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师夫妇日常-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丘很快也从幕僚那里得到了孙长玉被迫归还政柄的消息,听罢默然思索片刻,心中也是高兴不已。

    孙长玉作为三朝老臣,自然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跟他把持朝政所带来的祸患比起来,那点子可取之处就不值得一提了。

    “你如今是怎么说?”周丘瞥了当初跟随自己一起来鹞子岭的孙长玉的心腹幕僚一眼,冷笑道,“你主子如今倒下了,你是继续白白留在这里给他传些没甚用处的信儿呢,还是这就回京去,谋自己的后路去?”

    那幕僚尴尬一笑,心里酸涩不已,面上却不得不做出恭顺的样子,勉强拱手拱手道:“当初老大人是命小人来照顾大人的,小人如今自然是听大人的吩咐,如何敢自己决定去留?”

    他心里明白得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孙长玉如今虽然被迫答应了康平帝的条件,但私下里却未必没有什么动作。

    孙氏一党可不仅有孙长玉这一个中流砥柱,还有不少能臣悍吏,否则当初也不会风头刚劲,连康平帝这个皇帝都要退避三舍了。

    这十年间,未必没有什么变故。

    再说了,如今京城正是权力更迭的关键时刻,大家躲都还来不及呢,他又何必要自找麻烦,回京去趟这趟浑水?

    倒不如安心留在周丘身边,从此收心,安心为他鞍前马后地奔劳。

    周丘可是韩彦看重的人,若是康平帝日后能够顺利亲政,还能少了他的好处?若是这其中再生什么波澜,那周丘凭借孙家嫡亲孙女婿的身份,也断然不会混得太差。

    这样算起来,如今周丘赫然就是他最好的去处了!

    幕僚飞快地盘算清楚了,对待周丘愈发地恭敬了。

    周丘见那幕僚与往日假意殷勤、实则警惕的态度决然不同,便知他心里又盘算了新的“前程”,冷笑一声,并不理会他的这些小心思,专心去打理掘铁铸兵的各项事务去了。

    年关将近,草原上牧草枯黄、衣食紧缺,脱欢一计不成,定然会加紧进攻,赶在下一场雪落之前,劫掠一些过冬的物资,以备来年再战的。

    若是能尽早锻造神兵助阵,也能早些赶走瓦剌贼人,让边关百姓少受战火荼毒。

    谢之仪自然也很快便从镇国公那里得到孙长玉答应归还政柄的消息,与周丘的真心高兴不同,他心里更多的则是惊愕和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因为周丘的到来,自知在孙长玉那里难得重用,及时投向了韩彦,不,是康平帝的麾下!

    否则,只怕余生仕途偃蹇,难有出头之日啊……

第514章 北上() 
除却孙氏一党,朝中诸人对于孙长玉还权之事都乐见其成。

    祭灶之后,衙门陆续封印。

    如韩彦这等朝中重臣,却没有休假的权力。

    孙长玉过去也没有,然而今年却早早地就闲了下来,整日里看书喝茶,日子过得好不闲散。

    “这天儿,要变啊……”午后,孙长玉捧着茶,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皱眉感叹一句。

    孙秉直乖乖地垂手侍立一旁,闻言连忙带着丝阿谀讨好地笑声附和道:“这几日只怕有大风雪。父亲千万要保重身体。”

    说着话,又赶忙上前给孙长玉杯中添了滚烫的热茶。

    自打上次在庄府的周岁宴上,因为他扛不住韩彦的审讯,先于柴房内在口供上画了押,以致于孙长玉后来纵有千万种法子,面对白纸黑字的口供,也再无回天之力,葬送了整个孙氏一族的前程,孙秉直心里就一直又愧又怕的,在一向畏惧的孙长玉面前愈发地乖巧地跟只见了猫儿的小鼠似的,除了奉承讨好,别的一概不敢多说。

    孙长玉见了他那副猥琐没有担当的样子,愈发心中地气闷不已,为孙家的未来担忧不已。

    一族之长尚且如此猥琐不堪,那阖族的前程又在哪里呢?

    眼下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族中尚且有几个聪敏俊秀的孩子还值得培养,所以孙家的未来也不是全然没有希望。

    因此赶在康平帝的诏书下来之前,孙长玉便通知各家,将那几个孩子送到府中,由他亲自教导,并延请了几位当世名师,和他一同教授他们学问方略等。

    只希望十年之内,这几个孩子之中能出一两个能担大任的,在孙家彻底败落之前,及时挑起大梁,保孙家富贵绵延。

    低头轻啜了一口杯中的热茶,孙长玉看也没有看一旁满脸讨好阿谀的孙秉直一眼,冷然道:“往前老夫一切的筹谋努力都是为了你,可惜你是个扶不上墙的……

    “从今后,阖族的精力便都要放在那几个孩子的身上了,包括你这个组长!

