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疆大吏-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初中呢?”

    “初中就得去镇上读了,我们这次会调查好,要确保每个镇上都能有一所初中。”

    “高中呢?要去县里读?”张队长继续追问。

    “以后看情况,镇上的初中也可以升级成高完中学的,哈哈,现在讨论这个事情有点长远,我还是先给你说说比较近的事情吧。”杨柯笑了笑,脑子里开始思考怎么来说服张队长将出村的路修起来。

    张队长不清楚杨柯说的比较近的事情是什么事,眨巴着眼睛望着他。

    “是这样,队长,你看,目前的张家村的形势。人口少,地多,对了,这些土地都挂在你们自己名下了么?”

    虽然不清楚杨柯想说什么,但张队长还是点点头回答道:“都分给咱们了,因为交通不便,没人愿意住在这一片,我们张家村的人比其他地方的人土地都多出好几倍来。”

    “满村地主啊!”小吴在旁边插口,逗得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那就行了,你们现在的情况,地里能产粮食,家家有余粮,能养猪喂富业,也能种些蔬菜,却没多少钱,村民们想买点布做身新衣服,或者是别的需要花钱的时候,需要卖富业。”

    “去卖这些畜生的时候,如果是兔子、鸡鸭鹅这些小东西倒是好办,一背篓就背出去了。可如果是卖猪或者是卖羊,就得用绳子套着、牵着走山路,听话的时候好走,不听话的时候,半天也不动弹,或者是在小路上随便挣几下,人就可能被挤到田里去或者是挤到山沟里,畜生则挂着绳子跑了。然后吧,你们就得发动人,满山遍野的找猪,累死个人!是这样吧?”

    杨柯说道这里,张队长则在旁边点头,表示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小吴几人想到这种滑稽的场面,笑出声来。

    听到杨柯说起了正事,张老头就不再看那几个小家伙,将注意力集中到杨柯的话语上,躺在椅子上聆听起来。

    “所以啊,你们缺少一条出村的路!”

    张老头没想到刚打算仔细听杨柯说话呢,就听到这么一句,这让他有些不高兴的闷哼一声。

    想想也是,人家张老头当了半辈子的生产队长,你一个小年轻一来就说人坏话,指责其在位的时候没把路修起来,这不是戳人伤疤么,谁听了都不会高兴。

    小吴几人听到张老头的闷哼,有些面面相觑的互相望了几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张队长看了一眼父亲,将头转过来看着杨柯,对杨柯点点头,示意别管那老头子,你继续。因为杨柯说的事情,就仿佛是亲眼见过一样,很准,让他对这个刚认识没多久的年轻人产生了好奇。更多的,还是想见识下,这些城里来的年轻干部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杨柯笑笑,没把张老头的不高兴当回事,继续往下说:“如果有了这条路,哪怕是一条三米宽的泥土马路,只要三轮车或者拖拉机能走,张家村的人就能很迅速的将猪和羊拉出去卖掉,也能将库存的大批粮食拉出去卖掉,来回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不会像以前那样,挑一挑谷子出去卖,需要走一整天,人累了个半死,第二天就不想动了,起码得歇上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继续拼着累个半死往外挑粮。”

    “哼,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倒说说,这条路怎么修?谁来修?你出钱?”张老头在旁边不满的反问,隐约有些硝烟味道。

    杨柯没回答张老头的问题,而是无所谓的笑笑,起身走到灶台旁边抓起一块木炭,走回来蹲在地上,开始画起地图来,“你们看,这里是张家村,村口是小河,这里是武举镇,间隔十三公里,另一边是属于另外一个镇的曹家冲,间隔五公里。所以,要修路的话,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修到武举镇的路,十三公里的距离,大约需要修二十多里弯弯拐拐的泥土马路,要么就修到曹家冲的路,五公里距离,大约需要修十公里。”

    “这个事情,你们镇上不会管,如果是修到曹家冲的路,那就更加没人管了,可能还会因为占用田地会引发一些麻烦。所以,这条路虽然看起来近些,实则不可取。到武举镇的路呢,也没人管,毕竟,对乡政府来说,这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些钱花在别的见效快的地方来得实在。”

    “所以,要修这条路,只能靠你们张家村的人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这是一场比较艰苦的战役。”

    张老头继续在旁边瞪眼,“你个娃子,说了半天等于没说,要是能说动他们修路,我老早就修好了,还轮得到你在这里废话?”张老头说完,将烟斗在躺椅侧面的木板上磕得“梆梆”响,然后又自顾自的开始裹起叶子烟来。

    “呵呵,说不动他们,是因为村民们都没看到有多少能换成现金的东西需要用车往外运!”杨柯不以为杵,笑着对张老头说道。

    张老头点点头,“是这个理,那你说我们这里除了粮食,还有什么东西能直接换成钱的?”

