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此地,李宗明发现自己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站在高台边不知说什么或是做什么,脑子里飞快转动着,却遍寻不着一个合适的主意。
ps:今天至少四更————月初急需月票和捧场的支持,九孔拜谢诸位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外侯官统领()
很快,震惊的人群渐渐回过神来,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往后看,于是,脸色青红交织的李宗明便落在所有人的眼里,然后大家都静静地看着他,等着看这位执掌雍州的司马大人面对十四颗官员人头,会有怎样的反应。
王君临也站在台上看着他,眼里带着几分笑意,他也很好奇,今日自己可以说是把雍州官场李氏一系官员清洗了大半,现在尸首未冷,鲜血未干,这位雍州司马会有怎么样的应对?
于是,这十数万人包括王君临在内,都在等着李宗明的反应。
这种时刻很煎熬,李宗明只恨刚刚自己太冲动,一听到王君临要杀十几个官员便坐不住了,匆匆忙忙跑来却于事无补,反而将自己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大家互相沉默着,王君临视力好,远远便能看清李宗明脸上的尴尬之色,以及那副进退维谷的表情。
王君临笑了,李宗明脸上那精彩的表情告诉他,今日立这个威看来是没错了。
陈丹婴还在李氏手中,所以凡事该有个度,将对方逼得太狠并不是好事,王君临很清楚这个道理,此时人也杀了,威也立了,见好便收才是聪明人的选择,也该给李宗明一个台阶下了。
于是王君临扬声道:“李司马,雍州这十四名官员构陷上官,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瞒着刺史大人和司马大人做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前几天刺史王大人受伤都是他们指示贼人所为。多亏司马大人明察秋毫,一眼看穿这些犯官的阴谋,下官遵照李司马吩咐,将这雍州犯官共计十四名,全部斩首伏法,请李司马查验。”
人群里又发出一阵惊疑的吸气声,王君临这番话说出口,每个人望向李宗明的目光又不一样了。
李宗明闻言却差点背过气去。
遵照我的吩咐?我会吩咐把自家在雍州一系的心腹属官全杀了吗?你当我和你一样疯了?
愤怒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王君临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上时,李宗明却忽然冷静下来了。
他知道,现在是王君临给他台阶下,如果他不接下这个台阶,而选择当着十数万百姓的面跟王君临翻脸的话,那么,王君临接下来会有什么反应只有天知道了,毕竟,这家伙是个疯子啊。
深吸一口气,李宗明终于生生忍下了满腔的怒火,努力挤出笑脸,甚至还不忘挺腰负手端起官威,露出“一切皆在本官掌握之中”的样子,缓缓点了点头。
“秦安侯所言不虚,这些人与秦安侯有仇,所以散布流言,构陷上官不说,瞒上欺下,狼狈为奸,欺压良善鱼肉百姓之事本官常有听说,今日伏法的这十四人的恶迹本官早已查清,为了不提前走漏风声,本官特意请秦安侯调动人手将这些官场败类悉数拿下。”
十数万灾民和本地的百姓仍惊疑不定,面面相觑间,发现彼此的目光里都写满了不相信。
人群深处不知哪里传出质疑的嘟嚷声,大意无非是今日李司马说早对他们横行不法之事有察觉,前两日李司马领着雍州官员和一大群人跑到雍州总管府门前让秦安侯要个说法?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嘟嚷只是嘟嚷,没人敢大声说出口,况且百姓们现在也都明白了,这是官场争斗,确实与百姓无关,李司马大人前后言行再矛盾,也轮不到百姓来质疑,活得不耐烦的人才会较真,谁较真谁死。
李宗明端着官架子,一派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心里却有苦难言。
王君临这竖子好算计,杀人杀爽快了,黑锅却毫不犹豫扔给了他,刚才李宗明被情势所逼,不得不顺着王君临给的台阶走下去,然而下台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刚才当着全城百姓的一番话,无疑承认了这件事是他主使,然后呢?
这件事情有太多的问题,太多的后患,李宗明只觉得此刻自己脑门上简直刻着“麻烦”两个字,而这一桩桩的麻烦,还只能由李宗明自己亲自善后,谁叫自己刚才嘴贱,把这十四条人命担了下来呢?
