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修道生活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修道生活录-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渐渐地,在幻觉与真言的拉锯战下,那种无法自制的感觉退去,自身的意志回归,恍若君主加以驱策和约束,幻象很快便开始扭曲,真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安宁不再。倏忽之间,片片裂解消散,他的心神也重归自身宇宙。

    身在局中时不觉得,一出幻境,王充竟如心神巨耗般,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一不留神,身躯震动,直接出了定境。

    可能的确是疲劳了,他甚至都没想着继续打坐,便仰面躺倒在床上,一头睡了过去。进入沉睡之前,他还迷迷糊糊地想着,听闻炼精化气的阶段便能驾驭阴神,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出游。却不知今日大破阴神幻灭的一面,是否算是降伏己心呢?

    …

    王充一觉醒来,感受着耷拉的眼皮表面略显灼热的阳光,便知道今天是睡过了。起床看时,果然日上三竿,已近午时,不由地感慨,自己似乎许久没有如此贪睡了。

    反正已经错过了早饭,他倒也不急,微微感应,前晚劳累的心神好像都恢复如初了,精进的修为也没有倒退回去,应当是过了关,再不会因此妨碍修炼的继续了,这的确是个让人心情舒畅的好消息。

    慢悠悠地穿好衣服,迎着日头深了两个懒腰,王充才推开房门。家人现在都不在,他干脆就随便找了点事做,晃荡到中午,母亲果然回来烧饭。由于是假期,对于儿子起床时间的不规律,徐爱莲倒是可以理解,因此只叮嘱了两句吃早饭的重要性,便照常做起了中餐。

    由于修为第一次在元气的累积上有了显著的提升,王充的心情变得很愉悦闲适,完全不似前几天钻研书本时的紧凑感。吃过饭,因为车站离家不远,他干脆自行车也没骑,直接步行去接徐思远了。

    他并未在车站出口处久等,就看到一位留着板寸头的年轻小伙,背着个大挎包从站里走了出来。他一眼便认出了小表叔,大声地打了个招呼,对方微微一怔,很快也露出兴奋的表情,跑过来在王充肩上用力拍了一掌:“秋生,没想到你小子的个头都这么高了!”

    王充的个子在初中生中的确比较拔尖,但相比于徐思远,还是矮了小半个头。近处看时,徐思远的体魄整体偏高瘦,却神采奕奕,丝毫不见单薄。从他的身上,王充能感受到一股凝练的阳气,躯体显然是经过了刻意锻炼。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徐思远已是高二的学生,发型是有些变化,但整体的五官与现在差别不大。而王充那时还是一名小学生,如今初步发育,脸部的各处骨骼都有了一定的伸长,倒是让对方乍看间没有认出来。

    回家的路上,小表叔表现得一如既往的热情,和王充勾肩搭背,感慨的话题除了未曾相聚的年岁外,便是两人身上体现出的家族基因的优良传承。王充在一旁无奈,你老徐家和我老王家也就算个外戚,相貌问题不能往这个方面扯吧。但不得不说,健美的身材,配上精神的板寸和不俗的五官,徐思远的确称得上是个有男性气质的酷哥。

    既然来了江临,在周边游览一番也是人之常情。王充带着小表叔回家放了行李,和父母打了声招呼,便重新出门。他的打算,是坐个公交,两人再去鹿岭上走一趟,毕竟气势磅礴的龙曲峡还算附近非常值得一看的风景。

    当然,故人相见,心中所思所想不吐不快,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把自己最近几年的经历聊了个七七八八。其中还是徐思远走的路远,见识广博,王充年纪尚小,没有表叔那么丰富的阅历,但从对方的口中,也得知了不少未曾听闻的新潮事物。

    车到鹿岭山麓下停靠,徐思远末了还添上一句,“秋生,你以后就去滨海读书,有我罩着你,哈哈!”

    “一定,一定。”王充也不由地笑了,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数年不见,表叔在言辞上倒是更令人开怀。

    时隔月余,沿着熟悉的道路上山,他的感觉却略有不同。

    上回来时,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固然有些禀赋,却未能派上用场。但这一次,他虽连炼身摄气的一关都还没度过,但好歹身负修为,行动之间已和常人不同。他明显地察觉到,鹿岭中的天地元气相较江临市区要浓郁许多,且体表的窍穴无意识地与其吐纳接触时,元气中所含的纯净也使人神清气爽。

    走着走着,王充突然想到:久闻道家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皆系修行圣地,通达仙境之所。说起来,我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去造访过其中任何一处。不过看鹿岭的灵秀,即便比不上洞天福地,应当也算修道之人喜居的环境吧。

    徐思远见他有些出神,在旁问道:“秋生,你也是头一次来这儿?”

