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自己的脚脖子吧的一下就被攥住了,力道之狠显然不是人的力量。
“完。。。”石三的心脏基本上已经停跳了,下意识举着手电往身后一照,差点把苦胆吓破,任凭自己出道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恶心的东西。对石三而言,当年在巴山那个錾龙阵的真仙台碰见的阗鬼就已经够恶心的了,眼下这东西比起阗鬼可以说又恶心了不止十倍。阗鬼多少只是脸皮移位,但大体上还有脸皮,眼下这位干脆就是个人芯,不光脸皮没有,其他地方也没有皮肤,两个眼眶和嘴里基本上是黑糊糊一片,浑身上下说有肉吧,基本上露骨头,说是骨头架子吧,多少还有点肉。倘若一般人被这样一个东西抓着脚脖子,就算吓不死,也得恶心个半死。
“赵金舟!”石三瞳孔都放大了,拼了老命扬起手照着后面这位人芯就是一剑,本来石三已经把自己手里这把锈疙瘩长情剑当烧火棍用了,有个家伙总比用拳头强吧?但不知为什么,这剑刚刚挥出的一瞬间,身后这位人芯同志嗖的一下便蹿没了影,攥着石三脚脖子的手干脆也松开了。
“呃?”石三一愣,看了看手里的剑和自己的脚,又用手电照了照四周,似乎不是做梦,那东西真的是跑了,一切又恢复到了自己进来之前的样子,黑漆漆的溶洞中似乎只剩了死一般的寂静。
“我操!”石三连滚带爬地钻进了小石洞,临走还把被自己拽下来的铁栅栏放回了小石洞的中间。
把麻绳系在腰里,石三攀爬的速度绝对与消防队的警察有一拼,爬了七八米之后,绳子开始自己向上收,看来是洞外的李老二他们看见绳子有动静,开始收绳子了。
“石半仙,你这是?”把石三拉出洞口后,李老二也有点发傻,只见刚才还精神抖擞的半仙眼下简直跟个逃兵没区别,刚才还挺利落的发型此刻俨然已经跟汉奸差不多了。
“快把洞封上,快!”石三也没答理李老二,自己身先士卒搬起了石头。石三如此慌张,在场其他人赶紧七手八脚地埋洞口,效率比挖的时候少说高了两倍,没个十几分钟就把洞口埋得比之前还严实。
第412章 宝剑()
“半仙,这洞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啊?我家那些个乱事,是不是这里边带回去的?”拍了拍身上的土,李震小心翼翼地凑到了石三跟前,“你看还能不能破解?”
“这下面的东西不止不干净那么简单,大伙儿听好,我必须回一趟洛阳,很快会回来,我回来之前,谁也不要进洞,绝对不能进去!”石三面色凝重道,“今天的事,大家绝对要保密,不要和任何人说起!”
“哎!知道!知道!”看石三的表情,李老二鬓角见了汗了,“你能不能说说,底下到底有啥?妖精?死人?”
“粘!”没等石三说话,身后的李帅猛地一嗓子,把在场所有人都吓得一激灵。
“什么?”石三猛的回头,看见李帅正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自己,“小伙子,你刚才说什么?”
“你瞎说啥?”李震赶忙拉起了儿子的手,“你说啥?啥玩意儿?”
“啊?”李帅眼珠子一翻恍然大悟,“啥?我说啥了?”
“哎呀,又来了!又来了!”李震满脸的愁容,“石半仙,你看,他平时就老这样,你说这是不是中邪?大家伙都听见他说话了,他自己不知道!”
“小伙子,你刚才说的什么还能想起来么?”石三走到李帅跟前蹲下身子,用手摸着李帅的脑袋。说实话,这李帅的眼神刚才正好跟石三对上,然而就是这一刹那的对视,其间的诡异没能逃过石三的眼神,那绝不是一个八岁孩子应该有或者说能装出来的眼神。
“我。。。”李帅一边摇头一边后退。此时的李帅,眼神似乎又恢复了平时那种呆滞与木讷,一脸的委屈相。
“你刚才说粘?是你说的?”石三实际上听清了这个字,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不是,”李帅战战兢兢地躲到了李震的身后,“我没说过。”
“我现在就动身!杨老弟,能不能麻烦你送我一趟?”石三站起身转向杨舟。
“没,没问题!”杨舟一个劲地点头,“送你到哪儿?”