台下李宗明愁容满面,思绪万千,百姓们议论纷纷,惊疑犹存,王君临却不管那么多,见李宗明很识趣地顺着台阶走下去了,王君临有些失望。
“下官幸不辱命,雍州犯官十四人尽数伏法,往后雍州再无欺压良善的坏官,李司马真是个有学问也有慈悲心肠的好官。”
如此卖力的说好话,李宗明却不领情,台阶下来了,黑锅也背了,既然下了台阶,背了黑锅,他只想尽快离开这里,弄清楚王君临敢这样做的原因。冷静下来之后,他不相信王君临是傻子或者疯子,王君临敢擅杀十四名官员,这其中肯定是有某种原因的。
王君临站在台上,与远处的李宗明沉默对视,二人相隔太远,都看不清对方脸上的表情,奇怪的是,大家都清楚对方脸上是怎样的表情。
许久,王君临忽然朝李宗明一笑,远远地拱了拱手。
李宗明怒哼一声,狠狠一甩袍袖,转身离去。
王君临身边一个面白无胡须的中年护卫看着李宗明的背影,眼神不但冰冷嘴角还有一丝狞笑:“侯爷将陛下交待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咱家也该回去向陛下交差了。”
“侯公公是外侯官统领,亲自来金城,本侯还未好好招待统领大人,再说这只是开始,不管是本侯,还是陛下胃口绝不止于此。”王君临笑着说道。
“也好,有些事情还需要秦安侯详细告诉咱家,咱家好回到京城向陛下禀报。”这个姓侯的统领收回了目光,嘿嘿笑道。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王君临便和侯公公回到了金城内总管府衙门,两人密谈了半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再之后侯公公便消失了。
……
……
杀了人,立了威,又当着十数万人澄清了那该死的流言,效果很好,但若是不做接下来的事情,王君临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变多少。
ps:第二更送上,求月票,求捧场————
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借粮行不行?()
灾民棚帐区,从搭建到分区,从赈粮到如厕,十数万难民的吃喝拉撒这些日子王通打理的很好,即使王通如今病重昏迷,负责这些事情的官吏也有条不紊的继续做事,只是官仓里面的粮食再有一天就要告罄,而这个时候,王君临弄来了粮食,而且足足十万石。
怎么将这十万石的粮食给灾民食用,王君临自然不用亲自去做,最多安排人去监督,他只要让所有灾民知道这些粮食是他想办法弄来的就行了。
当初藏在黑石山白蝎帮的那近百名贵族和大地主们都是人精,所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送来了当初所承诺的粮食,而且还是自己亲自送来的。刚才王君临杀人立威的时候,他们就在高台后面看着,着实受到不少惊吓,此时被王君临召集到总管府宴会厅时,王君临虽然客气,但这些人一个个早已跪倒在地,神态举止恭敬无比。
“甚好,刺史大人和本侯都很欣慰,诸位良绅识大体,晓大义,雍州能有诸位慷慨解囊,实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也,刺史大人和本侯代朝廷,陛下以及百姓,多谢各位了。”
说完王君临直起身朝众贵族和大地主们很正式地长长一揖。
众贵族和大地主急忙还礼,连道不敢。
礼毕,王君临笑道“大灾之年,不可行奢糜之事,只是今日特殊,本官便代朝廷宴请诸位良绅,宴席或许简陋,但本侯心意却诚挚,还望诸位莫弃。”
众地主不由心中欣喜,脸上有光,湛湛生辉,这位绝世凶人很会做人,也会说话,虽然最开始逼他们拿出粮食的时候,着实将他们吓的够呛,彻底将众人唬住,但紧接着又以他们儿子或者侄子在其身边当差,这看似是以他们儿子或者侄子为人质,但实际上让他们与这位绝世凶人之间多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正是他们这些贵族和大地主们最缺的东西。
所以众贵族和大地主们被逼着拿出粮食的怨气便消散了一些,等他们将粮食亲自送来的时候,王君临再说几句抬举话,行一个礼,摆个宴席,这样一来,众贵族和大地主们面子有了,与王君临暗中关系更近,于是里子实惠也有了,纵然心中仍有些许怨气,终究也烟消云散。
说到底,这是个阶级森严和弱肉强食的年代,皇帝钦封的开国侯,手中掌控着三万虎狼大军的大将,再加上一件件名震天下的功绩和事迹,在这些大地主和土财主眼里,已然是顶了天的大人物,这样的人物跟神仙下凡似的在他们面前降落,并且对他们非常礼敬和客气,仅是这一桩,便令众大地主和贵族们分外领情兼荣耀了。特别是与之前陇西李氏强行将他们送到黑石山白蝎帮一事相比,更是让他们莫名的对王君临多了一些感激之情。
当然,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王君临在这个时候掌控着他们的生死。
