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体验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旅行体验师-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哥的游览路径是这么分的:小圈、大圈、崩密列,距离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一般人都是第一天小圈,第二天大圈,第三天崩密列。

    这样人不累。

    只去一天是妥妥不够的。

    在莲花台看日出的人不少,台基的四面都有台阶,可是这些台阶都是那么陡峭,每个宽仅有十几公分的台阶却有三、四十公分高,多数都失去了棱角。

    浑圆的石头让人不知从何落脚,真不知道雨季去那里的人是怎么爬上去的。凡人想与神仙共聚天庭的确不容易,仰视着高高的天梯,头一阵阵晕眩,腿开始发软。

    顾淼:“推荐你去华山体验一下。”

    游客一般都是从西边朝向的台阶往上爬,因为只有这条路上有简易的扶手。

    那段台阶叫爱情梯,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来这里旅游,妻子因台阶陡峭不慎滚落身亡。悲痛欲绝的丈夫为了纪念妻子,捐钱在这里修造了扶手,从此这条惠及后人的楼梯也成了一个人文景观被人攀登并瞻仰。

    当我站在颠峰之上,金红的曙色已投射在廊柱之间,一间间的神殿和莲花宝塔如同被灵光笼罩,阴暗交界中仿佛有神灵在你耳边悄悄讲述着遥远的过去,那些发生在人间与天国的故事。我坐在一间向东的门洞中,凝视着天边的朝阳。

    恍惚中好象跟随吴哥窟的主人倒流了800多年的时光,看那骁勇善战的高棉王苏利耶跋摩二世悄然钻出神殿,来到我身旁。象久违的老朋友。

    站在吴哥窟的高处,听着那一阵阵的风声,真的可以坐好久。

    顾淼:“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卷卷:“唉?好像是那意思。苏东坡说的没错。”

    顾淼:“范仲淹晚上会来找你要版权费的。”

    通王城南门上高耸着三座雕有四面像的宝塔,护城河两端由石桥连接通向城门。桥栏两边分坐着两队人马手握巨蛇在奋力搅拌,左边是慈眉善目的天神,右侧是凶神恶刹的阿修罗。

    为了祛除生老病死的痛苦,获得长生不老的琼浆玉液,天神和阿修罗达成了协议:共同搅拌大海,把海水搅拌成**后,便可获得长生不老药,届时由大家平分。于是,他们开始用蛇王瓦苏基来代替绳子,一边握着蛇头,一边抓住蛇尾,用力搅拌了几百年。

    现在四门中只有南门的群像还算完整,其他几个门前的天神和阿修罗几乎都遭受了断头之灾,被卖往世界各国的博物馆。

    进门不远就到了位于王城中央的巴戎寺,那是日l本援建的,可以看到太阳旗。两层台基内外两侧环绕着浮雕壁画回廊,纷繁宏大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所有刚来到这里的游人。

    台基上是迷宫般的神殿和高高矮矮的几十座宝塔,每个塔身上都刻着四面佛像,那一张张脸被称作“高棉微笑”。

    后面还有巴方寺、战象台阶、赖王台阶等等,一圈转下来还真蛮累的。

    我本来想自己去草丛里看看,第一眼就看见一个标牌,一个是禁止进入,然后上面画了一个地雷。

    吴哥窟里现在还住着不少人,其中有不少是被地雷炸的缺胳膊断腿的,反正,看着他们,我一点违规的心思都没有了,为了去看个不一定多精彩的地方,冒着被炸上天的风险,正常人干不出。

    那里tutu车司机,也会唱:“开封有个包青天。”

    还有流动小贩卖一种很小的菠萝,就是泰国清迈有的那种,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的。

    我嫌贵,小贩用中文跟我说:“不贵的,在外面也是这个价。”然后我看到一个当地人买,的确也是给了她那么多钱,我就买了。

    顺便问她怎么中文说的这么好,她说她就是广l东人我还以为广l东人起码都是做批发生意的大老板,没想到也有在丛林里做零售业务的。

    下午的时候就去了塔布笼寺,古墓丽影真人版就是在那里拍的。

    这个寺庙整个被大树包围,墙壁,佛塔都在大树巨型根须的包裹中长为一体,给修复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不清理树,寺庙的砖缝就会被树越搞越大,最终会塌掉。

    清理树,这寺就泯然众寺了,失去了独特性。

    柬埔寨人一直在纠结,也不知道找到平衡点没有。

    反正因为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这座寺庙成了吴哥古迹中保存原始状态最好的地方,在这里见不到被后人动过手脚的痕迹。

    回廊中间有很多方形空室,巨大的石块层层堆砌一直向中心收缩,在十几米高的地方收为露有天窗的屋顶。贴着凹进去的石壁拍打胸口,可以听见擂鼓般的嗵嗵声。游客们轮番过去拍打着胸膛,为这种回声兴奋不已。