“飞机场!”石三斩钉截铁地说。说实话,虽说已经过了一阵子富裕日子,但碰上出远门,石三一般都选择坐火车,主要是图便宜,但此时此刻的石三已经顾不得省钱了,时间是最要紧的,眼下这档子事必须回去和孟老鬼商议解决方案,靠自己一个人八成是没戏。
正常情况下,管制刀具无论如何也是上不了飞机的,就算是托运都没戏,但那把长情剑却顺利地办理了托运手续,原因是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并不相信这是把剑,更不相信这是文物。从安检员轻蔑的表情可以看出,心里没准还在嘲笑石三不定被武当山底下哪个摆地摊卖假古董的给忽悠了。
下了飞机,石三从机场打了辆出租车直杀洛阳,而事先通过电话的孟老鬼也从山西赶了回来,听石三讲完八仙镇妖的故事以及一个人独闯寒骨洞的事迹后,也是直替石三后怕。不过后怕之余,孟老鬼倒是对石三从五台山带回的这把长情剑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按石三的说法,之前自己曾经开慧眼观察过这把剑,剑煞与巨阙七星差了不止一个量级,甚至还不如当年从巴山带回的斩铁,但在寒骨洞里却能赶跑那个没皮的赵金舟,从理论上讲,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巧合,因为在类似于寒骨洞那种强阴气环境下,即使是巨阙剑,其剑煞也会大打折扣,就算还能砍伤冤孽,也不可能一下就把冤孽吓跑。
“三儿,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掂量着手中的这把锈疙瘩,孟老鬼贼眉鼠眼地看了看石三,“洞里那东西怕的不是剑煞,这把破剑本也无煞,我怀疑那东西怕的是这把剑本身。”
“怕这把剑?为什么?”石三不解。
“难道你没听过杨福畏竹的事?”孟老鬼一撇嘴看了看石三。
“杨福畏竹?”石三一愣。
杨福,是北魏最著名的江洋大盗,心狠手辣,生性凶残,武功高强,绝对的杀富不济贫,因率二百铁骑劫掠官银三百五十万两而震憾朝野四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先后四次张贴皇榜悬黄金三万五千两想要这杨福的项上人头,却始终没能成功。结果没想到,这位接连三次挫败朝廷万人大军的围剿、无数次躲过绿林同行求赏行刺的一代枭雄,竟然在过黄河的时候被一位老船夫用撑船的竹竿子活活戳死了。杨福死后,其尸身被葬于洛州东北三十五里的虎牢坡。
公元553年七月,黄河大水冲开了位于虎牢坡的杨福墓,导致其魂魄祸害乡里长达数月,当地官府聘请了远近闻名的数位高人作法均无甚效果,直至后来一位叫陈现尊的游方道士在打听过杨福的死罪后,将一根竹竿深埋其坟冢方止住鬼患,以至于后来在当志流传的每年七用初一到十五,各家各户在门前挂竹竿的风俗,其渊源亦在于此。
在道门圈子里,这个典故被称为杨福畏竹,其理论所指便是不论多难缠的恶鬼冤孽,只要是被利器所害,十有八九都会害怕害死自己的凶器。
“你是说那个赵金舟的死,与这把剑有关?”石三眉头紧皱,把脑袋摇得像拔浪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赵金舟死于大明洪武年间,而这把长情剑是朱棣差人铸的,中间差了两代皇帝,赵金舟的死不可能与它有关!”
“你怎么就那么肯定,那个洞一定就是寒骨洞?你怎么就那么肯定,洞里那东西一定就是赵金舟?”孟老鬼一皱眉,“你怎么就那么肯定,这把锈铁疙瘩,就一定是你说的那把长情剑?”
“这,这都是明摆着的啊!”被孟老鬼这么一问,石三也有点没词儿,“否则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巧合?”
“嗯,这件事咱们得从长计议。还有,咱也别盲目乐观,洞里那东西怕的是不是这个锈疙瘩,还,”正说着半截,孟老鬼猛地一皱眉,“三儿,你用它砍什么来着?”
“我就是砍了一下那个雕像啊,”石三一愣,“怎么了?”