    “我知道你这个做父亲的想为钰哥儿他们几个筹谋,这是为人父的心情,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你要记住,孙氏一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这种时候,正是需要阖族同心协力的时候,你可不许再给我存私心、犯糊涂!”

    说到最后,语气已然十分凌厉,满满的严厉训诫。

    孙秉直知道因为上次的事情,自己在孙长玉心里依然没有半点倚重和信任,之所以把族长之任教给他,不过是因为他占着一个嫡长的名分,不想这一族大权落到别家去罢了,遂只得忍下满腔的委屈拱手应了,并不敢为自己辩驳一句。

    但是作为一个一心为孩子们筹谋的父亲,他到底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觑了孙长玉一眼,见他面色尚算平和,犹豫片刻,最终鼓足勇气,咬牙上前,拱手躬身恳求道;“父亲,那让钰哥儿他们几个一起跟着上学,总可以的吧?”

    说罢,怕孙长玉不同意,他又赶忙一脸诚恳地劝说道:“儿子自知才疏学浅,混迹官场多年,非但不见半点建树,反而坏了父亲一生的筹谋……儿子很怕自己会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父亲历经三朝,文采韬略无人可比,那几位夫子更是当世大儒,胸中自有丘壑。钰哥儿他们兄弟几个若是能有缘聆听教诲,定然极有进益。”

    说着,悄悄地打量了一眼孙长玉,见他面上并无半分动容,顿时心中一凉,双腿禁不住有些打颤,但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孙秉直还是紧了紧双拳,上前一步,小声恳求道:“若无意外,下一任族长应该是钰哥儿,或者是他兄弟,若是他们兄弟无能,只怕将来便是打理族中庶务,也无人信服……”

    孙长玉闻言眉梢一挑,将手中的茶盏转了转,显然是被孙秉直说动了,正在沉思。

    孙秉直见状,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心中略略放松,也不敢有多动作,只耐心等着孙长玉思考后的决定。

    好半晌,孙长玉放下茶盏,坐直身子,冷眼朝孙秉直看去,直到盯得对方怯怯地低下了头,他这才冷哼一声,道:“钰哥儿几个也不必都去,资质太差,去了也不过是白白浪费先生们的精力罢了。你回去考察考察,只择两个资质禀赋稍好的,送过去吧。”

    说罢,又正色训诫道:“你如今是族长,若是连那资质一般的都一股脑儿地送过去,不怕族中人说你以权谋私吗?

    “这些名师的束脩,族里可是也有出力的。”

    孙长玉想得明白,家族固然重要,可也不能为了家族的繁盛,就一点都不顾惜自家了。

    “孙家,眼下可经不起任何风浪了!你好自为之!”孙长玉严厉警告道。

    虽然孩子们没能都去,这让孙秉直有些失望,但是一想到好歹争取来两个名额,他心中又稍觉宽慰,是以闻言连忙拱手应道:“多谢父亲,儿子遵命!”

    说罢,便即刻转身回去办了,生怕晚了片刻,自己的孩子会吃了亏。

    孙长玉见状,长叹一声,合目靠在椅背上。

    到底是,不堪重用啊……

    天空中,细碎的雪花,一粒一粒地飘洒下来。

    很快,房顶上便覆上一层白色。

    韩府里,韩彦背着一个小包袱,正与舒予、韩忻和韩葭母子三人告别。

    “北境的战事又紧急起来了吗?”舒予拉着韩彦的手,眉头锁成了川字。

    “你不必担心。”韩彦反手握住舒予的手,笑着安慰她道,“这原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秋冬之际,草原上草木枯黄,冬储不足,为了活命,他们自然会加紧进攻。至少,得劫掠一些过冬的物资,先把残冬熬过去再说。”

    舒予想到这两年天气转冷,冬季变得愈发地漫长了,温度也比往年低很多,草原上的生活自然是愈发不易。

    “这些都是早有预料的,镇国公也早就做了部署。如今要我过去,不过是多个人出谋划策,尽力避免意外罢了。”韩彦笑道,“如今,大周与瓦剌的这场战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我们当然要严阵以待,不给敌人死灰复燃的机会!”

第515章 新年() 
舒予一听韩彦这话,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候了吗?”

    韩彦想了想,屏退屋内众人,便是韩忻和韩葭两兄妹也命人带了出去。

    “鹞子岭的工程近期就要结束了。”韩彦凑在舒予耳边小声道,“不过为了出其不意、克敌制胜,这件事情一直秘而未宣。我此次离京北上,也打的是视察边境战事的名号。”

    舒予连忙点头,一脸郑重地应道:“我明白!此事我就当从未听过。”

    韩彦点点头,又笑道:“而且,除了边地战事,我也想借机去看看爹娘。这几年不见,而且又正逢战乱,我正还挺担心他们的。”

    韩彦说着,眉间便染了忧色,叹息一声。

    舒予一听,连忙点头,一脸担忧地叮嘱道:“你若是见到爹娘,千万要记得给我来封信!小平安最近也总是悬心他们呢!”

