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198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扬帆1980-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可不一定,开始阶段需要利用现有销售渠道,选择了以市为市场主攻方向,接下来咱们周边的所有城市,还有咱们省的省会,都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发的市场。蔬菜属于生鲜产品,市场范围不宜过大,超过三百公里距离,保鲜和运输成本以及经营风险都随之增加。”周建平道。

    每人面前的杯子都倒满了酒,菜也上齐了,许支书举起杯子,“建平,为啥今天找你喝酒呢?第一,正好你没回城里,机会难得;第二,你也看到了,蔬菜的播种育苗已经完成,出苗情况良好,可以说第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很高兴。为此,咱们共同举杯,为了育苗成功!”

    每人吃了些菜,又聊了几句,许书记再次举杯,“咱们在田里忙活,不知不觉中,建平出差一趟,把市场都敲定了,这真是个特大喜讯,消除了所有人的后顾之忧,我提议咱们村委成员共同敬建平一杯!”

    “许书记,各位村委成员,敬酒就没有必要了,咱们现在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喝一个还差不多。另外,做市场是我的工作和责任,随着项目往前推进,市场开发必须同时跟上,否则,项目投产后再抓市场,那就为时已晚了。”

    “叔,你说蔬菜需要保鲜,你们怎么给蔬菜保鲜呢?”作为酒桌上闲聊的话题,不仅文书小周对这件事好奇,估计其他村委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这个嘛,工业上有的是办法,从菜农手里收上来的蔬菜,我们称之为原料,拉进公司以后,首先进入我们有原料保鲜库,经车间加工出来的洁净蔬菜,我们有成品冷藏保鲜库,在送往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有保鲜车。一句话,村民们种植的蔬菜,一进入我们公司大门,直到到达消费者篮子里,一路上都有保鲜措施。在天气寒冷或炎热的季节,我们到村里收购蔬菜可能都要用上保鲜车。”面对村委们的好奇,周建平给予一一说明。

    “说到蔬菜收购,将来到村里拉菜,建平他们公司肯定是大车过来,就乡政府到咱们村这段土道的路况,要是赶上雨天,大车怎么进出啊!”村主任周建良不无担忧地说。

    周建平接过话茬,“二哥的担忧不无道理,你这一说还真提醒了我。”

第109章 问卷调查() 
自从有了车,每次回家或去村里办事,司机小孙从路经西山乡的省道拐上通往元坝村那段乡村土路,就会边走边念叨路况太差,以至于念叨的多了,听的周建平都麻木了。

    酒桌上听周建良提起这事,马上触动了周建平的神经,“对,这件事平时不太注意,将来还真是个问题。”

    “那段路确实不好走,要想彻底解决,只有彻底修路,上次跟乡里反映,我跟建良主任找到乡里的主要领导,连央求带哭穷,最后乡里拉了十几车沙土把坑洼处填了一下,没到半年,路面又恢复了原貌。”许支书道。

    “是啊,唯有修成水泥或柏油路面才能保持长久,可是咱们村里就不用说了,穷的连买几车砂石的钱都没有,向乡里求援,别说西山乡本来就是个穷乡镇,就算有钱,恐怕也不会同意为元坝村修路,顶多像上次那样拉点沙土填一下。”周建良道。

    周建平端起酒杯,“来,大家一起喝酒,修路的事,村里没有钱,乡里拿不出钱,咱们另辟蹊径,另想办法。路肯定要修,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坑坑洼洼,破破烂烂,不仅将来大车没法通行,说句自私的话,就是我那小车在那么破的道路上开行,也让人心疼得慌。”

    “叔,你那小车在那破道上颠簸,真是让人心疼。我们有时骑自行车去乡里办事,回来晚了看不见路,不小心就骑进坑里,村里的很多人都摔倒过。”文书小周自己深有体会。

    “许书记,建良二哥,你们说指望乡里修这条路没有可能,有机会去乡里,你们跟乡领导探讨一下,要是让乡里出一部分资金,看看有没有可能?哪怕少出一点,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也行,毕竟这是条乡村公路,乡里和县里的有关部门也有帮助修路的义务。”周建平道。

    “好,我们再去乡里就找领导们探讨探讨。可是,要是领导们问起来,如果乡里拿出少量资金,剩余资金怎样解决,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呢?”周建良道。

    “这个问题,你们可以告诉领导们,有人正在为这件事想办法。”

    。。。。。。

    第二天回到公司,赵馨梅跟周建平请示,农科所的两位老师来电话,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作的一半,问是否可以支取一部分报酬?

