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蓝兰的少女音,其音色,清,柔,还有未经打磨的带着涩的亮,以及或许可以好好挖掘的丽,但暂时来说,“丽”这一特征,基本还没有表现。
两首歌听完。
相比杨钰莹的原唱,许广陵把周蓝兰的清唱评价为三十分。
杨钰莹之后,是孟庭苇。
《你听海是不是在笑》《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这两首,算是孟庭苇歌曲里的“非典型”,也是许广陵针对周蓝兰的特点而选出来的。
听完后,许广陵的评价是五十分。
其中,若单论《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可以评到六十分。
其后。
王菲,二十分。
陈瑞,二十分。
王筝,六十分。
童丽,四十分。
梁静茹,五十分。
清莞,三十分。
晴愔,五十分。
双笙,五十分。
小缘,三十分。
而通过和这十一位歌手的对比,许广陵对于周蓝兰演唱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了如指掌了。
清唱之后,许广陵又听了一遍伴奏唱。
清唱是听水平。
伴奏唱则是听表现力。
最终,四十四首歌俱皆听完,许广陵对于周蓝兰的评断,也宣告完成。
音色:A级,目前表现为B…级,好好挖掘和培养,在适合的类别上,有望达到A+级。
音域:B级。
唱功:C级。
感情:介于A级和C级之间,跨度很大。
综合评价:目前一般。如专心投入,有成为天后级的潜力,但在软硬两方面的条件上,都需要大加培养。
“不及格,再来一遍。”
许广陵把短信发了过去。
时值傍晚时分,时值寒假前夕,正和几个同伴在学校二楼小餐厅难得美食一顿的周蓝兰,其实也就是比较别致点的麻辣烫,前一刻还是美美地享受着美食。
下一刻,收到短信后,却是差点就哭了起来。
“兰兰,谁的短信啊?”坐在她对面的一个小姑娘问道,“啊,我知道了,是学长的,对不对?”
因为之前的那首灼灼其华的关系,周蓝兰的小姐妹们都算是知道了许广陵,然后经过网络上的一些事件,都对这位未见过面的“学长”是仰慕得很,也天然亲近。
坐在周蓝兰边上的那一位,则直接抢过了周蓝兰的手机,然后看到了短信的内容。
“太过分了!”
==
感谢“清和日倾”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何人在何方”的月票捧场。
第327章 散步()
一简单的仰慕当然抵不过朝夕相处的姐妹情谊,而且周蓝兰还是她们的大姐头呢。
练歌有多辛苦?
收到那位学长的歌曲名单之后,除了学习,其它几乎所有的时间,周蓝兰都心系在那些歌曲上面。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哪怕睡觉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必要把那些歌听上一段时间才睡。
周蓝兰本来就不胖,只有一百零二斤,最近眼看就朝着九十二斤去了。这是她们都知道的事情。
原因还不就是在这里?
结果这么长时间的辛苦就换来这么几个字?
不及格!
再来一遍!
接着,这短信所有人都知道了,然后就是异口同声地展开了对那个学长的谴责,以及对周蓝兰的安慰。
“这什么学长啊,兰兰,算了,咱们不要理他!”
“兰兰,你唱得很好的,根本不是学长说的那样!”
周蓝兰咬着嘴唇,没说话。
短信发出,大概三分钟后,许广陵收到了回复:“学长,我唱的真的很差吗?”
“对一般人来说,不错了,甚至很不错。但对你来说,你可以唱得更好的。”
周蓝兰的收发短信都是在小姐妹的围观下进行的,许广陵的这条短信她甚至都不是第一时间看到的。
“学长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夸还是贬啊?”一个性子略急的小姑娘嚷嚷道,下一刻,她甚至抢过了周蓝兰的手机,飞快地打着字,然后点发送。
周蓝兰阻止都来不急。
“唱得更好?能唱得和王菲一样好吗?”
好吧,这小姑娘要么是王菲的歌迷,要么王菲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最高又或者说名气最大。
看到这条短信,许广陵愣了一下。
这有点不太像是周蓝兰的语气?
