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知全能者-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和风的轻抚。

    许广陵甚至微微闭上了眼睛,意识放空。

    完全地放空。

    这一刻,没有丝毫的身内身外事萦绕于心,许有的事俱皆被抛到了脑后,包括根本窍法的事情。

    然后,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许广陵渐渐地睡意泛起,他也就以这样的一种姿态,美美地睡了一觉。

    有多久,没有这样地睡过了?

    许广陵自己也不知道。

    之前,每一次在伏羲诀的运行状态下,他总能休憩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极好极好!但那个时候,身心再如何放松自然,他也始终是处于一种“保持”的状态。

    或者说,一种有目的的状态。

    而这个时候,没有。

    没有保持,没有目的。身心意识,彻彻底底地放松,放开了一切,只是睡觉。

    醒来之后,许广陵才感觉,“睡觉”,实在是上苍对生命最大的褒奖和厚爱。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感受或享受,能和睡觉相比。

    睡醒后,许广陵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

    带着最大的满足,心灵上的满足,也是身体上的满足,许广陵的脑海,开始如一片星空。

    星空宽广、深邃而又宁静。

    其中,有几颗星子在一闪一闪地闪烁着。

    那是许广陵关于根本窍法的思索。——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

    这种状态,许广陵也是首次地体验着。不是有意地追求和创造,估计也追求和创造不来,而就是这么忽然而又自然地,在这一日的这一刻,他进入或者说迎来了这样的一个状态。

    心神前所未有的宁静。

    意识前所未有的广阔。

    思维,前所未有的空灵、缜密而又纵横捭阖。

    天为棋盘星作子。

    这一刻,许广陵轻轻拈星子而思。

    大窍、中窍、小窍。

    刚开始接触根本窍法之后,许广陵下意识地以为,大窍是最重要的,中窍其次,而小窍则无关紧要。

    有关根本窍法的信息中,不论是这大中小窍的命名,还是关于大中小窍的说明,都给许广陵传达着这么一种印象。

    大窍,为神气之主宰,为一身之支撑。

    看看,有多牛?

    中窍,为气血之节阀。

    还是很厉害,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小窍呢?

    小窍,随人体之兴衰而游移生灭。

    看看。

    看看!

    这三者一对比,有点类似于,大窍是正妻,中窍是侧室,嗯,有名有份的那种,而小窍么,大抵就是小妾,甚至直接是小丫鬟那一类!

    今天之前,许广陵下意识中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是,大窍只是四肢的节点,无关脏腑,或者说无关核心。但核心重要,肢体就不重要了?

    就如一个国家,只留京城,而把四边的州郡都割舍掉,那是一个什么情景?那是一个什么结果?

    而生命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又有多少是不需要借助肢体的?

    而且,许广陵一直以为,在大中小窍这三者中,最先打通大窍,这个过程,就是集核心之力,来开发地方。而当地方被开发完善之后,就轮到地方来反哺核心了。

    中窍,就是以脏腑为中心,如星星一般,环绕在其周围,包括前胸后背及身体两侧。

    而小窍么,就是散散落落地遍布在全身上下,它们比起中窍大窍来,就如萤火比之皓月,又或太阳。太阳恒在,皓月恒在,而萤火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许广陵认为大窍最重要,中窍其次,小窍则靠边站,有毛病么?

    没毛病!

    嗯,今天之前,许广陵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这样的理念,在现在,受到了事实的冲击。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最为重要的大窍已然打通,就算中窍小窍打通起来不是势如破竹,那也应该在大窍尽数打通后,气血“挟大胜之余威”,先下几城吧?

    然而并非如此。

    不止是没有先下几城,更是连一点攻城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此时此刻,许广陵心头忽然就涌起了一种新的感觉。——那所谓的挟大胜之余威的气血,在中窍的城池面前,是不是就如草头兵面对铜墙铁壁呢?

    换言之,大中小窍,它们的重要性,又或者说地位,这一刻,在许广陵心中,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转!

    这应该是属于某种“灵光一闪”吧。

    但真正地翻转了之后,许广陵立即又发现这说不通!没这个道理!

