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掌家小农女-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开了口,卢正岐便借这难得的机会,向晟王讨教了最近心中一直在考量的事儿,“王爷,下官想去京外历练几年,您觉得如何?”

    卢正岐二十七岁中状元后入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便被建隆帝相中纳入内阁做事至今,已有五载。他知道的天下,不是书本上的就是折子邸报上的,总感觉蒙着一层布,朦朦胧胧的。他看事情总不如两宰府和建王透彻,以前他还可以用他是最年轻的阁老安慰自己,今年仅二十岁的晟王入了内阁,他就找不到理由了。

    比他当年还小十岁的晟王,做事老练眼光独到。来了不到一月,就碾压安国公和他,成为阁老中仅次于两相和建王的存在。三月后,他在圣上面前的分量又超过了建王和右相,成为仅次于左相的存在。现在,他已经能与左相并驾齐驱了。这速度就像坐了炮仗一样,让卢正岐瞠目结舌。

    卢正岐认真分析过,以前几乎是透明人的晟王,成长如此迅速的原因。晟王的皇子身份还是其次,主要原因应有两点:他的勤勉和眼界。勤勉这一点,卢正岐自认不输晟王,但眼界上他自愧不如。年纪轻轻的晟王怎会有如此开阔的眼界?

    与他的天赋有关,与他自幼跟在圣上和太后身边、又有名师教导有关,也与他十一二岁便上山学艺,这些年来隐瞒王爷身份,在南北各处任职,帮圣上处理各种棘手的差事有关。

    其他的卢正岐没法追,但是最后一个他还是能行的。所以他才考量追着晟王的路径,去外地历练几年再回来做事。

    虽不知卢正岐是因为受了自己的刺激,才有了外放为官的想法,但对他能放弃内阁这个近水楼台去外地做官这一点,三爷还是欣赏的。于是,三爷问了他想去外地的缘故,得知他想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后,三爷更加赞许了,“卢大人能有此志,严晟钦佩。不过,想必圣上不会放大人外出为官。”

    卢正岐小声道,“现在您来了内阁,圣上的想法有所改变也未可知。”三爷一个人,顶他三个了。

    三爷摇头,“在无八成把握之前,大人最好不要冒然与圣上提起此事。”

    想到圣上的心性和目前的局势,卢正岐只得暂时歇了去外地为官的念头,“多谢王爷提醒,正岐明白了。”

    三爷又沉吟片刻,提议道,“其实大人也不一定要远行去外地,京兆尹司京城和京畿十二县政务,是个非常历练人的去处。”

    京兆尹?卢正岐的眼睛亮了亮又暗下去。安郡王的京兆府尹做得好好的,他何德何能,敢与安郡王争位子。

    三爷明白他在想什么,“安郡王已年过五十,精力不比从前,少了争强好胜之心,也喜提携点拨晚辈。前几日安郡王就与我抱怨京兆府事务繁多,让他不得喘息。”

    卢正岐默默地想,最近让安郡王不得喘息的,不就是文昌郡主状告两皇子的案子么

    “正好借此机会,卢大人可以阁老的身份,兼京兆府行走,与安郡王一同处理京兆府诸事,大人觉得如何?”三爷问道。

    这当然好啊!卢正岐的眼睛又亮了,“这能成吗?”

    三爷含笑道,“只要大人不嫌两处奔波辛苦,便能成。”

    见到晟王居然对他笑了,卢正岐险些没哭出来。他一直以为晟王厌恶他,所以才一直对他冷脸冷眼冷言的。原来不是这样的,卢正岐抽了抽鼻子,傻傻地冲着三爷笑了。三爷不笑已是人间绝色,这一笑更是天地无双,实在是太美了。

    三爷见他几番变换脸色后竟变得一脸痴迷,脸立时黑了。

    正这时,左相迈步进了内阁,阁内的两人见他回来了,立刻收敛神色回归正常。左相诧异地左右看看,谁能告诉他,方才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他只是去了一趟宜寿宫,这两人之间的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呢?

    。更新最快网址:

    

第八三六章 一了百了() 
不过见两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左相便主动开口了,“王爷,圣上让您去宜寿宫一趟。”

    三爷出去后,左相才问卢正岐,“卢大人,这是怎么了?”

    卢正岐惭愧低头,“下官一时没留神,被晟王的容貌惊呆了。”

    左相沉默了许久,才道,“卢大人还是要收敛些,仔细惹了晟王不快,让他砍得你血撒长街。”

    宜寿宫内,早朝归来又看了几个让他火大的折子,听左相说了大理寺的烦人事儿的建隆帝,揉着发胀的额头不说话。三爷便主动关怀道,“父皇,可要宣御医来给您请脉?”

    建隆帝叹了口气,向后靠在龙椅新加的靠垫上,终于找到了一点舒适的感觉。这靠垫是小暖的棉坊送进来了,里边塞了软绵绵的棉花,软硬适中,很合建隆帝的心意,于是建隆帝随口问道,“小暖离开京城了?”