不过事实上他和周蓝兰接触的也并不多,而且对于小姑娘这个群体的脾气,他也根本就不了解。
所以下一刻,许广陵正常回复道:“有这个可能。”
而收到这条短信,不论是周蓝兰,还是她的那群小姐妹,全都有点呆住了。
撇除周蓝兰不说。
那几位小姑娘,在周蓝兰炫耀式的介绍下,对于许广陵是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的,而其内容不外乎是学习很逆天,另外学校的各种晚会都是主持,还有,会写歌,会各种乐器
这简直就是“白马王子”的标配,不,高配。
更何况,还有那首灼灼其华。
在她们看来,许学长何止是有才,简直是油菜到开花。
小女生的仰慕就是这般的简单和轻易,在连见都还没见过的情况下,这位许学长便已然成了她们心目中稍有点特殊的“学长”。
之前的不忿归不忿。
而这时,看到这样的话
下一刻,她们全都看向了周蓝兰,神色莫名。
其实周蓝兰自己也神色莫名,学长的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随口一说,还是
“学长,我要听真话。”
周蓝兰的手指在无意识地打着字,打了又删掉,如此这般来回了好几次,而最后打的这句话,莫名其妙地就被她点了发送。
然后,她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许广陵的回复。
一次本来非常开心的晚餐,最后在一种很奇怪的气氛下结束。
“兰兰,你会再唱一遍吗?”下楼的时候,一个小姐妹问周蓝兰。
周蓝兰脚步一顿,然后抿着嘴,认真地点了下头。
关闭电脑前,许广陵看了下时间,五点三十八。
冬天,天黑得很早,所以这个时候,外面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薄暮了,而街道上,想必也早已是灯火通明。
这段时间一直被体内的痒痛折磨着,许广陵的时间,不是在天池底沉睡,就是在训练基地和一群野兽疯狂地相互暴打。此际,这样的日程总算是告一段落,许广陵心情放松得很。
一时间,他有了到外面走走的想法。
于是,向徐老及老夫人报了个备,许广陵便以步行的方式,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一次的旅行,没有目标,也没有时限。
究其实,只是散步,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是,这个散步,路程会稍微长一点,时间也会稍微长一点而已。
城市没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因为商业而攒集起来的人群聚居区而已,该领略的,许广陵过去已经领略得差不多,而不该领略及无法领略的,他也不会去涉足。
所以虽然说没有目标,但许广陵的主要方向,还是山水。
山上次已经看了,这次的侧重点,自然就是水。
整个东北的地图都在脑海里,许广陵选定了一个方向之后,直接就“散起步来”。
嗯,对,就是散步。
从暮色笼罩到月亮升起,到星星亮起,到夜色占据整个天地,再到晨曦到来。太阳升起的时候,许广陵已然身在三四百里外的一个无名小集市中。
在熙熙攘攘赶早市的一片人潮中,许广陵吃着旅行途中的第一次早餐。
酸辣粉,小笼包。
吃完,顺便逛了逛这条小街,许广陵继续。
中午的时候,许广陵来到了珲春河边,而就在河边的小镇,许广陵用了中饭。
米饭,酸菜炖白鱼。
沿着珲春河一直走,便是图们江。在临近图们江的一个小县城,许广陵吃着今天的第三顿饭,羊肉泡馍!