    大窍的地位,不容置疑。

    中窍的地位,一样不容置疑。

    而小窍的地位,也很难翻转。——它们就是大中窍的侍从和陪衬!这个身份,翻不过来的!

    此路不通!

    于是,许广陵灵光又一闪。

    思绪辗转间,他开始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

    感谢“daguo111”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我是书迷”的月票捧场。

第376章 从生到死,向死而生() 
小窍,随人体之兴衰而游移生灭。

    许广陵的所有心神意识,俱皆沉浸于这一句话之中。

    随人体之兴衰!

    人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兴衰?

    如果没遇到章老,成为老人的入室弟子,许广陵对这句话是很难有什么明确概念的。

    如果没有天眼神通,可以看到最直接地代表人体健康状况的光环,许广陵对这句话,同样很难建立起真正属于大宗层面的认识。

    不过这两个如果,都不存在。

    老人曾无比详细地为他解说过,人老体衰,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和过程。

    而在天眼神通下,对数以千计的男女老少的观察,许广陵更是直接建立起了一条以年龄为谱线的生命健康指数表。

    人从母体中脱离,刚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最孱弱。

    哪怕一只小猫,小奶猫,都能轻松地一爪子将之扑翻。

    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人,这个时候却是处于一生中最为“健康”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在这个时候最为充盈,也最为活泼。

    大地山川之气,补养身体。

    草木之气,激发活力。

    但就算许广陵穷尽最大能力地调集这两种雾气,为一个人调理身体,也绝对无法使其达到能够媲美婴儿的程度。

    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这个时候,除了充盈和活泼,人体的气血包括整个身体,还有一个特点,纯净!

    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

    充盈、活泼、纯净,这三大元素加起来,就是一个人离开母亲的怀抱,来到这个世间的最初。最孱弱的小身体中,拥有着的却是最为美好的生命活力。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容若的词,一向被用来形容情感,但若用在这里,用来形容人的身体情况,居然也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人生能只如初见么?

    答案是,不能。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从离开母亲的怀抱,来到这个世间的第一时间起,人就如同从天堂坠落。

    在母亲体中时,不论这个母亲吃的是什么,其身体都会遵循着最高的原则和最好的优化,把相对来说最干净也最丰富的营养,输送给自己的宝贝。

    这是只有身为胎儿时,才有的待遇。

    一旦降落这世间,哪怕还吃着母乳,但从待遇层次上来说,也已经降格了。

    而且,相当的婴儿还享受不了多少这个待遇。

    然后,一岁、两岁、三岁、四岁

    身体渐渐长大。

    饮食渐趋复杂。

    意识也渐渐长成。

    饮食的复杂,一方面,让身体快速地成长,成长到“健壮”,另一方面,种种杂质和毒素,却一天天一年年地,开始在身体中累积。

    这些杂质和毒素,大部分都会被身体代谢掉,或短期代谢,或长期代谢。

    但始终有那么一点点,就“一点点”,代谢不掉。

    然后,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大部分都被消解着,但是,慢慢地,一行被滞下、两行被滞下、三行被滞下

    这是饮食。

    还有意识。

    婴儿只会笑和哭。

    那笑是真笑,但那哭却不是真哭。——他们只会这么一种有别于笑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需求。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意识也在渐渐地长成。

    这是爸爸,这是妈妈。

    这是牛奶。

    这是糖。

    然后,这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哆来咪发唆拉西哆”,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学习以至学生时代,开启了。

    在家庭中,是学。

    在学校里,是学。

    哪怕没有入学,不管在哪里,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着,这个时候都是在“学”,只是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而一样的是,高低贵贱、美丑妍媸、聪明愚笨,等种种世间的划分、区别,开始进入其脑海之中,成为意识的一部分,再然后,生命为此而追逐,一生的奔波和辗转,也由此而开始。

    喜怒忧思悲恐惊,成为生命中的常驻。

    身、心。

    两者俱蒙尘,并且,这“尘”,会随着时日的推移,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厚。

    由身心构筑起来的生命,也越来越浊。

    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这个人可能走向荣华,可能走向富贵,可能走向安乐和顺,也可能走向坎坷崎岖,但不管走向哪里,从生命本身的角度来说,都只有一个方向。

