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独立指挥,这些小组长不如昨天的忐忑与不安,由最初的胆怯,张不开口下命令,到最后的坦然与脱口而出,他们心路历程有质的飞跃。
“张二叔,今天怎么样?”
“不错,清溪你放心,俺能成。”
“张二叔,我就知道您肯定能行,以后还有更大生意等您指挥。”
“可不,要不是你昨儿个那番话,俺今天也不敢指挥那么多人。”老实巴交的农民以前哪儿干过指挥别人的事儿?
今天最先张口命令之时,他整个人都在颤抖,鼓足勇气,双手紧握衣角。
有第一次,第二次之后,第三次第四次容易许多,一天的时间,他和手底下的二十个人已经磨合顺利。
“好,二叔辛苦了,今儿个晚上早点休息,我去别家看看。”
接下来,柳清溪挨家挨户拜访,张五梁尽量不开口,让柳清溪和村里人磨合,加深情感。
晚饭时分,杨家来人邀请,阿南一身蓝色宽松短褂,脚踩黑色圆头布鞋,头高高扎起,盘在头顶用青色丝带缠绕:“柳姑娘,我家夫人少爷有请。”
正在洗手的柳清溪甩甩手上水珠:“走吧。”
杨家宅院:
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坐在树荫下,纤细骨节分明的小手翻着黄的书本,专注的默读上面的文字。
柳清溪放轻脚步,悄悄靠近,待看清男孩读的内容,欣慰点头阿南在柳清溪的示意下转弯走另一条路。
不打扰姐弟俩温馨的时光,阳光穿过大树,留下斑斑驳驳的阴影,遮挡炙热温度的同时,洒落在两张相似的脸上。
一静一动,一坐一立……
良久之后,稳坐石凳子上的男孩仿佛刚现周身的寂静,下意识回头。
抬眼看到静立身后的少女,眼底惊喜划过,手中书本悄然落下,惊呼声出:“姐姐,你回来了?”
双手紧握少女衣角,一双和少女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
“嗯,今天学了什么?”
“今天杨大哥教我。。。。。。”柳清岩拉着柳清溪上前,同时报备今天所学内容。
而柳清岩待在杨家,主要因为地震的作用,导致朱夫子学堂房屋倒塌,暂时无法安置学生学习住宿之处,孩子们留在家中休息。
待一切恢复正常,学堂再恢复正常。
而柳清溪每天奔波繁忙,无力照看柳清岩,暂且把他拜托给温氏照顾。
恰好温素玲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有这么一个小家伙陪伴,生活多了许多欢乐。
再说杨奕辰,柳清溪忙碌之时他也没闲着,甚至更加繁忙。
地震生到现在过去两个多月,这期间,他几乎倾尽杨家家产,购买粮食,在碧溪镇,在临沂县高调派送粮食,制造声势。
当然,他没有刻意宣传自己此次所做之事,而是靠百姓口口相传,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再人们心中声望空前响亮。
同一时间,和黑衣男子的生意也没有落下,自从第一次合作,之后黑衣少年那边的生意源源不断。
双方仿佛达成默契,对方送原铁,他负责打造,之后银货两讫。
只是这次。。。。。。
“少爷,兵器打造完成,只是对方没按约定时间前来。”
少年纤长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眉头微蹙,陷入沉思。
为何这次对方逾越如此长时间?比起前几次加急信件的催促,这次太不寻常。
“先放着,不要走漏风声。”
并不担心对方不付钱,只是从来没有爽约的人突然失联,联想最近西月生的大事,难道。。。。。。
突然,门外传来小孩清脆的笑声和少女温和的回答,杨奕辰示意手下悄悄退下,站起身体,走向门外。
拉房门,阳光突如其来照射进来,温暖的光线刺眼。
少女在阳光中缓缓走来,照亮他的眼,他的心。
“杨奕辰,婶子让我俩来叫你。”
如此和谐温馨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小细节,都好似一家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人的种种举动,仿佛生活多年达成默契的家人。
一起用餐,杨奕辰自然而然为少女夹菜,清冷的声音越温和:“辛苦了,多吃点。”
少女微微点头,脸颊的粉红以肉眼可见的度蔓延,温氏看在眼里,甜在心里,默默低头,不打扰两个年轻人的甜蜜。
少年仿佛体贴的丈夫,为她安排好衣食住行,无后顾之忧奋斗。
