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们造反有理,这徐济宁第一个就成为了批斗对象,批斗的罪名是:好逸恶劳,占着茅坑不拉屎。罪名比较俗,说白了,就是徐济宁休息在家里,还能领工资。这一来,徐济宁反倒是最好不过,你说我“站着茅坑不拉屎”,那好呀,我离开这个“茅坑”不就好了吗?文。革的初期,斗争还不是特别的激烈,不像到后来,像艾仕帧教授的父亲艾淳来,那一被批斗,基本上就是性命攸关了。徐济宁主动辞职,那些红。卫兵也就没有办法了,这徐济宁算是择了出来,然后就开始成了一名真正的游医。
通常而言,江湖游医是贬义词,是不靠谱的表现。但徐济宁这个游医,可真正名动四方了,他游走于民间,治病救人,这让老百姓口口相传:给大领导看病的名医来到我们老百姓当中了,那还不赶紧的让他帮忙看病呀。所以,有了这个名声的徐济宁,但凡走到哪里,都有老百姓们的夹道欢迎。徐济宁也非常实在,在给老百姓们不断看病的同时,就是在那寻找“人痕”中所描述的那部分人。徐济宁游走的线路比较明确,以首都为起点,然后慢慢南下,目标地——邬熙。
其实这个线路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怎么说呢?邬熙是徐济宁的龙兴之地,当初抗战时期要是没有龙虎山之行,就没有今天的他。他以邬熙作为目的地,除了继续给老百姓看病,寻找“人痕”中的那部分人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趁着故地重游的机会,重新上龙虎山看看,看看李草白的墓穴,还有那大壮的最后归宿。。。。。。由于徐济宁每到一处,大家都会打听他下一个城市的去处,得知徐济宁来邬熙,艾仕帧教授的母亲就迫不及待的想带着艾仕帧教授去看眼痛的毛病。
第476章 邬熙历史上的那几个传说(34)()
艾仕帧教授也就有幸的见到了当时国内最为有名的“江湖游医”——徐济宁。
笔者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当时的邬熙日报破天荒的在头版的位置报道了徐济宁来邬熙行医的事情,篇幅虽然不大,约莫一百字左右的短篇。但大家可要知道,当时可是在文。革时期,头版头条几乎都是被*语录所占据的,能有这么一个报道晋升于头版,那可以说是整个文。革时期一宗破天荒的事情。
由于该篇报道并不是很长,所以笔者将其全文收录,让大家看看当时的通讯报道是怎样的:
本报讯:为响应伟大的*同志病有所医的号召,军政医院医生(编者按:这里不能用定词:著名的,用了这个,有个人主义思潮倾向,当时对措辞要求是非常严谨的。)徐济宁同志特来邬熙,展开为期三天的(编者按:为防止部分读者对号入座,这里的具体日期做隐瞒。)诊疗工作(编者按:不能说义诊、更不能说免费看病。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大环境下,哪里还有要钱的看病?),地点在邬熙市人民医院广场门口,届时欢迎广大的人民群众前往。风雨无误,人定胜天!
这个短短的简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内容平凡无奇,当下这个年代,一打开网络、报纸,这个名医坐诊,那个神医义诊,多了去了,老百姓已然是审美疲劳,更有甚者已经是不屑一顾了!但这个消息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一则天大的喜讯。那年代看病确实不要钱,但医疗条件过于一般。有点像当今的朝鲜,怎么说呢?能给你用上药已然是最好的治疗条件了,能看上好的医生。只能是自求多福了。艾仕帧教授不就是因为那眼痛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医治嘛!这次徐济宁前来邬熙的消息。艾仕帧教授的母亲已然是隔夜里排队,早早候在了邬熙市人民医院的广场。。。。。。
即便如此,邬熙市人民医院广场处的人还是人山人海,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挤在那边,艾仕帧教授的母亲虽然挤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轮到自己差不多是下午的时候,但人家排队。有家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送吃送喝,而艾仕帧教授母子俩就有点惨了,拍了一夜的队,没有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排到第二天的时候,这对母子就已经是饥肠辘辘,饿的不行了!
要带着孩子离开,肯定心有不甘,且一旦离开后。重新排队,不知道还能不能排上号?如果让自己有着眼疾的孩子跟着排队,现场的秩序实在有点不敢恭维。让眼疼不行的孩子去排队,实在是不放心,看看前面后面的排队人员,都对自己一家不屑一顾的样子,怎么说呢?谁让你是“黑五类”的家庭。按照老百姓的意思,就是黑五类的人员压根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医疗服务,这是抢占了大家的资源。艾淳来这辈子算是死不瞑目,一辈子都为人爱戴、受人尊重,但人死后。人家就给你冠上了“黑五类”的帽子,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会又能帮你一分、让你一步呢?
