的事儿。
果然,刘道喜到近处小声嘀咕:“懒子,你给哥说个实话,这姑娘你俩到底是啥情况?大过年的,咋突然跑来了?”
“能有啥情况,这不新的一年开始,过来洽谈掏宝的发展计划”刘道德随口回应。
“你就给我扯淡吧,就你们那小店,还发展计划。”刘道喜明显不信,“我看这姑娘对你有意思,要不然不会这个点来咱们村。懒子,你可要抓紧,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我说大哥,这都什么跟什么?真没事儿,有事儿我早告诉你了。”刘道德摇头否认。
“真的?”从他脸上看不出端倪,刘道喜又问。
“我还能骗你不成,你别大嘴巴全村嚷嚷,听到人家耳朵里,估计都不敢在你这里住宿了。”
“我知道”刘道喜点点头,有些失望:“你嫂子还特意让我问,白高兴一场。”
自己和林小桐到底是啥关系?一直到家,刘道德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两人的相处一直很随意,刘道德从未在林小桐面前掩饰自己的缺点。林小桐也一样,不做作。虽然她有时候喜欢唠叨,但人无完人,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要说单纯的合作伙伴,连刘道德自己都不信。
应该算是比较亲密的朋友想片刻,刘道德给两人关系下了定义。
他们结交充满偶然,不过这丫头应该也不讨厌自己。
曾经那么几次,刘道德对林小桐有些动心。尤其是骑自行车去镇上那回,林小桐坐在后座唱歌的情形,一直印在他脑海里。
可是想起自己土地神的身份,他就将这份感情迅速压下。
不是不愿意,而是对林小桐不公平。若是对方真成为自己的妻子,他会对妻子隐瞒一辈子身份吗?
向对方坦白,她会是什么反应,这个刘道德不得而知。
另外,看着最亲近的人慢慢变老,最后化为一抔黄土,是件很残酷的事情。
“吱吱”看到主人出现在院里,小灰立刻跑过来,钻入怀中。
想不明白,还是不要再想了。刘道德轻叹一声,开始梳理松鼠的皮毛。翻了一遍,很干净,连只跳蚤都没有。
新年过去,日子缓慢向前。
晚上修行时,刘道德有感觉,那种压抑的气息在渐渐散去,比前两日消弱了许多。
这几天,林小桐晚上在农家乐睡觉,白天则呆在院中。或抱着电脑上网,或者帮忙整理院中菜地。
一直到初十,快递点开业,她把积攒的几件快递发出去后,才离开河东刘村。
把林小桐送走没多长时间,刘道德家再次有客人登门。来人是郭文远,这老爷子前些日子回城里和儿女一起过年,今天刚返回的,特意登门拜访。
人家来也没空着手,拎了几瓶好酒,说是过年朋友送的。
这酒常见电视上广告,刘道德知道应该不便宜。不过是对方的心意,他就没拒绝。
老爷子来的刚刚好,恰巧赶上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山南镇街市正式开集的日子,非常热闹。按以往的规矩,山南镇十来个村委,每个都要准备一盘狮子或旱船,然后在街上表演。
演员就是从各村找的年轻小伙子,他们的表现自然和专业人士没办法比。不过要说气氛,绝对要甩出城里三条大街。
用宋丹丹小品中所说的那句话来形容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每到正月十五,基本山南镇的男女老少都会上街看热闹。四条街道上到处站满人,别说轿车,就是自行车都没办法走。
害怕去晚了人太多,刘道德早上根本没吃饭,起床后洗脸刷牙,然后骑自行车领着大将军赶集。
等赶到镇上,还不到七点半,街上已经有不少人。将自行车扔在老赵家牛肉汤汤锅边,打招呼要了一大碗汤,连带一盆。弄上半斤油馍,坐在桌子前呼噜呼噜喝起来。
至于大将军,则对着盆子****。
旁边一些经常喝汤的熟客,对这一人一狗很熟悉,也见怪不怪。
正喝得起劲,有人拍肩膀,扭头见王军艺站在身后。
“你这么早也来了?吃饭没,没吃的话过来喝一碗,这里牛肉汤卖几十年,绝对正宗。”刘道德热情推荐。
“没吃呢,就是来找吃的。”王军艺回答一句坐下。
“老赵,再来一碗,”刘道德直接替他报饭。
