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采,傅温采怎么会做了降臣?
难道圣上真是天命所归?
“说!”
宫人拿过傅温采的折子,请君霖查阅。傅温采立于大殿中央,开始数郭董大的罪名。
这一数落就是半个时辰,共一百三十条罪名,每个罪名都有单独的折子,分别详细记载了相应的罪行。
等傅温采让人搬来一百三十本折子,连君霖都头大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罪名,其后跟两三笔解释不就行了,何必这般认真。只要他坚信郭董大的有罪,即便虚拟几条罪名,也无关要紧!
他让傅温采出面调查,一是看重别人对傅温采的信服,二也是想看看傅温采的能力。
傅温采没让他失望。
折子太多!圣上重视,此案又不可再拖,众臣干脆分坐于地,每人捧几本看,看完无异议就传给他人,有异议提出。
一百三十本折子,无一人有异议。
哪怕是私造武器,谋逆的罪名。
郭董大在各地有好几间打铁铺,谋逆之人从这些铺子购买生铁或成型的兵器,为了不抬着几箱的银子引人注目,就拿银票从郭家其他铺子走假买卖。
也正是因为如此,柳氏才能一出手就拿了那么多银子给文弘。
其他私造兵器,违禁私开铁矿、铜矿,与谋逆造反几派人马都有干系等罪名,也有详细证据,在此不一一细述。
十几条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不过众人都得了圣上的保证,无人有异议,倒是有三两个求情的,都是自家女儿嫁到郭家,害怕保不住女儿。
郭董大平时太过目中无人,以至于无人真心为他求情。
郭家是第一个受处罚的大世家,犯的是谋逆大罪,不能轻饶,要给世家大族们一个警示。但又不能太重,寒了这些人的心。
这些人最关心的是,圣上是否会趁机将郭家连根拔起,既是否会留郭家子嗣,是否会将郭家所有钱财充入国库?
这个棘手的问题,君霖文弘讨论了一夜,文弘奇迹般的没有先睡,精神百倍地跟君霖叨叨自己的想法。这让君霖以为自己今晚没能大展雄风。
后来君霖逐渐发现,文弘对政事的热情高的可怕。而且,文弘想出来的点子,有时真的让他害怕。
文弘若是在他的位置,想必不会比他做得差。
他不喜欢文弘这般聪明,却又不想文弘真的浑浑噩噩,甚至他也不愿意去压制文弘办事。
他自觉对不住文弘,文弘想要的那一点自由,在他能忍受的范围内,他都给。
议罪时众人还说上两句,此刻要定罪了,无一人站出来发表意见。就连从旧都来的大臣,也沉吟着不敢开口。
总要有个人大公无私地求圣上从严处置,君霖才好显示仁慈,安抚其他世家。
这事本该傅温采来做,可傅温采到关键时刻并没有站出来,他要试验君霖对他的底线。
君臣博弈的仗,他还没输过。
见傅温采迟迟不动,文弘心里骂了声,跳出来跪倒在地。
他还没说话,傅温采就往前走了一步要拦。君霖比傅温采更快,已经开口:“金陵王,朕知道你与郭董大的女儿有婚约,但上次郭董大已有退婚之意,朕在此为你取消婚约,你不必为他求情!”
文弘快速抬头看了一眼,君霖眼中满满都是警告。有几个想要观圣意的大臣也看到了,他们以为是警告文弘不许求情。
文弘却明白,君霖担心他多次针对郭董大,会让人觉得他冷血。他可以去阻止世家造反,那是他性命攸关所在,且那时只说处置郭董大一人。
他不能再请重判郭董大,再怎么说,他跟郭家也是有点沾亲带故!一个人处事果断些,没什么不好,优柔寡断才惹人烦,可要六亲不认心狠到底,就会被人排斥了。
“圣上。”文弘立刻反应过来,顺着喊了一声,表情为难,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君霖顺势拍案大怒,让宫人将文弘叉出去打。文弘一听是宫人,就控制不住地想笑,难道一会让他表演嗷嗷惨叫?
他被宫人拉出去之前,还为郭董大求了一句情,换来君霖一句“给朕重重地打”。
宫人带他去了偏殿,一进门,就赶紧松手,分别端茶倒水捏肩捶背。
“一会劳烦您喊大声点,但不用太惨。”
圣上要处罚臣子,尤其是杖责,宣侍卫来和宣宫人来是不一样的,宫人手段多,琢磨皇帝的意思也准,他们想打的疼,就能让人疼的生不如死。想不让人疼,就啥事没有。想让人死,几板子下去人就没气了。
宫人知道金陵王打不得,大臣们却以为金陵王会挨打,只是会挨的轻一点,所以没人担心金陵王。
郭董大既然有谋逆罪名,那拉上金陵王也不算牵强。可圣上是怎么做的?圣上可是当场撇清了金陵王与郭董大的姻亲关系!
