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秘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秘术-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天道无为的道理;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可以主观意愿去过度追求外物,这是人道无为的道理。呵呵,想不到我们茅山宗千百年来深研术法,原来不过是误入歧途,违了道法自然的道家根本。”

“越是聪慧练达之人,心中的贪欲越是炽热。其实咱们道家的长生贪欲,和世人的口腹之欲又有什么区别?老夫当年一意修习术法,为的只是修身养性,不料修到一定境界,却再也无法克制心中贪欲,为求得长生方术不择手段,甚至丧心病狂,却不知贪心起时便是仙道离时。以前老夫心怀悲愤,一直以为自己失却形骸是受邓师侄所累,却不知自己受贪欲之累,早已与仙道无缘。”

“丹家以服丹为求仙之径,相信丹之神力可以祛除体内三尸诸恶,进而羽化成仙。我们茅山丹宗更发明魂魄炼丹之术,以为合符箓宗镇魂控魄之功,定能悟出更为便捷的修仙之路,但老夫依法练习,却始终无法成丹,心灰意懒之际,正要放弃这祖传秘法。也是机缘巧遇,竟从你那里求得千年至阴玉石,却不知邓师侄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突然前来作梗,老夫术法修为不足,敌他不过,只好重施开剥之术,将玉石埋藏在自家体内,嘿嘿,丧失形骸,这不正是贪欲之报么?”

他脸现微笑,低头看了我一眼,道:“那块玉石与你并无益处,又何必苦苦寻觅?心生贪欲,必受贪欲之累,你这小子还没有觉悟吗?”

我愣了一下,从话中听来,这陶诘道士似乎对我并没有敌意,当下把自己寻找千年阴丹的用意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陶诘道士听了也是一怔,随即点头道,“阴丹为至阴之物,阴阳相济,或能解开你师兄元神之厄。”他沉思了一会,又笑道:“邓师侄果然神通广大,他封闭你师兄的元神,只怕也是迫使你前来寻找阴丹的吧,嘿嘿,他想要火中取栗,定然是不离你的左右,你这一路可有得苦头吃了。”

他笑了一会,慢慢转到白棺前,他凝视着棺内,脸色渐转郑重,他以晚辈的礼节拜了几拜,忽向我问道:“这棺中的老者,你可知是谁吗?”

“孙祖?”我在心中早已认定这位明代衣冠的古尸是丹宗孙祖的遗蜕,这时见到陶诘道士这般举动,心中更无怀疑。

不料陶诘道士摇头道:“既成丹药,何来孙祖?孙祖服食魄丹,早已身化山娆,不复为孙祖之体。山娆者,丹童也,后人得之,虽不能证得仙境,也可收益寿延年之效。”他看了一眼昏迷中的地丙道人,“此人受棺液侵蚀,元气受损,生理机能衰变,但只要食得一片山娆,即可回复如昔,这个你倒不用担心。”

他把眼光从棺中的老者身上收回,慢慢地盘膝坐在地上,冲我笑道:“对了,你这小子要寻那块玉石,可到龙虎山中寻找,只是能否收回,可就看你的造化了。唉,老夫既然觉悟,又何必牵挂这些世俗小事;在红尘里苦苦恋栈?老夫去呀!”

他靠在白棺前,脸露笑容,身体突然变得僵硬,我想不到陶诘道士会说走就走,待得反应过来,老道士已经彻底消失了,棺前只留下天乙道人早已丧亡的躯体。

我曾在天书中知道山娆的存在,所谓山娆,在茅山秘术中又称尸瑞、丹童,是一种可以让人返老还童的东西。据卢生在书中记载,北宋时茅山符箓宗的一位大宗师和宋太祖赵匡胤交情极好,赵匡胤即位后,符箓宗盛极一时,茅山道士登堂入室,俨然成为道家正宗。茅山宗感恩戴德之余,便幻想能让宋太祖长生不老,皇位永固,于是集众人之力制作尸瑞,据说居然获得了成功,正要进献之际,赵匡胤却在“烛影斧声”后突然死亡,他的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即位,符箓宗这下慌了手脚,急忙把好不容易制作出的山瑞毁尸灭迹,才算是逃过一难。(!)

