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时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被雷劈回小时候-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还没完,为了减低高价安上的铁网、钢管日晒雨淋的腐蚀度。还得在安装前,喷上漆。又得花出一笔不少的钱。

    相比之下,还得覆盖在养殖区域天空上方的防鸟网,因为只是用价格不高的粗渔网,就算全面覆盖的区域有7万2千平,却算是花销最少的了。

    相比之下,就连工程完工后,大概需要数万的人工工资,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可这些大大细细加一块,要投入的资金,竟然已经差不多得50万。而且这价格,还是黄老板让工程核算员给算的近乎实价。

    这图纸是黄老板的建筑公司无偿给做的,原本这工程,也是准备让他公司接。

    可黄老板这些年下来,早已经和余明月几家成了老朋友,并非他看不上这样的小工程,毕竟这样的工程接下来,不说多了,十万块左右也是能挣的。

    他是为着余明月家考虑,所以让余志清自己去找当地的小包工头做。这工程造价,也就是包给小包工头做后能达到的最低价。

    照他的说法,这样能省不少钱。毕竟就算是他的建筑公司接下这活,也是要转包给当地的小包工头做的。

    得了黄老板这话后,余明月也倒没跟他多客气,毕竟两家的关系摆在那呢,太客气过了,反而显得生分。以后有大工程,再优先给他也就是了。

    50万,对还欠着银行数百万贷款的余明月一家不是小钱,但也拿得出这笔钱来。

    不说多了,光是余明月家四百多亩果园里的水果,今年到目前为止卖不不到一半,纯收入就已经不止50万了,而是已过百万。

    要不然,就算是有国家政策扶持,银行也不可能前债没清又贷新款给她们几家。

    当天把图纸拿回来,余志清就去找了村里一个这些年专门接些修沟、砌坎一类活的小包工头,把挖修新河道的小工程给了他做。

    对于黄老板来说,这是小工程,但对这叫王正洋的小包工头来说,这已经是个利润很可观的大工程了。

    一听之后,激动得不行,对余志清给出的价格,他拿出纸笔对照着图婚算了一阵后,讲都没讲就应下了。

    随后激动的跟余志清说了一堆感谢话后,送余成清离开时,还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抓紧时间,保质保量把工程做好,让余志清放心。

    在王正洋来看,这样的价格完工后,他至少也能挣到两三万块钱,盖上栋三层的红砖小楼都够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余志清家这么多年来,从没有欠过村里人的货钱、工钱,不管是以前弄果园,还是几年前修通往果园的几条弹石路。都从没欠过谁工程款。

    他这样的小包工头,从没想过能靠一个工程就爆富,但最怕的,就是遇上被人欠工程款。

    那种他拿到钱,却天天被工人找上门来到工钱的事,对他来说,不是要钱。简直是在要他命。

    所以转天。王正洋就找到了二十多个村里村外的壮劳力,亲自带着头,开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而放假回家的余明月。这个假期也注定了不轻松。

    余志清还有货运公司的事要忙,大多时候,每天余明月都得早晚去看看工程进度,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里帮着一起摘如今正大量成熟的芒果、梨子、桂圆等几类水果。

    摘时,都要分出优劣。品质好的,自然是被超市统一买走,然后通过余志清的货运公司,抓紧时间分流到各个连锁超市内的水果区出售。

    其余更多的。是卖进她家旁边那个收购场,被送到饮料厂,加工成三兴牌的芒果汁、鲜梨汁。。。。。。

    每天。收购场里都能收到数十吨的各类水果,被运送回饮料厂。

    这种三兴农副产品开始设在各乡镇收购水果的站点。目前一共有十几个。

    但这些量,远远满足不了饮料厂的需求,大部分,都是从周边省市各地盛产水果的地区,收购而来。

    余明月来到收购场时,听村民们兴奋又满足的议论着他们各自家里今年的水果比去多了多少,多挣了多少的钱时,家里在今年同样迎来了水果丰产的余明月,却高兴不起来。

    虽然对于摘水果卖的余明月一家来说,他们只是果农,不需要操心这个。

    但余明月家的另一个身份,却是‘三兴实业开发公司’的股东,换言之,同样也就是三兴公司渠下的饮料厂的股东。

    本地水果量不足,只得从外地购进,这中间高出来的成本,是她们三大股东每年被减少的利润。

    这让她怎么高兴得起来。

    虽然现在,大平乡周边的乡镇,在她家无意和有意的带动少,几乎家家户户最少的都种上了几亩的果树,但这样的量,依然还是太少了。

    但比起前世,这样的量已经多了太多了,在前世的这时期,木棉市还没开始推广果树种植呢。

    在沉默了一阵后,余明月眼中露出了果断。

    “变得太多,就让它太多吧,反正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变化都是好事。”