    这时,一个丫头从灶头那边拿过来一只用竹签串着的半边烤鱼,递给张老头,脆声说道:“张爷爷,吃鱼!”

    小丫头说完,还馋嘴的舔了舔嘴唇。

    显然,这是烤熟的第一条鱼,李小丽叫小丫头送过来给张老头的,其他人都还没有呢。

    几个小孩子都转头盯着张老头手中的鱼,馋得差点流口水。

    张老头童心未泯,接过鱼来,张开没几剩下颗牙齿的嘴,轻轻咬了一口,然后转头向那群馋得不行的小屁孩喊道:“恩,真香,好吃!”惹得几个小孩子更加眼馋,一个个盯着烤鱼咽口水的声音,杨柯几人都能清晰的听到。

    一群大人哈哈大笑。

    烤鱼的香味四溢,杨柯笑着,用手点在地上的简易地图上,正好点在那条小河上面,“你们有这个!这条小河,能变出钱来,也能说服村民们自发修路!”

第四十一章 下乡(四)() 
在几人诧异不解的目光中,杨柯继续说道:“就是这条河,它是条活水河,现在是汛期,它的水位是四米多深,不到五米的样子,而张队长说过,就算是在枯水季节,它的深度仍然会有三米多,周围会有很多的山水注入这条河,它的水,仍然是活的。所以啊,这条河里,以前的几十年,流走的不是水,是钱啊!”

    听到杨柯这样说,其他几人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张老头尤甚,连手中的烤鱼都不吃了,静静的等着杨柯说下文。真如同杨柯所说的流走的是钱的话,那得流走多少钱?想象着河面上漂浮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张老头就全身哆嗦,这可真是个大事,关系着钱的问题,总能特别吸引人的注意力。

    “活水,养鱼最好!活水里养出来的鱼,不仅长得快,而且肉质好,比池塘里养出来的鱼好吃多了,绝对不愁卖。”

    “只要我们在下头用竹子将河流隔起来,辅以渔网、过滤网的话,水能流走,仍然是活水,鱼却是跑不出去的。当然,为了防止损坏,可以多隔几道,这样,上头的坏了,下面的还能继续拦着。”

    “等把小河隔起来之后,买上几千尾鱼苗甚至更多,就能在这条河里实现活水养鱼,只要半年的时间,这些鱼就能长大,变成钱了。”

    “等这些鱼长大能卖钱的时候,就得考虑往外运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挑的了,那太费事了,加上水,一个壮年劳力一趟最多只能挑出去十条鱼,不可取。这么大批鱼,必须用车往外拉!到这个时候,路没修好的话,就阻碍大家伙儿赚钱了,不修路,谁都不会答应。”

    杨柯说话的时候,张老头一直在听着、想着,等杨柯说道这里,他突然用蒲扇拍在大腿上,“对啊,养鱼啊,咱们这条河养鱼最好了!养出了鱼就能修路了,然后……”张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没能然后个所以然出来,双眼盯着满天繁星,眼神充满了希望,幻想着然后会怎么样。

    几人等了好久,张老头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中对杨柯说道:“娃子,你继续说,然后会怎么样?”

    杨柯笑着说道:“养活水鱼当然是最合适的了,都不用饲料,时不时的扔点杂草在河里,或者是将家畜的粪便倒进去,就是最天然的鱼食,基本上除了派人守一守,防止别人偷鱼之外,什么都不用管,省心省事。”

    “把话题转回来,等到鱼长大了再修路,就晚了。所以,这些事情都得有个通盘的计划,怎么去发动村民?什么时候买鱼苗开始放养?怎么跟乡政府打报告要钱修路?这些,都会有个先后顺序,一定要捋清楚。”

    张老头再次将杨柯的话打断:“等等等等,你不是说政府不会管修路的事吗?怎么又能要钱了?”