    三爷回话,“是,她走了已有三日。因她入股了秦日爰的绫罗霓裳,所以跟着秦日爰去各处的分店查账巡看。”

    自天师张昭成死后,建隆帝便撤回了大批在外的探子,小暖身边也只留了一小队。近日他为了大理寺和柴严昌的案子烦心,已有几日没关注各路送回来的消息了。所以听到小暖去查账,建隆帝还有些好奇,“是小暖跟着秦日爰去的,还是秦日爰跟着小暖去的?”

    这话里有坑。三爷平静答道,“小暖虽入股了绫罗霓裳,但铺子的大头还在秦日爰手里,所以是秦日爰说了算。小暖母女受过秦日爰的恩,对他很是敬重。”

    也就是说,是秦日爰叫小暖去的?小暖一家都是有恩不忘、有仇必报的性子,这一点建隆帝深有感触,“她跟着秦日爰四处跑,皇儿不担心?”

    秦日爰是他的暗卫,又是小暖的替身、绿蝶的未婚夫,忠心无疑,聪慧又不及小暖,他有什么好担心的。不过这话三爷不能跟建隆帝说,只很是耿直的道,“儿臣派了几个得力的侍卫跟在她身边保护,安全无虞。”

    自己的未婚妻,却跟着别的年少有为的英俊男子四处奔走,晟儿一点也不担心?建隆帝疑惑了,莫非晟儿并未真的将小暖放在心上?若是真喜欢的女人,晟儿怎么可能放她在外便跑,万一跑野了心该如何是好?

    “若是小暖做出对不起你的事,你当如何?”

    三爷异常肯定地道,“她不会。”

    这么自信?“为何?”

    三爷没有直接说小暖,而是提起秦日爰,“秦日爰的生意刚做大时,儿臣曾问过他,与他合作的商号或者他铺子里的人若是弃了他转投他人,他会怎么办。秦日爰说大家出来经商,都是为了赚钱,所以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同伙,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他越来越强,让人明白跟他合作,比离开他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就够了。如果有些人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离开了他,也只能证明这些人不值得合作,秦日爰也正好弃了他们,再找更可靠更强的人做生意。”

    “儿臣说句不自谦的话,如果小暖背弃了儿臣,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夫婿了。”

    那是当然,他的儿子岂是其他人能比的!建隆帝深以为然地点头,“秦日爰的这些话,颇合治国之道。不过道理虽如此,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儿臣亦是如此觉得。秦日爰的益州分号前一阵出了叛徒,他立刻决定年底之前将所有铺子转一遍,亡羊补牢,查缺补漏。他给小暖来信说不怕有问题,就怕避着问题不去解决,让它拖成毒瘤恶果,到时悔之晚矣。儿臣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才让小暖跟着去学些东西。”三爷解释道。

    建隆帝无语了,他这傻儿子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小暖是他的王妃不是他的副将,以后只要相夫教子就成了,学这些做什么?

    不过,一个小小的铺子东家都能有这份胸襟和气魄,他身为一国之主,怎能输给一个黄口小儿!建隆帝振奋精神,暗道封江兆这个狗东西有什么了不起,朕有几千将领、百万禁军,还差他一个不成!柴严昌这个不孝子没了,他还有一大把的好儿子,若是这几个也不成,再生就是!他觉得换了丹药,他的身体越发地好了。

    建隆帝安了心,才说起正事儿,“晟儿觉得柴严亭在躲在何处?”

    三爷答道,“儿臣觉得可能有两处,一是登州以北的契丹封地内,二是漠北某处。”

    儿子想的跟他一样,这让建隆帝越发自得了,“你觉得该怎么抓住他?”

    “他在暗处,又如蛇鼠般躲了这些年,想抓住他并不容易。儿臣觉得,父皇不必太将他放在心上。”三爷答道。

    “这是为何?”建隆帝眼睛微眯,目光里带了审视。

    “他只能躲在暗处,寻机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只要我大周百姓丰衣足食,朝纲稳固、八方来贺,他就没有可称之机,所以他不值得父皇浪费精力。若是父皇不放心,派几个可靠的人去将他的老巢剿了便是,就算抓不住他,也能毁了他的依仗。”三爷建议道。

    这个案子已经牵扯了建隆帝太多的精力,天章阁压下来的,必须由建隆帝亲自过问的折子堆起来比三爷都高了,如此下去必生乱象。

    建隆帝看了儿子一会儿才问,“晟儿觉得,何人堪当此任?”