    转到茶胶寺时已是夕阳西下,为了能看到荔枝山,我们冒着危险爬上陡峭的台基。在寺顶环顾四周,北边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西边的红日已经开始沉沉落去,东南两面是在树丛包围下的通城古迹。

    在天黑之前,我们发现了周萨神庙。这座貌不惊人的小庙在所有来这里的中国人眼里却很重要,因为它中国人在援建维修。

    在庙前的说明牌上方并列着中柬两国国旗,下面有柬中英三种文字记录了工程的说明。

    第二天的大圈,我们四个不由自主的都不想早起了,日出看一次就够了嘛,再次进入吴哥通王城南门,又从北门穿出,

    本来想去豆蔻寺,但是没找到,只看到一个还在维修的格劳尔哥寺。

    里面新修的地方十分粗糙,好多石柱都用水泥代替,这些痕迹简直就是对吴哥古迹的严重破坏,真不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协调吴哥修复工作的。

    接着就到了圣剑寺。这座寺庙面积很大,围墙长800米,宽700米,建于十二世纪中后期,是查耶跋摩七世的儿子为供奉其父而建。因为在里面埋藏了父亲赠送给自己的宝剑,被命名:圣剑寺。

    外墙上那些数不尽看不够的精美浮雕,刻画着栩栩如生的五百多位女神。

    这些女神臂膀浑圆,面露微笑,总是吸引着你不顾火辣的太阳,出出进进频频对着焦距。走到中心处,是一个较大的塔屋,天井上投射下的光线正好射在中间供奉的那座覆钵式的中央圣塔上。

    圣剑寺就是以这座主塔为中心修建了十字形的抱式廊道,通向四个门。

    东门入口处有座两层楼建筑,它的圆形支柱有着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一座二层屋宇。

    旁边紧邻着一座露台,据说那把宝剑就埋藏在那里了。

    藏剑台让我想起了查耶跋摩七世的儿子为圣剑寺撰写的碑文:“我为通向高尚的灵魂而修最重要的路,为能够畅通无阻地达到通晓真理的惟一教义,为在三个世界中的永生者应膜拜的法则,为能在荆棘丛中一气消灭六个内奸之剑而增添光彩。”

    顾淼:“剑出土了吗?”

    卷卷:“没有,不知道埋哪了。说不定跟轩辕剑私奔了。”

    出了圣剑寺东门不远,便到了盘蛇水池。

    水池是由中间一个大方池和四边的四个小方池组成。大水池中央是个石砌的圆岛,由两条虚构的水神九头双灵蛇环绕,蛇尾交相缠绕直指苍穹,岛上的小庙也就因此得名:盘蛇水池神庙。

    池水永中央水池通过四面的喷水口向四个小水池灌注,喷水口分别为:象头、马头、狮头和人头。水池是善男信女前来朝圣和取圣水的地方,据说池水可以祛病,不同的水池分别有不同的疗效。

    不过我去的时候,干的十分彻底,什么都没有,哎,你们说被圣水泡过的圣泥巴,有没有用?

    本来我已经觉得自己对吴哥还算了解,直到遇到了一个台l湾来的吴哥文化讲习团,顿时觉得输了,那个带队的讲的不要太好哦,一块破石头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真感觉昨天的小圈完全就是白来了,简直糟蹋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一直在讲的中年男人是谁,

    尼玛!!!

    蒋勋啊!!!

    蒋勋说红楼的那个蒋勋啊,我拿什么跟人家比!

    我家里还有一套他的书呢,手机里还有他说红楼梦的一整套mp3呢!

    算了,输给大师,一点都不丢脸。

    只可惜,大师不能再讲一遍,我能跟着蹭一点团,已经很感激了。

    中午我们回城里吃饺子,老板是个中国人,

    一边吃饺子,一边听着他独自在东南亚闯荡的经历,就象听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样。

    从泰国到越南,最后又腰插一个擀面杖来到柬埔寨靠包饺子起家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来买了一楼一底临街的房子开了这家饺子馆。虽然历数了柬埔寨女子的种种好处,他却至今独身一人。

    下午我决定还是去看看无聊的日落,所以又回吴哥,意外的发现,没有人潮涌动的巴戎寺意外的舒服。

    登上台基,穿行在参差错落的塔林中,每次随意的仰头,和你四目相对的就是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54座四面佛塔共有216张微笑的脸,这些看似相同半眯着眼睛嘴角上翘的笑脸,仔细端详却有着微妙的不同。沐浴在温柔的斜阳之下,每一张笑脸都在变幻,让人沉醉其间遐思无穷。

