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銮殿是怎样的?
陆安康不记得了,他好像很飘忽的走了过去。
一路上都是尉迟真金在提醒自己低着头,说话小声点。
这个家伙好似生怕自己惹出来什么麻烦一般,生怕耽误了他的前程。
他把前程看得太重了。
这样的一个人真的会在后来成为狄仁杰的朋友吗?
或许会。。。。。。
毕竟看待一个人,不是只在这一刻所发生的事情去看待的。
眼前,陆安康所能看到的是一节节的台阶,正在通向这个时空统治至高的地方。
那金銮殿上,地板是冰凉的,即使四周金碧辉煌,即使那九五之尊的龙椅闪烁的金光,就算是低着头,都能瞧见。
可这地板依旧是冰冷的。
视线中模糊的两道身影共同坐在那龙椅上。。。
这便是所谓的二圣临朝,无论大小事,他们一起处理。
陆安康相信唐高宗李治是爱着武媚娘的,否则他不会不顾礼法的破了祖宗的规矩,给武媚娘足够的权力,为了她,甘愿冒着天下的大不违。
然而他不知道的他身边这个他日夜唤作“媚娘”的女子,迟早会成为武则天。
一代女帝。
一个在历史当中留下的浓墨一笔的女子。
陆安康低头,跪在那里。
他没有着急抬头去看那武媚娘和唐高宗李治的相貌,一切都在尉迟真金的掌控下。
进行着。。。。。。
尉迟真金在那里简单的转述着狄仁杰事先就安排好的言辞。
而陆安康则低头跪在那里思索着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武媚娘是否爱过李治?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甚至历史都没有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
难道是因为这对夫妻在宫廷之下,所以太多人觉得这里面夹杂着许多权利斗争吗?
但想想。。。。。。就算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病逝后,当了皇帝,等到她自己要下葬的时候、她的选择是跟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
而不是自己新建一个陵墓。
那坟墓名叫乾陵。
后世,盗墓大师温韬都没能顺利盗取的陵墓。
温韬,陆安康已经见识过了,他的本事不仅没有盗取成功,甚至将自己后半生的命运都折在了乾陵上面。
可见武则天对她的墓穴安排,很周密,这些放在后话。
继续着刚才的问题。。。。。。
武则天在李世民死后,在起初接近李治的时候,或许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因为她自己无法再取得年迈的唐太宗的宠爱,借接近李治来谋生路罢了。
毕竟当时,没有怀孕的妃子在皇帝死后她是要去寺庙做尼姑的。
毕竟没有谁愿意一辈子守在那苦寒清修之地的。
而武则天十四岁奉诏入宫,唐太宗死的时候她也是二十几岁的青春年华,她有自己的梦想,所以她想在进宫就必须依赖李治。虽然这种爱有被动的成分在里面。但李治做为一个比她小四岁而且是用真心爱着她的人,他又有钱有势。应该也有一些爱的因素在里面。但做一个有心计想回宫的女人,她对李治的爱明显是次要的。
但作为一位女性,对生命中陪伴她四十多年的丈夫我觉得应该是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作为一位政治家无疑是有很深的心机。政治与爱情有些时候并不矛盾,虽然他之后找两个男宠,这只能当做他人到晚年一些精神上的慰藉,毕竟这个社会或者在,当时对女性是有偏见的。就好像男生在妻子死后续娶是不会被指责的,武则天毕竟也是一个人我们不能去苛求她。
所以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后人便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伟大的女皇帝心中所想到底是什么。
。。。。。。
尉迟真金的话结束了,介绍了陆安康的身份与来因。
一道威严而又狐疑的声音传来:“你这师侄的本事能有多厉害,竟能取代你的位置?”
尉迟真金尴尬了一下,随即说道:“我这位师侄,虽然武功尚浅,但好在他师从多家,对江湖以及各行各业均有涉及。考虑到这次西域来使可能不仅仅只是武者,单靠微臣一把刀不足以应付全局。所以,寻来我家师侄,让陛下、天后先行考量。”
“那便施展一下本事吧!”
那女人的声音应该就是武媚娘的。
尉迟真金在得到了武后命令后,朝着陆安康使了一个眼色。
陆安康低头磕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家师叔擅长刀剑拳脚,这方面我只学了一点皮毛,请陛下,天后过目!”
