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朝驸马须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兴朝驸马须知-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文|学|城,请支持正版。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文|学|城,请支持正版。

    为防挡了行人过路,这百戏区都在街道两边,地方有点小。明珠一向莽撞,看到另一个高空倒立走索的艺人,便扯着公主和重润疾步上前,撞到一个公子哥,她揉揉肩膀也不在意。

    那公子被她重重撞了下,只觉一阵脂粉香扑鼻而来,忍不住抽抽鼻子打了个喷嚏。转眼便见撞了自己的是几个身量矮小的少年。

    那公子不由皱眉,撞了人连声道歉都不说?本以为是从哪儿旮旯来的土包子,又定睛看了两眼,见三人皆是华服,气质端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竟然是三个唇红齿白容色姣好的少年。

    这公子出身富贵,以往从不在这市井之中走动,今日却是不得不来——他家中老祖宗爱热闹,便在府里设了个杂技班子。这几日他有个堂妹迷上了那班子里的一个男艺人,似被灌了*汤迷了心窍似的,堂堂大家闺秀却天天往那戏子跟前凑,一颗心全跌了进去,被爹娘训斥被罚跪都死性不改。大夫人一看,这还了得?把那不守规矩的戏子打了一顿板子,给了些银钱撵了走。

    这公子的那表妹哭成了泪人,愣是好几日不吭声,只怔怔坐着掉眼泪,茶不思饭不想的,饿晕了好几回。

    老祖宗被闹腾得不行,听人说那被撵出府的戏子就在百戏区这一块儿卖艺,就打发自己的小孙子出来把人给找回去。待姑娘能吃下饭去再另作打算。

    说得远了。这公子今日来了这百戏区只觉吵吵嚷嚷的,惊叫的欢呼的鼓掌的吆喝的杂耍的唱戏的,直听得头大如斗,又被人踩脏了鞋子更是不喜。见了重润三人却觉眼前一亮,从没想到这鱼龙混杂的市井中也能见到这般丰神玉朗的少年。

    当下起了结交之心,连方才被对方撞了个满怀还不道歉的无礼也不介意了。合起手中折扇凑上前问道:“三位……是来京城游玩的吧?”

    承熹三人闻声看去,只见那公子浅浅作了个揖,笑道:“我家世代住这京城,对这大街小巷再熟悉不过。三位若想去哪儿玩,直管与我说便是,保管带你们玩得尽兴。”

    魏明珠家中有好几个兄长,常常邀友人来家中做客。甫一看到这人就觉得眼熟,想起这正是相府的三公子,曾经是她长兄的至交好友。只是兄长踏入官场以后公务繁重,这三公子入了翰林院掌史书编纂草拟文案,两人不像曾经一般空闲,便慢慢疏远了。

    明珠便低声与公主和重润二人说了这男子的身份。想来是因为前几年她尚年幼,如今相府三公子再见了她,已经认不出了。

    承熹正要回绝,谁知重润却眸光一深,把此人相貌在记在脑中的图册中过了一遍,相府公子——正是她此次上京该找的人之一!

    念及此处,便提声笑道:“好啊!我刚来这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正愁没人引路呢?”

    那公子笑了,这一笑更显其丰神玉朗,脸上似有皎皎春光,“在下许清鉴。”因为是初识,不知对方底细,说的这“清鉴”二字乃是表字,少有人知。

    ——姓许,许相国的嫡孙,这便没错了!确定了自己的猜测,重润便以自己兄长的表字作答。她头一次来这京城,只要不说自己是重润郡主,便没人能认得她。

    至于公主以前长在宫中,出嫁后深居简出,更从不和外男有过相交,自然更不怕他认出。

    这道不够宽,四人也不好并肩同行,虽说是做了男子装束,可三位女眷与一位公子同行,怕是会惹人说闲话。为避嫌,公主和明珠只好在前头慢慢走着,重润郡主和许清鉴在后头说话。

    身后两人交谈的声音时不时飘到公主耳中——“我从江南那边来的。”

    “慕名前来?哈哈,这京城人杰地灵,确实应该来玩的。”

    “那边是张道口烧鸡铺,这可是多少年的老字号了!从我祖爷爷那时候起便有了。陈年老汤一浇,入口酥香软烂,肥而不腻。装盘上桌的甚至不需要手撕,只需要轻轻一抖,那烧鸡的骨肉便可分离。”

    “这是开封第一楼包子馆,他家的灌汤包其色香味都是上等,吊卤面也很是不错。小公子可要试试?”