不借粮行不行?当然行,你的粮食你做主嘛,可若是不借的话,后果可就由不得你做主了,灾年光景,为了防止百姓因为饿肚子而造反,可以说无论文官还是武官,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民间的稳定,这个“一切代价”里面,便包括了这些地主们的性命,粮食不借也得借,敢不借的话,二话不说先逮起来,好好享用大牢里十八般刑具,撬开你的嘴,把你藏粮食地方逼问出来,然后一刀把你砍了,砍了还会对外宣扬此人不识大体,家中藏粮千石却对百姓生死漠然以对,良心道德坏到流脓了,杀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百姓们只会拍手称快,绝没有任何人会为他鸣不平。更何况这些人之前也算是参与了算计王君临的事情中,哪敢拒绝。
大灾之时的宴席自是很简陋,席上每人简单三道菜,两荤一素,三道菜一碗黍米饭,没有酒,如此简陋的宴席,可是众贵族和大地主们吃得很高兴,都是财主,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这顿饭菜虽然简陋,但毕竟是秦安侯亲自招待的,这份殊荣不是任何人想有就有的。
食物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请吃饭的人,王君临以主人的身份亲自相陪,屡屡以水代酒,相敬众地主和大贵族们,众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顿简餐宾主尽欢。
另外,这场特殊的酒宴,陇西李氏家主嫡长子李风沐也参加了,就坐在王君临右手首座,和在黑石山上的时候一样,王君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但此子在王君临身边坐着可心中却已经恐惧到了极致,在王君临面前表现不堪之极,跟奴仆一般,让所有贵族和大地主们暗自大吃一惊。
李风沐对王君临本来就有畏惧之心,经历黑石山被抓捕一事后,他的畏惧更甚,今天他也目睹了王君临下令杀死一百多名他们李氏走狗和十多名李氏一系官员的过程,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对王君临恐惧到极致。真正让他对王君临畏惧如魔鬼的,是昨晚上王君临对他做的一件事情。
王君临这几天派人跑遍了整个金城,终于又找齐了一些制造吐真水的原材料,昨晚上他将吐真水用在了李风沐身上,这种不受大脑控制,王君临问什么,他不由自主的说什么的经历,对李风沐刺激很大。
当初王君临将吐真水首次用在虫妖身上的时候,以虫妖非人般的意志和过人的心智,都是刺激不小,足足半个月没有说话,也正是因为此事,让王君临打破了虫妖的心里防线,多多少少让王君临折服了虫妖,从而两人才有了如今的这种合作关系。
而李风沐不论意志,还是心智,比虫妖相差太多,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辈子李风沐都活在对王君临的恐惧之中。
……
……
陇西李氏在金城中完败于王君临之后,雍州刺史王通就醒了过来。
psp第三更送上,还有第四更————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不透的王通()
(非常感谢‘怪咖ii’和‘sn9’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这些日子王通领着全城官吏没日没夜守在城外的难民棚帐区里,从搭建到分区,从分发官仓里面的粮食到如厕,十数万难民的吃喝拉撒都得他来操心,再加上前几日又下乡筹粮被歹人打伤,大病一场,醒过来之后,王通已然眼圈发黑,形体消瘦,连眼神都显得有点呆滞了。
“称职”,王通当得起这两个字,大隋别的官吏是什么样子王君临不清楚,但王通以刺史之尊,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却实实在在看在王君临眼里,他为天子守牧一方,虽无杀敌血战之功绩,却有解万民倒悬之劳苦。
得知王君临借得十万石粮食,王通大吃一惊之后,便拖着病体,会见了王君临,一见面便不顾上下尊卑,向王君临深深一礼。
灾民无粮可食,必会生乱,雍州动荡,王君临固然受流言影响,会被逼到风口浪尖之上,但是身上雍州父母官的王通和雍州上下一些官员责任同样不小,只有陇西李氏一系的官员另有所图,才不着急。
所以,这些天粮食是压在雍州上下非陇西李氏一系官员身上的一块巨石,王君临虽然是受害人,但却悄无声息为雍州解决了一桩天大的麻烦,另外王君临所提难民棚帐分区的严律,渐渐也显露出它的妙用。
…………
“棚帐分区之法,委实高明,本官钦佩万分……”感谢过王君临筹集粮食之事,并承诺会以雍州官府的名义在五年之内向贵族和大地主们还上所借十万石粮食。另外,还言称一定会向朝廷报功之后,王通说起了城外的难民棚帐,一开口便露出无比钦佩的表情,再次朝王君临拱了拱手:“原以为秦安侯身怀奇技,擅长练兵打仗,却没有想到秦安侯还擅长治世之技,实在是让本官意外和佩服……”
王君临暗自观察着王通神色变化,脸上笑着谦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