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小作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一之小作家-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十五名社员见林老师没反对,想到凭着老师的面子,那么只要把通讯报道写好来,发表还不是十拿九稳?

    大家都兴奋了起来,这可是给派出所写通讯报道发表在报纸上啊!

    杨子建哈哈笑道:“只要第一步走成功,后面就非常好办了,到时大家把社刊和报纸拍在各位厂矿领导的桌子上,那宣传赞助还不乖乖地奉上?”

    大家纷纷点头,南剑市作为五百多万人口的工业大市,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央企、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商店多如牛毛,现在所有单位都需要宣传报道,特别是南剑日报,那是书记市长都看的报纸,南剑青年报虽然弱点,但好歹也是有的。

    这时,孟云双目发光,举手道:“如果市报能报道嘉福煤矿上半年成就的宣传通讯,我可以拉到嘉福的赞助。”

    杨子建肯定道:“煤矿企业绝对可以报道。”

    林逸也叫道:“我爸爸是青峰村支书,这两年村里大力推广种植水蜜桃,农民收入都增长了,如果能写出来报道,村委会里也会给赞助。”

    杨子建笑道:“宣传农村建设,连南剑日报都乐于刊发,没问题!”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利人利已利爹妈的好事,于是个个兴高采烈地化身为“高级乞丐”,琢磨着怎么从父母所在的企事业单位“骗钱”。

    南剑一中里面的过半学生,都有不凡的来历,官宦后代、单位子弟不少,厂矿二代就更多了,然后就是杨子建这种靠天赋勤奋考上来的乡下穷学生。

    这都是丰富的社会资源啊,加上一中名声卓著、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杨子建的笔力,一中的招牌,这些条件优越无比,不利用一把太浪费了。

    钱丽面露古怪的神色,毅然道:“我舅舅是东梓乡水泥厂的厂长,是三资企业,如果能报道一下,我舅舅会支付很大一笔赞助金。”

    杨子建眉头微皱,他知道这两年国进民退,三资企业被打压,日子有点难过,闽省是改革开放前沿,这还好点,在内陆则是乌云压顶,这种状况直到明年南巡讲话后才会扭转。

    “写!先在橡树社刊内发表,拿笔小赞助,再投南剑建材报,如果建材报肯刊发,咱们再去讨要大赞助,你看怎么样?”杨子建征求钱丽意见道。

    钱丽轻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看着杨子建,她发现杨子建对国家政策也非常了解嘛!

    这时,汪滟成了书记员,把大家的建议、点子、创意都一一记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杨子建拍拍手,继续讲话道:“同学们,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稍微动动脑袋,最难解释的资金问题,这不就轻松解决了吗?”

    所有人呵呵笑了,士气高昂,意气纷发,恨不得立即着手去写通讯稿子,弄来赞助,再编印社刊。

    “同学们,同志们,一旦我们这份橡树社刊办起来,影响力扩大,那么我们的名气将超过本校的校刊,甚至超过三中马秋远的校刊,成为南剑市第一校刊,那么,汪滟社长说的因一时之偶兴,成千古之佳谈还会是吹牛吗?”杨子建为汪滟正名道。

    林逸举着拳头叫道:“对,当南剑第一的学生社刊!子建,这通讯报道组我是一定要参加的。”

    “行。”杨子建答应道,想到这家伙后世就是当了新闻记者来着,不禁脸色有些古怪。

    林老师抹了把冷汗,插话道:“同学们,你们得明白,文学社只是兴趣,不能放太多精力,随便办一下就好了,没必要和三中去争”

    汪滟站起来傲娇道:“不行,我们要做,就要做第一!我们有杨子建这样的诸葛亮做军师,还斗不过三中吗?”

    杨子建道:“林老师别担心,我早就和汪滟商量好了,为了不耽搁大家学业,在第一期社刊出名后,便在全校内招收更多的社员,到时大家轮流分工,负责编辑、排版、校对。我们要发挥人海战术,尽量分摊大家的工作量,不影响学习!”

    林老师一琢磨,还真可以这么干,如果橡树文学社把全校作文骨干招揽来,怕也有三四百人吧,这么庞大的写作编辑班子,一个月编一期社刊,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只是,这超过他的想像,让他有点脱离控制的不好感觉。

    他不禁瞪向杨子建,这位学生,恐怕比当年的楚女还能折腾,自己有这样的学生,还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杨子建也激动一把,拍案长吟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们,这是主席写的诗词,如果我们把社刊干成功了,并一代代在南剑一中学生传下去,在场各位都会载入史册,要知道,南湖游船会议的代表也不过才十二个人,但他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汪滟难以自抑挥拳娇喝道:“因一时之偶兴,成千古之佳谈!”

