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午三点喝到傍晚,四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醉意,但周建文第一个醉倒。
搀着踉跄的兄弟回到家里,周建平免不了又要面对父亲的一顿责难。
第9章 初次登门()
傍晚,周学成夫妇回到家里,看见修葺一新的房屋和整洁的环境,陈秀华笑呵呵地说:“没有白花钱的,你看,这就比以前看着顺眼多了。”
“那还用说,白花钱,那不是傻瓜吗?”周学成对此并无兴趣。
正在他们对这次举措赞赏有加之时,周建平搀着兄弟周建文进了院子,陈秀华急忙跑过去,“建平,这是怎么啦?”
“没什么,建文有点醉了。”周建平应答道。
“建文才多大年龄?你让他喝这么多酒。”周学成嚷嚷道。
“我能让他喝酒吗?是建良二哥非要让建文试试,结果他就喝醉了。”
“又是那小子!我从来都没觉得建良这家伙是个好东西,说了多少次,让你离他远点,你就是不听,跟他你能学出什么好样?”周学成怒斥道。
“人家怎么啦?我又怎么啦?不就是干完活喝了一场酒吗?看你把我们贬低的就像对社会多么有害的坏人,有成见你也不至于这样啊!”周建平对父亲的话很有意见。
“你们是好人,把建文灌醉成这样,好人有干这事儿的?”
“我说了,没人灌他,建良只是让他试试,谁知道就成了这样。”
陈秀华接过老二周建文,搀着他进屋休息,安排妥当后,她回到院子,怒斥丈夫周学成,“为这么点事儿吵吵啥?他们几个累了两三天,出去喝酒碍你什么事儿了?又没花你的钱。建文已经不是小孩了,在酒桌上喝醉是早晚的事,你把事情全赖在建平身上,还扯上人家建良,有你这么当父亲的吗?”
周学成除了干农活,没有别的本事,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都是陈秀华当家,受到妻子的这番训斥,他不再说话了,而是搬着一只小凳到旁边生闷气去了。
“建平,这回看着就顺当多了,一共花了多少钱?”陈秀华问。
“妈,多少钱也不用你管。”
“你非要自己出这笔钱,我们就不管了。这下可以邀请女方来家里做客了。”
“对,在邀请玉玲她父母之前,我想先让玉玲来咱们家里看看。”
“是啊,你俩相处两年多了,因为你不在家,这女孩还从没来过咱们家呢。跟她父母见面前,是该让她来家里看看。”
周建平这回有时间了,三天两头就往常玉玲家跑,收拾完房屋的第二天,他又跑到常玉玲家。
“这几天在家帮着你父母干农活,感觉很累吧?”玉玲问。
“真挺累,不过没帮他们干活。”
“没干活你累什么?干活不轻松,待着还嫌累?”常玉玲白了他一眼。
“没帮他们干农活,不等于没干活呀!这两天我找了两个哥们,把家里的房子收拾了一遍,你说这活能轻松吗?”周建平的神情像个从前方打了胜仗,凯旋而归的战士。
“待着没事儿收拾房子干什么?你家房子坏了?”
“没坏,但很多年没收拾过,墙有开裂脱落的,房檐屋顶也有被风刮翻的。”
“早不收拾晚不收拾,干嘛非要赶在这大热天的收拾房子?”
“为了迎接你的到来!”
常玉玲莫名其妙地看着周建平,“迎接我?什么意思?”
“我想邀请你去我家做客,两年多了,你还一次也没去过我家呢。”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吓我一跳。我去你家做客,也用不着专门收拾房子呀!”玉玲一点也没有感动的意思。
“你不知道,我家那房子好多年没维修了,看着实在让人有点过意不去。”
“你的意思吧?”
“管他谁的意思,收拾一番,看上去就好多了。我妈让我问你哪天去我家?”
“哪天。。。。。。?我得跟我妈商量一下,不过我认为哪天都行,农村这活,要等干完,没有时间,但还是得问问我妈。”玉玲道。
“咱们今天去乡里的街上玩,怎么样?”周建平提议。
“去乡里玩。。。。。。,好是好,只是说不定哪天要去你家,又得耽误时间,今天再耽误,堆在地里那么多活,全推给我妈,我怕把她累死了。”
虽然没有答应和自己去乡里玩,令周建平有点扫兴,但他认为玉玲真是个懂事的女孩,知道为母亲分担劳动。
“如果不去乡里玩,我就回家了。”周建平说。
“你回家,”玉玲迟疑了一下,“也好,咱们一起往外走,你在大道上等我,我去问问我妈。”
看见玉玲走了过来,吴桂香抬头问道:“建平走了?”
