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福儿淡淡瞟她一眼,
她将地上的胡饼捡起来,重又挑了块,递给侯小郎,道“吃。”
侯小郎忙去看青止。
不想青止已被柳福儿的眼神震慑,正陷入呆怔之中。
待她醒过神,柳福儿已把饼收回来,道“不吃就算了。”
她把饼依次递给另外两人。
包娘子倒了几杯水,自己拿起一杯,就着吃饼。
淡淡的粮食香气在船篷里蔓延。
侯小郎馋得不行,连连咽着口水。
几人都是赶过急行军的,吃饭速度都不慢。
眼看胡饼一点点减少,侯小郎终于忍不住了。
他拉了拉柳福儿衣袖,低声叫饿。
柳福儿也不过是作势而已。
既然他服了软,她也不可能真饿着他。
她将饼分给他,道“今晚就这些,不要浪费。”
自以为的靠山并不可靠,反而是后来的这人更加厉害。
侯小郎虽然年纪小,却很识时务,当即点头,并抱着胡饼一小口一小口的吃。
柳福儿倒了杯水,试了温度,才递给他,道“别噎着。”
侯小郎接过,朝她乖巧的笑。
青止眼见着侯小郎变化,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
柳福儿却是半点意外也没有。
侯泰性格也是如此。
即便人家说孩子是张白纸,画什么便是什么。
但在柳福儿看来,血脉是很奇妙的东西。
有些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却在不停的延续着。
侯小郎将胡饼吃完,有喝干了水。
他放下杯子,朝柳福儿笑。
柳福儿微笑的捻了张帕子,给他擦了嘴角的碎渣,道“你阿娘可有教你识字?”
侯小郎点头,张嘴背起千字文。
多日的发烧让他嗓子微哑。
听他背了个开头,柳福儿便止住,道“真好。”
她摸了摸他发髻,道“姨姨也有个孩儿,比你大些。”
“等回去之后,你跟他和个大兄一道去学堂可好?”
侯小郎想了想,有些小心翼翼的道“他会放纸鸢吗?”
“会,”柳福儿道“他们两个不但会放,还会做呢。”
“那我要学,”侯小郎咧了嘴,露出一排整齐的小牙。
柳福儿微笑。
此时,他才有了这个年纪孩子才有的活泼和喜气。
包娘子寻了药出来,递过去,道“含着。”
侯小郎皱皱鼻子,接过来塞进嘴里。
柳福儿笑着摸摸他,从怀里摸出个小纸包,递给他道“吃完了含一块。”
侯小郎打开,见是糖块,顿时咧嘴笑。
“只一块,”柳福儿强调。
侯小郎点头,把纸包重又包好,放进袖袋里。
小小身子信赖的依偎进柳福儿的怀里。
青止面色惨白的起身,疾步出了船篷。
侯小郎转眼去看。
包娘子道“你这病……”
侯小郎立时看向她。
“你这病不能急于一时,”包娘子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每天都要用药,有些药很苦,你可能接受?”
“好很久?”
侯小郎皱起小眉头。
包娘子点头,道“如果你想放纸鸢的话,就要很久。”
侯小郎眨巴着眼,想起看表兄弟们放纸鸢的热闹,而他只能干坐的情景。
他想要健康的身体。
见他点头,包娘子满意了。
蓬外,船夫进来道“要到卡口了。”
柳福儿忙开了暗格,送侯小郎进去,道“别出声,若是困了就睡会儿。”
山小郎点头,进了暗格。
包娘子熄了油灯。
几人安坐在黑暗里,静等关卡邻近。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回来()
如此走走停停,将近盛夏,终于进了衡州地界。
侯小郎终于不用在暗格里藏了。
坐在船篷边,他看着恭请柳福儿入内的兵士,即便船已远去,也不改恭谨的姿态。
如此的情形,便是侯泰在时,他也不曾见过。
进了府衙,柳福儿等人各自盥洗。
青止帮侯小郎梳拢齐整,带着他来到花厅。
经过月余的调整,她显然明了了自己的位置,不再喧宾夺主。
她毕竟是侯泰交托的人,柳福儿也无意逼得太紧。
用过饭,其他人各自回了院子歇息。
柳福儿去了前院府衙。
负责这里的是谢大从江陵过来的书吏里提拔出来的。
此人话不多,做事很是严谨负责。
衡州城经过重创,相比其他需要发展的城池,这里只需要稳扎稳打。
谢大便是考量到这点,才把他安排在这里。
这点柳福儿在看了几本公文之后,很认同谢大所为。
既然人选没错,她索性放手。
不想书吏见她只随手翻翻便起身要走,忙跟上来道“大人,属下这里还有些公文,您看能否批阅一下?”