    杨子建也支持吼道:“千古佳谈,橡树文学社万岁!”

    这些学生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想像力丰富,很容易被煽动,他们像在搞秘密社团一样,低沉地挥拳吼道:“千古佳谈,橡树文学社万岁!”

    林老师再成吉思汗了一把:瞧着架式,拉到街上又是一个“五四”啊!

    不过,从他们的行为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这些学生再聪明,仍然离不开幼稚冲动。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到时严格加以审稿他们不知道,社刊的审稿权,老师是不会放权滴,你们这些孙猴子闹得再凶,我五指山一压,照样没戏。

    杨子建拍了下手掌,叫大家安静下来。

    “嗯嗯。”他发了几声,忽然发现,汪滟后勤做的不合格啊,这次成立大会,居然连杯茶水都没有准备,刚才讲了半天,喉咙都干了。

    杨子建只好吞口唾沫,略带沙哑道:“资金问题解决完,现在我们讨论一下稿件。”

第35章 简单就是美() 
“写通讯稿只是为了维持社刊存活,我们拿了钱,还要在社刊上写明赞助单位,告诉人们,这些单位在支持南剑一中教育。但一本刊物的成败,主要看内容质量和影响力也就是大家作品写得好不好,能不能吸引同学们去。”杨子建郑重道,“因此,请大家多写一些游记、学校故事和家里生活的记叙文,要言之有物,至于什么抒情诗歌就算了”

    一位女生立即不满道:“凭什么诗歌不行,你的处女作不就是诗歌吗?”

    这个问题好矛盾,杨子建讨厌诗歌,但学生喜欢用这种体裁抒发感情他思索半晌,不知该怎么回答,咬牙切齿道:“诗歌也行,但在社刊的篇幅中只占十分之一。毕竟诗歌难写,而且没有标准不好选稿。”

    社员们听了,倒也无所谓。

    作为问题大王,林逸又问道:“怎么样才能写好文学作品呢?作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杨子建反问大家道:“你们说,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技巧。”

    “量,词汇量”

    杨子建摇头道:“不对,是兴趣!有兴趣才有激情,才能带来灵感和创意。作文只要不出错就行,文学作品需要新意和激情。会写作文的,不一定会写文学作品。但会写文学作品的,一定能把作文写好。你们都是优秀学生,都是按着课本要求来写作文的,写出的东西绝对算得上优秀,考试过关毫无压力,但是,你们真的喜欢写作文吗?”

    这个,有点复杂,在场有一半是冲着提高作文水平来文学社的,因此众人一阵沉默。

    杨子建道:“我们现在是应试教育,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为了上大学,就像古代人读四书五经目的为了考科举当官一样,这怎么可能培养出兴趣来?没有兴趣和热情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叫文学?报纸副刊就有一个好处,它不要文笔有多好,更不用结构有多严谨,它只要内容,只要把生活的情趣点点滴滴写出来,就能发表。”

    “我的生活,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每天六点起床吃饭,六点半至七点到学校,然后十一点半放学我们每天两点一线生活,哪有什么情趣?”一个女生苦着脸道,“我唯一的乐趣,就是在深夜里,偷偷看一下琼瑶和岑凯伦的。”

    “就是,我上星期天用零花钱买的三毛名著撒哈拉沙漠,昨晚被妈妈发现给没收了!”一个女生悲伤道,“当学生没人权啊!”

    “我只会做命题作文,连日记都懒得写了”

    文学社会立即变成了诉苦大会,批判大会,同学们纷纷抱怨无休无止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以及老师父母那苍蝇一般嗡嗡嗡的警告督促。

    “嗯哼!”林老师满脸铁青地冷哼一声道,“等你们考上大学,就会知道,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师和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

    汪滟也义正辞严道:“林老师说的对,专心学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学生的本份,在完成本份的时候,可以适当培养一下兴趣,但兴趣还是为了学习服务。”

    “唉”二十几人一齐长叹。

    杨子建笑道:“你们别忘了,我们文学有一个好体裁,就是游记散文,从雨中登泰山到长江三峡,这都是采风的好理由啊!我们去游览风光,寻古探史,了解我们南剑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这些只要是南剑本地人,我相信都会有兴趣,而且还能趁机散散心,劳逸结合”

    汪滟道:“相信大家看了杨子建写的南塘风雨桥,我们这个周末采风的地点,就是南塘古镇。我已经联系到了轴承厂的厂车,周六下午一点出发,四点回城,大家有没有意见。”

    这可是合法合理、正大光明的旅游,全体社员的激动了,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

    “哇,去南塘,我从没去过。”

    “社长万岁!”