    在嘀咕出这句时,余明月已经做出了要去找陈明亮深谈一次的决定,她要给他分析目前在全市农村大力发展果树的各种好处。

    最主要的是,余明月已经清楚,只有把木棉市下属的三区两县,都发展成以种水果为主,把木棉市变成一个以种植水果为主的果城,生产饮料的主原料成本才能降低,饮料厂才能有快速壮大发展的可能。

    饮料这类快速消耗品的利润多大,只要智商没问题,任何一个活到21世纪的人,都清楚。

    那,简直就是。。。。。。暴利。

    做下了这样的决定,第二天的时候,正好孔兴刚打电话回来叫余明月到公司参与超市在中秋和国庆的活动策划,余明月就去了市里,和超市总公司的一些高层一起开完会后,就去找了陈明亮。

    陈明亮的仕途如此顺畅,一方面是有江家的帮助,但另外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他在任职农牧局长时,做出了很大的政绩。

    而这些政绩中,余明月家先开先河建起数百亩果园、又办这样那样的养殖场,带动了周边很多人跟从模仿,令仁义区的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余明月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陈明亮比很多人都清楚,在这发展的过程中,他也帮过不少的忙。

    如今听了余明月希望他这个市农牧局长,能够向市里提出加大力度把木棉市发展成为一个水果之成的建议时,陈明亮的兴奋多于震惊。

    陈明亮心里已经认同的余明月的说法,照余明月所说的,有她三家的饮料厂在,就算是全市的农村都以种水果为主,也不会有滞销的情况出现。

    在听到余明月随后提到,说她可以保证,她三家的饮料厂不管将来壮大到什么程度,木棉市也将是饮料生产基地之一。

    更是很有信心的说,她三家的饮料厂至少在二十年内,不会出现倒闭的问题时,陈明亮笑了。

    “呵呵,小月,你这是准备给陈叔送个大政绩是吧。陈叔哪还有不同意的理由呢。你这小丫头,人不大点,这心和口气都不小。快跟陈叔详细说说,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陈明亮说这话时,算是已经同意了余明月之前的建立。

    陈明亮不笨,自然明白,余明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余明月三家的饮料厂对水果的需求很大。

    有这建议的大部分原因,肯定是为了饮料厂降低成本。

    但以余明月家目前的社会地位,她会找上他的原因,看似在找他帮忙,但实则可以说是在帮他的忙。

    而此时,他很是认真的想要听听余明月有这想法的另一个原因。

    陈明亮一口就答应下来,倒让余明月在吃惊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她还以为,得再多说一些,让陈明亮更能意识到这事成后对他仕途上产生的好处,他才会答应呢。

    轻笑道:“嘿嘿,陈叔你又不是不知道,还不就是为了我家那饮料厂降低点成本嘛。”

    见陈明亮了然的笑着点头,余明月顿了一下,索性反问道:“陈叔,你觉得我们木棉市,真的能够靠着木钢一个钢铁公司,和这地区终会有限的煤矿资料,就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吗?”

    陈明亮被问得一愣,半响后才道:“当然不可能,那些资料终有用尽的时候。”

    陈明亮突然有些汗颜,因为他从没去考虑过这个问题,这问题也不是他需要去考虑。

    余明月这时又道:“是不可能,而且重工业,带来的污染还很大。”

    说完嘿嘿一笑道:“多种果树,当有一天我们这小城变成了一个水果之城时,也许,慢慢一步把重心移到旅游业上,才是我们这座小城的最终出路。”

    当余明月从陈明亮的办公室离开时,陈明亮陷入了沉思。

    在这之后,余明月跟着孔兴刚出了两趟远门,期间去了另外几省的省会城市。

    超市总公司开发部的经理,已经在这几省的省城繁华地段,选好了合适开连锁超市新店的位置。

    舅侄两人看了都觉得没问题后,一回到木棉市,孔兴刚就搜集人开了会,随后下面相关几个部门的人,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筹建新店开张的工作。