    “当然可以。一般情况下,类似的技术服务是怎么规定的?”周建平问。

    “在公对公的情况下,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一般是合同或协议生效后,马上支付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费用,项目进行之中,双方通过协商,支付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费用,剩余费用在项目完成后支付。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有些保留百分之五到十的售后服务费。”赵馨梅道。

    “他们两位至今还没有支付任何费用吗?”

    “没有,前几天跟我打电话问起过,我告诉他们,等你出差回来后答复。”

    “你快答复他们,公司决定现在就支付他们一半的费用。”周建平非常痛快地说。

    “这样是不是有点多?”其实对方打来电话,赵馨梅已经有点尴尬,毕竟当初是她联系了那两位校友。

    “不多,我昨天回老家,去村里的田野转了转,发现村民们种植的蔬菜,出苗情况良好,大家对这两位老师的印象普遍不错,人家一开始又没提出费用要求,现在应该向他们支付这些费用了。”

    “那我现在就通知他们,可以随时过来支取。”说着,赵馨梅就要回自己办公室。

    “呃,你用这个电话给他们打,完事后我还有事跟你商量。”周建平让赵馨梅留了下来。

    打完电话,赵馨梅拉把椅子坐下来,等着商量事情。

    “馨梅,你估算一下,修一条五六公里长的道路,需要多少钱?”周建平以为赵馨梅学的财务管理,对这方面也熟悉。

    “这可不好说,估算之前,得先知道路面修多宽,修什么材质的路面,也就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还有就是路面等级是多少?只有知道了这些条件,才能估算工程投资额度。谁要修路?”

    “其实早就有想法,只是这次回老家有人提起来,联系到下一阶段的实际需要,觉得这件事确实应该提上日程了。”周建平道。

    “究竟谁要修路,在哪里修路?”赵馨梅追问道。

    “哦,你还没去过我老家那个村子,从乡政府到我们村那段乡村公路是条土道,路况很差,雨天根本没法走,下一步公司去村里拉菜,大车更是不好走。”

    “每次你回去从哪里走?”

    “那是到我们村的必经之路,去一次,司机念叨一次。我也不是天天去,再说小车躲避坑洼之处还稍微灵活点,今后大车过去拉菜,路不好走,司机都不愿意去。”

    “你想把那条路修起来?打算修成什么样子的?”

    “对,打算修那条路,但我计划让当地乡政府出点资,村里是指望不上的,剩下的就得咱们想办法了。”周建平道。

    “想什么办法呀,你就干脆出这笔钱吧。”

    “不,村里有六百多名村民在公司上班,那条路修好以后,不仅他们进出村里方便,他们的家里都是蔬菜种植户,大车去村里收购蔬菜,也是为了他们家的蔬菜方便销售,可以说这些人是两方面受益者,我想动员他们,每人拿出一个月工资,剩下还差多少,由公司负担。”

    “你认为他们能舍得拿出一个月工资来修路?”赵馨梅持怀疑态度。

    “试试看吧,这事儿谁也说不好。”

    “如果你要采取强制扣除的办法,我认为他们不得已也会同意,要是采取自愿的方法,我不认为这些人有多高的觉悟。”

    “不能用强制办法,弄的这些人不高兴倒罢了,说出去也不好听,这件事只能采取自愿原则。只是怎么跟他们讲呢?要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开个会,一方面四个车间三班倒,人员集中很困难,另外,我也不好跟他们讲捐款修路的事,他们还以为公司故意克扣呢。面对一帮老少爷们更不好说话,要是对其他人,这没啥不好说的,愿意就捐点,不愿意拉倒。”周建平后面这些话是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我出个主意,以公司的名义给每名村里来的员工发张调查表,把修路的目的意义简单写在开头,在下面列几个问题让员工们回答,这样就能看出他们的捐款意愿了。”

    “问卷调查,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但列出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比如,你同意捐款修路吗?你愿意捐多少?如果请你捐出一个月工资,你是否可以接受?等等。”赵馨梅道。

    “咱们也用不着为这件事费那么多脑筋,就按你说这个意思,你起草一分问卷,印六百多张,分发到有关员工手里,等收上来看看什么结果,再做下一步的资金计划。”

    “这件事那就放一放,等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后再说?”

    “不能放下,你尽快把预算做出来,预算基准嘛,路面宽度双向两车道,长度五点五公里,路面等级为一般载重车通行,至于路面材料,你看看柏油路面跟水泥路面哪个便宜,相差多少?”