    “我今天才知道,社长您是智慧与美貌的化身!”

    “秋游!野炊!”

    “我该带些什么工具呢,帐篷?相机?”

    林老师连忙命令道:“你们每人都要带着笔记本,要边看边记录。”

    杨子建也道:“采风的时候,只带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一支笔去,别去用大脑思考、评论和抒情。要用你们能想到的最美的语言,把你们印象最深的景点描绘出来就行了,然后多听一些当地农民讲的掌故,将它补充进作品里,这就是最好的游记!”

    林老师阴森森地威胁道:“如果你们没写好作品,就没有下次采风了。”

    大家一听,士气立即降低一半。

    杨子建连忙鼓劲道:“放心吧,我是主编,会教你们从怎么轻松写作的。”

    同学们又高兴起来,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作文请杨子建指教,杨子建也不客气,用笔大刀阔斧乱砍一番,将精力过剩的“激情”和“高论”通通砍掉,留下一小部分升华就行了,而林逸的、孟云的诗歌,杨子建扫了一遍后,改都不改就扔了

    “好高骛远,一个学古龙,一个学顾城,拜托,你们能不能像个高中生?”

    说得两人面红耳赤。

    还别说,杨子建从二十多篇作文中,选出了四篇可以刊用的作品来,其中就包括钱丽的一篇宿舍小故事,他欣慰道:“这四篇你们誊抄一下,等社刊出来,我会连社刊一起推荐给南剑青年报,应该会发表。”

    这激发了学生的更大热情和比较的心思。

    林老师一时兴趣,拿过这四篇作文来看,这都是日记类作品,确实写出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和感悟,很简洁明了,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点了点头,不说话。

    林逸、孟云等一些学生,也传看了一下那四篇“优秀作品”,挺简单嘛!

    杨子建最后语重心长道:“其实好作品都很简单,就是你们身边忽略的东西。你们别去看高远的天空,而应该注意路边的小草,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美丽。”

第36章 三编辑会审() 
周五早上,下了快一个星期的雨,终于停了,幸好是阴雨天气,闽江没有带来洪灾。

    转眼间,太阳又像暴君般君临天下,威风凛凛,炙烤着一切。蝉鸣又响起,灰色的蜻蜓、白色的蝴蝶又飞满了校园,林荫道、桃李苑、百草园、枫树林等处又生机勃勃。

    课间操后,杨子建、林逸、林峋、谢小钦四人结伴回教室,个个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主操场位于公路旁边,是学校的最底层,到教学楼区有一排七十多级的台阶,每次来回都相当于一次短跑。

    几个人一边爬着台阶,一边谈论范晓萱和刘晓庆谁更美,杨子建和谢子钦跟在后面有些气喘,他们一个身弱,一个发福。

    “你们身体也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这时,一个声音从上面传来,大家抬头一看,居然是林老师站在甬道边,板着一张臭脸。

    四人只好道:“林老师好。”

    林老师摇摇头,恨铁不成钢似的扫了一遍,最后落到杨子建身上喝道:“杨子建,你跟我走一趟。”

    “啊?”杨子建瞅着林老师,发现他面容虽然严肃,但眼色似乎带着笑意,立即放心了。

    林峋羡慕地看着杨子建的背景,对谢小钦道:“唉,会写作文真不错,可以经常旷课。”

    林老师带着杨子建走向办公楼,然后温和道:“十多分钟前,南剑青年报的楚女,南剑日报副刊部的两名副刊编辑,差不多前后脚,都来学校找你了解情况。”

    “什么,青年报的楚女、日报的言丛和箫鼓,三位编辑老师一起到一中找我?”杨子建记得,言丛和箫鼓虽然同在一个报社,但似乎并不对路,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

    林老师眼神欣慰道:“校长亲自接待他们,教研室副主任、语文组组长庄老师还把你写的那三件命题作品给他们看。我出来时,他们都说非常优秀,可以发表!”

    杨子建有些哭笑不得,那几件作品,荷塘月色是“借鉴”的,我的骄傲,我的一中是一篇软文,至于百合花,是前世一篇不成功的小散文诗,没想到居然会被器重!

    校长办公室,茶香缥缈。

    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