    具体如何筹建,这些事余明月已经不用全程参与了,毕竟公司这几年里,在各个部门都已经拥有了很专业的人才。

    相比之下,除了给出些前世里她早见过,但在这年代还很新颖的好建议外,其它的方面,余明月已经成了个门外汉。

    而作为总经理的孔兴刚,其实也不用操心太多,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干得最多的,就是下达命令、听取汇报、签字、划款。

    对于这种新开连锁店的事,他也只是会多亲自实地核查一次,觉得不错,回来开个会,就直接签字批款进行投资。(未完待续)

    ps:一时事忙,更晚了,抱歉。

第275章 与友欢聚火把节() 
时间一愰而过,余明月家地里当季成熟的几种水果还没卖完,就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

    这天,是彝族文化流传中的火把节。在彝族人的心里,流传了千年的火把节,跟他们的彝族年,同样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在西南地区汉彝混居的木棉市,火把节,是大家共同的节日。

    在这一天,木棉市下辖的三区两县里,只要是被划为彝族乡镇的各个乡镇,都会用各自的方式,弄些比如百人、千人举火把组火龙等等一类名副其实地与火把有关的民俗表演。

    数十上百游人,不分民族手拉着手圈成大圈,围着一个个火堆跳传统舞的活动,也是其中一个很吸引人的活动。

    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从早持续到晚。到了天黑时,各个乡镇还会找到合适的地点,放不要钱的露天电影。

    这天的热闹,比起乡镇一月几次的赶集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一天里,这本属于彝族的火把节,没有民族之分,大家都能感受到这节日的欢乐气氛。

    玩乐够后,不管是相约而来,或是久不见面的朋友,很多都喜欢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最少不了的,就是羊肉。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已经越来越好的大背景下,大家的生活,已经再不单单只是为了想着如果吃饱穿暖。

    特别是在比起繁华热闹的城市,相对更冷静枯燥的农村里,大家都更加喜欢参与进这能让身心都感觉愉悦的民俗文化节日里。

    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饭后,余明月就带着两个弟弟,跟着余明艳姐弟三人、孔小菊的大儿子小牛牛、孔兴明的儿子小军、孔兴刚的女儿银玲。嘻嘻哈哈的笑闹着,等在了余明月家的大门口。

    三天前,余明月就收到了李云川发来的信息,邀请余明月到他所在的彝族乡过火把节。

    毕竟大平乡不是彝族乡,火把节时并没有任何的活动,而李云说川所以的乡,是彝族乡。每年火把节都有活动。

    听余明月回了电话。说会在火把节时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去玩儿后,就定好了时间,说会在今天早上九点以前。来接余明月她们到他家那边过火把节。

    余明月这已经是第二次带着弟妹到李云川家过火把节了,上次去,也是带了他们。

    李云川又是杀牛,又是杀羊杀鸡的。整了一堆丰盛好吃的饭菜不说,还弄了很多牛羊肉和鸡肉。让孩子们在院里的梨树下烧烤。

    这群孩子是玩上瘾了,今年还没到六月呢,一见到余明月时,就要问问今年还去不去云川哥家过火把节。

    想到这。余明月忍不住轻笑起来,翘着嘴没有插话,听着眼前几个弟妹兴奋的议论着往年火把节时的趣事。

    看着这些一个月不见。就能明显发现会长大一点的弟妹,余明月的心里突然有些感慨。

    不为别的。只因为在这些叽叽喳喳说着趣事的孩子中,并没有孔兴江的孩子。

    比孔兴刚早结婚的孔兴江,他和李国英虽然婚结得早了一年多,但不知是因为孔兴江的子女缘晚,还是因为这段在前世本不会出现的姻缘,再或是其它的原因,反正两人至今都还没有孩子。

    孔兴江倒还没什么,李国英在这几年里却是急得不行,但到省里和首都的大医院找专家看过后,都说他们夫妻两人没有生育上的问题。

    余明月虽然和家里人一样,安慰劝解李国英,但余明月自己实际也在担心。

    她很担心,是不是因为前世她二舅和表姐本不是夫妻,各有各的家庭,这世出了这么大的改变后,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那时候,余明月心里还隐隐生出丝后悔。

    可在想到孔兴刚和李国英结婚后,明眼人都看得出两人之间的幸福,余明月那丝后悔也消失了。

    在今天之前,余明月就已经想通了。

    再怎么说,前世她二舅40岁时也有了个儿子,这世无论怎么晚,她二舅和表姐两人的孩子不管男女,应该也不会晚过她二舅到40岁才出生。

    只是,此时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表弟和表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