    “别看那家店店面小,里头统共只有掌柜和他儿子一人忙活,他家的杏仁茶做得特别地道,便是我祖父大人也极喜欢。”

    重润郡主眼神一闪,“相国大人喜欢喝杏仁茶”在脑海中转了两圈,已经被记在了心底。虽说这样的小事未必对自己有用,知道得多一些总是好的。

    心中想要刻意亲近,重润面上笑得揶揄,问他:“许公子对这京中小吃这般熟悉,一看就是贪图口舌之人。”

    许清鉴干笑两声,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像他这般重口舌之欲、一有闲功夫就在京城各处寻摸美食、吃到清风楼每月只有十道的佛跳墙就心情畅快,吃不到每日的清蒸鲥鱼时就心情低落,确实不是什么可堂而皇之示于人前的好爱好。

    怕新结识的朋友笑话,连忙肃了神色解释道:“我家家风甚为严苛,唯有在这吃喝二字上,从不拘着我们这些小辈。”又坦荡笑道:“尝遍美食,做人上人,交二三知己,才是痛快!”

    重润眉梢微挑,赞道:“许公子果然豁达。”

    听她这般说,许清鉴这才心里踏实了,继续与她说这京城老字号:“这家京古斋画店乃是京城最有名的画店,其珍藏书画非上品不采,文房四宝也非名品不售,一幅画每每价值千金。多少文人若是能在这里把自己的画卖出去,其身份便大涨,入得大学士门下也不是难事。”

    两人说话的声音不小,走在前头的公主和魏明珠都能听清楚身后的交谈声。这两人相谈甚欢,越行越慢。承熹和明珠只能时不时停下脚步,等着他们跟上。

    “承熹啊,”明珠笑得古灵精怪,凑在承熹耳边咬耳朵:“你说他俩是不是看对眼啦?这都聊了半个时辰啦!”

    承熹失笑,“便是人家互相有意,你又高兴个什么劲儿?别家姑娘十二三就定好了人家,你都已经是十六岁的大姑娘了,求亲的人都踏破了门槛,你也没一个中意的。如今上门的媒人都少了大半,看你娘都要急成什么样了!”

    “这不还没挑到中意的吗?”明珠赶紧捂耳朵,求饶道:“我的公主诶您别说了成么?我回家就赶紧挑一个赶紧嫁过去还不成么?”

    “这……似乎也不好……”听她此话,承熹颦着眉尖:“女儿家的亲事还是要细细谋划的,万不可草率……”明珠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听她絮絮叨叨讲了一刻钟,总算止住了话头,这才长吁一口气。

    而后头的许清鉴与重润聊得更是投机,重润见解独到,又一向会揣摩人心投其所好,慢慢地把许清鉴平日的喜好都套了出来。喜欢什么美食,喜欢谁的字画,喜欢什么样的朋友,都知道了。

    许清鉴把这个新结识的“小公子”引为知己,却不知人家把他的喜好都摸了个通透。

    只是许清鉴毕竟出身相府,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比如自己的喜好可以说,家中背景、亲属关系不能说。

    一旦被重润旁敲侧击地问到与家中有关之事,便会不着痕迹地带过去。因为他平时交友广泛,上到世家子弟下到寒门士子都有相交。平时与人相谈时不免会遇到各自聊起家中之事的时候,知道朋友之间谈及此事是正常,倒也没什么警惕。

    不得不说这交谈了一路还把重润当成个公子哥,都没认出这个是姑娘来,脑子委实有些迂。

    重润这男儿扮相确实十分真。她的母亲裕亲王妃福薄早早去了,重润便自小跟着裕亲王长大,父亲如何能有母亲心细?重润多年舞刀弄枪,气质硬朗,身上又没有脂粉气,连声音都比一般姑娘硬朗许多。

    像承熹作这男子装扮,总觉得全身都不自在,虽上身用布条勒紧了,腰肢也裹了好几圈加粗了,却总是时不时怕自己露馅,总觉得路人时常偷偷打量自己。

    其实她没想错,这来往过路的人确实都在偷偷瞟她,只因为这么个唇红齿白的公子,胳膊上还挽着另一个形貌昳丽的小公子,两人凑得极近形容亲密,一看就是俩断袖!

    断袖都手挽着手上街了,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重润却一直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没有分毫扭捏,行走带风,说话更是爽快,故而许清鉴只把重润郡主当成了一个初初来京的富家公子哥。

    直到在清风楼用午膳的时候,他见重润执筷的手白皙,指骨纤细,腕子也极细,手上一串金铃看着总觉得不像男儿所戴。一怔之后,视线便下意识地扫向了她的喉结,这才恍然:原来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

    想起清早撞了他满怀的明珠一身脂粉气,又看向同桌的另两位,同样喉结不显。又忆起方才她俩走在自己前头一路手挽着手,下盘不稳,走路轻飘,显然也是两个姑娘!