陆安康缓缓低头,往地上一磕。
伴随着那磕头的声音。
陆安康整个人消失在大殿上,尉迟真金警惕的看着陆安康消失的地方。
武后不慌不忙问道:“他人呢?”
尉迟真金:“他好像。。。。。。钻到地底下去了。。。。。。”
武后轻笑一声:“原来是江湖杂耍而已。”
等到陆安康再度从地板下钻出来的时候,便听到武后这般评价。尉迟真金自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冷冷瞪了陆安康一眼。
正在他准备解释的时候。。。。。。
“陛下,可知这世上什么有方术?”
陆安康忽然开口问道,尉迟真金喝了一声:“大胆,陛下也是能发问的?”
“无妨!”唐高宗李治的声音终于从殿上响起:“朕自然听说过方术。”
“那陛下可知道茅山术?”陆安康问道。
唐高宗李治一顿:“也听说过。。。。。。”
陆安康缓缓的从口袋中取出了笔墨,尉迟真金谨慎的护在殿前,毕竟他到现在都还是怀疑陆安康的来意的。
陆安康不慌不忙的沾着笔墨,在地板上,缓缓写下了两行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伸手一动,那本来写在地板上的笔墨忽然自动掀了起来。
缓缓飘入了空中,在陆安康指挥下,缓缓的飞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跟前。
尉迟真金见状,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陛下小心。”
“你先莫动。。。。。。。”
陆安康能感觉到唐高宗激动的站了起来,他情绪不稳定的看着那两行诗,问向一旁的武后:“媚娘,你可还记得这首诗。。。。。。”
“这小子倒是挺会讨巧!”
武后冷哼一声,她的目光似乎落到了陆安康脑袋上,即使陆安康没有抬头,但他的后脑勺也能感觉到那股不安的感觉。
武后冷冷命令道:“抬起头来,我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竟然偷偷学了我的《如意词》来讨喜皇上。。。。。。”
然而。。。。。。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第二十四章 他真的回来了()
第二十四章
他真的回来了
————————————————————
。。。。。。
“把头抬起来!”
那威严的声音命令道。
陆安康微微抬起一点头。
那声音再度命令道:
“再高一点!”
“再高一点!”
然后,直到陆安康挺直了腰板,将整个面孔露出来的时候。
那龙椅处,不知什么东西掉落了。
碎在了地板上。
“啪嗒!”
声响十分的清脆。
尉迟真金慌忙跪下:“陛下恕罪!”
顺带着命令陆安康:“还不快认罪。”
然而,他犯了什么罪?
陆安康不知道。
他只是被命令抬头,然后看了一眼武后的凤颜和高宗的龙颜而已。
他错了吗?
他没有错?
但不知道为何,他好像瞧见了唐高宗脸上竟然多了一行泪。
一行激动的热泪,在那热泪的指引下,他本欲站起身来。却给一旁同样在压抑着激动的武媚娘拉住,方才没有在尉迟真金跟陆安康跟前失态。武媚娘拿出一张手帕给唐高宗李治擦去了眼泪:
“陛下的眼疾多半又是犯了?”
在武媚娘的牵引下,唐高宗李治点点头:“是啊!眼疾又犯了。”
尉迟真金急忙解释道:“下官的师侄不懂规矩,给陛下带来的晦气,还望。。。。。。。”
“咳咳咳!”
唐高宗李治咳嗽了几声打断了尉迟真金的话,尉迟真金看着唐高宗李治:“陛下。。。。。。”
“退下吧!”
武媚娘随即安排道:“就按你说的,将他安排在殿前侍卫当中,注意隐秘一些。”
“是陛下!”
尉迟真金急忙松了一口气,与陆安康一同缓缓的退出了大殿。
他的脚步缓慢,他很想在看看武媚娘跟李治的样子。
总觉得他能看到些什么?
但最后,在他前脚踏出大殿门槛的瞬间。
他仿佛听到李治激动的声音压抑着的腔调说道:“他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
一旁的武媚娘也是急忙安慰着:“是啊!他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
好吧!