正文第八十七章龙虎山

白棺中的明代古尸是丹宗的一代大师孙祖。他临终时吞食大量的魄丹化成的山娆,功用和符箓宗制作的山娆一样,确能收到返老还童之效。其实所谓的返老还童,说穿了就是修补人体因衰老而逐渐衰减的元气,并恢复肉体的原有功能,并没有长生永寿之效,所以真正的修炼士不屑为之,倒是世俗之人最为热衷。古人认为“魂制精神,魄控肉体”,只是许多方术找不到魂魄合练的途径,或专注炼魂以求长生,或专注炼魄以求驻颜,像孙祖这样的茅山丹宗祖师并非不懂魂魄合练之道,只可惜造化弄人,他历尽艰辛最终练出的不过是可以养颜的魄丹,他临终时吞食魄丹化为山娆,或许是一种自我惩罚,又或许也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因为制作山娆是茅山符箓宗的不传之秘,只有符箓宗的大宗师自愿舍弃生命,并且还要合众人之力才能够制作成功。

我从孙祖的遗蜕中取下一小片尸蜡状的东西。背着地丙道人离开了这处水塘,临行前,我把天乙道人放入白棺,和棺中的古尸一起掩埋在远离水塘的一处山坡下。本来还打算重新到丹房里看看究竟,但走出水塘后才发现我们已到了一处平原地带,远远地只看见只栖霞山顶云雾缭绕,离我们已有数公里之远了;一切就像梦一样虚幻,然而眼前天乙道人的坟墓和身体虚弱的地丙道人却又是那样真实。

在附近的一座小村落里,我向朴实的村民借来一瓶冷水,找了处偏僻的角落,把把那片尸娆喂服给地丙道人。古人认为千年朱鳖(据说千年以上的龟鳖会通体棕色)能够自行脱壳,其肉身亦呈棕色,只是不再在水下生活,而是常常活动于深山的洞穴中,称为山娆,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有些修道士长生心切,又吃不得修炼之苦,妄想不劳而获,他们经年《于谦传》也有描写,许多士人以为灵异荒谬不足采信,但先师卢生在天书中却是深信不疑,不过他虽然相信山娆的存在,但并不相信是千年的朱鳖所化,“万物有灵,最灵莫过人类,养颜驻寿,最妙莫过精神”。他认为所谓山娆,多是道行高深的修道士临终时所化,这些修道士活着时养颜有术,死亡时驻魄有方,化成的尸娆的确能够养颜驻寿,但说是长生不老就荒诞不经了。卢生因而感叹道:“为方仙道,依于鬼神之事,异类相求,必然不知所终,须知世间灵异,不过魂魄二字。”“鬼神之事,终究虚幻”,他不信鬼神,我和张铁嘴也跟着不信,张铁嘴常说,我师之言岂有谬哉?魂魄之事,不着形相,却构成万物,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就如咱们算面看相。虽然百无一验,但口诀云:“神足现于目,气足现于声,精足现于齿”,通过察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大体也能估算出这人的状况来。

想起张铁嘴,我不禁叹了一口气,弯腰背起地丙道人。那片山娆果然有效,不过一刻工夫,地丙道人已恢复到旧时的模样,甚至比以前更加精健,只是他依然昏迷不醒,显然这种山娆只能修魄不能控魂,天书上的记载果然不错。

我来秣陵寻找炼丹的陶诘老道,是为了夺回那块从我手上失落的商羊玉石,只是夺回玉石的目的,已经不是解救封印在里面的千年阴魂,而是为了炼制千年阴丹,拯救张铁嘴的性命了。这些天四处奔波,几乎没有养性调息的时间,但在间隙里偶尔还能忆起自己最初的梦想,一时有些啼笑皆非,又生些莫名感慨,一个人的一生,到底会由多少背离初衷的往事串织?怪不得古代先哲认为人的生命轨迹是一条曲线,当我们以为笔直地走在人生道路的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最初的方向。很多时候我已经有点明白桀然禅师“随缘任运”的道理了。

陶诘道士一心求仙,吞服玉石后却遭致骨肉消融,最终魂飞魄散。他放弃天乙道人的附体,也许是在最后时刻终于认识到即便能够附着人体,最终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他们茅山道士一生镇魂灭煞,最忌讳的就是死后被别人如法炮制,他散去魂魄,也算是随缘任运,真正得到了解脱。

但是随缘任运,生死关头却不能听天由命,何况那块玉石关连着张铁嘴的性命,前途再过凶险,自己决没有理由放弃。那块千年玉石炼制的阴丹可以修复元神,从陶诘道士的情形来看,确是有着类似功效,他能寄存在那处分魂裂魄的地洞中,和那块玉石一定不无干系,玉石尚且如此,炼制成阴丹后自然更有功效。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相传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此后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在龙虎山寻仙觅术,在道教里为正一教领袖,在世俗中位极人臣。颇像儒家中的孔子地位,形成文化史上世袭传承的“南张北孔”两大世家。不过张道陵虽为天师,其方术还是走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领袖张角的路子,以符箓神水为主,至于所谓的“丹成龙虎现”,只是道家对内外丹成的通俗说法,后人穿凿成一龙一虎在山中呈现,实则是对术法称谓完全无知的表现。

我和地丙道人赶到龙虎山时,任天庭已经在山下的一家客栈里等了三天。在秣陵镇歇息的时候,我把自己赶往龙虎山的讯息用符纸告知了任天庭,龙虎山人海茫茫。要找到直比大海捞针,只有任天庭的占星术才能给我提供帮助。我虽然修习《璇玑罫》,但时日无久,又太过急功近利,只专注真炁的清修,对占星和风水穴脉的关系未能融会贯通,无法通过占星探知玉石的下落。