除了忍。。。。。。还是只能忍。。。。。。
“妈妈,我肚子有点不舒服。想上厕所!”艾仕帧教授对着自己的母亲说道:
“孩子。。。。。。我们现在不能离开呀,前面大概还有二十多个号,再忍忍。”艾仕帧教授的母亲宽慰着艾仕帧教授说道:
艾仕帧教授从小就比较懂事,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对于母亲的交代都是说一不二,“全盘接受”的,哪怕今天我拉肚子拉在裤裆里,只要母亲说不能去厕所,艾仕帧教授就绝对不会向厕所迈开一步。
照理这样的诚心,应该可以金石为开了吧?
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现场看病的人实在太多,现场维持秩序的红。卫兵们也开始焦躁了起来,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只能说年轻人遇事比较冲动吧,不太会考虑后果。)当场拿着扩音喇叭,对着排队的群众高声喊道:“由于看病的人太多,我们不得不采取领号的方式,但凡是‘黑五类’家庭的,就不用参加了,‘红五类’优先。。。。。。”此话一出,顿时民怨沸腾。原本还能维持的现场纪律顿时崩溃。群众们失控的涌向了前方,不一会儿的时间,已然出现了踩踏、打架、起哄等灾难性的迹象。
面对这一状况,红。卫兵们显然没有心理准备,一个个都吓傻了,平日里吆五喝六,高举*语录、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在骚乱面前已然是呆若木鸡了,眼见局势不可控制,还是上过战场的徐济宁见过大世面,把身边一名红。卫兵手中的扩音喇叭给抢了过来,然后站上桌台,言简意赅的拿着扩音喇叭说道:“群众们,我就是徐济宁,不要听红。卫兵刚说的废话。要看病的,就好好的排队,队伍乱了,谁都看不成!”
群众中本来大都都是拖家带口的,一般起事的是那些“黑五类”生怕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最终产生的骚乱,现在大家听到徐济宁本人亲口发话,并表示愿意看病,场面里面就得道了控制。徐济宁见骚乱的苗头得以控制,害怕刚刚因为冲乱的队伍,因为重排又要起波澜,于是徐济宁接着用扩音喇叭吼道:“大家就站在那边,谁都不要动!我就站在这里看病,我报到的人,也不需要前来,站在原地听我的诊断就成了,当场看,当场结。看完的离开现场,还没看到的也请稍安勿躁,只要你在广场上,无论是谁,我就给你看!”
这话一说,群众们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按照徐济宁这样的说法,看病很快就能轮到自己。惊的是,这样隔空看病,能有效果吗?
刚才被徐济宁抢了扩音喇叭的红。卫兵。回过了神,见自己东西被抢。且红。卫兵们的意愿还被徐济宁给否定了,这让其很不爽,于是上前仰着头,吆五喝六的对着站在台上的徐济宁说道:“哎,姓徐的,不要仗着你是北京来的,就为非作歹!赶紧下来,把公家资产还给我!否则。你就是盗用国家资产,这个罪名你能担待的起吗?”
这红。卫兵一吆喝,本就已经安静下来的群众们不免“嘘”的一声,但可能是迫于红。卫兵平日里的淫威,对于这咄咄逼人、莫须有的责问竟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但红。卫兵这样的表现,也就只能是针对群众,对于上过战场的徐济宁而言,什么阵势没看到过?自己年纪虽然一大把了,但贵在还有一副不错的身板,看着底下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家伙敢用这样的口吻跟自己说话。立马对其飞起一脚,将其踹倒在地,随后对着那红。卫兵扬着手中的扩音喇叭喊道:“公家资产。我知道是公家资产,我拿公家资产就是盗用,那你呢?小屁孩,老子再杀鬼子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屁呢!老子都能给这个国家打江山,就不能用这个公用资产?滚一边去!”
徐济宁踢翻了那红。卫兵,其他红。卫兵赶紧上来准备揪斗徐济宁,徐济宁“啪”的一下,从自己的裤兜里掏出了手枪。朝天“砰”的放了一枪喊道:“我特。妈。的看看谁敢上来搅和我,我在枪毙之前。先打死一个解气再说!”
众红。卫兵是实实在在的“纸老虎”,见人家掏了枪。谁还敢冲上去做出头鸟,一个个就呆在了现场。。。。。。
这里笔者要说句题外话:有关中国枪械禁止的法律是70年代出台的,解放战争后,有很大一部分抗战老兵身边是携带枪支弹药的。所以大家对于徐济宁这样鸣枪的事情,不用再法律问题上耿耿于怀。
徐济宁这边震住了红。卫兵们,很多群众个个都是暗中较好,但始终不敢表露。有个现场的领导,觉得这事大家都得有个台阶下,连忙站了出来各打五十大板说道:“都不要闹了,今天是治病救人的,怎么变成要开枪打人了?徐老,还是麻烦你赶紧给大家看病吧,今天看病的人多,浪费一分钟,就少看一个病人呀!”
