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多半只会因为她们的长相。
迎春在心中冷笑。
这个贾宝玉,在某些方面就和原著的一样天真。
“好吧,也许你不担心这个。不过林黛玉的话,我劝你少放点心思的好。她为什么不闹小脾气,不过是因为你不是真正的贾宝玉而已。别忘了书上怎么写的,宝黛初见,第一感觉可都是‘眼熟’、‘见到了熟人’!这林黛玉的女主身份保不定还是在的,而那通灵宝玉又确实有效果。那么,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天定情缘,谁知道还在不在?”
宝玉听了,就有些变颜变色。
他和迎春两人的思维都并未受到幼小的身体的影响,是以,他们的同盟关系也非只一年。彼此的性情都颇为了解。
确实,少了字数的通灵宝玉,是他心里最大的疙瘩。他在王夫人的肚子里就已经能思考了。可他却始终有种感觉,原本的贾宝玉,没有完全被自己替代。
宝玉咬咬牙,就想说话。可这时候,墨玉已经走过来了。
“你们姐弟两个可说完了?”墨玉远远的开口道,“又不像我们兄妹那般聚不了两日,你们姐弟两个日日在一起,竟也有许多话说么?”
墨玉一来,迎春宝玉两个才想起,之前发生的事情他们还没说!
可此时显然已经不适合再单独谈下去了。
宝玉只能和迎春分开,各自回房。
&
接下来两日,贾府之中却是无事。
黛玉每日都和姐妹们一起上学、学女红、晨昏定省。除注意迎春与宝玉的情况之外,可谓是轻松度日。可惜,因不怎么能看到珍珠等人,她一时半刻也不能肯定宝玉房中的情形。
倒是迎春,接触得多了,黛玉就越发的肯定,她并不喜欢自己。不像王夫人那样厌弃什么的,只是……看不上。
虽说她面上亲切热情,似乎很乐意与她交好,但一个人的演技再好,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天衣无缝的伪装。黛玉与她相处的时间又太长。一时一刻被蒙蔽,自然是可能的。但时间久了,哪有察觉不到她心口不一的道理?
可是,她看不上她?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她没认真的做女红?
黛玉却始终没想明白这点。
而在贾府之外的京城,却可谓是风起云涌。
韩奇果然失踪了。
卫若竹等羽林郎之死,让卫家等几个“小将门”和韩家成了死仇。加上襄阳候府的推波助澜,不但有“谋害羽林郎”的罪名,过往一些能依靠人脉势力弹压的“小事”,也都被翻了出来。
如贿赂有司、操纵官司、杖杀奴婢等勋贵世家难免没有的事情,一旦深究,无一不是大罪。
御史台弹劾的奏章一本接着一本的上,诸多案件的证据都直送到了顺天府。
由此看来,不但韩家再难翻身,几个由韩家举荐、与韩家走得较近的官员也牵扯了进去,多半不能全身而退。
只是,贾家似乎没有被牵扯到的迹象。宝玉回到贾家,也不再在姐妹面前说这些事。故此在贾家,倒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虽下人们,尤其是那些媳妇婆子不会放过这等京城大事,时不时就暗地里讨论,可就算留心,若只是听她们口中的传言,也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不靠谱的信息。
黛玉倒是知道这些。
当然,靠的不是贾母——贾母还没开始教她这些东西——而是墨玉每日里带回来的邸报。只不过,黛玉看看也就做罢了,并没有就此再发表什么言论。
第三十七章 婆媳争端()
转眼间,黛玉兄妹三个抵京已有十二日。
因韩家的案子,墨玉虽不愿掺和,但他心知这是从开国延续至今的皇位之争的一个缩影,却也不肯就此离开。原本还担心这次的争端会延续很久,但显然,韩奇背后的人没有反扑的打算。而且皇帝似乎也无意将案子拖到年关。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谁,都不准备在这个时候,让争端无限制的扩大。
不过十日,韩家的案子就已经彻底终结了。
几个涉及人命的“主子”被判斩立决,又因着大赦的缘故,剩余人等并未严判,几家人剥夺爵位功名,贬为庶民,数代不得为官,又有几家原本的主子小姐被贬为奴籍发卖。
这一日墨玉到贾母房中告辞,贾母正和王夫人说起此事。
“……这些年我总不知道那些琐事。但那王乘光曾和老二同僚一场,他家和我们家也该是有些来往。还有钟桓,我记得他家和老大那里也有些来往?这两人本身并无大过,总该想着点烟火情。”
王夫人在面上是断不肯违逆贾母的。但此时仍露出了为难之色,“话虽这样说,也是皇上恩典,但我们家何曾用过犯官之后?若买了来,岂不是带坏了家风?”