    赵馨梅把起草的问卷交给周建平过目,两人商议稍作修改后,周建平把问卷交给胡国林处理,赵馨梅抽出时间做修路的工程预算。

    三天后,胡国林把发下去的问卷全部收回,六百多张问卷,他一个人统计,那得啥时候才能统计完?周建平让胡国林请财务科的人帮忙,一天多就统计出结果了。

    看着统计结果,周建平苦笑了一下,正好赵馨梅的工程预算也做完了,她推门进来,把一份写有各分项明细的预算结果放在周建平面前。“完事了?”周建平问。

    “刚做完,你看看。”

    “好,你也看看这个吧。”周建平把问卷调查结果递给赵馨梅。

    几分钟后,赵馨梅说:“这个结果不太令人乐观呀!”

    “还乐观呢,简直就是令人失望!我的这帮父老乡亲,他们穷怕了,挣到手的钱,哪里舍得随便给别人?别说其他人,就连我的亲兄弟周建文,这家伙更是个守财奴,他还不如村里的有些人大方。”

    赵馨梅把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放回周建平桌上,然后说:“根据自愿原则,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这些员工捐这点钱,跟预算情况比起来,也就是杯水车薪。既然这样,你还要他们这点钱干什么?”

    周建平半天没有说话,他在想,幸好自己没有把这些员工召集起来面对面跟他们谈,要是当场拒绝,他得多尴尬!

    “其实可以理解,这些村民以前很穷,把几角钱都看得很重,他们跑这么远上班挣钱,是付出了辛苦和汗水的,你要让他们把挣到手的钱再拿出来干一件跟自己不相干的事,他们肯定不积极。”赵馨梅道。

    “怎么叫跟他们不相干呢?那段路修好了,他们进出村里也好走,汽车去村里收购蔬菜,说不定哪一车拉的就是他们家的,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不明白?”

    “你说的没错,但你跟他们是不同的,不能要求他们也有跟你一样的境界。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许认为自己捐钱修路,自己家的人才走几次?还是外人走得多。大家走的路,凭啥要让我捐钱?”

    “你分析的有道理,但我想过了,即使全部由我自己出钱,那条路也得修,否则将来拉菜的大车没法走。”周建平主意已定。

    “我就说过,他们本身并不情愿,非要让他们捐款,可能硬着头皮也能捐两个,到头来他们心里不痛快,捐那几个钱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传到外面还不好听,何必呢?”

    “那就干脆让这件事跟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第110章 另想办法() 
“我认为也不应该跟职工发生牵涉,要想筹集修路资金,可以想其他办法。”赵馨梅赞同道。

    “预算出来了,看来要把那条路修起来,所需资金还不是一笔小钱呐!”周建平把目光停留在预算报告上。

    “现在物价涨了,水泥,沙子,沥青等建材,还有劳务费等等,都是前些年不能比的。”

    “是啊。这件事得抓紧,在项目建成以前,路就得修好,否则,村里的菜运不出来,那才着急呢。资金方面,村里倒是说答应往乡上反映,看西山乡政府能不能支持一部分,哪怕一小部分也好。”

    “我觉得你还是做好全部出资的打算吧,农村这些基层单位,财力有限,有些地方发工资都成问题,要想让他们拿出钱来帮村里修路,我看希望不大。”赵馨梅虽然生长在城市,但她的专业是财务管理,大学期间,必修课里面有经济学和财政学方面的课程,老师们在课堂上时常提及国内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

    “如果全部由健生食品公司承担这笔建设资金,据你所知,咱们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周建平道。

    “说实话,修路是以前没有想到的,这属于计划外支出,根据公司现有的财务状况,也能拿得出这笔钱,但其他方面就没那么宽裕了。”

    周建平想了想,“馨梅,你查查公司外面还有多少应收款项?”

    “不用查,我心里有数,如果你想用应收款项来修路,那可用不了,公司应收款项不少呢。但是,等你把这些钱收回来再修路,怕是来不及吧,而且你现在也没有时间去挨家催收。”

    “是啊,近期我没有时间外出催收账款,抽空给每家打个电话,能收多少是多少。”

    “还有个办法,先从别的分项挪一部分资金用来修路,同时马上另想办法寻找资金来源,尽快把挪用的部分补上,这样做,可以既不耽误修路,又不影响别的项目进展。关键是要尽快找到资金来源。”赵馨梅建议道。

    “资金来源就得指望应收账款了,但那既需要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