    “啊?不是,我前段时间刚来。”王充念头回转,应道。

第三十五章 遇同道?(求收藏)() 
两人边走边聊,不多时,已登上山顶,立于木栅栏边俯瞰深远处奔流着的江水。

    “啧啧啧。。。”徐思远感慨道,“怎么说我们滨海也是九派祖河的入海口,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但在海口上是呈冲击状散布,使得地势相对平缓了不少,壮阔有余,却没有你们这儿的险峻了。话说这座山的地形还真奇特,矗立在江水之间,无数年了吧,竟还没被磨平。”

    听表叔这么一讲,王充深以为然,但也摸不清其中缘由。相比之下,他倒是更在意此处元气变化的成因。

    没站一会儿,徐思远发现了不远处的吊桥,顿时激动,跑上去也不到对岸,而是站在中间悬空处故意摇摇晃晃,把个拉索的吊桥弄得险象环生。若不是当前并非周末,游人还不密集,这种行为恐怕难免要惹人诟病。

    王充先是吃了一惊,随后慢悠悠地走上去,同他一起趴在桥中央粗绳编织的扶手上。这一刻,两人的举动和年龄的差距似乎对调了过来,仿佛徐思远才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没几下摇累了,两人都逗留在原地接着看正留过脚下的闵江。站在这个角度,对整条江的流逝看得更加一清二楚。此时,王充突然发现,闵江好像变了,变得陌生了。

    这是一种不可描述的感觉。虽然江水仍在龙曲峡两岸的岩石间冲刷奔腾,毫不留恋地扑向远方,但相比于他前次来时所见,就是缺少了一点直击心灵的震撼。那种震撼中的区别,非感官敏锐者不可感受。

    如果非要用言辞来描述,王充觉得,它的灵魂似乎消失了。

    好好的江水,也没有灵魂这回事吧。。。不知为何,他在脑中下意识地就把此事同之前溪畔传来的神秘女声联系在了一起。登上鹿岭,拔牌取石,女子的谢意,石中的道诀。。。桩桩事件,隐隐有所串联,一时间却让人无法参透。

    。。。

    二人按照正常的游览线路走,初观龙曲峡后,就顺着山崖边的道路一直往东,去千尺崖边看了大坝和瀑布。

    整条峡谷处处是景,但无论是在吊桥,还是在大坝上,王充的目中所见,心中所感,都和方才的触动相仿。这种江山如画,独失灵动的感觉,便如矫龙无人点睛,让他不由地有些怅然若失。倒是徐思远看得大呼过瘾,在每一地皆要停留很久才愿意离开。

    也是因此,当他们在千尺崖眺望完江临市全景,沿路下山时,看看天色,却是已近日暮了。

    一路上,王充就自己的遭遇想了许多,在途经那片有溪流淌过的石滩时,他略一迟疑,还是停下了脚步,和身边的徐思远说道:“上次我来玩的时候,好像把一个东西忘在那边了,不如你在这儿等等,我去找一下。”

    “拉了什么东西?我和你一起过去吧。”他想独自去之前取出石头的地方看看,可热情的小表叔并不想安静地呆在原地。

    想了想,王充觉得多个人问题也不大,便点头同意了。

    二人离开主干道,往溪流的深处走,没多久就来到了边上倒着一块大条石的小水潭旁。除了潭中的水枯了一些,没有再显得盈盈 满溢之外,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王充下意识地探手入怀,摩挲了几下胸前吊着的那块小石头。

    把你埋在此处,阻止溪流前行的,究竟是谁呢,是不是梦中传我道法的那个老头。。。王充暗暗想到。

    徐思远见他到了这里忽然停步发愣,心中颇为诧异,难道侄子的东西是掉到水潭里去了?

    “这个潭子看起来也不深,要是有什么重要东西在里面的话,我帮你跳下去捞捞?”

    “不用了不用了。。。”王充慌忙制止了小表叔的行为,这哪儿跟哪儿啊。“上次确实丢在这一带,时间久了,可能是被其他游客有捡走了吧。”

    叹了口气,他正要离开,蓦然,视线余光中却有一抹蓝影闪过。

    “嗯?”王充猛然回头,见溪流通行的更深处,石滩的拐角竟有一人现身,朝这儿遥遥地望了几眼,转身就走。

    王充如今目力非凡,看得仔细,那竟是一名身穿道袍的年轻道人。此人为何出现在这里,见到了自己二人,为何又不大方相见?

    念及此,他来不及解释,直接追了上去。

    “秋生,那我们。。。。。。欸,你怎么跑了,干啥呢!”徐思远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自从来了这儿,侄子就变得越来越奇怪了,现在居然一言不发就跑路?