墨玉与王夫人打的交道不多,闻言就有些惊诧的看着王夫人。
贾母又是无奈又是有些生气,只不肯表现在脸上,“你也知道是皇上的恩典!皇上不肯让这些‘犯官之后’流落到那些肮脏不堪的地方去,说要百官自行领买回家,难道皇上就不担心这些女眷败坏了百官门风?”
是啊,就是这么回事。
贾母身边坐着的黛玉在心底嗤笑一声。
她的二舅母没有半点大局观,对朝堂上的事愚钝异常。甚至一涉及到这方面的话题,就连平时还算是不错的口才都跟着愚钝了。
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不止一次的说过,平生不羡汉武之功,贞观之业,但喜宋朝仁宗,愿有文景之治。
说得直白些,当今圣上是以“仁”这个庙号为目标的。
就是她的这位外祖母,后来都非常明白的在私下里和她说过——皇帝是达不成他父亲兄弟的武功的,若不下死力拉拢士林,如何坐稳皇位?他可不想做又一个惠帝!
而这一次,锦乡伯一家的烂事翻出来,牵连的勋贵不多,官员却不下二十,其中文官又占了大半。有些本身是罪无可恕,有些却纯粹是斗争的牺牲品——占着的位置被人觊觎了,结果弄得刑过于罪。
皇帝已是缩小了打击面,不好更改刑部的最终判决,优待女眷就是必然的选择。
是以,他不但在批准判决的同时下了旨意,令不得折辱各家女眷,此后又在大朝会上提出一个“仁”字,让百官酌情酌力,到刑部领买。
而且以当前的局面来看,就算皇帝不这么做,只怕也自然有人会这么请求。
韩奇身后有人,这应该是无疑的。
这个人不救锦乡伯父子可以,若是连女眷都半点不伸手,莫说还能不能再驱使那韩奇,只怕他的其他属下,也一样会寒心。
是以,若是想要讨好皇帝,那么,买上一两个和锦乡伯家关系不大,“刑过于罪”的官员的女眷,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王乘光与钟桓两个因“赵光杀妻案”平反而获罪的官员,他们的名字一从贾母的口中吐出,黛玉心中就叹了一声“姜是老的辣”。偏王夫人愣是反应不过来——
要真是只念着香火情,从锦乡伯到那近二十个京官,有几家和贾府彻底没来往的?贾母说是那么说,哪里是真为了什么香火情!
此时,贾母都已经说得相当明显了。
可惜,王夫人似乎仍然只听到了其中夹枪带棒的那一小一部分,脸上温和的笑脸一僵,忙道,“是媳妇口误。”
她也从贾母变得严厉的口吻中听出来,贾母这是下定了决心。她心中有些不满,掂量了一番,还是说道,“既如此,让林之孝去一趟吧。”
贾母看她一眼,心中思忖一番,却和旁边侍立的一个圆脸的小丫鬟道,“去找凤丫头来。”
这小丫鬟也不过是十一二岁,但已是十分稳重,黛玉认得,这就是被当做贾母身边一等大丫鬟培养,后来也果然成了贾母身边头等得意之人的鸳鸯。
鸳鸯也不问为什么,行了礼就转身去了。
王夫人有种不妙的预感,忙问,“老祖宗找凤丫头有事?”
贾母只淡淡应道,“等她来了再说。”一边又问进来行了礼,就因为她们的谈话坐到一边的墨玉,“清之的行李收拾好了?可还有什么缺的?”
墨玉忙道,“没有什么缺的。”
贾母点点头,又道,“等会儿也让琏哥儿去你那看看。他早几年开始办事,冬天里出门的时候也有,倒是知道几分路上的事……你这孩子非要这时候回去,如今河已冻了,路也不知多难走。要是再碰上一两场大雪,就更难说了。宁可多带两个人,路上的东西也要多准备些。”
贾母说的都是正理,墨玉就笑着应是。
王夫人的模样,像是想要说些什么,终究没说。
对她近乎了若指掌的黛玉知道她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墨玉回去,走得又是陆路,十之**是没法在年关前赶到扬州了。肯定是要在路上过年了的。若按常理并亲戚间的礼节,贾府很是应该留墨玉过年。就是面子情,也至少该留个两三次。
贾母就留了四次。
每次墨玉都坚定的拒绝了,说要回去照顾父亲。贾母这才罢了。
可作为当家夫人的王夫人,只留了一次而已!
