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想说照顾不周?”瓦乌摇摇头,“今天我遇到了事情都非常满意,这顿晚宴我亦是满意,尤其是有这个可爱的姑娘亲手烹调的。”

    “如果姑娘不介意,我邀请你到我们的国家做厨师。”瓦乌借助翻译对程曼丽说道。

    大明吓一跳,这么莫名其妙的挖墙脚?

    程曼丽听懂了,她摇摇头说了一句no。

    瓦乌也不再多问什么,或许这个姑娘和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的董事长有特殊的关系,自己是来搞贸易的,可不是制造什么不愉快。

    招待会结束了,次日瓦乌把自己的全部订单写在一张纸上。一份总价值两千二百万美元的巨大订单,这次购买了可是一笔庞大的军火。

    这批军火有80%可以直接发货,所以瓦乌是跟随运输车队一起离开的。尼日利亚方面雇佣的远洋运输船已经抵达了海参崴,由于运输事宜有普加乔夫上下打点,火车已经在向海岸驶去。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克孜勒大学与天文台() 
时间已经进入到四月份,大明盘算着日子,妹妹那边的大干五十天的研究活动也差不多应该宣告尾声,他们应该已经结束了吧。√∟頂點小說,

    四月十日大明专程联系了一下妹妹。

    “哥哥已经有几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怎么这一次还是关心我?”电话的那头杨桃问道。

    “当然是关心你,我再叮嘱你一下不雅太累。还有,无人机的事想必已经要完成了吧?”

    “嘘……保密呢。至于进展嘛,一切都非常好。”

    说道研究方面的事杨桃不想说的太确切,或许这长途电话已经被窃听,或者是杞人忧天,总之还是慎重慎谈的好。反正意思已经传达到了,那边的杨明志自然会清楚。

    无人机的研究非常顺利,攻击型无人机的设计图纸基本已经完毕,具体细节部分还需要大家斟酌,总之样机很快就可生产。

    大明已经非常满意,在和妹妹聊了半个小时终于挂上电话。

    他当然是非常想妹妹的,也特别想家里人。自己也和公司的很多国人一样,大家都是在俄罗斯闯荡只是闯荡的方式不同。在这图瓦的克孜勒,大明每天要做的就是在公司里看看文件,他非常清楚要极力避免官僚主义和外行领导内行,对公司运营的不良干扰。手下都是从原来的苏联遗留下来的各路专家,他们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生活上大明并不太孤单,程曼丽算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甚至是厨娘。住在自己在克孜勒的宅子,这不太起眼的木质房屋被保安们严密保护,出行也是一众武装保镖跟随。

    克孜勒的面貌变化很大,很多工地在建设,这些新建造的住房已经在向天空发展,这些都是为了应对来自联邦其他地域的移民。克孜勒的人口越来越多,但广大的新移民依旧是底层工作者。

    这里的物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大量的居民为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以及其他企业工作,也有攒足了原始资本的人决定自己创业。一些奶牛场与牛奶加工公司迅速出现,来自哈卡斯共和国的更多的中国菜农搬家到待遇更高的图瓦种地。

    图瓦共和国毕竟畜牧业发达,奶制品、羊绒、皮革相关行业开始迅速发展,这一切都成为图瓦政府源源不断的税收。所以在能源行业不景气的现在,新的商业道路扩展了新的财富。

    所以自从图瓦共和国的国库有钱后,首先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其次最大的开销是对外投资,接着是教育投资。到了1999年,教育投入的金钱比之往年多了很多。

    “工厂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工人,这样工厂才能稳定的发展。”大明在某次被邀请去议会演讲说出了这番话。

    图瓦匮乏的就是勤勤恳恳的技术工人,毕竟广大的国民牧民居多,现有的工人则主要来自其他的联邦主体。

    政要们已经见识到了工业对于图瓦经济的重要性,1998年的gdp比之以往多了几倍,要知道整个图瓦区区二十多万人罢了。这一切还不是能源行业与军火行业的推波助澜?