    王充平日里的锻炼虽然不算勤快,但身体经过天地元气的洗练,摆脱了一些浊气,奔跑起来却是身躯轻盈,耗力不多。可是任凭他怎么加速,竟都追不上前方的道士。

    那年轻道人的行路姿势更潇洒,如散步般悠然的同时,却一路飘行,速度极快。按理说一个人走路走得再快,又如何快得过跑步呢,但此事的确就发生在了王充的身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双方的距离并未甩开,他仍能远远地吊着。

    徐思远在后面拔足狂奔,也发现了王充似乎是在追远处的一个人,心中不禁好奇万分。可在这种时候,每说一个字,都是对体力的消耗,因此有话也只得暂且忍住不说。

    一前两后,三人竟就如此默不作声地在山间奔行了十几分钟。当徐思远和王充都因疲惫有些支撑不住的时候,终于见到道士的身影进入了一个位于山坡上的道观之中。

    王充停下来喘息,张望四周,发现追逐间,他们竟已跑到了鹿岭东北的山脚附近。此处不是游客常去的地段,离最近的公路也有些距离,因此向来人烟稀少,哪想山中会有道观存在。

    不过既是道观,也当有传承之香火。王充在原地休息时远远地观察了几分钟,还是有数位大爷大妈进出的,应该是附近的居民前来叩拜祈愿。

    他问题不大,徐思远却花了好久才缓过来。两人走近看时,只见道观正门的牌匾上勾画着三个大字:遁空观。

    PS:今天是周末,不知道大家看书的兴致会不会高涨些?上传章节的时候是279个收藏,我想立个flag,今晚320收就加更,无虚言!

第三十六章 入遁空,无功而返() 
见到这名字,却让王充心头一乐。“遁空”,应当便是隐匿在虚空中的意思。虽说修道之人的最终愿景都是破空飞升,离开尘世,“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但好端端修在陆地上的道观,何来“遁空”一说,未免有些自命高洁了。

    但话说回来,就论方才那名道士行路的法子,显然是某种特殊的步法,如今进了这道观,若说其中没有一些修道者才能掌握的神奇法门,王充是不相信的。

    况且,他的道途虽然才刚起步,却也明显感到有越来越艰难的趋势,而且顽石中的符文传给他的只有筑基期的修行法诀,后续无凭,甚至都无法预期之后将要面对的坎坷。好不容易撞见同道中人,怎能不抓住机会交流学习一番。

    “我们要跟着那道士进去吗?”徐思远已经猜到了一点王充的目标,因此发问道。

    “嗯。”

    “不过我说,你为什么要一路追过来,你认识他?”

    王充摇摇头。

    “。。。你小子真是变得有些令人看不懂了。”徐思远盯着他,一脸莫名。但考虑了一阵,却也没有独自离开,而是选择一起行动,将事情看个明白。

    两人待体力恢复,便和普通的信众一般朝山坡上走去,也没遇到什么盘问。遁空观内和其他的道教庙宇并没什么不同,一般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砖石结构,也有些殿宇回廊,只是整体面积比不上那些闻名的道观罢了。

    他们自然不是来进香的,因此刚一进门,便开始着手搜寻目标的踪迹。可能是如此举动难免有些怪异,没多久,一名和王充岁数差不多的小道士便上来搭话:“请问两位施主,是在找什么人吗,需不需要帮忙?”

    王充凝神用感知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小道士,发现其精气神虽然较常人旺盛,但似乎不像身怀修为的样子。

    其实他也不知修士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只不过从自身的气息变化来推敲,补漏之前就已将之凝练,补漏后隐于体内,晦涩难明,但除非刻意隐藏,不然还是应当与常人有所差异的。

    但无奈先前与那名道士相追逐时,双方的距离太远,王充也没法探知虚实。见小道士平平凡凡的样子,他不由地忖道:“难道那是一种无需真气,便可运行的法门?”

    虽然他自诩已经开始修道,但目前可以仰仗的依然只有呼吸吐纳的引仙法,手里纵然有块不凡的顽石,却不知其中奥妙,可以说是两袖清风,身无长物。乍见别人奇异的步法,他即刻便想到自己曾在《水浒传》中看到过的一个人物:戴宗。

    虽说水浒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其中并不缺少神话传说的元素,单说宋江得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梁山好汉上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众星,便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的东西。

    梁山好汉中,相比其他人,绰号神行太保的戴宗有一个绝活:把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便能作“神行法”;一日行数百里不歇。

    眼下发现了类似的手段,要说王充的心中没有一丝艳羡却是不可能的。他心中思量,反正休息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