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那里弄到了极其重要的文件资料。
它们都是以详实的学术报告、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学术专著的副本的形式发回莫斯科的。
这些资料是以“秘密出版物”名义在美、英的“铀方案”参加者中传播使用,只有通晓高等数学和理论物理学才能读懂这些资料,其中的一些学术报告只有化学家或物理化学家才能看懂,这些材料被放在苏联内务部的保险箱里藏了一年多,无人读过。
德国没有任何关于原子能的情报流入苏联。
但1942年2月,在苏联塔甘罗格附近被打死的一名德军工程兵少校身上,苏联人得到了一个写满关于铀原子弹的计算或者公式的记事本。
这个记事本到了全苏高校事务委员会主席С。В。卡夫塔诺夫手上,可这个记事本也未经专家分析鉴定”
我插嘴道:“嗯,德国在这方面的确实有过一些关于核元素方面的情报丢失的事件,这个我知道,我在1942年前后在沃尔夫斯堡图书馆寻找核元素矿物标本时听说过这件事!”
(待续……)
第569章 713工程(2)()
“嗯!”
严斌接着说:“但德国人在核元素矿物提纯和金属提炼方面技术远远领先于苏联,根据现有档案文件和回忆录来看,1942年5…6月斯大林收到了贝利亚和卡夫塔诺夫分别提交的有关原子弹问题的简要报告。
贝利亚汇报了苏联情报部门的结论。卡夫塔诺夫的汇报是物理学家弗廖罗夫给斯大林的信,弗廖罗夫对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德国或美国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会拥有原子弹等问题作了解释,它要比内务部的解释通俗易懂得多。
卡夫塔诺夫在回忆中称:“斯大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一会儿,沉思了片刻,然后定夺说:‘应当搞这件事。’”
此前,苏联内务部已收集了约2000页学术情报资料。
任何一位被委托主持原子弹工作的物理学家,在最初几个月都必须在内务部,而非实验室工作。他首先需要给驻外的苏联情报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即为身处美、英的情报“来源”开列出苏联迫切需要的资料清单。
1942年秋,一些物理学家被召到莫斯科参加咨询会议。
他们的任务是:就恢复原子弹研究和使用原子弹必须展开哪些具体工作起草报告。自然,物理学家们的“可靠性”需要检查,苏联科学院院士中几个威望最合适的人选,对原子弹不是太有热情且不太情愿同内务部密切合作。
于是任务由一批比较年轻的人担纲,他们是弗廖罗夫、库尔恰托夫、基科因、阿里汗诺夫和哈里顿。
库尔恰托夫对他读过的那些情报资料作出鉴定结论:情报部门所收集的资料“对我们国家和我国的科学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国外可能在比他们预想短得多的时间内解决铀问题。3天后,即1943年3月10日,斯大林签署了任命库尔恰托夫担任重新成立的苏联原子能利用工作委员会学术领导人的决定。
库尔恰托夫被赋予可以动用调配所需人力物力的特别权力。
1943年3月,库尔恰托夫在内务部里研究了情报部门提供的大量文件,他需要对7份学术情报资料作出鉴定,库尔恰托夫不仅作出了鉴定分析,还开列了一份“希望从国外得到的情报资料”清单。
1943年4月12日,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秘密的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所长,出于保密,这个研究所代号为“2号实验室”。
从1943年4月开始,物理学家约费、阿里汗诺夫、基科因被允许可以接触苏联情报机关收集的相关情报资料。
随后,阿尔齐莫维奇、哈里顿、晓尔金也被吸收加入这一“可靠的”物理学家群体。他们每个人都主持一个**的科技课题。
无论是库尔恰托夫,还是他被允许接触秘密资料的同事们,都无权泄露情报机关收集的任何情报。一旦泄露,苏联驻外间谍网就会遭破坏。
因此,库尔恰托夫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把他们在内务部得到的各种资料,冒充说成是自己的发现。
库尔恰托夫的属下们并不清楚这点,所以深为库尔恰托夫无需计算、瞬间就能解决异常复杂难题的才能而折服,这给库尔恰托夫他们罩上了天才的光环,也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尽管情报部门继续提供大量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证实了美国很快就要拥有真正的原子弹,但苏联的工作起色不大,原因很简单——苏联国内没有铀。
