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师夫妇日常-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该如此。”谭教谕笑道,“成亲乃是人生大事,自然半分马虎不得。你放心,这件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

    韩彦没有料到谭教谕如此爽快仗义,喜不自胜,连连道谢。

    谭教谕摆摆手,爽然笑道:“客气什么?我既然主动抢了这个媒人来做,自然是希望事事顺利,你们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的!

    “否则,岂不是砸了我自己的招牌?”

    后面一句,自然是玩笑话。

    韩彦陪笑几声。

    既然话题谈到了这里,两人便就婚事的具体议程细细地商议起来。

    ……

    傍晚时分,舒予见天色已晚,遂起身请辞。

    谭馨热情留饭。

    舒予微笑婉辞道:“多谢了。只是家父家母还有小望之,此时还在客栈里等着我们回去呢。若留下来吃饭,只恐他们担心。”

    谭馨闻言虽然失望,却也不便再多加挽留,遂笑道:“那咱们说好了,下次再来时,你可一定要留下来吃顿便饭!”

    舒予笑着应了,又道:“不知谭夫人这会儿是否得闲?若是方便,你这就领我去给夫人请安吧。”

    她与谭馨相交,算是晚辈,到了谭家岂有不去给谭夫人请安的道理。

    谭馨笑道:“我娘去外祖家接外祖父和外祖母来城里赏灯了,只怕要稍晚些才回来。等晚上观灯的时候,我再替你们引见。”

    舒予笑着点头应了。

    丫鬟将棉袍捧过来,伺候两人穿上。

    谭馨亲自送舒予出门,又派人先去外书房看看谭教谕和韩彦谈得怎么样了,几时结束。

    等两人相携出了垂花门,正看见韩彦从外书房里出来,满面春风。

    谭教谕在一旁捋须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交换庚帖,到娘娘庙里请灵微道长合过八字,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谭馨听见了,小声和舒予玩笑道:“也是你们有福气!

    “那灵微道长本来是只在娘娘庙暂住一个月的。但是经不住住持和香客们的恳求,答应再留下来一段时日。

    “有了灵微道长的祝福,你们俩一定会长长久久、和和美美的!”

    舒予不以为然,日子过得好坏可不是由“得道高人”的祝祷决定,关键还在于两个人自身的磨合与包容。

    不过,她却很感念谭馨的这番心意。

    “承你吉言。”舒予笑道,小小地“回击”一下,“也祝你早日觅得如意郎君!”

    到底是未曾议亲的姑娘家,谭馨打趣起舒予来倒是毫不忸怩,可是如今到了自己的头上,难免羞涩难为情,轻轻一跺脚,瞪眼娇嗔道:“人家好心为你打算,你倒是来打趣人家!”

    舒予抿唇直笑。

    双方见了礼,客套两句,韩彦和舒予便请辞离开了谭府。

    谭教谕和谭馨一直将他们俩送出大门,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父女俩这才折足回了院子。

    谭馨收起嘴角的笑,略有些担忧地问道:“爹爹给韩彦保媒,会不会惹得县尊大人不悦?”

    刘县令可是一直都想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刘芳菱嫁给韩彦呢。

    “怕什么?”谭教谕不甚在意地笑笑,理所当然地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看中了女婿却不出手,难道还不许人家自己去找媳妇吗?”

    再说了,他是应韩彦之请去保媒的,又不是主动撮合韩彦和舒予两人的,刘县令就算是生气,也怪不到他的头上。

    谭馨一想也是,至少面子上刘县令不能因此而和父亲置气。

    她多嘴问这一句,也不过是担心刘县令借用职权,私下里给父亲使绊子罢了。

    “不过,如果孟氏和刘芳菱得到这个消息,只怕会开心不已吧!”谭馨笑道。

    毕竟,韩彦还有个早逝的亡妻,对方还留下了小望之这个儿子。

    给人做继室为后娘,以孟氏和刘芳菱母女自矜身份、喜欢攀高的性子,能答应了才怪呢!

    只要孟氏母女不乐意,刘县令就是再想撮合这门亲事,只怕都不容易。

    那娘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保准刘县令又头疼又心软。

    “说不得,到时候内宅清净,县尊大人还要多谢爹爹今日的‘仗义相助’呢!”谭馨眨着眼睛,调皮笑道。

    谭教谕笑着摇摇头,温声劝诫道:“这话在家里说说就行了,可别出去乱说。”