    那就是由盛而走向衰。

    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直至生命步入终结。

    “小窍,随人体之兴衰而游移生灭。”

    思绪至此,一个大概的脉络,一个基本的过程,一个总体的结果,在许广陵的意识中徐徐展开——

    人刚出生之际,一身之大、中、小窍,或许也包括那所谓的根本窍在内,俱都似通未通,似闭未闭,或者也可以说,是处于某种半开半闭的状态。

    这个时候,是人最有“灵性”,最“天才”,最“聪明”的时候。

    而后,随着年龄越长越大。

    根本窍逐渐闭塞。

    若干乃至无数小窍逐渐闭塞。

    三十六中窍逐渐闭塞。

    十二大窍逐渐闭塞。

    人身至此,对外,与天地不通,对内,脏腑与肢体不通,骨骼与血肉不通,体表与内里不通,各自为政,散为一团乱麻。

    然后,气血逐渐衰弱。

    再后,气枯血浊神竭意迷而一点点步入死亡。

    人之一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么?

    是了。

    不会有错了。

    就算有错,也只会是小错,而不会是大错。

    这就是根本的脉络!

    淡淡的喜悦在许广陵心头升起,那是一种破开迷雾洞见某种真相的满足。

    这满足,让许广陵一时间感觉身内身外,有一种云淡风轻之感。明明是躺在黑暗而又静寂至极的天池之底,许广陵却仿佛自己正坐在研究所的窗前。

    和煦阳光从窗外透入。

    那光,明亮却不刺眼,那暖,融和却不炙人。

    淡然,安闲,一览无余,智珠在握,这样的一种感觉在此时此刻笼罩着许广陵。

    但同一时间,却又有一种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觉,也随之而涌上心头。

    两种看起来矛盾的感觉实际并不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让许广陵既沉醉着,又清醒着,既安闲着,又激励着。

    根本窍法的习练,以前及以后,总体脉络,已然明晰。

    以前,身体的气血渐渐走向丰盈,走向充沛。

    丰盈充沛到近乎无以复加之后,气血还能怎么办?还可以有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充盈、活泼、纯净,这三大元素加起来,就是一个人离开母亲的怀抱,来到这个世间的最初!——答案其实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了,不是吗?

    ==

    感谢“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yd147852369”的月票捧场。

第377章 高处() 


第378章 辟谷()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使人这个“泉水”变浊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饮食睡眠,二是奔波操劳,三是思虑情感。

    这是许广陵昨晚的分析。

    而他这时想着的,便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饮食”。

    许广陵首先想着的,是他的饮食变化过程。

    少年的时候且不提。

    在那几年灰暗的日子里,许广陵是有一天没一天,有一顿没一顿的,什么科学饮食合理饮食,那是半点也不沾边的。

    他连吃过一个月的方便面。

    他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两天,然后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没吃过一顿饭。

    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天只吃一顿饭,而就这一顿饭,也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有时是大清早,有时是上午中午下午,有时是晚上,也有时是夜里!

    他不挑食,但经常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因为不用费心。

    林林总总,简直都可谓是罄竹难书。

    真要总结的话,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论人是怎么作死的。”

    事实上那个时候,许广陵可不就是在作死么?

    这是第一阶段,无序、混乱。

    接下来,是特殊际遇,以及遇上老师,然后通过太极拳而一步一步走进一个特别的世界,直到在梦中接触了神农诀。

    许广陵对神农诀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不是药草,而是饮食。

    通过神农诀,他遍析着身边日常或不那么日常的所有食材。而在这种行为之后,许广陵的饮食,可谓完全地大变样。

    绝大多数他以前常吃的东西,都不吃了。

    反之,绝大多数他以前向来不沾的东西,都被列入了食单。就连基本上从来不吃水果的习惯,也都得到了改变,火龙果和猕猴桃,都被他列入了日常食单,而其它的好多水果,他也都三不五时地吃上那么一些。

    这是第二阶段,有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