    能独自坐在塔林的角落闭目发呆,听着偶尔沙沙的脚步声渐近渐远,感受那份凝固的时光,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对了,手上最好再拿上一块烤糯米香蕉,一听冰可乐。

    为了能看到被众前辈极力追捧的巴肯山落日,我们提前来到山下。

    上山的路是一条崎岖的象道,不过没看到有人骑大象上山。

    各国游客都在汗流浃背,气喘嘘嘘地攀登在那夹杂着乱石,盘踞着树根的路上。大家这样努力,都是为了能在日落前登上67米高的山顶。

    路边的灌木从中站着或坐着乞讨的孩子,不时会在你面前伸出一只小黑手,嘴里onedollar,onedollar反复念叨着。胃口也太大了,张嘴就是一美圆。但是他们的素质也相对高一些,给不给钱决不会纠缠游客。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的坑凹山路,就来到了巴肯寺残壁断垣的台基下。原以为爬上了山革命便成功了,谁知还有更大的考验,想到达制高点还要爬上寺庙高高的五层台基。

    这座被它的建造者视为宇宙的中心的须弥山,供奉的是印度教中执掌世界轮回的湿婆大神。

    想上去看日落,就得手足并用的攀爬。

    寺顶平台上早已聚满了等待的人群,或坐或立或四处走动选取角度,最好的位置已被摄影家或者爱好者架起了长枪短炮。没过多时,红日开始沉沉西坠,各种肤色的游客开始拥向西面,攒动的人头都引颈西望,耳边是喀嚓喀嚓的快门声。

    耸立的石塔被金红色的夕阳勾画出清晰的剪影,慢慢地背景随着落日的逐渐消隐变成暗红,直到那个亮点完全消失在无边的山林。

    那个日落的确好看,难怪一堆人呼哧呼哧的赶着去。

    第三天的吴哥路线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选择了女王宫、荔枝山,还贪婪地想去那片尚未被多少游人践踏的崩密列——一处隐藏在密林中,比现在已开发出的吴哥古迹还要宏大壮观的建筑群。

    拿着地图费力地跟小司机比划着,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他也兴奋地极力推荐荔枝山那边的美景,夸张着山上的飞瀑流泉。

    为了挣钱,司机根本就不知道崩密列怎么走,也敢答应。

    从暹粒城出发到女王宫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出来的早,路上很少车辆和行人,一个多小时后,在八点之前我们到了女王宫。检票的工作人员已经上班,查验之后便可以前往了。

    用粉红色砂岩建造的宫殿小巧玲珑,静静矗立在一池碧水的包围之中。盛开的睡莲悄悄漂浮在水面,大树用余荫怜爱地庇护着点点粉红色娇小的身影。

    历经千年风雨的女王宫于1914年被法国人发现,是吴哥古迹中第一座被完整修复的寺庙。这座供奉着湿婆的印度教神庙,建造初衷是为纪念国王的父亲。

    顾淼:“国王的父亲是女的?还是国王是女的?”

    卷卷:“都不是,banteay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据猜测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雕刻太过精美,不像出于男性之手。”

    顾淼:“那不是应该叫女石匠宫?”

    卷卷:“没气势,再说了,原来人家的名字叫湿婆宫,也有人猜女王宫的名字是因为浮雕上的女神。”

    女王宫几乎每寸墙壁都被刻满了精美的花纹图案,图案内容基本上都来自于罗摩衍那,要是没看过的话,看着那些图案,感觉就是:“有人跳舞,有人打架,有人,还有猴。”别的什么都看不出来。

    等我们从女王宫出来,

    事情就很精彩了,

    司机跟无头苍蝇似的瞎转悠,抓住人就问,这哥们儿根本就不知道崩密列在什么地方。

    等他明白,自个儿那个小破车根本就不可能一口气把我们四个全都带上去之后,

    他就开始跟我们分析形势了:

    先高举起手臂做了一个类似**的敬礼,以此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上荔枝山的路有多陡。

    然后告诉我们,路上还有军队把守,不掏出买路钱是万万过不去的,此时他嘴里的荔枝山跟他早晨眉飞色舞地极尽誉美之词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跟唐僧取经的路差不多艰险。

    然后司机提出解决方案,送我们去罗洛士群,那是一组很少有人光顾的吴哥早期建筑,是高棉艺术的开端之作。因为和吴哥主体群落背道而驰,加之比较残破,就被人们疏忽了。

    我们先穿过暹粒城区,驶上通向金边的6号公路,在12公里处右转上了沙石路,走不多时便到了神牛寺。里面到处搭着脚手架,可以看出修复工程正在缓慢进行。这是一座与女王宫风格相似的建筑,其年代早于女王宫,类似的雕刻也少了几分精致。

    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