    “知道了,爹爹!我有分寸呢!”谭馨仰头乖巧地笑道。

    谭教谕笑着点点头,不再多说。

    内宅的事情他一向甚少插手,而妻儿和女儿也确定将一切都打点得极为妥帖,不需要他多费半点心思。

    如此说来,除了功名和官职,他可是比刘县令幸运多了。

    ……

    韩彦和舒予一路回到客栈。

    掌柜的早就已经准备好饭食,见两人回来,赶紧出门亲自迎他们坐下,又吩咐小二到后院去请张猎户夫妇与小望之前来共进晚餐。

    饭后,几人回到房间稍事歇息之后,便一起出了客栈,径直前往县儒学所在的洒金街。

    那里是康平县城每年元宵节灯市最热闹的地方。

    县儒学斜对角,是一家三层飞檐的茶楼,名曰清茗轩,是洒金街上猜灯谜最为热闹的地方。

    一楼的大堂照旧排起一列大案,上头文房四宝俱全,留待学子们吟诗作赋,各逞才学。

    二楼和三楼的雅间则是富贵人家登楼赏灯之处。

    谭教谕早就在二楼订好了雅间,约定双方在此碰面。

    韩彦等人进门时,一楼大厅内已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有兴致高昂地猜灯谜的,也有忍不住手痒,挥毫作诗或是作画的,十分热闹。

    见韩彦进来,不少相熟的读书人立刻涌上来和他招呼。

    韩彦含笑应酬着,一时分身不暇。

    舒予见状,便领着自家爹娘和小望之先行去了二楼雅间。

    刚转过楼梯,迎面就碰上一个熟人。

第203章 累累(高考加更)() 
筹谋计划多日,学堂三月中旬休假的时候,韩彦率领獾子寨的精壮猎手,一同前往他提前就看查过的獾子寨以北的山林狩猎。

    因为此无名山林离着瓦剌与大周的疆界较远,瓦剌人虽然常常侵扰边地,却还未敢深入到此地。所以一路行来,恰如韩彦所说,半个瓦落人影都未曾见到。

    而獾子寨和周围山寨的猎户们为了安全起见,又甚少往来此间狩猎,所以山林里野兽时有出没、随处可见,十分好寻,而且数量极多。

    来的又都是獾子寨的骑射好手,自打进了山林,几乎没有一箭落空过。

    因此不过半日的功夫,大家俱是满载而归,一路说说笑笑,十分欢喜又兴奋。

    等回到寨子里,少不得跟早就翘首以盼的诸人大言特言那山林里野兽之多、打猎之易。

    原先还犹豫不决的人,听了这些话,看到那堆成小山的猎物,不免意动,摩拳擦掌地想要去亲猎一场。

    有了第一天的大获全胜、满载而归,第二天韩彦再率众前往獾子寨以北的山林狩猎时,基本上就没有人迟疑不决、裹足不前,扈从甚众。

    甚至还有人提议向更北处行进,抓捕更多的猎物,却被韩彦否决了。

    “此处山林野兽极多,足够大家在此设狩猎月余,根本不需在此时就冒险向更北处行进。”韩彦笑着劝阻大家,“咱们要的是多多狩猎,让一家老小富足无忧,又不是要占领山头称王,不必拘泥地盘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更北的地方他还没有事先勘察过,不能确保绝对安全,又怎么会贸然带领大家前往?

    韩彦说的在理,大家并不反驳,甚至还有人顺着他的话头,开玩笑道:“等到哪天韩先生要占山称王了,我等绝对誓死追随,随您开疆拓土,征战四方!”

    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七嘴八舌,说得十分热闹。

    韩彦在一旁含笑不语,心里却在想,他虽然不想占山称王,但是却要给小望之占住大周这个山头。但愿到时候这些人还记得自己今日的玩笑话,投身军中,驱逐鞑虏,护佑大周边境安宁。

    来往几次之后,待大家对于此处山林的地形地貌都熟悉了,韩彦便不再领队,由着大家自由活动。

    他则趁空带着舒予,骑马在山林里到处游走,勘察地形,绘制此处的地形地貌图。

    舒予并不为了掩藏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就藏私,想好怎么和韩彦解释之后,便将自己所知的现代有关勘察地形的方法一一告知。

    韩彦虽然惊叹,却也未曾起疑,一直以为舒予这是天资聪慧、禀赋异常。

    等到三月过去,寨子里的人早就将獾子山附近的北部山头转了个遍,硕果累累,各家各户的收入都较之上年提升不少。

    而韩彦和属于也已经利用现代地形地貌图的绘制方法,将附近的山岭全貌细致地描绘下来,印刻在脑海里。

    丰硕的成果给予了大家极力的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不用韩彦提议,就有人主动策马奔入更北处的山林狩猎。

    韩彦早就先一步将周围的几个山头都勘察了个遍,确认没有什么危险,也就未曾阻止大家。

    见大家虽然都渴盼提高收入,但是每次打猎都自觉地在獾子山北部附近游荡,并未贸然潜入更北方与瓦剌交界的山林,韩彦暗暗赞佩。

    有多少人能在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面前,保持冷静镇定,理智以待呢?