    所以当图瓦开始重视教育后,首先得到资助的就是克孜勒大学。

    克孜勒当然也是有大学的,只是这个大学的师资力量实在不行,长久以来就是苟延残喘的不倒闭罢了。图瓦的孩子就少,到了上到大学的人更少。俄罗斯联邦本来规定是十二年义务教育,可因为福利体系全面崩溃的时代这些全成了昨日黄花,在图瓦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谋生,能上大学的学生是在不多。

    克孜勒大学的校长卢比斯基亲自找到大明。

    这个人估计是希望得到一笔捐助吧,大明猜测着。坐在公司的办公室实在也没什么好做,见见这位校长也很不错,如果他要钱,适当赞助一笔也是极好的。大明这么想着就邀请卢比斯基进门。

    大明大量着这个人,他看起来很清瘦,个子倒是很高。

    作为一个老板,有时候不自觉的一股老板范儿就展现出来。大明穿着羊毛外套坐在老板椅上,仿佛就差敲着二郎腿叼着雪茄了。当然那样就太傲慢了,大明自诩还是个孩子,暂且就不用给这个客人太高的礼节。

    卢比斯基摘下他的帽子放在胸前,说道:“尊敬的弗拉基米尔,我这次来是希望你……”

    大明举起右手做了个推挡的姿势。“我大概已经猜到了,您是来要钱的。如果是支持图瓦的文教事业,我绝得自己有必要支持一下,只要赞助的费用不离谱,以及费用真正用到建设而非中饱私囊,我自然会大力支持。”

    这个孩子既然都清楚那么就直接开门见山的好,卢比斯基说道:“我这次来确实是希望得到你们公司的一笔赞助,为了克孜勒大学的发展,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天文台。”

    “啥?”

    “我是说,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天文台,但资金实在有限。”

    卢比斯基解释了一番,原来是他觉得很多大学都有一些厉害的科研机构,甚至还有天文台。图瓦位处高原,这里长时间干冷少于,天空的水分较少并且空气澄澈,在山包顶端建立天文台定是极好的。

    他这么一说大明来了兴致,再说图瓦的文化教育如今也确实到了不得不好好发展的地步。

    葛道夫斯卡亚,这是秋明州战争期间遇到的葛道娃和她收留的那些孩子的大社区,现在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集体农庄。一些年轻的移民被分配到那里,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种土豆等,还有一个暂时的住所。

    这个大村的孩子非常多,同时根据公司的高层诸如杨桃的大力支持,大量的其他联邦主体被收留的孤儿,他们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图瓦,这个数字到了1999年的四月已经达到了八千多人,对于图瓦简直是一场婴儿潮。

    食物消耗并不到,这些孩子就是图瓦未来的生力军。大明很佩服妹妹的展望,孩子再等上十年就可以成为工作者,届时这里的经济会大爆发。

    但在经济爆发之前,这些孩子们必须被教育成高素质的工作者,教育确实要发展。

    克孜勒城区正在建设新的综合学园,葛道娃带来的孩子们已经完成入学,大孩子不想继续深造的直接成为学徒工。

    卢比斯基希望建设天文台的事大明同意了,反正就是买个高级天文望远镜什么的就差不多了。大明稍微思考下又有了新的想法,干脆克孜勒大学也扩建一下。

    这个决定卢比斯基当然是非常高兴的,现有的教学设施实在老旧不堪,再者大学生也就区区二百多人。

    “以后考上大学的人会越来越多,师资力量必须得到加强,科系也需要增加,再者我希望这里成为我公司培育人才的摇篮。”大明如是说道。

    作为校长当然学生越多越好,卢比斯基经常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联邦主体唯一的一所大学的校长,学生们区区二百多人简直是巨大的讽刺。现在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愿意投资,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时间最好不要浪费,大明在送走了卢比斯基后直接就找到了普加乔夫。这件事他不反对,只要不损害切身利益随着大明怎么搞。另一方面,关于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支持建设大学的事议会非常欢迎,并且表示政府也需要出一笔钱。

    所以启动资金很快到位,在卢比斯基与大明交流仅仅三天后,一批工程队就去勘测划拨的土地了。

    到了这时候大明又想起了天文台的事,卢比斯基已经在地图上把自己希望的位置划定,当看了地图后大明乐了,这个地方他去过——奥兰德涅夫城堡的遗迹

第三百八十八章 城堡选址() 
奥兰德涅夫城堡的遗址,大明当然还记得那里,甚至那个猎人为了躲避风雪而挖洞的避

    难所。

    匪徒袭击事件已经过去很久,这里早已恢复了平静。那一次正值冬季,如今图瓦的春季

    温度适宜,奥兰德涅夫城堡周围郁郁葱葱。

    克孜勒大学想建立一个天文台,那么在图瓦的油田区附近的山区确实是最合适的地点。几

    百年前的俄罗斯探险家选择那个山头作为营地是有道理的,海拔较高,山头没有灌木丛完全是

    一片草地,周围的山坡也有可以直接使用是石材。

    大明决定去亲自看一下,既然建设天文台已经成为定局,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再搞一些

    别的,比如让城堡的废墟恢复原状。建立一座城堡,模仿古代的样子,就像一些油画里比如德

    国的那些在森林中的城堡,想必建成之后一定有别样的感觉。

    “给你妹妹的礼物,就是建设一个城堡?”普加乔夫抽着雪茄微微一笑,他想了一下问道

    :“你是不是打算把新的城堡作为你以后的家?”