此时,按理王夫人还是该开口留客的。可她显然是张不开口。
她就是这样。心虽狠,也算是能忍,城府却委实不算很深。
不喜欢就不喜欢,就是面子情有时候都做得勉勉强强。
可这样的一个人,毕竟是宝玉的母亲……当然,现在的宝玉已经不是原本的宝玉。这样一来,她倒是彻底的不用纠结该怎么面对这位二舅母了。所谓的面子情,她总会比这位二舅母做得更好的。
黛玉知道王夫人的心思,却没吭声。
其实王夫人的某些心思,但凡是有点儿心眼的,又有谁看不出来?
那边贾母又叮嘱了墨玉两句,熙凤就带着丫鬟来了。此时她才进门两年,贾母宠爱,而作为姑母的王夫人也不与她为难,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候,仍穿得一身张扬,进门就笑,“老祖宗这时候找我来,莫不是动了牌瘾了?”
贾母闲时爱玩牌,也常找熙凤。
熙凤当然也知道,贾母不会只因为这事情找她,进门时眼光就在屋内扫了一圈,看见墨玉,又笑道,“莫不是给清之兄弟准备的东西出了什么岔子?”
贾母道,“我还不曾说话,你倒是有一套套话出来了。”
虽贾母的脸上也带着几分笑,但熙凤是个人精,一听就知道,贾母有些不悦。或者说……贾母找她多半是有正经事!
她心里也有几分稀奇。
这几年老太太的年纪大了,对贾府的事情算是愈发的放下了手。她未嫁时到贾府来做客,还能看到她处置贾府事宜的场面。
那威严果决的气势,可不是现在的两位夫人可比的。
可她嫁进来的那段时间前后,尤其是七十大寿过后,贾母就再没摆出过当家人的模样了。便是有时要干涉府中人事,也都是做出不禁意提起或者一时兴起的模样。
现在……
显然不同,有些旧时模样。
“是孙媳妇听说老祖宗这时候找,心里高兴,一时逾越了。老祖宗找孙媳妇有什么事要吩咐?”乖觉的熙凤立刻就向贾母端端正正的行了一礼,脸上带笑却规规矩矩的说道。
贾母见了,这才点头。
但她的神情,反而正经起来,“我是想着,你明儿和琏儿一起,去一趟刑部衙门,亲自到监牢里去瞧瞧,那王乘光和钟桓两家,若有年纪小的女孩儿,就买一个回来,放我屋里。”
熙凤听见,饶是她平时千伶百俐的,此时也愣了。
皇帝要朝中百官买犯官女眷的事情,她也是知道的。但在贾母说这话之前,她可从没想过,这和她会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就算是要去买人……怎么会要她亲自去牢里看人!?
这也太离谱了!
熙凤一时都呆了,王夫人倒是反应过来,急慌慌的道,“老太太,这怎么使得?凤丫头是何等人,哪能让她抛头露面的去做那等事?何况还是去那样的地方!?”
话虽这么说,但坐在贾母身边的黛玉冷眼瞧着,倒觉得这二舅母的眼中颇有几分喜色。
看来,她是觉得贾母犯了个大错吧?
可同样了解贾母的黛玉却一点儿也不这么觉得。
——二舅母啊二舅母,外祖母只是不想琏二嫂子日后也变得和你一样愚蠢罢了。
不过,黛玉依然一声不吭,反低下头去摩挲压裙裾的佩玉。
对如今的她来说,在贾家的生活目的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孝顺该孝顺的长辈,二是替宝玉讨个公道。
除此之外,出现些前生没有的事情,对她来说倒是不错的消遣。
————————————————————
ps(红楼畅想):关于贾母的年龄,在红楼中还是有冲突的。不过贾母的八十大寿在原著也是一个重要的剧情关键,相比之下,和刘姥姥随口说起、或者游戏间说起时就不那么重要,所以采取八十大寿时的说法,以此为基点往前推。
那么,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贾母应该是七十二岁。放在现代,年纪也算很大了。而林如海,书中有提到,这时候是刚过四十,贾敏的年龄不会比林如海大,应该算得是贾母的“老生女”,生黛玉时也很晚。
此外,如贾兰、香菱的年纪,宝钗进京的时间,乃至于黛玉宝钗的年纪,在红楼中都出现过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宝钗及笄的那一年,有次黛玉也说自己十五,那明显就是不对的,哪怕说虚岁也不对,她应该十二)。
这应该还是《红楼》未最终定稿的缘故。
第三十八章 贾母筹谋()
正如黛玉所料,面对王夫人的质疑,贾母没有半点心虚动摇。原本斜倚在榻上的身子也坐直了,冷淡的道,“如今的姑娘媳妇们是金贵了,却不知当初我们一家子老弱想方设法的要逃亡躲藏的时候,莫说夫人奶奶,就是未出阁的姑娘,也是不知道‘金尊玉贵’这四个字怎么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