难得的温馨时光,谁都不愿打破。
饭后,消食的同时也为散步联络感情,柳清岩捂着嘴巴偷笑两声,和温氏挤眉弄眼:“杨大哥,姐姐,我不想去,你们去吧。”
温氏也假借劳累推脱不出门,自然而然,剩下少年少女。
气氛突然有些尴尬,天色昏暗,吃过晚饭的人们已回家中休息,路边静悄悄的。
加上杨家宅院距离村子有一段距离,此时更是廖无人烟。
清凉的风渐渐吹着,树叶哗啦啦响,鸟儿扑棱扑棱张开翅膀回窝休息。
少年少女手挽手肩并肩走在清幽的小路上。
忽略白天的劳累,忽略还有很多的事情,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脱俗。
柳清溪把自己今日所做之事告诉杨奕辰,不为任何目的,只为有一个说知心话的人。
这一刻,仿佛周遭所有的事情都远离,天地间只剩下少年少女。
听少女娓娓道来,杨奕辰思绪不由飘回之前闪现的一幕幕,这段时日,他脑海里总有零星片段出现,再认真想,又什么都没有。
而所有零星的瞬间又串联不到一起,少年纠结,找当代名医暗中查看,依旧没现任何异常。
月亮悄悄升起来,透过树枝,像调皮的孩子,和往日一样,两人默契的往回走,送柳清溪回家,然后少女站在门口目送少年转身离开。
只是她不知道,许多个日日夜夜,少年待其回家之后,会折身返回,站在她窗前,听她平稳的呼吸声,看她安然入睡,才真的离开。。。。。。
有一种爱不明言说,有一种爱叫默默守护,有一种爱叫努力抢大自己,只为你做最真实的自己。。。。。。
第二百九十三章 座谈会()
他像着了魔
少了日日夜夜折磨他的黑暗,难得每一次都能安心睡个好觉,多少年了,他不知道那些夜晚如何度过。
他只知道,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不知道,离了少女,他的生活会怎样,他只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安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少年没有入睡,连夜处理各个店铺各个分部传来的消息,直到深夜,怀揣少女送他的香囊,呼吸上面浅留得清香安然入睡。
次日,柳清溪和张三有等人早起前往碧溪镇,只是今日和昨日安心建造酒楼大不相同,刚到碧溪镇,就和上次送信的应府小厮撞了个满怀。
对面起码飞驰而来的消息吁的一声拉住缰绳:“柳姑娘,我家老爷子派小的给您送信,邀请您参加近日即将举行的建筑座谈会。”
柳清溪疑惑万分,拆开信件,和上次一样大气有力的字体,言明七日之后召开会议,届时会有许多名人参加,更有重要事情宣布,关于她的。
这样一个大人物亲自写信,柳清溪没有拒绝的理由也不会拒绝。
看完信之后的她明白这是一个和现代各种课题验收等类似的会议,会有业界著名人士讨论这个行业的展,讨论如何有效更快的提高建筑业的展。
“辛苦了,茶水钱,麻烦你帮我带封回信。”
柳清溪不用思考,已经下了决定,下车就近找了一家店铺,借了纸笔,直接回信,严明一定会按时参加,同时对应老表达真挚的感激,并附注祝他身体健康。
而酒楼这边,经过柳清溪接连三日亲自指挥监督,进入正常推进阶段,她也该准备准备出进城了。
杨家宅院,温氏麻溜的将柳清溪拉回家中。
“你这孩子,这么大事儿也不说跟婶子说一声,眼看就剩两天时间,你可得好好捯饬捯饬自己。”
边说边拉着柳清溪转圈:“婶子给你量量尺寸,你那些衣服都不行,婶子这儿有压箱底的好料子,等会儿嬷嬷和我给你做。”
絮絮叨叨像母亲,字字句句透漏着关心。
柳清溪眼眶湿润,悄悄别过脸不让对方看到。
其实她自己已经准备好衣服,镇上买的,只是温氏嫌弃不够合身,款式不够新颖,料子在碧溪镇难得,到了凌江省那样的大地方,根本不够看。
这是一个看脸看穿着的世界,先第一眼就要让对方不容小觑。
“你这丫头不知道,他们城里人啊,就看中这些,等会儿我再给你搭配几样饰。”
“哎呀,不能多说了,时间来不及了,我赶紧量尺寸现在就开始做。”温氏风风火火招呼温嬷嬷开始忙活。
柳清溪这个当事人反而被晾到一边。
杨奕辰自然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或许在应老第一次送信来的时候,他就有所猜测。
毕竟今年是难得五年一次的座谈会,应老年纪大了,应该对柳清溪有意,这才主动联系。
“阿南,将事情安排好,那些兵器放到隐秘地方,等!”