柳福儿停了脚步,道“什么事?”
书吏陪着笑,从成堆的公文上找出两本,道”这是属下汇总的田地总数。”
柳福儿翻了翻,见上面密麻的数字就眼晕。
她搁了公文,道“有什么事直说。”
“是这样的,”书吏道“这里土地肥沃,气候也好,正适合农事。”
“属下这几年也一直着意垦荒。”
“只是这人口实在不多,顾得自家的地,便顾不得其他地方。属下已将兵士以轮换制,下放耕种,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且兵士正职是守卫城池,如今这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属下想,能否迁徙过来几千人。”
柳福儿挠了挠眉心。
“不然少些也行,一千两千都可以,”书吏忙道。
见书吏一副生怕被拒的模样,柳福儿忍不住笑了。
“回去之后,我会斟酌。”
书吏松了口气,忙做出恭送模样,再不敢提其他。
翌日,柳福儿几人重又登船。
这一次,行速明显加快。
没出半月便返回江陵。
卡口上,崔八郎正在巡城。
见柳福儿回来,他上前见礼。
看着他一身戎装,柳福儿微笑道“这些日子可都还好?”
“都好,”崔八郎道“鄂岳那边也很顺利,谢郎君来信,不日便会折返。”
柳福儿点头,道“你先忙,过后再聊。”
崔八郎行了个军礼,略过立在柳福儿跟前的小豆丁,瞬时想起与自己频频交手的侯泰。
昔日情景再次浮现眼前。
楼船缓行,很快走远。
侯小郎到底身子还有些弱,柳福儿带着他回了舱室,直到停靠上阜头,才重又出来。
梁康和汪四郎已得了传信,早早来到阜头。
见到柳福儿,梁康一张小脸顿时笑开了花。
柳福儿含笑,与侯小郎道“那是你的两位兄长,以后你便要与他们一道读书。”
侯小郎抬眼,有些怯意的望去。
搭板很快搭好。
梁康和汪四郎一前一后的跑了上来。
见到侯小郎,梁康咧了个笑,便欢快的喊阿娘。
汪四郎则是喘了口气,待到气息微定才拱手见礼。
柳福儿笑应,介绍山小郎给他们认识。
对这个突然加入的小兄弟,梁康很是友善。
毕竟阿娘都要亲自去接他过来,阿娘的面子是一定要给的。
梁康笑眯眯的见礼,并自报姓名。
汪四郎也跟着照做,
侯小郎眨巴下眼,怯生生的道“我叫候健。”
到这时,柳福儿才知晓侯小郎的大名。
“那我就叫你健哥儿,”梁康伸了手,道“你可以叫我大郎。”
侯小郎盯着梁康白净的小手,抿着嘴。
梁康一直保持伸手姿势,眼睛晶亮的看着他。
终于,侯小郎挣开柳福儿的手,慢慢的伸了过去。
梁康一下子握住,并摇了摇,道“好了,咱们走吧。”
“我那里还有给你准备的东西,可好玩了。”
梁康的手很暖,笑容更暖。
侯小郎有些呆的被梁康牵下了船。
远处,青止望着山小郎的背影。
由头至尾,他似乎都没想起来还有个她在这儿。
包娘子从舱室出来,见她望着府门方向出神,便跟着看过去。
看到已经走远的侯小郎背影,她咧了下嘴,来到柳福儿跟前,道“我这就回去了,过几天我再过来。”
“不急,他现在还好,过些时候再说也行,”柳福儿道“毕竟他这身体是得长期调养的。”
包娘子的孩儿还小,又离开母亲多时,柳福儿想让她多陪陪孩子。
包娘子明了她的好意,便点头离开。
老常从角门过来。
柳福儿随即下了船,道“可有书信?”
