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当然,咱们女孩子当然要最安全呢。”杨桃笑着把她拉进去。

    澡房里又一筐被烧的滚烫的石头,褪去衣装的两人接着蓄电池的灯光站在鹅卵石地上,杨桃举起水桶里的水瓢,一瓢水浇在石头上顿时整齐沸腾,昏暗的灯光下顿时烟雾焕然。

    木馨放松自己,她所在木凳上接受这蒸汽的蒸腾,温暖贯彻全身把一天的颠簸清除掉。

    “姐,等一会儿还得用肥皂清理污垢,一会儿后背帮我擦擦。”

    “好。”木馨闭着眼睛回答。

    女孩的待遇就是高,队伍里的女子都是这样包括葛道娃本人。

    洗完澡的两人穿好衣服,户外的风凉凉的。风声之下是一片鼾声,这帮士兵不少人是睡在户外,他们搭建起临时帐篷,甚至有的人把坦克或者装甲车舱盖打开,他们就睡在里面。

    普加乔夫建立了临时指挥所,这么晚了还得一众参谋规划着路线,杨桃好奇的就跟着去。正巧大明也在场,看着出浴的两个女孩,他们的头发甚至还湿漉漉的。

    “桃花,你赶紧回去睡觉,我就怕你着凉。”

    她摇摇头。“我才不会着凉,大不了我再穿件外套。”

    大明不跟他们废话,赶紧找来两件军衣披在二人身上。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叛军攻势() 
杨桃看到这简单的指挥所,这根本就是一户人家。他们并不像中**队那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谓非常时期,这间房屋被征用了。

    就在吃饭和洗澡的功夫,临时的工兵迅速搭建起电台,汽油发电机为整个指挥所供能。“我们在这里可以和外界联系?叛军不是把通信都切断了?”杨桃突然问道。

    “不,这里的基站我们已经修复了,一台发电机正在供能。事实上我们直接可以和图瓦联系?”一名参谋说道。

    “那到底联系了没有,你们都说了什么?”

    妹妹非常兴奋激动,大明让她安静下来。

    就在刚才,第一次通信一下子连接成功。普加乔夫成功和鄂木斯克通信成功,并且得知运送俄军的飞机已经抵达这里,甚至包括那些中国志愿军。他们人和部分装备抵达的鄂木斯克,大量的重装备则还在路上,由铁路运输。

    俄军不打没准备的仗,考虑到叛军的性质,整整一个集团军。同室操戈的事俄军从未想过,那么现在面对这种情况,面对数量庞大装备又一样的叛军,平叛的方法只有一个,即调集大量的部队。

    而且就在刚刚和图瓦共和国的通信中,就连图瓦也在集结部队,组织大量民兵向鄂木斯克方向赶。“总统杜克巴耶夫号召前红军、牧民、退伍士兵,并集合全部现役部队,带着武器弹药向我们这边前进。”普加乔夫高兴的说,这老家伙的满脸欢笑杨桃也跟着乐。

    突然她想到,这个人不是说中国志愿军已经抵达鄂木斯克了。“那么我是不是也能和我爸爸通信了?”

    “当然,我刚才已经和他报平安。只是你和木馨在洗澡不方便嘛。”

    “你咋能这样。”杨桃嘟着嘴不高兴,强烈要求再拨打一次。木馨也有同样的意愿,她是希望借助胡诚河把平安告知国内的父母。

    另一方面,在鄂木斯克。胡诚河的部队以及非战斗人员临时安置在俄军的军营,现在的军营已经到处是军用帐篷。n维和部队的到来当即成了各路记者围攻的对象,关于为什么中国要派出维和部队,胡诚河和其他人员都是同样的话,为了世界和平。

    话都是这样说,但不死心的记者们还是想问出个确切原因。所以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瓦洛佳说,这次自己和中国维和部队一同赶来,目的是增援战斗在最前线的库塔比特卡的守卫者。他更是直接表示,那支守卫者部队的领袖就是自己的父亲。

    真是一个大新闻,前红军军官和市民工人组成联合部队坚守着,不过瓦洛佳赶紧表示,油田守卫者面临着十倍敌人的围攻,现在已经率部撤离。他站起来说道:“这不是逃离,油田守卫者为了避免弹尽粮绝而撤退。我们将会师,接着联邦的大部队,还有来自图瓦共和国的大批志愿军,我们将组织强大军团,和来自西方的普丁率领的联邦军队合围秋明州,我们将解1放秋明州。”

    新闻发布会后,军队立刻收到了来自普加乔夫的通信,大明和胡诚河密切联络。这番该说的都说了,他刚想休息,马上通信员又把电话拉过来。“首长,您女儿的电话。”

    胡诚河赶紧接过电话,女儿嗲嗲的声音暖彻心脾。“听说你刚才在洗澡,看来你过得很好。打仗太危险了,你要保护好自己,爸爸去接你。”