    “当然能要到钱!政府不会管这条路,不会下功夫在这条注定不会有多少人受益的泥土路上是肯定的。但若是张家村自发修路的话,打报告上去,上面必然会批下一笔款子来,虽然不多,但几万十多万意思一下总是有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只要张家村这边行动起来,下定决心要修这条路的话,政府只需要象征性的投入一小笔钱,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就能换回几十公里的乡村马路。对领导们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换做谁来,都会批下来的,他们找不到不批的理由!但是,政府看不到你们的行动和决心,就不会管这个事情。”

    听到这里,包括张老头在内的几人都开始点头。

    “当然,办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要捋顺。首先就是要发动乡亲们,大家集资购买鱼苗,等将鱼苗放下水之后,就得告诉他们修路的重要性。能将多余的粮食很轻松的运出去卖,换回现钱来,能将家畜很轻松的运出去,等将来鱼长大了,同样能很轻松的运出去,将来孩子们要娶媳妇,没条通车的路,肯定不行的。这些,都是修路的理由,必须得修,不然不只是孩子娶不到媳妇,这些鱼也白养了。”

    “当然,很可能大家会在集资买鱼苗之前就会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我想,解释清楚了的话,乡亲们肯定会答应的,更别说还有政府会拨款的诱惑在后头呢。”

    “退一步来说,如果在之前大家因为没看到拨款,死活不答应的话,也能换种方式操作。可以先向上面打申请,就说买了几万条鱼苗,已经放养在河里了,即将产出效益,需要修路,只要上面一批下款子来,连集资都不用了,用这些钱来买鱼苗,可以买很多。然后再来动员大家修路,就简单了。毕竟,只是修一条泥土马路,只需要劳力,将路基路面擂实就行,买鱼苗剩下的钱,可以给大家伙儿发工资,这样一来,就没人会不愿意修路了。”

    “当然,在打申请之前要和乡亲们统一好口径,上面会派人考察,让乡亲们配合,做出誓死要修路的样子,务必要让考察的干部看到你们修路的决心。”

    张队长有些疑虑,“那……要是镇上的干部来考察,看不到鱼苗怎么办?”

    “这不是最重要的,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他们要看到的是你们修路的决心。只要能确定你们是真想修这条路的话,就算明知道没有鱼苗,镇上也会批这批款子的。当然,能提前发动大家集资购买鱼苗是最好的。”

    “最好是能先买鱼苗,买个几千尾鱼苗,报告上要夸大十倍,数量越大,批下来的修路款就能多一点。当然,措辞要注意,是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弄出来的。只要申请写得好,能往领导们脸上贴金,再加上乡亲们有决心修路的话,这钱,批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听到杨柯这样说,似乎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算计在了里面,大家就笑了起来,不约而同的都露出了那种很奸诈的笑容,仿佛乡政府和一众村民都已经掉进大家挖的坑里上不来了似的。

    张老头笑得最开心,露出几颗残留的牙齿,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荡开了。

    李小丽那边的烤鱼已经熟了不少,小家伙们围在灶边上,大口大口欢快的啃着,完全不知道这边正有几个不良分子在算计着他们爹妈。

    “泥土路,到时候用拖拉机或者三轮车往外运的话,会不会把鱼颠死?”张队长不放心的问道。

    “修路养鱼这些我是外行,你应该比我清楚的,不过我想,在框里多装些河水,这样的话,就算路面颠簸起来,水里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动静。况且,活水里养出来的鱼,应该没那么娇贵,不容易死的。实在不行的话,就装置氧气,往外运的时候,走到一半,停下来输氧,等这些鱼喘过气来再走。当然,这些只是初略的建议,我是不懂养鱼的,具体的方案,还得你们运输的时候多摸索几次。”

    “不过,这些东西不难,在摸索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平整马路嘛,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路面平整一下,只要不下雨,保证不太颠簸就行了。”

    “等鱼运到镇上的时候啊,可以在那边租间店铺,专门用来卖鱼,现在镇上的店铺很多都是空的,很好租到手。等到卖几次之后,活水鱼的名气就打出去了,就更不愁销路了,大家都会来这里买。就算是比那些池塘里养的鱼卖得贵一点,人家同样会选择买这里的鱼,能吃鱼的人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听到这里,张老头和张队长忍不住两眼放光。团委的几个小年轻也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听杨柯帮张家村规划的这个蓝图,比李小丽的烤鱼还香。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这条路才是根本,必须得修起来。可以想象,等这条路修起来之后,张家村的人,马上就会变成实打实的地主。粮食能成车的拉出去卖,家畜也能装车拉出去卖,还有活水鱼,你们就等着收钱吧。”说到这里,杨柯心中暗自笑了起来,他想起了第一次忽悠赵邀坑他老爹的情景,似乎效果还不错。第二次是和杨正和在书房里,他说的招商引资的解决方案,虽然还没发表出来,但想来父亲能从中受益不小。而这次,受益的将是整个张家村的人。

    其实,他们真的只需要一条泥土马路就能打个翻身仗。

    “有钱之后啊,村子里的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