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问道:“怎么奇怪了?”
这个人说道:“按照张教授你们的指示,我们将古墓上方的土方清理之后,运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这一回还是出现大量回填土,但却并不是我们清理的土方,因为我们运走的土方根本就没有人动。”
他的话说完,在场的人顿时开始了议论纷纷,这种情况可是非常诡异的了,有人主张将回填土拿去做一下化验,看看到底属于哪里的土?还有人坚持认为这一定是当地的农民偷偷摸摸干的,这个村委会主任不能相信。
现场争论的很厉害,珍妮苏一行人却不发表意见,而是在注意倾听,我的情绪不佳,十分怀疑这帮人是打着国家的名义在盗墓,何必这样的装腔作势?
黄师爷在我身边给我介绍道:“那个胡队长是西安市考古队的副队长,这个说话的人姓闫,属于咸阳当地文化和考古综合管理处的人,这一次团队的组成还是比较专业的。”
我很吃惊,要知道这样的队伍组成可不简单,既有北京的考古研究所,有当地的考古队的人,如果说这完全是由康德公司在中间串联,那么这家公司的能量可是够大的,假如不是,那么康德公司很有可能也只是参与单位。
现在很多古墓的挖掘牵扯到比较大型的墓葬都必须要向上报备,由专门的财政进行拨款,没有资金和费用,这样的挖掘考古是不能够进行的,而目前来讲没有资质的文化公司想要参与,除了提供资金之外,其中还有提供人员,甚至设备,如果没有好处,是不会有人干的。
可是康德公司在其中会得到什么好处那?这不得不让我深思,可这其中的内情,不管是我问黄师爷,还是珍妮苏,恐怕都不会得到答案。
这件事看来不是那么简单,我初来乍到自然也没权利发表什么意见,做啊在哪里只有听的份,不过我越听越觉得这次的考古行动不像是一次单纯的盗墓,而课题组从北京而来,课题的题目是:《秦代墓葬是否开创了工字型墓葬的先河》。
这种考古题目几乎要让我嗤之以鼻了,这算什么鬼?历史系毕业的答辩论文?搞了这么多人,还组成了考古队,结果就弄了这样一个儿戏一般的课题?什么玩意啊!
我听不下去了,向旁边的人打听卫生间在什么位置?然后站起来去上厕所,我的离去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那些人仍然在激烈讨论着,我肚中腹诽这珍妮苏,什么拍卖会,又******骗我。
我磨磨蹭蹭的在厕所里面解手,洗手然后用烘干器烘干手,北方的初冬天气已经很冷了,但这个饭店有中央空调所以我感到冷到不冷,就是干燥的很,这一点我不太习惯。
躲在厕所里,我点了一根烟抽着,想着等会回去要问问珍妮苏等人,到底有没有拍卖会还是借着拍卖会的借口诓我来帮忙的?前者我不计较,但他们落下口实,后者我需要加条件,哪能随便跟他们帮忙的?
有人进入厕所看到我抽烟,停下来注视了我一下,这是一个不起眼的中年人,他没说什么,我也没在意,不过他解完手洗手的时候,却压低嗓子对我说:“他们一直在找晏先生,那是您吗?”
我一愣:“找我?是谁找我?”
“那位苏小姐。”
我将香烟摁灭,匆忙离开厕所,回到会场,果然看到珍妮苏探头找我,我走过去问道:“苏小姐,找我什么事情?”
“张教授那里很为难,看看你能不能帮他们一下?如果那个古墓有阵法存在,你能不能看出来?还有,是不是有一种阵法能够自动保持封土堆的?”珍妮苏问我。
我耸耸肩膀道:“不是说邀请我参加一个拍卖会吗?现在这是什么意思?”
珍妮苏露出一种无奈和矜持的表情道:“这是我们公司在内陆挺大的一个合作项目,一旦成功的话,我们就能够得到政府的许可,成为这里最大的艺术品公司了,所以不参与不行啊,晏先生肯帮一下吗?”
我顿时没了脾气,无奈的说道:“好吧,我尽我所能吧,不过你不要对我期望太大。”
随后我就后悔了,我的话一说完,珍妮苏立刻露出一种奸计得逞的表情,想来这是她早就设计好的,我突然觉得我自己被愚弄,心里很窝火,但也没办法,谁叫我欠了人家人情哪?