一时间,对于“将奴”许多人深信不疑。如果不是因为金陵王是圣上的福将,所以圣上才留下金陵王性命,难道还会因为圣上跟金陵王相亲相爱不成?
知道圣上除掉郭董大的意思坚决,原先还迟疑要不要装模作样求两句情的人全死心了,不但死心,还纷纷跳出来请求严惩郭家。
等众臣将郭家几辈都拉出来鞭尸,君霖这才心满意足地下旨。
虽郭家有谋逆大罪,但君霖以仁治天下,不株连,不杀害女人、幼子、老人,只郭董大一家及参与谋逆的人家男丁处死。
郭家只郭董大及妻儿钱财、田地等充入国库,在郭家公中的属于族人的部分,由族中长辈安排,分发给族人。
郭家人十年内,不得参与科举。
圣旨一下,世家人都彻彻底底松了口气。
圣上不没有趁机对郭家赶尽杀绝,保全郭家,甚至给郭董大留了条血脉在。这就能保住家族香火不灭。
并且郭家的财产也没有被全部收走!虽然经过此次,郭家不再是世家大族,但还有金银在,多养几年,总能慢慢恢复家族兴旺。
新皇在这事上做的地道,世家官员心里乐开了花,纷纷跳出来,表示要为春耕捐钱捐物。
君霖大喜!他正舍不得开国库呢,有人跳出来掏银子来彰显他的仁慈,他自然高兴。
这些世家为什么想起来捐钱?又是文弘的点子。
文弘太聪明了,很多时候他都给出好了主意,文弘不但能遇事随机应变,甚至会想出更好的法子,给他惊喜。
第64章 小孩啼哭()
春耕很快就到,君霖又得往各地派钦差。第一次科举考试取了一百多个进士,君霖也不往翰林院送,分别打包给了各个钦差。
他不要会读书的人,他要的是能做实事的。
钦差等人会记录他们的举止行为,这些人有没有本事,回来便知。
这次不只是监督各地春耕,更重要的是监督各地粮商卖粮的价格,以及观察他们是否有继续成为粮商的资格。
除了观察粮商外,还要听取百姓对当地父母官的评价,以及对雪灾时官府处理方式的意见。这个就是文弘的主意了。
文弘也被派出去当了钦差,和骆新余一同去了金陵城附近的浊水城。
这个地方有一条污泥河,河中盛产一种小鱼,叫声似婴儿啼哭,煮出来的鱼汤很是鲜美。浊水城的百姓靠着卖鱼,日子过得尚算富裕。
接风宴上就摆了好几样鱼汤,文弘闻着香,虽然心里对污水很是恶心,还是忍不住吃了一口。这一口吃进嘴里,紧接着又吃了两大碗。
县令带着乡绅们一块迎接文弘。乡绅们纷纷上前敬文弘吃酒,他们可能是没见过当过皇帝又当了王爷的人,有好几个竟然激动地上前抓着文弘的手,说话的声音都在激动地发抖。
接风宴一过,文弘就被请到了一处乡绅别苑。本来县令安排了人服侍,但文弘和骆新余都带着许多下人,就把原本在院里服侍的人都赶走了。
吹墨跟文弘过来了,还带来了十三箱的东西。据说君霖亲自拟的单子,文弘不信,因为他出门前,君霖都没时间送他。
“我要沐浴,你出去!”文弘赶走吹墨,躲到屏风后开始脱衣裳。只有他光溜溜的时候,跟着他的暗卫才会消失。
“坑爹,还有人么?”虽然系统连报值的本职工作也做不好,但也正是因为系统有缺陷没底线,反而多了几分人性化,会为文弘做许多任务之外的事。
“没走远,不过他们看不见你。”
文弘这才放心地从衣服里袖子里掏出一张团成了一小团的纸条。
系统怒赞:“一定是你的威望值够高了,有人愿意誓死效忠你!”
“哈哈!”文弘羞涩地笑笑,“虽然只是乡绅,但我不嫌弃!”只要有人不嫌弃他就好!好歹做过皇帝,暴君还有愚忠之臣呢,他怎么能没有?终于,有了一个主动献忠心的!
深呼吸一口气,打开,看第一行字文弘就皱眉,看完,几乎想拔刀砍了那乡绅。
哪里是向他献忠心!这人之所以给他写纸条,是希望他能帮着解决一个大麻烦!
可恶!白高兴了!