“走了,他回家了。”
“怎么,你们生气了?”
“生什么气呀!他让我跟他去乡里玩,我要来帮你干活,他没事就回家吧。”
“我觉得你们还是生气了。你俩以前见面的时间就太少,现在他有功夫了,你就跟他去吧,这些活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吴桂香有点担心。
“我们真没生气,你不用惦着这个。妈,建平让我哪天去他家看看,你说怎么答复他?”
“这是她说的,还是他父母的意思?”
“当然是他的意思,她母亲也是这样跟他说的。”
“哦,那你告诉他,哪天都行。”
送走了周建平,玉玲回到地头,她告诉母亲,跟周建平已经约定,第二天去他家做客。
“玉玲,你第一次去他家,初次登门,最好别空手。”吴桂香道。
“妈,建平第一次来咱们家,不都是空手来的吗?”
“他是他,咱们是咱们,别攀比。”
“我又不懂,你说怎么办?”
吴桂香停下手中的活计,“哎哟,家里现有的,也就你爸拿回家的茶叶和白糖,其他也没有啥玩意拿得出手的,可这茶叶白糖合适吗?要不你下午骑着自行车,去乡里街道上看看,能不能买点什么稍好一点的礼物?”
玉玲根本不懂礼尚往来,“我去街上看看倒行,问题是我也不知道该买啥,能买到啥呀!”
“是啊,不行咱俩一块儿去,你骑车带着我。”
当天下午,玉玲骑着自行车,带着她母亲,在东山乡街道上转悠了一圈,街道一眼望到头,买日用品的就那么两三家小商店,转来转去,合适的,凭票供应,不要票的,又觉得不合适。
玉玲突然停下脚步,“妈,咱们干嘛这么苛求自己?不就是去周建平家认认门吗?我觉得没有必要费心挑选什么礼物,咱们家里我爸单位发的茶叶和白糖就很好,你看见没?这两种东西在商店都是凭票供应的,没有供应票还买不到呢。”
“嗯,真不知道买什么好,家里现成的茶叶和白糖也不错。”
常玉玲知道周建平家那个元坝村的大致方位,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骑自行车半个小时都用不了。第二天上午不到九点,一个衣着朴素,整洁大方的女孩,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元坝村村口,常玉玲从车上下来,她扶着自行车,等待周建平来接她,这是两人昨天定好的。
常玉玲的外貌并没有引起过往村民的注意,倒是她手上扶着的那辆崭新的26型永久牌自行车,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元坝村比起常玉玲家那个村子,位置偏僻多了,全村没有多少人见过自行车,玉玲这辆崭新的永久车,在这些村民眼里,简直可以说是光彩夺目!
没过五分钟,周建平来到村头接常玉玲,有好事的村民问:“建平,这是女朋友吧?”
周建平点头应付,不置可否。
从村口到周建平家,要走七八分钟,“没想到你会骑自行车来。”望着崭新的自行车,周建平也很喜欢。
“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放在家里的自行车不骑,干嘛要把时间浪费在路上?”玉玲漫不经心地说。
这辆自行车是常玉玲的父亲在单位托人走后门购买的,买车时考虑到家在农村,为了便于驼东西,也就是实用性,老常本来想买辆28型号的,给他办事那位朋友知道他家老大是个女孩,便告诉老常,一个女孩子骑那么大的车,既不美观又不安全。
老常买了这辆26型号的永久牌自行车,趁休假时从四百多公里远的单位带回家里,即使在玉玲那个村子,当时这辆车也显得非常新潮。
“是啊,骑车节省时间,不过我去你家好几次了,也没见你骑这辆车呀!不会是昨天下午新买的吧?”周建平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
“新买的?上哪儿买?你在外面见得多,你跟我买辆试试。”别看常玉玲最远才去过乡里的街上,但她从父亲那里知道这种车在市面上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我在华兴市和广州的商场里倒是都见过,但那上面明码标识:凭票购买。”
“就是嘛。”
“这是叔叔在单位买的吧?”
“他也是托人排队才买到。在家干活,我哪舍得骑呀!”
几分钟的距离,说着话就到了周建平家的院子门口。常玉玲眼尖,她先看见周建平的母亲,相亲那次她跟陈秀华见过一面,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她还有印象,隔着老远就朝陈秀华喊道:“阿姨你好!”