其实这并不是专门的泡馍店,店家主营的,是羊棒骨以及羊肉面,但许广陵看到熟悉的名字,心念一动,也就点了。
身在陌生之地,身在随意的一个小饭馆,进出的食客,也都操着极其本土的口音。
这真是一种很别样的体验。
许广陵不是诗人,要不然,这个时候应该会有一首诗的。
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心里确实产生了某种感触,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许广陵自己也说不出来。
饭后,走出饭馆,步上街道,被晚风一吹,那点感触也为之散去。
如此这般。
一路上,其实并无多新奇可言,许广陵就是这般随意地走着。
走过早晨,走过中午,走过黄昏,走过暮色四起,也走过繁星满天。走过平原,走过水脉,走过小村,走过小镇,走过城市,走过摩肩接踵,也走过无边荒原。
吃饭,睡觉,洗浴,泡澡,点缀其中。
街道上,某首喜欢的歌曲突然响起。
荒野中,风声夹杂着不知名的兽吼,隐约传来。
这些,都很平常,很平淡。
但许广陵却好像上瘾了,本来预计只是三四天的行程,被他一再延长,延长到了半个月。
半个月,行程万里。
半个月,许广陵辗转了东北的两大水系。
==
感谢“卡通旅途”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十二12爷”的月票捧场。
第328章 大宗师之秘()
一 一路上,很多的东西都会让许广陵驻足。
比如,严寒把辽阔如大地的长河冰封,在夜色苍茫中,沉寂成一种庄严,又比如,从高山奔腾而出的激流,冲破严寒的封锁,为大地带来一曲咆哮的进行曲。
比如,一棵树独自地在荒野里,长得恣肆,长得奇形怪状。
又比如,一棵小草,被几块巨石压在中间,却也让巨石成了自己的避风巷,在冬寒中,难得地绽出一抹新绿。
如果是摄影师,这一路上,许广陵应该会拍下很多有意思的画面,当然,更多的他觉得有意思的场景,是拍不出来的,而只能作为一种综合的意象,留存于自己的脑海里。
除此之外,其它大多数的时间,许广陵都是处于一种“放空”中的。
他的身体,他的精神乃至意识,全都极度地放松着,然后在这种接近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与日月山水相照面,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两脚散漫的或快或慢或停或驻的长途旅行中,半个月后,许广陵绕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回到了起点。
在美美地享用了一顿老夫人所烹饪的小鸡炖榛蘑之后,许广陵回到了天池中。
对,回到。
这里已然成为了承载着他一段成长与记忆的地方。
在天池之底,老地方,许广陵安然宴卧。
心脏缓缓跳动,气血有序流转,而其心神意识,亦渐渐收摄,收摄到一个特别的状态中。
然后,许广陵心头沉重。
人体之内,遍布诸窍。
其中,根本窍三,大窍十二,中窍三十六,小窍若干乃至无数。
左手心窍,右手心窍,左足心窍,右足心窍,顶心窍。
手足心窍属于大窍,而顶心窍,却是属于根本窍!
青华宝篆中所展示的开窍顺序,乃是先大窍,后中窍,再后小窍,待小窍通达,一身臻至最“圆满”状态之后,才会于“息机”的状态下,沟连天地,打通三大根本之窍。
换言之,左右手心窍,左右足心窍,顶心窍。
四窍通,和五窍通,差距有多远?
差了一个从地球南极到北极的距离!
未依上述顺序而打通了顶心窍,结果会如何?
普通人天生顶窍开者,早慧,乃至早夭。
慧是福,夭是祸,福祸相连,自然的造化,奇妙如斯,让人无言。
善摄生者顶窍开者,如章老陈老二人,其摄生之能,勉强抵过损耗,不致早早夭折。但在这个前提下,若想再有进步,千难万难矣。而纵然有绝大外力加持,可以进步,也终将百尺竿头,难跃最后一步。
就如世俗那句话所言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结局便已经注定。
先开顶窍者,如摘了一朵倾世绝美之花。
然而。
花已摘了,又当向何处求果?
老师当年,曾因身体过度损耗的原因,而试图将打通的顶窍重新关闭。从冥冥中来说,这个选择,其实是正确的。
但最终,他没有做到。
而现在,这个担子压到了许广陵的肩头之上。
老师的顶窍,陈老的顶窍,都需要关闭,而他们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有事弟子服其劳。
许广陵立志向医道的最巅峰攀登,但他之前没有想到的是,他所面对的第一个阻碍,第一个难关,居然是这个。——他的第一关,便需要挑战老师所未能做到的事情。
而这个挑战,只能胜,不能败,最好速,不宜缓。
医道的最高境界,不在医。
所谓“医”,千说万说,说到底,也不过是“矫身体之不正”,而论起对身体的了解,又有谁能比得了大宗师呢?
这是章老包括陈老,两位老人几次三番向许广陵传达的道理。
从得到根本窍法的那一刻起,对于“大宗师”,许广陵已然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但两位老人所述的这个道理,却依然是岿然不变的真理。虽然,从今以后,在医之一道上,他不仅要钻研“药”,更要穷究“针”。
要在老师最拿手的项目上,超越他。
从根本,到体系,从基础,到建筑。
简言之,完完全全,方方面面!
至于这个超越,要超越多少,才能达到预计的目标,还不知道。
脑海的思绪缓缓流过,而后沉寂。
而后,许广陵进入定境之中。意识尽敛,心神沉寂,而只有一点灵光,悬照于清醒和混沌之间。
五色花境,已然成为过去。
此际,许广陵才一入定境,境中所展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