严玉曾告诉他,旧朝皇室仅留下了两个血脉,一是他,二就是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不点,是临章王的世子。
几个造反的派系都想保这个小不点登上帝位,而非他。
其实他明白,万一真能复国,保他,难免以后会被鸟尽弓藏,保个小不点,以后必然是辅国大臣。且,他被废两年,这些人没有营救他,反而对文猙称臣,怕他以后会清算这笔仗。
而这个乡绅正是护着那个小不点的人!这人是临危受命,本来说好的过几日便会有人来接走小不点,但是可能送来的人和接应的人都被官府追杀殆尽,竟然过了半年都无人来接。
眼看新朝日渐稳定,想着旧朝的人越来越少,乡绅害怕了!这个孩子在他这里一天,就是往他脖子上悬了一把刀啊!
听说金陵王要来,乡绅全家一合计,索性把幼世子给金陵王,反正他们是一家人,金陵王要保幼世子,还是要拿幼世子表忠心,都不关他的事了!
他可不跟着造反了!
“我可不要那孩子,君霖本来就嫌弃我的身份,再给他抱个同样身份尴尬的小孩,他一定会更不信任我。”文弘将纸条在水里揉碎。
系统却道:“君霖对你的好感值马上就要突破一万了,突破一万后,你们的子子孙孙就会世世代代为帝王,你们俩又不能生,总要抱一个小孩回去。我看这个小孩就不错。”
文弘愣住:“什么时候好感值这么高了?”
系统沉默了,良久才道:“每天都会涨一点,你俩情深意浓的时候,我不好打扰,所以才不报。我猜君霖每天都会因为愧疚而多喜欢你一点。你对他越好,他就越愧疚,越喜欢你。”
“他对帝王偏执到了一种精神病的地步,我并没有因为这个恨他,不过嘴上免不了叨叨两句,倒让他养成心病了。”
“他应该的!”系统替文弘抱不平。
不管君霖怎么样,那个孩子文弘是说什么都不要的!
就算他们俩以后需要个孩子养老,也会找个不让君霖添心病的小孩。他们家君霖的“皇帝病”可病得不轻,不宜刺激。
“那你要怎么办?”系统强调,“好感值涨过了万,你就一定要去抱个孩子。”
“为什么!我可不想再来了‘太子病’的小屁孩刺激君霖!”文弘吊着眼睛问,“不要孩子会怎么样?”
“……”系统犹豫撒谎,“会有很恐怖的事情发生!”
“无所谓,我有君霖,我什么都不怕!”
系统暗暗咬牙!君霖算个屁,文弘为什么不依靠它?不喜欢君霖!
孩子的事就这样愉快地决定完毕。文弘不是真的废帝,那个小不点对他来说,并非是有血缘的亲人。
君霖才是他搁在心头的亲人。
既然是监督春耕,自然要见见百姓。文弘抬脚就往地里走,但是骆新余这个拥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肥田的大地主,犹豫了许久才踩着湿润的土地往里走。
百姓度过了最艰难的冬日,开春有粮食种,对君霖感激地很,纷纷表示帝王圣明,能做一万年的皇帝。
文弘笑着附和,内心几乎崩溃地狂吼:老子会造反的,你们放心!他要是真做一万年的皇帝,老子就疯了!
见完百姓,然后就是见商贾。除了见昨日给他们接风洗尘的大乡绅,文弘特意见了见当地的小商贩。
大部分百姓还是种田或者在街上铺张纸,卖些瓦盆、头绳等不值钱的小玩意。
文弘特意去问了问他们对于粮食令的看法。骆新余觉得多此一举,小商贩卖粮食的很少,因为他们很少有多余的粮食,即便是有,也卖不了多少,朝廷颁下的粮食令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小,或者说是件好事。
但出乎骆新余意料的是,很多小商贩竟然比大粮商,对粮食令还要反感,因为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令到底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因此比大粮商还要惶恐。
这便是当地县官的责任了,没将法令好好解释给百姓知道。
小县城只有两个规模不大的集市,文弘敲锣打鼓将他们集合在一处,详细地解释了粮食令,将此法令对百姓的好处,一条条表述清楚。对百姓疑惑担忧之处,也耐心讲解好。
最后文弘给了一个保证,说朝廷不会苛待小商贩和农户,颁布粮食令也是为了保护农户和穷苦百姓。
朝廷只会打击那些黑心商贩,打击那些欺负百姓之人!
有的百姓脑子不转弯,像不透粮食价低了,为什么对农户反而是一种保护。文弘也不嫌麻烦,直接从高台上跳下来,跑到百姓中间亲自解说,吓的侍卫和暗卫差点没动手将百姓全赶走。
文弘在做这些时,一点王爷的架子都没有。
他并没有给哪个穷苦百姓捐钱捐物,但他丝毫没有瞧不起平头百姓的意思在。百姓穷,他就给出点子,百姓不认字,他就督促县官办学。
他想要在百姓面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