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省政府的来人到达的时候,还没到山口,就集体呆愣了,因为眼里看到的,尽是各种颜色的花儿,红的红满了山坡,紫的……紫得有点惊心动魄,或者说勾人心魄。
伴随来人一起过来的,还有两位省报的记者,一男一女,那明显才入行不久的小女生,惊呼了一声后,也不知是惊是喜地,直接跑到那一片紫蓝花丛边去了,然后,相机喀喀喀地直拍。
但他们的新闻没能正式报道,与大众见面。
因为省委省政府把这件事向国家安全部门通报之后,连半天都没到,那边的信息或者说意见就反馈回来了“此事属正常事件,建议冷处理。”
于是,虽然不解,但是懂了。
大家该干啥干啥,就当没有这回事,所以,新闻啊电视台啊什么的,肯定也是不能报道的了。
正常事件嘛,你报道个啥子?是听不懂话还是资源太过闲置?
只是消息在小范围内泄漏,陆陆续续引得不少人,来了一趟或不止一趟的山村游,另外,还从山民那里,买了不少的蜂蜜和野蜂蜜。
香得很!
而且这些蜂蜜很快就受到了追捧,完全供不应求的,就比如那两位前番来过的省报记者,就一人扫了二三十斤的蜂蜜回去。
王长发家就收了不少的蜂蜜。
一开始有人买,他要了人家十块钱一斤。
后来村里卖的陆续提价,十五一斤,二十一斤,三十一斤。
王长发的大伯一次大着胆子要了五十一斤,结果人家眼都没眨一下。
于是王长发再卖的时候,胆子又大了一倍,一百一斤!“老哥,你有多少?我全收了!后面再有还给我留着,价线好商量!”
一百一斤到顶了吗?
当然没有!
既然一百一斤不够卖的,那两百一斤行不行?
行!
五百一斤行不行?
行!
一千一斤行不行?
来人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咬牙买了,而且还是把那家手里的七斤半全部包圆了!
村民简直疯狂。
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朱广茂、周晓慧,那两位省报记者后来则直接蹲守在这里,而且就借住在王长发家,并且很大方地一人给了一天两百块的住宿和伙食费。
蜂蜜是贵,一斤一千块,但随着大家都在找,也越来越不好找了。
而两位省报记者则每天都记录着这里的变化。
虽然暂时没法报道出去,但将来呢?将来说不定就可以了。而且就算一直都没法报道出去,作为记者碰到这样的机会,又怎么可能错过?
更何况领导也有交待蹲,死蹲!
那就蹲呗。
身为女生,周晓慧的心思要更细一点,和朱长茂一起见证和记录着那“脚脖子山”变化的同时,她还选定了王长发家地头的一棵小草作固定的小素材。
只见得这棵小草的花,开了又谢,没过几天,谢了又开。
她刚开始观察的时候,那小花一点气味都没有,既不好看,也不香。但随着一朵朵花开,一朵朵花谢,如此这般开谢了几次之后,那花,由很平凡很枯淡的苍白,明显变得晶润好看起来。
而当她靠近的时候,都不需再伸鼻子去嗅,就明显感到了一股香味,从那小白花中透出来。
==
感谢“白悠然”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逗乃”的月票捧场。
。
第608章 百草十花一夜开()
三水镇,这是一个邻近横断山脉的偏僻小镇,偏僻到,快递都不送到这里。
在搬到这里之后,周秦终于认识到了邮政和EMS的好处,因为身为一个网购剁手族的他,来到这里之后,曾经无比熟悉的申通中通圆通国通包括顺丰等等,统统不见。
只有国家运营的邮政,顽强地深入到了这里。
第一次购物时,不知其中光景的周秦,如以前一般地下单,店家发的申通。三天之后,眼看着快递即将到达这里时,当天,没动静。
第二天,还是没动静。
第三天,周秦查询了一下,看到信息:因联系不上买家,电话无人接听,下次联系派送。
有电话?
没有,周秦翻了翻,没有任何一个电话。
第四天,没有电话,更没有派送到货。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周秦不得不主动打电话过去,还是查的号码,然后得到消息:对不起,您所在的地区我们不派送,请您到县里来取货。
没有派送代收点吗?周秦问。
没有。对方淡淡说道。
周秦崩溃了,因为从这里到县城,有八十多里呢,将近一百里!
这和往常经常下楼就能取货,差的……差的也太远了吧?