    “就跟我说这些?爸爸我很想你,我很想家里的大家。我在这边很好,我的朋友们都没有受伤。只是战争我会继续参与。”

    胡诚河呵呵一笑:“你这个小丫头真不简单,现在爸爸手里的装备,听说都是你的公司生产的。你这孩子居然是个大军火商,我听说你还发明了秘密武器。爸爸很好奇呢。”

    “那个啊,那个就是云爆弹大改。”看来消息太灵通,她决定不再掩饰什么,如果父亲都知晓了,那么国家也应该知晓了。“我发明的好东西当然要给国家咯,不过你要帮我把坏人赶走,他们可是要霸占我的油田呢。”

    聊了一会儿后,杨桃把电话交给木馨,自己和哥哥回到住处。

    说了一大通自己就觉得嗓子疼,大明赶紧拿出一包红茶粉,热水一冲就是一杯甜甜的饮料。户主人的小家伙却看上了这包俄军军粮包,大明又把里面的东西拿出。这一个餐包足够一名士兵一整天的高强度行军,就如里面的满是油脂的牛肉罐头,吃了一个一中午就可以不用吃饭了。

    大家纷纷睡眠,这一宿只有在城市外围监视的哨兵没有睡。

    早晨,正当大伙起床后悉数时,西方突然传来一连串的沉闷爆炸声,那正是库塔比特卡的方向。

    杨桃赶紧吐掉嘴里的牙膏水,扭头想着西方望去。

    几名士兵迅速爬上成里最高的房子,架起望远镜眺望。“敌人好像在大规模轰炸,那边的烟雾非常多。”

    这是叛军的冰雹火箭炮在做大规模轰炸。卢斯科夫的部队抵达了库塔比特卡城外围,清晨时侦查部队向城市进发,他们遭遇了反步兵雷的轰击,这被认为是油田部队的疯狂抵抗。卢斯科夫下达的命令是必须歼灭这个“钉子”,于是大清早,所有的冰雹火箭载具排成一排向城市轰击。

    但轰击的地点是确定了的,他们没有轰击石油管道和储油罐,这些东西毕竟还有用。于是就是早晨的这一幕,几十公里外的大家已久能感受到。而且西伯利亚的空气特别澄澈,那些蘑菇云依旧可以看到。

    必须要继续撤退了,普加乔夫要求大家加快进度。士兵迅速为车辆灌满汽油,用完的油桶就地扔下。妇孺坐上卡车,士兵爬上装甲车和坦克,或者是坐在坦克拖拉的平板车上。奥尔沙亚城内也有一些农用卡车,拉夫连季的手下也搜集了一批汽油。燃料没有问题,所有的人也能勉强的完成摩托化,以至于每辆步兵战车里,里面本来坐七人,现在挤进去十多人,而且炮塔上还得坐着不少。

    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下一个目标伊西姆城撤离,在经历了一整天的跋涉后,部队只能露宿野外,就在西伯利亚的旷野继续做环形防线。

    在野外行军效率太慢了,很多人受不了这种颠簸。杨桃也是被折腾的胃部难受,木馨则干脆呕吐。

    大明是男人还好说,可她一个十岁小娃,这么折腾整个人都蔫蔫的。诚然她依偎在自己怀里,那自己可是特别高兴的。可看着她难受心里也特别难受,难道就不能走公路么?

    “走公路也可以,我们就快到公路了。但是到了公路可能要面对叛军,战斗随时发生。”普加乔夫道。

    有些士兵也提出类似的要求,过于颠簸的进军对人员的精神消耗非常大,别突遇敌人后,因为疲劳都无法战斗。

    普加乔夫做出了一些妥协,这是拉夫连季称叛军不会过分扩张,或许是有敌人,那也应该是强盗之类的。

    新的一天,耶夫洛夫领着人作为尖兵,开着几辆吉普迅速抵达公路,并作为先头部队开路报告情况。因为叛乱的事,公路上已经没了车辆,但他们还是发现了一些人。

    这里真的有强盗,他们在欺负落单的难民。他没有犹豫,在汇报完情况后迅速投入战斗,狙击枪轻松消灭了强盗,拯救了难民,顺便也缴获了强盗的摩托车。

    难民在惊恐中被赶来的侦查兵围住,在一番解释后他们放下芥蒂。原来叛军攻占了亚卢托罗夫斯克和扎沃多乌科夫斯克,不愿意加入叛军的人不少被杀死,很多人在四处逃亡,在逃亡的路上还有匪徒的袭扰。

    耶夫洛夫让这几个难民男人等待一下,很快大部队赶来。

    “你们到底是谁?你们不是叛军!”一人惊呼道。

    一名士兵抱着坦克炮管跳下来。“我们当然不是叛军,看看我们坦克上的国旗。遇到我们就好了,我们要撤往伊西姆。”