不过我也不能让她小看了,于是按照我的要求,会场当中留下几个主要的人物,其他的人可以先离开,随后珍妮苏对剩余的人介绍我,就说我是什么古文化专家,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能看到张教授等人很诧异地看着我,我这么年轻却成了古文化专家自然是不可信的,我现在反正脸皮也厚,对珍妮苏的话也不做解释,而是上去了问了众人一个问题。
“古墓挖掘现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大?”
众人有点迟疑,我没有到过现场这个问题自然是可以问的,考古队的胡队长说道:“长度二百米宽度不到一百二十米,这是清理后的挖掘现场,周围还有纵横四百米的隔离带,因为我们判断底下的墓葬是长形并且有可能是工字型的结构……”
我摆摆手道:“也就是说,整个现场是四百米到四百米的范围,中间区域不断,那里是你们的清理区,我想问的是,出现回填土的事情之后,有没有量过现场这纵横四百米范围的地表高度?”
“你的意思是……?”张教授抬起头来问我:“你怀疑这个范围的地表土层被人移走了,然后形成了回填土?”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对比一下这种黄体层就能明显看出来,不过晏先生你怎么能确定是周围的地表土形成的回填土,再说这到底是什么人干的哪?”胡队长问道。
“是古墓自己在干。”我的话说出来免不了让他们大吃一惊
第218章 关虞侯()
我对在场的众人说出自己的判断,但这个判断却足够让他们感到荒谬的,什么叫:“古墓自己干的?”难道埋在地下的古墓竟然还是个活的?会自己给自己回填土?
看着大家议论纷纷的样子,我不着急而是点了一根烟抽了起来,之前我坐在会议桌的外围,现在我则是坐在桌前,发现桌子上本来就有烟灰缸,只不过现场的人都没有在抽烟而已。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说那里的回填土是古墓自己干的哪?”张教授看了看我身后的珍妮苏和黄师爷等人,发现他们并不说话,而我是跟着他们来的,他不了解我的底细,自然不好得罪,所以有此一问。
“这很简单,秦代的古墓我不是太清楚,不过从汉代的墓葬来看,墓葬坑一般是两到三层,方形和长形的葬坑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墓中的主墓室大多会因为地质沉降而造成主墓室坍塌,所以的东西都变成了黄土,包括了棺椁!但是工字型的墓葬一定有机关!”我说道。
“小同志,你说的很在理,汉代的墓葬的确是那样,除非是选择埋葬的地点特殊,不过,即便是工字型的墓葬有机关,这跟回填土有什么关系?”张教授第一个不解的问道。
我弹了弹烟灰说道:“其实机关分很多种,有的机关并不在墓室之内,有的机关在封土层就已经开始设立了!你们自己看看这个墓葬的周围环境就能找到一点端倪……”我在回想着自己从网上看到的一些知识,尤其是有关于墓葬阵法机关的内容,然后慢慢的说出来。
“……机关有很多种,我刚才说了,墓葬之外就存在机关,只不过存在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其中有一种阵法……孤虚阵法当中对于八门配合八卦有一个很奇怪的阵型!这个阵型被称为‘杜’属于八门之一”我说道。
这些知识可不是在座的那些一辈子跟考古刷和古籍打交道,除了挖土就是搬尸的考古队员们所掌握的,所以我的话让他们很奇怪,但似乎又非常在理,他们都安静的听我说。
我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这个杜门在阵法的应用当中会出现一个对立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彷佛感觉走了回头路,如果配合景门的阵法设置,就会再出现一个与你见到一模一样的环境出来,彷佛是镜子一样!”
我抓过来一张纸,在上面画了起来,先画了一个内凹额弧形,然后在弧形底部画了一个方块,然后解释道:“这好比是那个古墓葬,这是墓坑,这是主墓室!你们看看是不是大概如此?”
胡队长点点头道:“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大概差不多吧。”
张教授问道:“可这跟回填土有什么关系,再说,小同志,你并未去过现场,怎么知道那个里的地形会有问题。”
“不用去的,哪里的墓葬地形肯定有问题,至于回填土……”我慢慢地将那张纸倒了过来,让整个弧形翻转,然后看着张教授说道:“阵法的原理就是这样,这一片区域的地表土层就是这样移过去的!你们慢慢清理一下就能发现,回填土不但是一些浮土,还会有很多植物的种子,按照阵法的大小我估计围绕着主墓位置也就方圆不过十丈的直径范围!”