了解了一下关于快递的事之后,他再购物时,每次下单时,不得不着重备注:请发邮政或EMS,其它快递无法收货!
还用大黑框把邮政给着重标出来。
偏僻,最初就是以这样的一个方式,进入周秦的生活。
而之所以来到这里,甚至不排除以后定居这里,是因为周秦厌倦了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国内的一线城市,他都待过,二线城市,也待过好多地方。
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尼泊尔式的国内小镇。
这里,很少的喧嚣,镇上连来往的车都很少,空气中,弥漫着的不再是烟尘和尾气,而是镇外草木的味道。
其实说镇外都不准确。
因为小镇当中最大的道路,道边就并不零星地长了不少草,而顺着这条“大道”走不多远,大概也就三五分钟的脚程吧,“大道”就没有了,向哪拐都会拐入真正的小道。
道旁都是草。
其中一条小道,直接通向外面的郊野,有山连绵,有水逶迤,而草与树,则遍地都是。
来到这里不久,周秦就熟悉了这条小道与小道外的郊野。
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洗漱等,又喝上一大杯的凉开水之后,周秦就会从大道过小道,步行五分钟之后,进入郊野,沿着一条小河边,弯弯曲曲地跑着,如此跑个七八公里,再由跑而走,从山脚登上一个小山顶。
坐着或者躺着休息,看日出,或者只是躺着。
回来后,到镇上吃碗豆花,很便宜的,一块钱一大碗,然后再加一块钱的焯水小菜,周秦也说不上名字,问了人家,人家说的名字他也听不懂。
那就算了,反正挺好吃。
便宜又实惠,一共两块钱,这就是他的早餐了。
周秦租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宽阔的独院,真要算面积的话,不说过千坪,七八百坪总是有的。
除了带独院,他住的,是一个分隔成三间的长阁楼,阁楼前头,是雨搭(避雨)式的走廊,很粗犷,足有两米之宽。
本来这走廊里是空荡荡空无一物的,周秦搬来之后,很快地,这里排开了很多的花盆,其实就是大脸盆,还有黑陶罐等,正宗的花盆,小镇是买不到的。
当然也没有卖花的。
花盆里的草、花、小树等木植,都是周秦自个从郊外山野挖来的。
隔三差五地移植一株,慢慢地,这走廊和庭院,变成了一个精致的花园。
早饭之后回到住处,周秦会慢慢地巡视一遭这些盆植,该浇水的浇水,该修剪的修剪,这些,就当是饭后的消食了。
消食完毕,周秦正式开始工作。
他是一个雕刻师,具体地说,木雕师,雕的东西,大件有,小件也有,而以小件居多,如筷子、勺子、笔筒、人像等等。
寻常的筷子,如不用的那头稍微特殊一点,就可以是一双兰花筷,当然勺子也是这样。
而笔筒的装饰就更多了,各种奇形怪状都可以有的,周秦从事雕刻工作已经有七八年了,还没雕过两件一样的笔筒。
人像则是定制。
买家发照片过来,周秦根据照片雕刻,雕刻出一个栩栩如生大小不一的随身挂件等,这些挂件要价并不贵,一件一般也就一两百块钱这样,在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情侣之间颇受欢迎。
不论是男送给女还是女送给男,都是一件相当不错的小礼物。
很多客户得了一件之后都会成为回头客或老客,再要很多,送给自己的,送给爱人的,送给父母的,送给儿女的。
只这一项,就占了周秦收入的快一半。
其实他要是专雕这个,不但省心省事,收入反而会提升一大截,但对周秦来说,一个月随随便便就有个好几万的收入已经完全满足心理预期了。
他的追求,没有放在收入的更高更好上,而是一心扑进了木雕的世界里。
木雕,结合微雕,让他如痴如醉。
世界就这样奇怪,在他的钻研之下,木雕技艺日渐精湛,而收入,却也在无心追逐的情况下,日渐水涨船高。
如此,周秦就更不在意收入是多是少了,他已经都快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去看银行卡里究竟有多少钱了,哪怕只要打开手机的APP,就能看到。
摆脱了金钱的束缚,周秦在木雕技艺上,慢慢地向着他所追逐的“美”靠拢,而他自己的生活,也慢慢地向着简单和纯粹而靠拢。
一切都平静而又充实。
硬要说遗憾的话,也有,那就是直到现在,周秦还没找到一个适意的伴侣,嗯,这算是一个小遗憾吧。
雕刻一般从上午开始,到下午四点左右收工。