    “伊西姆?我们都在向那个地方跑,很多人已经抵达了。”

    难民被要求上了卡车,然而一路上部队发现了更多的难民。车队的承载能力已经到极限了,杨桃是希望他们都能坐上快捷的交通工具,普加乔夫斥责这是小女孩的过分仁爱。似乎有些圣母心了呢,在战争状况下最先保护好自己然后才是他人。

    当然普加乔夫送给难民一些粮食,并要求他们跟着车队走。只有受伤的难民可以上车,他们也多是受了轻微的枪伤,或者其他别的。木馨等临时护士为他们包扎。

    部队停下来时,就是最主要的医疗时刻,难得的场景,杨桃下了车把相机接来给木馨这个伟大的护士拍照,未来这些照片将送给木涛。

    当然她也和其他的一些带有相机的人拍照,这些珍贵的战地照片将作为战争纪实,也是叛军与卢斯科夫的罪证。

    坦克在公路上推进,履带上的泥土逐渐消失掉,而水泥路面也迅速被钢铁的履带压出凹痕,顺便也就成了难民撤退的路线图。

    看起来部队到了伊西姆就可以停下来整顿了,沿着公路狂奔到距离鄂木斯克州非常近的城市,想必敌人也不会进一步进攻。

    在那里一定能见到养父,还有祖国的军队,杨桃内心充满期待。

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地记者采访() 
车队在公路上狂奔,在之前休息的时候部队成功通过电台和伊西姆取得了联系。当地官员和防御部队得知一支一千多人的友军正从前线撤离,这样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他们是非常欢喜的。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马上被已经守在城里的战地记者获悉,这里甚至也有更早的来自中国的记者,守卫油田的俄军撤离前线,这么一个大新闻当然要好好报道一番。

    战地记者柳德米拉,在俄罗斯战地记者也要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训练,如此才能获得执照。她的军事训练全部合格,做这一行自己可不是花瓶。在俄罗斯和大多数国家新闻界,拍须溜马之徒不会成为真正的职业记者。记者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告诉人民所不知道的事情和感兴趣的事情。

    来到这儿的一段时间,她面对的更多是难民,所采访的也都是他们诉说的可怕故事。“叛军占领区一片混乱,他们会杀死你,就像屠杀难民一样。而且前往的道路还有匪盗。”伊西姆城的防御指挥官科涅夫阻止了记者们的要求,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护送他们。

    耶夫洛夫依旧作为先头部队,他们的吉普车车头悬挂着俄罗斯国旗还有图瓦国旗,这些显著的标志正是身份的象征,城外的检查站没有阻拦。

    等了一小时后,大部队,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出现在伊西姆人的视线里。那些重型装备对于这个城市简直是奢望之物,要知道这座城市已经涌入了两万人,而这座城市的原始居民不过几千,所以所谓的武备也就是警察部队而已。

    难民涌入后,城市的守卫就交给了警察局长科涅夫,前军官的他毫不犹豫的武装起难民,民兵组织迅速超过两千,可惜这些动员兵也就控制局势。所以正规军的抵达很好的稳定人心。

    然而他本想着这是曾经击败叛军的强大军队,谁知纷纷下车的人,相当部分穿的五花八门。普加乔夫下车,他还穿着老军装可惜没有简章。科涅夫看着这人十分怪异,他居然穿着苏联时代的衣服,不过他就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达瓦里希,我是伊西姆城警察局长兼守备部队指挥官,请您上报番号。”

    “番号?”普加乔夫实在不知该怎么说,想了想,他说道:“我是图瓦共和国能源部长,这支部队是图瓦共和**队,市民,工人,还有外国志愿者所组成。”

    一听到这么复杂,围观的记者立刻长枪短炮对准,闪光灯此起彼伏。此刻柳德米拉和她的中国同行也在记录这个重要的时刻。

    部队陆续抵达,在伊西姆城外的一些空地,这里将是装甲车和坦克的停车场。

    柳德米拉和摄像师一众人就待在部队通向停车场的拐弯处,因为这里,坐在战车上的人要纷纷下车。

    “是的,我现在在伊西姆城,从前线库塔比特卡撤退的油田守卫者,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这里。根据情报,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击退了叛军契科夫团的部队,并突袭了叛军的军营缴获了大量装备。现在他们遭遇了上万叛军的袭击而果断战略撤退,那么下面我们采访一下普通士兵。”

    她拿着话筒,摄像机跟着前进。在众多下车的士兵中,她采访到了一位,正是到这里寻找老大的耶夫洛夫。他高呼这弗拉基米尔和别西卡,结果被柳德米拉抓个正着。

    “达瓦里希,请你说说这场战争的经历可以吗?”

    “等会?我在找我的孩子们。”

    “孩子们?你的孩子也经历了战争?”

    柳德米拉跟着他跑,似乎这个战士非常有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