殿上的一切都有了解释。
多半是在此之前,陆安康来过。。。。。。至于何时,又做了什么?
暂且不知。
但能知道的是他在那时必然是遇见了李治跟武媚娘,或许是帮过他们。或许曾与他们关系密切。
不然他们不会这般激动。
甚至或许告诉了他们自己“还会再回来”之类的话语。
不然不会有“真的回来了。。。。。。”这样的话语。
这件事情,陆安康默默记下。
毕竟他需要补足一些空缺。
比如当他先到了某个时空的后半段,遇到了这个时间的李治,随后又到了之前的年轻时的李治,他自然应该告诉李治。。。。。。再将来你还会遇到自己。
有了这样的提醒。
或许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尉迟真金将一切给自己安排好之后,陆安康成为了金吾卫当中一个殿前侍卫就守在了大殿前,离门槛最近的位置。
在往里,是几个掌门太监在门口把手。
避免侍卫们偷听大殿内的朝政和动静,然而这点距离,已经足够陆安康听到大殿内的一切了。
陆安康也算是旁听了一个皇帝的朝政,在没有遇见李治之前。
这位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第三位登基的皇帝。
作为一个帝王,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
当人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贞观之治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正统女皇武则天,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
李治身上的光辉自然就黯淡了。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这一点,陆安康深有感触。
差不多被历史忽略的高宗,却平稳地做了三十五年的皇帝,这在唐朝所有皇帝当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时间最长的。
但李治生来是个对做皇帝不感兴趣的人,只可惜他太不走运,在长孙无忌的力保下,晚年的唐太宗无奈,舍弃所爱的李泰,立他为太子。
李治的帝王生涯几乎只能用"无所作为"来评价,一生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
不过,再懦弱的人,也会有浓墨重彩一笔。唐高宗李治也做过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事。那就是,纳父亲的嫔妃,名分上的后母武则天为妃,后又立为皇后,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真可以算是无为中的大为了。在立武则天为后一事上,李治遭到了朝中权臣的竭力反对,生性懦弱的他居然出乎意料地果断.最终导致武则天在六九零年九月废唐朝,建立周朝。
李治帝王一生,前期权力掌握在长孙无忌等权臣手中,后期被武则天掌控,但他似乎乐于如此,非常享受。只是当武则天步步紧逼,把大唐江山玩弄于股掌之时,李治才开始警觉,可惜为时已晚,只能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大唐江山在他之后,出现了短暂的中断。
这是陈刃心传来的历史资料中对李治的评价,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陆安康摇摇头。
他在殿外一连听了一个月的朝政。
二圣临朝,的确不假。
武则天跟李治一起出谋划策管理朝政。
然而更多的是李治来把控着。
纵贯历史、李治不得不说是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开启了唐朝最大的疆域,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以来征服高丽而不得的历史使命。西部疆域越过沙漠和高山,占有半个中亚,抵达阿拉伯。东部疆域越过渤海和黄海,占有半个朝鲜,抵达日本海。北部疆域越过贝加尔湖,占有整个蒙古,抵达极寒之地。南部疆域越过北部湾,占有半个越南,抵达中南半岛。
而且这项功绩并不是一个春秋鼎盛的皇帝做出来的,唐高宗李治可是出了名的药罐子。他身患风疾、肺病、疟疾三大重病二十多年,动不动就卧病在床,目不能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可以下御权臣,外拓疆土,怎么看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草包皇帝了。
。。。。。。
“历史啊!”
陆安康无奈的叹息道:“到底是那些专家口中吐出的历史,还是真实摆在那里的历史呢?哼。。。。。。都不过是一群没有亲眼看见的家伙罢了。”
伴随着“退朝”声响起。
朝中大臣们一一从殿上退下来,陆安康默默低下头。
等待着那些朝臣们离开。。。。。。
第二十五章 侍卫与女官()
第二十五章
侍卫与女官
——————————————————
。。。。。。
任职一个月内。
风平浪静,倒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就是每天站在那里大多数时间是无聊的,好在能听听朝政,可是那朝政也是无聊。
想来自己不是从政的心态,自然没那兴趣去听什么
江南道水灾,北方兵患什么的。
期间。。。。。。
大多是都是赶在晚饭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