    韩彦见状,便也不再担心众人,抽出空来,专心处理起新近建立起来的京城与辽东府通讯往来的事情来。

    二月末,王耀祖一路视察一路赶到京城,来不及休整,只简单地梳洗一番,便带着韩彦托付捎带的书信,直奔古井巷而去。

    一路寻到余记茶楼,王耀祖进去和余掌柜亮明身份,又将韩彦的书信递了上去。

    余掌柜早就得了庄贤的吩咐,此时一见那信封和火漆的样式,就知道信件是写给庄贤的,便先稳住王耀祖,吩咐小二仔细招待,自己则拿了信匆匆出了铺子,一路出了古井巷,直奔翰林院衙署而去。

    这个时候,庄贤应该在翰林院当值。

    王耀祖透过窗户见了,心中愈发肯定,韩彦和余掌柜背后有高人指点,心中对于这桩生意愈发有信心了。

    遂安心坐下品茶,静候余掌柜从高人那里讨了主意回来,再商谈合作的事宜。

    余掌柜一路寻到翰林院衙署,报了名姓,捂着怀里的书信,在大门口不安焦急地来回踱步。

    谢之仪下了轿子,见有个上了年纪的人在翰林院衙署大门口不安地来回踱步,一脸焦急,遂好心地上前问了一句:“这位老丈,可是有什么难事?”

    余掌柜正在想心事,被人这么猛地一招呼,顿时吓了一跳,往后趔趄一步。

    待看清楚来人穿着的是官服且品阶还不低时,顿时更是紧张,惶恐下拜道:“小民见过大人……”

    才拜了一半,人便被谢之仪亲手扶了起来。

    “老丈不必害怕。”谢之仪笑得一脸和煦,温声道,“有什么难处,尽管和本官说,本官……”

    话未说完,就听得门口响起一声惊诧的招呼:“谢大人!”

    谢之仪闻声看过去时,就见庄贤一脸惊诧地站在大门口,目光在他和老丈身上逡巡。

    谢之仪起身,坦然将方才的事情解释一遍。

    庄贤拱手笑赞道:“谢大人真是爱民如子。”

    谢之仪哈哈笑道:“庄师弟真是调皮。”

    余掌柜听着两人寒暄,捂着怀里的书信,急出了一脑门子的汗。

    那位“王爷”可还在余记茶楼等着他回话呢,可眼下显然不是说话的时候……

    正在翻腾纠结的时候,就听得庄贤不耐烦地冲他低吼道:“不就是几顿茶钱吗?本官还会赖账不成?你竟然追到衙门里来了……”

第224章 幸() 
想要见到镇国公,当然没有那么容易。

    巡查的小将虽然放韩彦进了军营,但是却将他请到一处远离主帐的帐内等候传唤。

    韩彦知晓对方这么做的原因,倒也不着急,更没有觉得受到了怠慢。

    小将安顿好韩彦之后,立刻沉着脸去主帐禀报去了。

    然而让他惊讶的是,镇国公听他说明了缘由之后,却不过是怔愣一下,随后便哈哈大笑,脸带赞意;而黑甲精骑的统领卫锋大人更是主动请缨,前去迎接。

    小将惊愕之余,心中难免不安。

    他不是第一天从军,当然在军中知道等级不同,能够获悉的军情也会有差别。难不成,那位韩先生就属于等级较高的“军情”?

    小将心中忐忑,连忙追了上去,在前头领路。

    再看见韩彦时,他虽然不至于因此就阿谀奉承,却不敢再如先前一样怀疑审视,恭敬地留在帐外等候。

    正在营帐里等候镇国公传唤的韩彦,并没有料到卫锋会亲自前来迎接自己,见帐帘被挑开,一向冷眼黑面的卫锋笑着踏了进来,吃了一惊,旋即站起身来,拱手笑着招呼道:“卫大人。”

    “韩先生!”卫锋大笑抱拳回礼。

    小将在营帐门口等了一会儿,见卫锋当先一步出来,替韩彦撩开毡帘,愣了愣,便知道自己先前想岔了,顿时后悔不跌。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那匹瓦剌军马或许是人家自己猎杀瓦剌军士所得来的,或者是镇国公赏赐的呢……

    韩彦自是不知小将的这番心思,和卫锋前后脚进了主帐之后,就大方有礼地拱手向镇国公行礼问安:“在下韩彦,见过国公。”

    镇国公正背对着韩彦,在看挂在壁上的舆图,闻言转过身来,很是温和地让韩彦起身道:“韩先生不必客气,此番能够抓获瓦剌奸细,多亏了先生出力献策。先生于军于国,功劳甚大!”

    韩彦闻言起身,目光不闪不避,看着眼前这个让瓦剌闻风丧胆、让大周臣民盛赞的“国之长城”。

    人届中年,然而镇国公身上依旧锐气锋利,儿且这种锐气和年轻人的热血冲动、无畏刚勇不同,那是经过战火和岁月的淬炼之后的坚毅与勇气,恰如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