收工后,周秦会出去走走,不大的小镇早已被他逛遍了,他还把小镇的群像化为了木雕,算是练手,只是并没有结合微雕,否则,那就太耗工夫了。
小镇外,有一个小码头。
其实也算不上码头,只是有些镇民会去野外的河里捕鱼,然后在这个小码头售卖,也有放到镇上卖的,但那通常都是第二天了,而且是卖剩下的。
在一次郊外漫游中看到这个小码头之后,周秦就经常会在下午收工后,到这里来,买些鱼虾回去。
大鱼有,但一般不大,半斤就算是很大很大了,更多的,还是一条一二两左右的。
小鱼则经常,小到小手指头那么大的,因为纯是野生,而这里的水土可能又相当不错的缘故,那小鱼和着面粉炖起来,香得不得了。
还有一些鲜虾和泥鳅等,周秦都买过。
泥鳅、豆腐,加丝瓜,是周秦最喜欢的搭配,哪怕他做饭的手艺只能说一般,做起这道汤来,也是又鲜又香,每次不喝上两碗三碗,止不住的。
这一天,再次地自己动手,美食兼饱餐了一顿之后,周秦消了会食,看了会书,有木雕及微雕的专业书,也有艺术还有文化类的通类书,随后,又上网在一些常去的网站、论坛溜达了一番之后,于十点钟,准时入睡。
来到这里之后,周秦每晚,都睡得很香。
仿佛是这一片水土特别适合他,又似乎是这片水土本就养人,每天早上醒来,周秦都感觉自己精力满满,身心既无比安静又充满激情。
每天都是一觉到头,自然醒。
但也几乎没有超过六点的,正常是五点出头,而有时四点多就醒了。
这天,周秦醒来时,还是五点出头,因为夏天的关系,天色其实早就大亮,而当朦胧着眼来到院中时,周秦一下子就呆住了。
==
感谢“薯粉水饺”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6273323”的月票捧场。
第609章 异状()
这是他住的小院?
走廊里的、院子里的那些盆植,真的是他的盆植,而不是一夜之间,全被人给掉包了?
但不可能有人做这种无聊事。
周秦站在房门口愣了半晌,还揉了揉眼睛,又愣看了半晌之后,来到一个大黑盆前,那里面,是他嫁接的腊梅。
腊梅花很好看,可是当它不开花或者还没长到开花的时候,腊梅树也不过就是一种最寻常最不起眼的树而已,看起来,远不如松柏这些颇为景致。
周秦嫁接的这棵腊梅还很小,远没到开花的时候,不止今年,就是明年后年,也未必开花。。。
他弄这个,与其说是为了腊梅,不如说是为了嫁接,与其说是为了嫁接,不如说是为了用来做根的那一截小桃干。
这鸡蛋粗的小桃干,从根部,在往上长到大约一尺高之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一分为三,又在上面自然合拢,然后中间留下一个极完美的三边“小灯笼”。
这棵小桃树,在周秦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半死不活了。
而作为一个雕刻者,看到这样的木料当然不能错过,周秦暂时不知道用它来雕什么,又怕放时间长了朽折开裂什么的,所以直接嫁接了一个东西上去。
那腊梅活了,但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可能是周秦嫁接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一直以来,长得并不是很精神。
但周秦还是小心照料着。
而这时,是他眼花了还是他眼花了,是他左眼花了还是他右眼也花了?
他看到了什么?
那不精神的腊梅变得精神抖擞,而更让周秦难以置信的是,一夜之间,它长出了三朵花来,三个很小很小的花骨朵,然而再小,那也是花!
周秦又把目光放到边上的一个盆里。
那里面,他种着金钱草。
金钱草,叶子圆形,而待秋日叶子变黄之后,那一片又一片交叠在一起的小叶子,看起来就像一片片铜钱一样。而其没黄的时候,则是一片青翠的鲜绿,看起来,很是清新可爱。
看着这盆金钱草,周秦简直都不认识它了,明明昨天,还是小小的一把,怎么一夜过去,就把整个大脸盆都占满了,并且还长得老高,高高竖起,像出水的荷叶一样?
接下来,周秦又陆续地移动着脚步,打量着走廊里、院子里其它的盆植。
这些盆植,每一株,他都再熟悉不过,不只是因为他每天都洒水修剪之类,还因为职业的习惯,让他哪怕是不在跟前,也能凭空地画出或者说在脑海里想象出这些盆植的大体形状。
每一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