“哎哟!玉玲来啦,稀客稀客。”说着,陈秀华往前迎上几步。
玉玲支住车,把挂在车把上的东西取下来递给陈秀华,“阿姨,这是我妈带给你们的,请收下。”
“这。。。。。。,这多不好意思,你来串门就来吧,还带这些东西,让我们。。。。。。,”周建平跟他母亲都有点尴尬。
第10章 执着的心()
也许是周建平粗心,或者怨他父母没有提醒,除了有两次从广州回来,给玉玲带过一两样小饰品,周建平去了玉玲家不下五六次了,从来没有给她家带过任何礼品,
面对眼前的一幕,这娘儿俩尴尬,也怨不得别人。
见陈秀华伸出来又缩回去的双手,玉玲感觉到了建平母子俩的异样表情,她转而把东西递给周建平,“你把这些放进屋里去吧。”
周建平不得不接过来,“那,那好吧。”
玉玲带来的礼物,是二斤茶叶和五斤白糖。
“阿姨,现在忙不忙?”常玉玲纯粹是为了打破尴尬,没话找话,都是农村人,这还用问吗?
“忙,农村哪有不忙的,建平他爸下地干活去了,听说你要来,我在家给你们做饭,中午你一定要留下来吃午饭。”陈秀华平时说话很痛快的人,经过刚才尴尬的一幕,她说起话来显得不怎么利索。
“阿姨,我来找建平玩,也算认认门,你们千万别拿我当回事儿,待一会儿我就走,你别麻烦了。”
在见面礼的问题上已经够被动的,人家女孩第一次上门,如果不留下来吃顿饭,真的待一会儿就走了,这要传出去,得让人耻笑。
陈秀华诚心实意希望玉玲留下来吃午饭,她说:“建平,你陪玉玲待着,如果嫌家里闷得慌,你们可以去村外的小河边转转,我这就准备午饭,你千万别让玉玲走了。”
“妈,你放心吧,我一定让她留下来。”
“如果你们要去河边,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回来。”陈秀华交代之后,转身进了厨房。
“看见没有?你要是不留下来吃午饭,我妈就得拿我是问。”周建平道。
“第一次上你家,就留下来吃饭,是不是有点不拿自己当回事儿啊?”玉玲笑嘻嘻地说。
“别想那么多,你得理解我妈的心情,咱俩相处两年多了,你第一次来我家,她真的很重视。”
“谢谢阿姨!还有你们重新修葺的房子。”
常玉玲心想,这房子要是不收拾,看上去得多破旧!
“我家的房子跟你家比不了,我们这个村也比你们村偏僻多了。”
“嗨,房子不算什么,只要有钱,随时可以盖。阿姨说村外有小河,要不咱们出去转转?”玉玲道。
“出去转转,你不怕别人看见?”周建平还是腼腆。
“刚才从村口到你家这一段,看见的人也不少啊!我又不缺胳膊少腿,怕谁看呀!”玉玲倒很大方。
“那是那是,刚才这一路上,就你这辆自行车就吸引了很多目光。”
“嗬,你的意思,我还不如这辆自行车呢?”玉玲故意逗话。
“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好啦,咱们还是出去转转。”
走在乡间小道上,除非遇到特别熟悉的村民,周建平才主动打招呼,一般情况他总是尽量回避。在他们身后,隐约可以听见这样的议论:“这小子平时根本见不着人影儿,从来没看见下地干过活,这是那阵风把他吹回来了?”
“你还别说,看着老实巴交的样子,这是从哪儿拐回家个媳妇?”
“那女的厉害,刚才我从村里看见了,人家骑的那辆自行车,那个漂亮,咱们以前从来没见过!”
。。。。。。
“你村里的人很有意思哈?”玉玲朝周建平抿嘴一笑。
“什么?你听见他们说话了?”
“你没听见吗?看来,你在村里的名声不太好呀!”
“他们在背后议论我,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个不安心务农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改变过来。”
“嗬,看把你能的,嘴巴长在他们脸上,人家愿意说啥让他们说去吧,你能改变什么?”玉玲不以为然。
“哼哼,不要小看一颗执着的心!等着吧,会有那么一天,我不仅要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还要让他们改变现在这种离开土地就不能生存,不安心务农就不是好人的思想观念。”周建平很少用这样严肃的语气跟玉玲说话。
“怎么,这是跟我谈你的理想抱负吗?我可没有小看你呀!”玉玲嬉笑着。
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河边,这条发源于上游山区一百多公里的小河,实际上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现在是夏季,河床里的水位较高,河水静静地流过,悄无声息地流向远方。到了冬季,上游来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