等热腾腾的牛肉汤端上,王军艺试探着尝了一口,跟着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比我在城里喝的味道还好。”
跟着,他也吸溜吸溜喝起来,吃得十分带劲儿。不一会儿工夫,头上冒着蒸汽汗水淌了一脸。
第九十一章 热闹的场面()
喝完牛肉汤,刘道德把自行车扔在老赵那里,随即和王军艺结账起身走人。
这会功夫,街上已经热闹起来,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陆续赶到。
“好家伙,这么多人”王军艺站在边上,看着挤挤挨挨的人群,很有些感慨道。
“才刚开始呢,还不算多,等下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人山人海。”刘道德开口回应。山南镇的舞狮子相当很有名气,每到这一天,不但十里八村的村民会赶来看热闹,就连临近乡镇也有不少人骑摩托过来。
很快,王军艺就知道他所言非虚。
短短半个钟头时间,街道变得拥挤起来,沿街一溜全是小商小贩。卖花布窗帘的,卖锅碗瓢盆的,卖老鼠药的,卖树苗的,剃头理发的,卖包子油馍的,下烩面扯拉面的,抽签算卦的各个摊子前都是爆满。
看这情景,王军艺根本走不动道,手中相机拍个不停。
“这是套圈,怎么样,玩两把?”走到一个套圈圈的摊位前,王军艺来了兴致,特意掏钱买了十个竹圈。
“你玩吧,我就看看”刘道德笑着摇摇头。
套圈规则很简单,摊主在地上摆放些香烟、玩具、糖果之类的东西,然后在数米外拉条绳子,让人站在绳子外扔竹圈。如果套中,物品归掷者所有。
这东西讲究的是运气和手力,以刘道德现在的本领,套圈绝对是指哪打哪。不过他没有打算利用神通作弊,就当看热闹了。
王军艺水平明显不行,十来个竹圈扔完,两手空空,只能无奈离开。
等走到一个卖老鼠药的摊位前,他再次停下。听对方讲几句,王军艺忍不住赞叹道:“这人口才真好,能上电视演小品了”
“他是张庄的,咱们镇有名的拍壶嘴,这人说话一句都不能信,比我们村刘老三还能说,吹起来水都能点着灯。”刘道德解释一句,也站在外边看对方扯淡胡吹。
“一包药块吧钱,屋里老鼠全闹完。咬你箱,咬你柜,还咬你的夏凉被”
“老鼠是个大孬蛋。它东屋跑西屋窜,偷吃油来偷饭。溜墙根来满屋转,吃了花生吃白面。东粱跳到西梁上,啥个孬事它都干。
啃完学生的书本来啃箱子,老人头皮鞋帽子都咬烂老鼠药,不值钱,小小一包块吧钱。少抽一根名牌烟,药下屋里保安全,一夜老鼠就玩完”
“老鼠精,老鼠能,不要梯子会上棚。咘噔噔,咘噔噔,一直咘噔到三四更。”
“养个猪,养个羊,总比养个老鼠强先麻腿后麻嘴,鼻孔眼里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就没命。”
呆了十来分钟,在刘道德的催促下,王军艺才有些不舍得离开,边走还边感慨:“真是服了,没有想到乡村间也有能人,连说这么长时间,我愣是没听到一句重复的。”
“啥能人,就一卖老鼠药的。”刘道德不以为然的回答。
“你这是眼光所限,这人的口才,要是参加电视节目,保准火。”正讲着,王军艺又在旁边算命老头的摊位前停下。
这人头发花白,留着长胡子,身穿道袍,面前地面上铺着一张红纸,上边用毛笔写着八卦神算。
摊前看热闹的同样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此刻这老头正坐小马扎上给一个中年妇女看相:“从你面相上看,两个闺女一个儿子,我说的对不对?”
“嗯,你咋知道?”中年妇女有些激动的问。
“你算太准了,她就是三个孩子,”旁边另一个妇女插嘴。
“都在你脸上写着呢,‘看子女哪里找,人中里面看的好;人中深又长,儿女站满堂。人中一条线,儿女难见面。看罢人中看眼下,眼下本为子女宫。横纹一条一子女,二条子女是一双。’你这是给哪个孩子看呢?”
“我儿子,我想给他算算姻缘”
等算完,中年妇女满怀感谢的掏了十块钱,接着起身。刚才插嘴那女人也顺势坐下,让老头给自己算算。
“从你这人面相上看,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