领导说话的水平确实跟红。卫兵不一样,徐济宁点了点头,收起了手枪,然后用右手遮阳,往台下看去,紧接着就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对话。。。。。。
“那个穿着绿色大衣的大爷,你应该是每天头痛不已吧?”
那穿着绿色大衣的大爷讶异的点着头,看其表情就知道这徐济宁的医生真够神的,隔这么远都能看得出自己的病因,实在是佩服。
“大爷,你这病得养,是你年轻时候夜班上多了,黑白生活颠倒所造成的。回去多注意休息就成,实在疼的不行,可到医院配一点止痛片,但这不能常用,知道了吗?”
那穿着绿色大衣的大爷欢欣鼓舞的拍着手说道:“真乃神医呀!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天天夜班炼钢的,对对对。。。。。。谢谢徐医生!”这穿着绿色大衣的大爷就算看好了,迅速离开。
徐济宁接着说道:“那穿花袄的大妈。。。。。。对对对。。。。。。说的就是你,你应该是月经不调造成的痛经,我跟你说,你这病得注意不能劳累共度,回去可以多用红糖熬点赤豆就成。问题不大。。。。。。”那穿着花袄的大妈是红着脸离开了现场。。。。。。
。。。。。。
这一开始,徐济宁都是择着病症轻的说,都是得靠养的病,连药方都不用开,其实来看病的人,很多都是来凑热闹的,有点病症就来看看,有枣没枣打三竿再说,所以有着这帮心态的人,徐济宁先给看,没一会儿,就去了很多人。
“哎。。。。。。那位带着孩子的小妹。。。。。。”徐济宁突然看到了艾仕帧教授和其母亲。
艾仕帧教授的母亲有点意外的看着徐济宁指着自己,不太肯定的问道:“徐医生,你是说我吗?”
那徐济宁医生说道:“对对对。。。。。。就是说你,你孩子眼睛有问题,但不是现在看。。。。。。”
“徐医生,我家虽然成分不好。但孩子他爸可是。。。。。。”艾仕帧教授的母亲一听到徐济宁有不想给自己孩子看病的意思,连忙焦急的解释道:
“不不不。。。。。。这小妹,你理解错我的意思了!我说过。今天不管是谁,只要站在现场的。我都给看,我刚意思是说你孩子应该是想上厕所了,赶紧让他去吧,别憋坏了!上完厕所后再来,我会好好的给你孩子看的。”
群众们听着是这意思,纷纷哄堂大笑!艾仕帧教授的母亲也破涕为笑,赶紧带着艾仕帧教授去了厕所。这虽然是一个花絮,但也能变相的看出徐济宁的医术绝对不是盖的。能有这样的眼力,放在当代,又有几个中医能做得到?
等艾仕帧教授和其母亲上完洗手间,吃了一点东西,重新回到医院广场的时候,广场上已然少掉了四分之一的人。想必那些小病小灾的患者经过徐济宁的诊治,当场就满意的离开了。接下来的应该比较麻烦了,光靠“望”已然是解决不了了。徐济宁会时不时的下的桌台,来到病患者的跟前,搭脉。看舌苔,进度跟一开始比起来比较缓慢,但即便如此。徐济宁也能做到一语中的,第一时间找到患者的病根。
譬如下属的这些对话比较说明问题:
把完脉的徐济宁问道:“大爷,平日里饮食怎样?”
“胃口可好,但就是食不饱!易饿!”老大爷回答道:
“徐大夫,人家都说我老伴是中了邪,恶鬼上身,这。。。。。。我都。。。。。。”
“你在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中,哪里有什么恶鬼,一切恶鬼都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化身!注意你的说话。”一在旁的红。卫兵听到有“恶鬼”两字。立马出口呵斥那对看病的老夫妇!
徐济宁对于这样的呵斥也习以为常了,叹着气的对着那对老夫妇说道:“大爷、大妈。大爷这病是一种富贵病,这病在西方社会比较多。学名叫糖尿病!”
现如今,糖尿病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名词了,这跟生活质量有关系的,吃的好了,吃的精细了,就容易得这病。但在计划经济的那个年代,这种病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当时很多的中医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病。而徐济宁作为一名老中医,能说出这样的病名,不得不说已经达到了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程度,实在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名医!
“糖尿病?这。。。。。。这是啥病呀?”大爷和大妈愣是不明白这个病到底是什么病?
徐济宁将糖尿病的症状说了一番后,随后盖棺定论的说道:“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