即便是最小的铀锅炉也需要几十吨纯铀,而库尔恰托夫2号实验室里只掌握了几公斤铀,苏联领土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开采过铀矿。
铀的地质勘探虽已开始,但要迅速解决问题则不可能。在欧洲,德国人研制原子弹所需的铀是在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德开采的。
1945年初,保加利亚一获解放,矿场就受严格控制,但保加利亚的铀矿比较贫瘠,保加利亚也缺少选矿企业。
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区以及东德萨克森地区的铀矿在红军抵达之前就遭到美国空军的轰炸。
盟军在欧洲登陆后,美国成立了一个夺取德国与铀的规划设计相关的一切设备、铀矿藏和重水的特别行动小组。
这个小组逮捕了德国原子能科学家并将他们驱赶到英国,在被英国关押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被禁止与外界联系。
特别行动小组在1945年初,将德国的两个铀重水反应堆拆运到英国,尽管它们还没有最终完成。
苏联内务部和库尔恰托夫的2号实验室组建的“缴获”铀小分队比美国人晚了一些。他们在1945年5月中旬德国投降后才抵达柏林,不过,他们得到了一个似乎专为他们准备的人物:德国生产纯金属铀的主要专家里尔教授。
里尔1901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德国西门子公司工程师家庭,他在俄罗斯一直生活到1919年,能说流利的俄语,并且自愿帮助苏联同行。
里尔将苏联科学家们带到奥拉宁堡,德国生产纯铀的主要工厂就在这里。这个工厂在战争快结束的前几天被美国空军彻底摧毁,尽管如此,工厂设备的残骸还是被“缴获”铀小分队拆卸运回苏联。
基科因和哈里顿则在德国成功找到了大约100吨铀氧化物和12吨铀。里尔携家眷和德国铀工厂的几名工程师一道随着铀来到莫斯科。
1945年7月,“里尔们”开始把莫斯科州诺金斯克的“电炉钢”工厂改装成铀工厂。1945年底,这里开始把铀氧化物提炼加工成纯金属铀。
1946年1月,第一批金属铀于进入库尔恰托夫的2号实验室。
随着改造成功,“电炉钢”工厂变成铁丝网圈围起来的“禁区”,是为了制造原子弹而专设的几个劳改营之一,内务部给它的代号叫“713工程”。
随着铀生产增加,犯人也不断增加。临近1950年,当纯铀的生产达到每天1吨时,工厂里服役的犯人数量多达1万人。
我惊讶道:“713工程!”
严斌和其他人被我突然一叫都转头看我,“孙工,你知道713工程?”严斌问道,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第570章 死了太多人()
严斌所叙述的情节基本上已经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苏联核武的发展基本上属于高级机密,但作为国家级的谍报机关,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意泄露核心内容给一些其他国家知道,这是政治策略,也是我最深恶痛绝的东西!
但严斌在谈到713工程的时候,我不得不惊讶了,因为我在大哥给我准备必须装备的时候,偶然透露出的一个显然不为人知的事情。
那就是我们这次的地质勘探与后续的工程兵跟进的一系列行动,保密级别就是绝密级,并且代号:731工程!而大哥则隶属于731工程指挥部的后勤保障综合部,完全的军事级别!
我简单将这些事情跟大家说了下,当然我隐掉了大哥的身份和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但就是这样的内容,也让大家惊讶不已!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关秉德教授失口说出来的话,关教授惊讶之余说道:“啊!我们这次的历史科考队就是蒙古高原古生物与古人类联合科考队,对外宣称也是713!而且资金来源和装备全都来源于苏联!”
闫一虎道:“为什么是叫713而不叫731呢?”
关教授摇头不知,闫一虎又问我:“老孙,为什么我们的地质勘探活动代号却有叫731呢?”
我也摇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总之我认为这样做的原因肯定与苏联人的713工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严斌你记不记得,我们在那个有密码开关的宝库的开门密码吗?”
严斌道:“记得,好像是0173!”
“嗯!”我点头道:“这显然是将713这个数字打散了而设定的,这说明我们在这里发现的很多东西都应该属于苏联人713工程的一部分。”
听到我这么分析都加都陷入了沉思,我接着说道:“严斌你接着说吧,后来怎样?”我还是比较关心严斌掌握的那些更深层次的内幕,这是他第一次完整的暴露他作为行动主要负责人所掌握的内幕消息,并且是主动地,看来他的价值观在改变了!