是的,等,等对方主动联系。
“过两日我随清溪一起去凌江省。”
阿南欲言又止,终于鼓足勇气上前:“少爷,咱们这边事情离不开您,您离开一日。。。。。。”
然后就要脱口而出的话在杨奕辰冷冷的眼神里憋了回去。
“你留下,和阿东一起处理事务。”
咽了咽吐沫,阿南立正:“是,少爷。”
两日后,距离座谈会开始举办只剩一天,柳清溪收拾东西,交代柳清岩。
“小岩,在家听婶子的话,不能捣乱,过些时日学堂修好,你再回去,这段时间在家自己学习,不懂的问杨大哥知道吗?”
小家伙点头,知道柳清溪忙,不像其他身在福窝里的孩子,想干嘛干嘛,任性的不行。
而柳清岩过早地懂事儿,过早的想承担家庭的重担。
就在她准备离开上马车之时,少年一身白衣站在她面前,唇角微扬:“清溪,我跟你一起去。”
不知何时,他开始追随她的脚步,坚定信心想时时刻刻待在她的身边,保护她,为她遮风挡雨。
好在两人虽联系紧密,但没被别人现,或许十里铺的村民巴不得两人在一起,这两个最厉害的人就都是十里铺的了,不用担心被分割。
而这些老老少少,压根儿不能离家自己为什么会对两个年轻人抱有十分坚定的信任,仿佛任何困难都催不倒两人。
马车前行,内设置小茶几,更有一壶准备好的凉茶。
车内少年少女两人,气氛温馨甜蜜,相恋的两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总觉得太短,总有说不完的情话。
行驶在经过清理较为平坦的道路上,走到空旷之地,马车度加快。
路边一些农人挥汗如雨,锄头高高举起,翻地播种。
地震之后人们总算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大地得以修养生息,经过炼狱版的磨难,他们心智得到极大改变。
再不如之前浑浑噩噩,经历过生死,总要看开一些东西,总要继续过日子。
而柳清溪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这些生活底层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他们的生活最艰苦。
马车一路南行,穿过碧溪镇,走过临沂县,继续南行。
临沂县位于凌江省北边,大概二百里距离,快马加鞭需要一上午时间,如果坐马车,慢一些。
提前两日出,柳清溪尽可能做到行车平稳,以免生意外。
此次目的,正是奔着座谈会而来,毕竟能被邀请,就是对专业知识的一种认可。
同一时间,凌江省大大小小将近三十个县城,有名望的建筑师皆被应府邀请前来参加。
被邀请之人眉开眼笑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向凌江省赶路,生怕错过时间或者迟到。
应府之人向来讲究这些基本礼仪,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迟到之人,迟到了就是进不去,有请柬也不行。
而这次难得的座谈会,柳清溪充满期待,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有机会接触专业人士。
第二百九十四章 拜访应老()
傍晚时分,行走在通往凌江省官道上的马车车帘被掀开,露出
这就是古代的省城,而凌江省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省会,下面设有县镇等行政机关。
抬眼望去,高约三丈的城楼出现在面前,上面有官兵随时查看情况,青砖石头搭砌起来的城门楼厚重沉稳,实心搭砌的它千百年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是柳清溪第一次亲眼目睹古代城楼,比起现代旅游景点所见所闻,真正置身于这个时代,这里的城楼更加大气磅礴。
来来往往的行人比起临沂县,不知道繁华多少,更多的是来来往往的马车,即使进城的小商贩,比起县镇,大多都是推着独轮车或者两轮平车,而不是肩抗手抬。
马车继续前行,柳清溪久久不愿放下车帘,比起震后临沂县的萧条,凌江省的百姓毫无受其干扰,也只是最大一次地震生时,他们感受到震动。
也是,比起前世所见所闻,比如迄今为止最大的汶川地震,这次临沂县的震级明显远远不如。
然而,前世多为砖砌体结构,亦或是钢筋混凝土,抵抗震害的能力本就大大增强,因此这次地震,农村地区的生土建筑(未经焙烧过的黏土或麦草等掺合料砌筑而成的房屋)破坏严重。
有多长时间没有看到如此繁华的景象了?有多长时间没有感受轻松的空气了?
自从地震之后,柳清溪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当中,丝毫不敢懈怠,直到修建工作基本完成。
思绪渐渐飘远,马车跟随前面大队伍缓缓前行,比起临沂县,这里查看更加严格,没有路引或是户籍压根儿不让进入。
好在临行之前有温氏提醒,柳清溪才没落下。
队伍缓缓前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