    这个大明到没有仔细想,复制城堡搞得如同封建领主那样?或许这样也行,城堡作为正式

    的住所。自己有钱有势力,手头上还豢养着一百多人的保安,所谓的“武装家丁”。

    以后大家要是都住进城堡也能省去很多事,更重要的中古时代的风情也别有一番风味。

    就这么决定了!这件事大明要求普加乔夫先不要告知妹妹,这个就算是一个给她的惊喜吧

    大明跟着几位建筑工程师和一批测绘人员坐上了开往油田的火车。

    这火车就是公司大力营建的,第一期工程早已全面竣工,火车一直修到了油田区,岔路口

    则向北通向哈卡斯共和国,但对方对修铁路的事并不是很热衷,所以暂且只能修到边境。

    火车还是采用蒸汽车头,之所以选择这个还是因为构造简单。大明对铁路的事略知一二,

    首先用电力机车当然更好维护,速度也非常快。只是图瓦这个糟糕的地方,秋季下冬雨后对于

    电力枢纽都是很大的灾难,到头来还是老旧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更靠谱,并且在极寒的情况

    下烧煤的蒸汽机更有优势。

    所以火车的速度不是很快,最快达到60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前往油田区也要行进四个小

    时。

    火车是客货混装,一些乘客是往返于图瓦的一些城市,火车方便的他们的出行,当然还有

    货物的运输。建筑材料通过火车运往油田区,修建那里的工业厂房还有温泉设施。大明想着,

    以后要搞天文望远镜,大型设备想必也是用铁路运输。

    火车顺利的停靠在油田火车站,现在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座小镇。

    大明在随行人员陪同下下车,他看到了司机司炉一脸黑的在喝水。“呵呵,这蒸汽机真是

    落后。”

    这蒸汽机车当然落后,本来这个车头就是买的老家伙,安装了新的炉子后继续上路,原本

    的车头有着五角星和cccp大牌子。鬼知道这东西是不是还参加过二战。

    总之油田镇的大家都非常忙碌,现在很多勤劳的中国工人在这里上班。普加乔夫别西卡重

    工也有油井在这里,这是大明的公司当然雇员里有很多中国人这无可厚非。这里也修建了一些巨大的原油储备罐子,更多的则是通过输油管道运到克孜勒进行深加工。

    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当下,石油工人的工资依旧是高薪,就连国营公司的工人也是如此,

    这一些都拜石油深加工所赐。

    刘根申还在这里监督着石油开采,得知杨明志来了,他也赶紧赶来。

    “这里一切都很好,现在每个井每天的产量八百桶,这里的开采条件可以说并不好。”刘根申介绍道。

    “一吨油就是七桶,咱们这儿的原油发粘含硫量还多,加工起来也挺费力。”

    “但如果要提高产量只能继续钻探建立新的油井。”

    大明摇摇头。“刘叔,我绝对没有不满意。俄罗斯的石油都是这个样子,最好的轻质原油

    还是在中东在伊拉克呀。”

    伊拉克,大明说这个三个字的时候马上想起了妹妹。美国人真的事为了抢石油,才借助那

    场大灾难才发动的战争?谁知道呢?她还说是因为那个人要拒绝使用美元结算而被美国搞掉。

    但伊拉克过于遥远,那里有好油也不是自己未来发展之路,以后继续在秋明挖油就很好了

    ,再说这图瓦的地下说不定还有石油呢?

    在油田镇住了一晚后,大明和勘探队向奥兰德涅夫城堡遗址前进。

    上一次前往这里是为了救援被匪徒绑架的孩子,现在通向山丘已经修了路。大明费解的问

    道油田镇的公司员工这路的缘由,回答也挺有趣,因为山区有现成的石材。

    “有石材就好,省得再从克孜勒运材料。”一名勘探队员说道。

    道路连接到了一个采石场,这些老毛子为了获取建筑材料在炸山,一面山坡已经被掏空了

    。大明趴在车窗看着,这些石材一定成为了整个图瓦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材料。

    车子停在了山坡下,小溪和当初的避难所都在。大明斗着胆子拿着手电再次进入那个山洞

    ,这里有人居住过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