    许清鉴心中苦笑,真是自己眼拙,这明明是三位姑娘,竟被自己认成了三个小公

第175章 承熹俨番外 (一)() 
八月十九;是承昭的加冠礼。前一日在宗庙中行了冠礼;今日便是要在宫外的太子府设宴。平日承昭多数时候都住在宫里的钟粹宫,宫外的太子府常常闲置,交给下人打理。

    江俨扶着她下了马车;又低声嘱咐:“不能吃辛辣,不能吃油腻,不能饮酒。”

    承熹笑着应了,江俨瞅瞅她的肚子忧心忡忡:“椅子上垫个软垫,坐的时候慢一点;更衣时身边也不能离了人。”

    在承熹先后下车的几个诰命夫人都等着上前来给公主行礼,驸马爷却一直和公主咬耳朵,只能等在一旁。

    “知道了。”承熹给他理了理领口的一小块褶,也低声说:“别人说的奉承话你听着;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说了什么不中听的;你就怼回去;不必顾忌什么。”

    江俨心中一暖,他知道好些人认为他是狗苟蝇营的小人;攀附权贵什么的。江俨从来都当他们是嫉妒;嫉妒他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

    红素和牵风一边一个扶好公主慢慢往前走;几个诰命夫人牵着女儿上前给她行礼。见公主肚子已经显了,也没人敢往上凑,生怕离得近了多生枝节。

    “驸马爷,您这边请。”太子的幕僚躬身把江俨往东面一条回廊迎,江俨又朝公主走远的方向看了一眼,往男客的方向走了。

    男客在东面,女客在西面,隔着一座水榭园遥遥相望。

    走了一刻钟还没到地方,太子府太大,承熹走得有点喘。在江家的时候往往在大门口下了马车便直接换上轿子,今日再如此这般就太打眼了。红素望着不远处的六角亭问:“离开宴还早,公主可要歇歇?”

    几位夫人也连声附和,不敢让公主再走。

    摆好了软垫,承熹护着肚子慢慢坐下,温热的清茶已经摆好了,博山炉里细烟袅袅,里头放的是驱蚊蝇的熏香。太子府的大丫鬟上前行了个规矩的福礼,笑说:“今日天儿有些凉,几位夫人莫要久坐,婢子先行退下了。”

    承熹拿着帕子擦了擦汗,今日确实有些凉,可她还是出了些汗。若不是承昭的加冠礼,怀着五个多月的身孕真是一步都不想动的。

    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姑娘跟在母亲身边,大概是没见过大肚子的,眼里满满都是好奇,一个劲儿往承熹肚子瞅。承熹察觉她的视线露了个善意的笑,小姑娘脸一红,不好意思地错开了视线,低头不说话了。

    承熹心中感慨,承昭一向洁身自好,只在前两年纳了两个良娣,今年早些时候又没了一个,侧妃正妃的位子都是空着的。今日带了女儿过来的人家都是想要攀个亲,指不定这里坐着的哪个姑娘将来就是她的弟媳呢。

    她又在亭子里的几个小姑娘身上扫了一圈,这年纪都有些小,一路走来也没一个开口说话的,身为嫡女仍如此拘谨,若是真的与承昭结了亲,怕是有得熬了。

    文宣帝先头那一场大病虽然养好了,可精力远不如从前,许多朝事都由太子理。宫中印绶、诰敕都准备好了,眼看着陛下的心思是要等太子加冠后就登基,不知有多少心思活泛的想从公主这里探个路。

    可承熹一向深居简出,外人也没听说有什么喜好,想套近乎都寻不着机会。这回难得遇上了,这些诰命夫人都变着花夸她。

    这些夫人各个都是人精,发现说公主衣裳好看首饰漂亮,公主都爱答不理的,好像不在意这些。可一旦说世子如何伶俐,公主唇角微笑的弧度就会大一些。

    一位夫人心念一转,温声说:“方才远远瞧见了驸马爷,当真是人中龙凤。公主苦尽甘来,这可真是上天注定的良缘。”

    众人心里打了个突,忙小心翼翼地看公主的脸色。不怪她们想多,谁家姑娘二嫁能满意?听人说驸马爷还是在宫里做过多年奴才的,堂堂公主下嫁商人,两人身份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再真的感情不也得打个折扣?

    几位夫人正惴惴不安,却见公主先前浅浅的笑一霎变得异常明艳,仿佛明灿灿的小太阳似的晃得人眼花,一时都有些怔。听公主十分诚恳道:“承您吉言。”

    ——敢情还真是爱听这话!

    另一位夫人忙接口说:“前些日子在万宝斋求了一座紫檀观音像。那雕工可真是巧了,连老祖宗都说她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那么精巧的观音像。”

    万宝斋就是江家的古玩楼。明明是买的,这夫人偏用了个“求”字,说话的本事可见一斑。

    承熹不太懂古玩,笑着附和了两句。听说万宝斋最近的生意实在好,以前进门的都是显赫世家,如今连平民百姓路过都要进去瞧瞧了,仿佛在这处买个小小的红绳珠子也比别地多几分喜庆。

    众人相谈正欢,却听不远处有喧闹声慢慢走近——“子琅兄,在下还是觉得‘寒’之一字用得妙。”

    “‘寒’哪有‘凉’好?‘凉’字才合了此诗的意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