老常点头,将收着的信给她。
柳福儿极快的翻看了遍。
都是谢大写来的。
她不想承认,此时的心情有些失落。
她示意老常去船上收拾箱笼,她一人缓步进了府邸。
走在游廊里,她打开信。
逐一看过,她人已站在院子门口。
赤槿正笑望着她。
柳福儿朝她浅笑,道“总算回来了,给我弄些热水。”
赤槿上前,扶了她,道“一早就备好了。”
柳福儿笑靠着她,一道进了屋。
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柳福儿软软靠在软榻里。
赤槿将她头发笼在榻外,用大棉帕子绞着。
重槿端了汤羹过来,见她起色不佳,心疼得直劝她多用些。
柳福儿不想拂了她好意,便用了大半碗。
重槿端着碗出去,心里盘算着明天多炖些补气血的汤羹。
赤槿将头发绞干,以梳篦一下一下的梳拢着。
柳福儿有些意兴阑珊的起身,道“我有些乏了,若康儿来,便告诉他我歇了。”
赤槿服侍她上了床,拉好床帐,悄声来到门边。
柳福儿睁开眼,看着头顶承尘。
从两个人吵架,到现在差不多四个多月。
这么久的时间,梁二竟然真个没有半点消息。
他还真是狠心。
柳福儿咬了咬牙,用力闭上眼。
既然他不想她,她又何必自扰。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手(月票加更!)()
一夜很快过去。
清晨之时,柳福儿缓缓睁开眼。
没等归拢发了一夜的混乱梦境,赤槿便急匆匆进来。
见她醒转,忙道:“娘子,常管家来了,像是有急事。”
柳福儿掀了被子起身。
简单拾掇之后便来到正厅。
老常急忙上前,将手里的纸条只递过去。
柳福儿瞄了眼,上面打了个暗印。
那是十万火急的意思。
她拿过来,看完,瞬时变了颜色。
刘家竟然在此当下自立为王。
她捏着字条,只思忖片刻,便道:“此事我知晓了。”
她命老常自行去忙,自己收拾了急急来到府衙。
书吏正在各安其职,柳福儿叫了管钱粮的过来,问这几年囤积的粮食几何,准备的箭矢兵刃甲胄等物又有多少。
书吏对这些了然与胸,当即道来。
柳福儿拧着眉头,暗自盘算半晌,方轻叹了口气。
还是太少了。
根本不足以应付大规模战役。
书吏见状,忙道:“城外还有些晚熟的,这两天便要收回来了。”
“那也少,”柳福儿摆手,让他下去。
她着手写信。
刘家自立,昭告四方。
想来再过不久,唐皇和梁帅都会受到消息。
梁帅的性情,柳福儿最是清楚不过,定会请缨出战。
唐皇偏居,对各家皆鞭长莫及,偏如今各家都在休养生息,他也只能坐看各家做大。
若梁帅请战,真真是正好如了唐皇的意。
便是抱着互相消耗的念头,唐皇也会同意。
然梁帅年纪已长,策马驰骋都已费力,如此再与人厮杀?
梁二又是他唯一的儿子,这等事情最后定会落到他身上。
虽然生他的气,但他到底时她最为在意的人。
她又怎会就此袖手。
将信送出去,柳福儿搓着脸,掰着手指头算着,怎么才能弄出更多的辎重,以备将来。
时间过得飞快,似乎只眨眼便已天黑。
书吏进来点灯之时,柳福儿眨巴着眼,抬头。
书吏忙道:“这天有些暗,可好我再加两盏灯烛?”
柳福儿用力闭眼片刻,以缓解眼睛的不适。
片刻,她睁开道:“不必了,我这就走。”
书吏答应着退了出去。
柳福儿合上公文,吹了灯烛出门。
又两日,谢大传信回来,柳福儿正在书写送与城中头脸人家的帖子。
柳福儿所忧他尽了然。
他已与梁二商议过,他这就折返回汴州,待唐皇下旨,再领兵出战。
他则留在鄂岳之地,尽量收集粮草。
对他这决定,柳福儿并不意外。
她将帖子收拢好,命兵士立刻送出去。
第二天傍晚,各家前来城主府赴宴。
这还是柳福儿担任城主之后,第一次正八经的下帖子请人。
众人不由诧异。
坐定后,众人看似淡然,实则都在盯着主家进入必定要过的穿堂。
约莫小半刻工夫,柳福儿带着老常徐徐走来。
众人急忙起身见礼。
柳福儿微笑拱手,道:“贸然下帖,还请诸位见谅。”
众人哪里敢说什么,忙拱手还礼。
“不过我这也是无法,”柳福儿含笑,不等众人齐声,便话锋一转。
众人心道来了,陆续站直起身。
柳福儿面色微肃道:“诸位消息灵通,想来已经知晓。”
“刘家已然自立。”
厅堂里,传出极小的骚动。
柳福儿缓缓来到正位,环顾周围,道:“我治下距离刘家最近,想来再过不久,唐皇的讨逆诏令就该到了。”
众人微微垂眼,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