当天晚上,我和任天庭两人出外占星。任天庭第一次出远门,颇感新鲜,他知道所有费用都由我买单,心情大快这几天在客栈里大吃大喝之外,居然还托客栈老板买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非让地丙道人替他看守不可,地丙道人虽然不情不愿,但他拗不过任天庭,只好不情愿地答应下来。

夜晚的龙虎山寂静无人,远看去只能看见一片黑魆魆的山林,我们三人日里已对龙虎山的地形大致作了勘察,这里的游人并不多,山中的天师府早已破败,据说已被当成了学校,可惜里面并不学道术,其实从白天的景象来看,龙虎山的道教气息也若有若无,倒是周围的商铺林立,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听客栈老板说,不久后天师府就要重建,龙虎山要开发成一个道教圣地,还要把跑到台湾的后代天师请回来,见他说得煞有介事,我和任天庭两个人都哑然失笑。

世人愚昧,情愿被表象所迷,所以才会有佛像膜拜,供奉祭祀之事。不通道之本源,就算重修千百座天师府又有何用?

子夜时分,我和任天庭到了金龙峰上,任天庭行起禹步,开始占星,他占的是物之精气,实则是望气术的一种。古人认为物之精气上达于天,这种看法是否科学尚待研究,但古代精通占星术的望气大师能够通过望气对应地上分野,判明某地的吉凶祸福,并能探察地下的宝藏,却不全是牵强附会的神话,最著名的“丰城剑气”就是其中一个事例。

《晋书。张华传》有详细记载:西晋初年,东吴尚未灭亡,二十八宿的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斗、牛之宿对应的分野正是吴越,许多方士认为那是东吴的王气还很强的征兆,但不久东吴被灭,那道紫气却更加充盈。

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占星之术,就暗地里向他请教,雷焕说紫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的缘故,具体地点在豫章丰城县,张华就任命雷焕为丰城县令,在县监狱房基下掘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内有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是我国最为有名的两把宝剑,当天晚上,斗牛之间的紫气就消失了,所以后来又有唐人王勃“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之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任天庭占星完毕,星光下只见他满脸惊奇,龙虎山金玉之气虽多,但多数集中在仙水岩的崖墓群中,并不作长距离移动,显然不是那块千年玉石,任天庭沉吟半天,说,莫非携带玉石之人并没有来这龙虎山?那陶诘老道随口胡说,咱们可上了他一个大当。

我想起陶诘道士自散魂魄时的情形,不禁摇了摇头。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陶诘道士既已顿悟,又怎会故意谎言欺骗?他说玉石到了龙虎山一带,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之所以找不到,极可能是携玉之人行止诡秘,当然也说不定是任天庭的占星术出现了问题。

任天庭听我怀疑他的术法,神情有些恼怒,他歪头想了想,说:“老朽的占星术修自远古璇玑,自然是博大精深,不过《璇玑罫》看的是大风水,占的是人间祸福,怎会在这等小事上下功夫?纵然是金石望气,也是占算世间罕有的奇珍异宝,你那千年玉石算什么宝贝?”

他唠叨了一会,又问起陶诘道士的详细情形,冷笑道:“茅山术法镇尸灭煞也就罢了,还要幻想长生,当真是缘木求鱼,丹宗以魂魄炼制丹药,本就是荼毒生灵,大违道家慈悲之理,落得灰飞湮灭那叫自作孽不可活,那个孙祖更是可笑,他把自家肉身化为尸娆,学唐僧肉么?”

我心中焦急,一时无暇理会任天庭对茅山宗的嘲笑,说道:“老任你出身不好,当然理解不了孙祖舍身为人的高尚情怀,这个咱们先不去说它。如今之事,还是尽快找到那块玉石为正经,你的占星术既然精深无比,怎么连块玉石也找不到?找不到玉石,我那师兄张铁嘴可是大大不妙。”

“你那师兄也是咎由自取,一个穷算命的,学了点三脚猫的术法,就想得道成仙,这不是太不自量力了么?”任天庭不怪自己占不到玉石的下落,反怪起张铁嘴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你那师兄平日算命骗人,又贪恋财物,哪里有一点仙风道骨的样子?如今他元神被掳,正是德行不修的果报,咱们干脆不用管他。”(!)

正文第八十八章因果报应

嘶哑的声音来自水流的上方,我抬头看去,只见一只巨大的蝙蝠模样的东西正贴着地洞的顶壁急飞来,它那巨大的翅膀顿了一顿,随即向绿盘旋在绿棺周围的天虫群冲去,天虫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虫群出刺耳的一声嗡鸣,纷纷向四周逃散。{}

但刚刚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