能够理解很快就理解了,不能够理解的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我的话说完之后,黄师爷在后面发出惊叹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但是如此设置的阵法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笑道:“吓人的呗。”
然后看看众人道:“其实你们的进度一快,这种现象就自然被破解了,自动回填土是为了吓唬那些盗墓贼打盗洞的,想想看,挖盗洞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被回填土埋进了洞里,会是怎样的?就算外面的人看到之后也是会被吓坏的。”
众人这才将信将疑,听懂的人顿时恍然,张教授则跟胡队长两人交头接耳了一会,然后提出来,想请我们第二天去发掘现场看看,对此珍妮苏点了点头,于是我们被安排吃饭休息,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发掘现场。
早上七点多出发,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才来到现场,在车上我问了一下张教授,这个墓葬到底是是谁的?有的时候考古队会知道是谁的墓葬,有的时候不知道要随着挖掘进度逐渐的解开墓主人的身份。
但张教授却是知道的,他告诉我,这个墓主人被称为:关虞侯!这个墓是他的,史书当中记载的关虞侯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但却是个地位挺高的人,张教授他们查阅了很多的古籍和历史资料,始终无法确定这个关虞侯到底是谁。
不过他们却从资料中查到,此人是死于秦二世三年!其身份地位被封侯爵,应该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位大臣,他埋葬的这个地方属于咸阳市郊的上关营村,历史上也被称为:关虞,所以由此判断此人是埋在自己的封地上了。
抵达现场之后,我并没有急着去挖掘现场,而是看四周的环境,然后指给张教授和珍妮苏等人看,这里的地势方圆五十里之内有三座山丘,成品字形排列,而墓葬所在的位置是中品字形中间的一个不高的山丘侧面。
“你们看,我不太懂风水啊,远处的山丘等于是三面环山,向南的一面空出来,本来南边应该有条河才对,但估计现在早没了,中间的土坡侧面是向东北方向的,这里整体的方位本就是通过特殊的布置而形成的阵法!”
“风水我懂点,按照墓穴的位置,此地本来应该是一处上佳的墓地,三面环山一面朝水,有点左青龙右白虎背靠玄武的意思,不过三座山丘的走向不对,青龙无角,白虎生翅,吉穴虽然还是吉穴,不过反倒成了玄武北归,这里不聚煞气,但也不拢阴气,平平淡淡了!”
黄师爷站出来说了这些话,让我对他顿时刮目相看,看来康德公司的人里面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人,这个黄师爷就不是一个简单人!
“如果没有煞气,不是说此地不凶险,而是故意将其散掉了,我估计这个墓穴是个凶穴,死的人一定不少!”黄师爷接着说的话,让在场的全都一惊
第219章 血土尸()
黄师爷语出惊人,但大家也只是一开始感到惊讶而已,这些人哪个没跟死人打过交道,要说危险,考古发掘的作业过程就是大揭顶,确定了墓穴的位置之后,由上面开始清理土层,逐步的挖下去!
这种作业方式,很大程度上会避开那些所谓的墓中机关,也就是能够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在接近墓室顶部之后,作业进度会可以放缓,为的就是寻找一些有价值的考古线索,并且同时发现机关而拆除掉,这是有着明确挖掘计划的行动,不可能不考虑的全面一些。
所以大家随后对黄师爷的话也就不太在意,而是像胡队这样的人还是会奇怪的问我,为什么土会自己移动过去哪?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自己移动的吧?
我给他解释,自然界有很多力,这个力不一定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磁场!不一定非得是磁铁才有磁场,生物也是带磁场的,而磁场是能够轻易地移动物体的,小到沙土大到山脉和海洋!这个是能够解释的。
但是你怎么知道其他的东西不带磁场,比如树木,比如山岳?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不清的难道就真的没有了吗?在我们国家古代的时候,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一现象,用他们的话讲,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又被称为气脉,或者地气!
胡队长有点似懂非懂的做沉思状,然后他问我:“您说的阵法是不是人为的使用特殊的更是改变了所谓的磁场或者气脉,才造成能够移动物体的结果?”
我点点头,反问他道:“你明白了,其实这里面要说清还很复杂,我也不是那么精通,不过大体上差不多吧。”
胡队长点点头道:“明白了,那么我们是否要调整作业方式和进度哪?”
我想了想道:“方式不用调整,但进度加快,挖出来的土方仍旧拉到远处,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阵法要到极限了,你们在墓坑周围方圆十丈的范围内,先可以铺上一些木板。”
胡队长点点头领着人走了,而我们则跟在后面,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的领导这么早根本就没来,这天气这么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