“你看这儿!”孟老鬼从兜里掏出了放大镜,端着长情剑来到了写字台前,打开了专门研究古货用的碘钨灯,屋里的光线顿时增加了数倍。
“怎么了?”石三赶忙凑到了跟前,不知道孟老鬼能从这个破铁疙瘩上发现什么新大陆。
“你看这里。”孟老鬼用手指了指剑刃上的一处凹痕。
“这是砍雕像的时候崩掉的,怎么了?”石三一愣。
“你看这里面。”孟老鬼打开抽屉,取出一把小刀,啪嗒一下便顺着凹痕撬下了一整块约莫指甲盖大小、一分钱钢镚薄厚的铁锈。
“这。。。”石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孟老鬼撬下一层铁锈之后,铁锈下面竟然露出了平整的金属纹理,“莫非里面还有一层?”说实话,石三从来没听说过铸剑还有这么铸的,里外两层,外面一层已经锈糟了,而里面一层虽然也有些许锈迹,但至少在视觉上是完好的。
“来,跟我来!”孟老鬼抄起宝剑走到厕所,从绳子上摘了条手巾,之后开门出屋,把手巾缠在剑尖上倒握宝剑,照着门口平时打牌下棋用的汉白玉八仙凳,铆足了力气哐哐哐就是一通狠砍,霎时间火星四射,寸把长宽的铁锈皮噼里啪啦地掉了一地。
“师傅,差不多了吧!”说白了,虽说是把貌似锈透了的铁疙瘩,毕竟也是历史上有名有号的长情剑,看着孟老鬼这么没死赖活地用它“砸”汉白玉,石三还真有点心疼。石头不同于金属,韧性和延展性基本没有,就是一个字,硬,尤其是类似大理石汉白玉这类质地坚硬的石料,即便是巨阙、七星这类的高级货,像这样砍上几剑,刃口基本也就废了。
“嗯。”孟老鬼端起宝剑,看了看,只见这长情剑比刚才足足细了一圈。
“三儿,你去前边拐弯的小卖店,给我买瓶橘子汁。”孟老鬼用手指了指楼侧的小卖部。
“橘子汁?”石三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橘子汁、橘子汽水都行!”孟老鬼头也不抬,一个劲地用手指头抠剑刃上的残余铁锈。
“哦。”石三快步到小卖部买了两瓶橘子汽水,只见孟老鬼接过汽水一滴不剩地都倒在了宝剑上,之后用手巾从头到尾一捋,只见这柄宝剑在路灯下竟然闪出了丝丝的寒光,虽说还有一点锈斑,但光泽度甚至已经超越巨阙、七星这些上了年头的古货了。
“这他娘的,不可思议!”从孟老鬼手里接过寒光闪闪的宝剑,石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傅,你看这是什么?”刚准备耍两下,石三猛然间注意到了剑身上隐约刻着一行篆字,字刻得比较浅,剑刃两面皆有,周围还绕着一圈花纹,因为路灯的光线比较暗,且刻字的纹理中还残留着些许铁锈,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些字空间是装饰还是刻意刻上去的。
“哦?”孟老鬼接过宝剑,也是一愣,从兜里把老花镜掏了出来。
“这边太暗,来,进屋!”
第413章 庆泰()
回到屋里,孟老鬼用皮尺将这长情剑重新量了一遍。铁锈被去除后,宝剑剑长102厘米,刃长71厘米,宽仅2。9厘米,尺寸上足足比刚才的锈疙瘩苗条了一圈,分量上也比刚才轻了一些,毕竟砸了一层的铁锈下去。
碘钨灯的强光下,石三拿着用放大镜辩认了足足两个小时,才将刻在剑刃上的篆字大体上看明白,原来这些字果真不是什么装饰,而是引剑的真实身世。在剑柄处,石三还找到了两个被祥龙花纹包围的篆字——庆泰,似乎是这把剑的真实名字。剑身所刻篆字内容如下:
太祖洪武十一年夏,吾以大洪山逍遥洞仙露萃神剑献圣上,圣悦,封孺人,赐金三百,银两千,赐名“断念“,概佩于御史冯佑林,斩龚学由于兖州。
永乐二年秋,圣上遣御史袁占忠授吾铸剑之职,须以太子承驾之用。夫自古造刃者,介以圣命为大耀,吾知此责之重,会当逍遥洞仙露萃剑以报圣恩。
然,逍遥洞仙露实乃天赐,集之月不不满斛,萃一剑须仙露廿斛,吾当三年铸一剑之念以报圣恩。永乐三年秋,吾感体痛,索太医切之,医曰:不复载矣。吾大恸,非悲死也,悲夫纵死而圣恩不达,欲寻冯佑林复圣实情以求圣宽,吾妻杨孟氏闻之曰:不如铸幼刃于其中,后补其寸面圣何如?遂以仙露十五斛萃幼剑以为基,后以补之。见此文者,及会吾之缘,是以知己也!
大概意思是说: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78年)夏天,我用大洪山逍遥洞内的露水淬了一把神剑献给皇上,皇上很高兴,封了我一个(七品)官位,并赐给我三百两黄金和两千两白银,并给这把剑赐名“断念“,御史冯佑林拿着(断念剑),在兖州斩了(贪官)龚学由。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秋天,皇上派御史袁占忠找到我,派给我铸剑的差事,(这把剑)将用于太子登基。古往今来,铸剑的匠人都视皇帝的委托为最高荣耀,我知道这件事责任重大,便准备再以逍遥洞的露水淬剑以报答皇上(的信任)。
可是,逍遥洞的露水是上天所赐,一个月都收集不满一斛,而淬一把剑需要二十斛的水,所以我做好了耗费三年时间铸剑的准备,以报答皇上的恩德。永乐三年秋天,我感到身体疼痛,找了一名太医(为我)诊脉,太医说,活不过一年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大哭了一场,不是怕死,而是怕不能完成皇上的托付,想找到御史冯佑林,把实际情况告诉皇上,以求皇上的宽恕,我妻子杨孟氏(听完我的想法)说,不如铸造一把小尺寸的(剑)为基础,等你死后(由我)为你将尺寸补齐,怎么样?此后,我(趁还在世)以十五斛露水淬了一把(尺寸稍小的)剑。见到这篇(刻文)的人,一定是与我有缘的人,必定是我的知己!
“按这上面说的,这把长情剑,不,应该是庆泰剑,的确是一里一外两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