    三爷惭愧低头,“儿臣入朝还不足半岁,不敢妄言。”

    这儿子建隆帝越看越满意,吩咐道,“此事你回去与天章阁内其他人仔细考量一番,拟个名单给朕参详。”

    “儿臣尊命。”三爷应了告退向外走,人选他心中已经有了,不过最终推举谁,还得经过一番博弈,因为几个阁老中意的人定有差别。

    待他退到门口时,建隆帝忽然问,“若是让晟儿去办,大理寺牢里那些人,你该怎么处置?”

    这问题更坑了。晟王想也不想地答道,“儿臣会将他们都杀了,一了百了。”

    德喜抬头看着一脸冰寒的晟王,竟拿不准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了。

    建隆帝满是无奈地笑了,“你啊,还是太年轻了,杀了他们不能一了百了,反而会留下许多麻烦。罢了,这事儿为父再仔细斟酌斟酌,去吧。”

    待儿子出去后,建隆帝靠在舒服的靠垫上,喃喃自语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孩子怎还是这个喊打喊杀的性子呢,这叫朕如何放心。那些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是说杀就能杀的呢。”

    清王和王时卿不都是如此么,以为杀了他们会免除后患,哪知惹出的后患更多更让他头疼,这件事他得仔细考量,毕竟牵扯的而不是一两个人。

    德喜知道这话不是问自己的,只当啥都没听见,默默站在一旁。

    建隆帝忽然伸出手,“拿来。”

    德喜立刻将小草的一摞画作呈到御前。不一会儿,宜寿宫里就传出建隆帝爽朗的大笑声,听得宫外新调来负责守卫的千牛卫对晟王升起无比崇高的敬仰。

    瞧见没,早朝回来还黑着脸的圣上,见了晟王后心情立刻大好了。

第八三七章 别人家的孩子() 
接下来这十日,京中刮起了血雨腥风。

    有十八家药铺的东家和掌柜被抓,以私通外番的罪名判刑,拉到菜市口斩了,其家人也大都获罪;司天监的道士被杀了二十余人,袁天成的师门弟子被关押的也有将近三十人,且都是道观内排的上号的弟子;关押在大理寺的各府贵公子,大都被杖刑罚银后放了出来,只剩郑笃初一个。

    相比其他人,这些公子哥儿真是被轻判了。各府的王爷、侯爷或官大人们带着儿子到皇宫外叩头请罪、谢恩,久久不去,场面慰为壮观。

    紧接着,三道圣旨传出:大皇子柴严昌因数十条罪过,被夺了郡王头衔,押去京畿望春县向列祖列宗悔过;司天监中正官袁天成因玩忽职守,除去官职,被判斩行;大内统领封江兆因同样的罪责,被判斩刑。

    这一场场的杀戮,惊得京城官员百姓战栗,街面上没有一点亚岁将至的喜庆。百姓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官员们心里却明明白白的:因为清王石棺一案,建隆帝自断了一臂。

    袁天成、封江兆和左相李奚然,是建隆帝自皇子之时就跟在他身边的红人,建隆帝登基这十几年,这三人更是风光无比。但是哪个能想到,袁天成与封江兆会与柴严亭勾结,意图颠覆大周朝廷!

    此乃十不赦的第一罪,论理是该诛九族的。但袁天成是出家人,封江兆是孤儿,都是孤家寡人,这才没有引致更大规模的杀戮。

    另外,大皇子这次的与虎谋皮,着实让人惊讶难解。于是,坊间有话说他是被人陷害的,否则一个皇子怎么可能做下这种事?这推测,不只百姓,有些官员也是信的,毕竟大皇子这些人在朝中也交下了不少人。

    若说他是被人陷害的,那陷害他的是哪个?

    众人将目光集中在了二皇子和三皇子身上。大皇子被抓,与陈小暖状告大皇子是前后脚,不可能一点关联也没有。陈小暖是什么人?那是晟王未进门的王妃!神一般的人,这几年只要惹上她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二皇子也被百姓猜测,是因为近日的一连串圣旨之中,只有一项圣旨是好的:二皇子破获益州铁砂案有功,被圣上嘉许赐金,并领了礼部的差事。礼部虽然是六部中看着最不重要的一个,但其负责各种盛大重要的典仪、外番进京恭贺等事,是与喜庆连在一起的一个部门,是建立威望和人脉部门。圣上的认命,颇有深意。

    四皇子没人猜测,因为他御下不利被圣上斥责了一番,没得任何好处!

    看着二哥得了好差事,三哥在天章阁待得稳稳当当,四皇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三哥将黄佑平交给我时,我就该立刻宰了他!都怪陈小暖那不懂事的丫头!”

    黄佑平这死东西,在京兆府招出了四皇子不少事儿,这些虽说不至于让四皇子翻船,但船帮也被扎穿了好几个孔,滋滋地进水,狼狈不已。

    四皇子的外公太傅宁良雍不赞同地摇头,“若是当时便杀了他,郡王只能任着天作胡说,百口莫辩。”

    “昙只是说句气话,外公莫当真。”柴严昙摊在椅子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