严斌点点头继续说道:“扎韦尼亚金“小分队”在东德还同两个德国科学家小组签订了合同,其中之一是由著名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兹领导,另一个小组由冯?阿尔登领导。
从1945年到1955年总共大约有300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苏联从事过铀的设计规划工作。但是由于特殊关系而得到的一些美国人关于核武器制造过程的数据时。
最初,苏联人对美国人的复杂计算无法检验,到1944年底,前苏联研究人员所提炼出的金属铀不足3公斤,而在1945年初的时候,苏联人却得到了不下于十五公斤的金属铀,并且产量一直在递增。
最初的时候库尔恰托夫就像一位高级教师,他先给专家们布置任务,然后打开保险箱将他们的结果与间谍们窃来的秘密文件对照,他的结论往往是“可惜不对,请再试试”。
但据国内专家分析得知,苏联由于窃得了美国部分技术资料,库尔恰托夫等人至少节省了两年时间和2。5亿卢布的财力。
1945年元月和六月,美籍德国移民福克斯从奥本海默的原子弹试验场窃取了原子弹“小男孩”的尺寸、炸弹的引信结构装置、所有的数学计算、设计图纸等重要情报随即转给前苏联。
库尔恰托夫立刻撤销了自己的设计,走捷径制造钚原子弹。而致谢数据和过程,苏联人确实不愿意承认的也是根本不会共享的。
前苏联不仅窃取了美国的核情报,而且从德国萨克森维斯姆矿业股份公司弄到36吨铀作核原料,1946年圣诞节,其有控连锁反应成功。
同时,古拉格监狱的7万名囚犯在乌拉尔山后的切尔扬宾斯基挖掘修建了巨大的核反应堆。这些事情却是瞒不住的,很多人都知道。
当这个原子反应堆终于在1948年6月10日竣工时,前苏联原子弹研制人员面临最棘手的困难,即4个月后,必须将储铀罐打开,而且须将有高度放射性的钚和焙砂分开,美国人为完成此举准备了防射线服及遥控机械手。
前苏联人虽搞到了遥控机械手的图纸,但当时其电子工业还比较落后,无法仿造。
这样,完成这项使命几乎就成了一条死亡之命令。来完成这项死亡使命的必然是古拉格监狱的那些倒霉囚犯。
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死于古拉格监狱的各种囚犯高达7万人!”
说到这里严斌顿了一下:“为了赶超时间,苏联人的核武进程实际上就是拿人堆出来的,同时国内分析,事实上苏联一直都有两条线在同时进行,一条线在乌拉尔山,而另一条线却是秘密,不得而知的!”
我插口道:“你是怀疑第二条线在这里?”
严斌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事实上,不来到这里,我也得不到这个结论,我们也是空怀疑而已,随着1949年8月29日哈萨克草原上一声巨响,前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两个超级大国的核竞争终于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是关注这件事的国家和人同时会把眼睛盯在苏联领导人身上,为此所采却的‘破解’行动多如牛毛,但对于斯大林来讲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不久后,在向前苏联核计划的参与者颁奖时,斯大林对能打破华盛顿的核垄断十分满意,他幽默地说:“假如我们在晚一、两年,也许这种炸弹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他所考虑的仅仅是结果而已,苏联的战略地位不容动摇,哪怕是死上成百上千的人也在所不惜!”
严斌这时候看了看小白又说道:“我们在1952年左右意外得到了一些信息,苏联人在中蒙边境的阿尔泰地区有大规模封闭行动,好像是事关第二层次的核武科研开发的动作,于是委婉的向苏联方面证实,但却得到否认……!
事实证明,苏联人的科技开发实力真的很大,不但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大规模的核工厂,而且工艺上竟然已经抛却了重水反应,而采用清水反应堆,并成功制造贫铀棒!”
说着严斌瞥了一眼旁边的背包,那里面就是从苏晋手里夺过来的金属棒,我沉默不语,闫一虎却道:“如果说苏联老毛子在这里从事第二条线的核武开发的话,那不是也要大量拿人去堆,那不是要死很多人吗?可是我们却并没有发现太多的死人啊?”
我却说道:“有的,老虎,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那个尸骨坑吗?那里面最少有10万具尸骨,虽然是多年积累,但起码有将近5万人是死于辐射放化!”
第571章 密道()
我突然对小白道:“白同志,你实际上接到的命令只是要确保严斌严队长的安全是吧?”小白默不作声,我转而对严斌道:“你大概也是部队的人吧?隶属于总参?”
严斌一愣,但随即点了点头,我冷笑一声道:“小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