    韩彦笑着点头答应了。

    夫妻两个又是好一番依依不舍,絮絮话别。

    直到跟随的人前来催请,韩彦这才辞别家人,翻身上马,一路向北疾行而去。

    等韩彦出了城门,消息也就传到了孙长玉的耳中。

    孙长玉立刻召集幕僚,沉声吩咐道:“都行动起来吧!赶在韩彦回来之前,一切都必须办妥了!”

    他如今大势已去,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韩彦不在京中,把以往并不重视的闲棋尽可能地多地安插到关键的位置上去。因为这些人跟他牵扯不多,所以事情应该也比较好办。

    幕僚们齐齐应诺,立刻按照之前的计划,各自行动去了。

    这个年,注定过得不平静。

    除夕,万家灯火,爆竹声声。

    因为韩葭年纪尚小,熬不得夜,而且戚氏如今又有了两三个月的身孕,夜深寒重的也熬不住,于是一家人祭告过祖先,吃过团圆饭,又坐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韩迁和孟氏便让他们各自散去了。

    等回了自己院中,见时间尚早,而且两个孩子半点睡意都没有,舒予自己也因为记挂着北上的韩彦而难以成眠,想了想,便干脆给两个孩子穿得暖和厚实的,带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看烟花。

    舒予一手牵着韩忻,一手抱着韩葭,站在院子的回廊上,向东北的天空看去,只见暗沉的夜幕上寒星闪闪,不时有升空的烟花绽放,绚丽夺目。

    韩葭年纪尚小,并不知离别之苦,见那烟花开得漂亮,高兴得一面欢呼,一面直拍小手,就连烟花爆竹爆裂的声音都不能惊吓到她,胆子倒是比男孩子还要大一些。

    韩忻却已经懂事了,想到韩彦此番去的乃是战火纷乱的北境,小小的心中也不免担忧,却还记得安慰舒予:“母亲不要担心,父亲武功高强、智计非常,又有圣上亲卫一路随从护卫,不会有事的。”

    舒予一向知道韩忻比别的孩子都懂事早熟一些,所以自打韩彦离开之后,她就一直努力控制自己心里翻涌的情绪,生怕韩忻看到了会跟着担心,没有想到值此团圆除夕之夜,她到底还是没能控制住内心的思念和担忧,被韩忻看了出来。

    如今见小小的韩忻,仰头一本正经地安慰着她,话里满是担忧,舒予心里既觉得欣慰,又愈发酸楚了。

    仰头深吸一口气,将眼底的泪水憋回去,舒予抱着韩葭蹲下身来,抬手摸了摸韩忻的小脑袋,笑着温声安慰他道:“多谢忻儿,母亲心里明白着呢。所以,你不必担心母亲,更加不必为你父亲担忧。知道了吗?”

    说实话,舒予有时候都觉得韩忻不像是自己和韩彦的孩子,打出生起就斯文有礼的,谁见了都不禁感慨一句“真不愧是韩家的子孙”,紧接着便是一句调侃“跟他父亲的性子倒是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就单说这称呼,别人家三两岁的孩子都是“爹爹”“娘亲”地喊着撒娇,而韩忻却是自打会说话起,每每都恭敬又亲近地喊她和韩彦为“母亲”与“父亲”。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韩迁和孟氏这对祖父母的教导——他们夫妻两个大约是被韩彦少时的顽劣无状给吓怕了,所以自打韩忻一出生,便不时亲自教导,生怕韩彦再教出第二个“逆子”来,让他们临老还要跟着头疼,整日里担惊受怕的。

    韩忻听舒予这么说,便乖巧地点了点头,笑道:“我知道了,母亲。”

    舒予却觉得这其中安慰她的成分比较大,遂长吐一口气,振作精神,笑着提议道:“好啦,大年下的,咱们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听说你最近跟着祖父学了不少有关新年的诗词,你捡那记得的,背给母亲和妹妹听,权当是咱们庆贺新年了!”

    韩忻听了,连忙笑着说好。

    韩葭不知道母亲和兄长在说些什么,但是看见他们笑得开心,自己也高兴地笑了起来,口水一时控制不住,流了一嘴角。

    舒予见了,脸上的笑容深了,连忙拿帕子给她擦干净了。

    像这般懂事乖巧、天真烂漫的孩子,就该生活在太平盛世!

    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这场战争,也必须尽快取胜!

    母子三人,一路说说笑笑地去了院里的小书房。

    丫鬟婆子早就烧好了暖炉,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坐垫,又要去磨墨。

    “你们且下去休息吧,都早些去休息,明日入宫觐见,还有得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