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属下、被亲人无条件的信任着,这种感觉一定很好吧?
书吏瞧出他面色不对,忙小心侧身请他往府衙。
徐四道:“我记得城里有些寻常的乌篷小船,”他道:“烦请大人将船的数量清点出来,挑些好的出来征用。”
书吏点头。
徐家把船都带走了,自家战船都是跟着柳家军走的,这些跟去衡州的人还不能确定是敌是友,自然要警惕几分。
因此召集百姓自家渔船和客船,才是最省事省时的办法。
只是这些船都散落在大小阜头上,要想聚集一处,还需时间。
书吏踟蹰了下,一时拿不定是先去清点,还是送徐四先去府衙。
徐四很是善解人意,直接道:“我自去就好,大人且去忙。”
书吏闻言,忙拱手告罪,先行走了。
周围变得安静下来。
徐四环顾一圈,见没有人,这才垂下肩膀,流露出些许的疲惫。
府衙里,书吏们正在整理公文,见谢大过来,其中一书吏呀了声,想了想,他将手里的公文拿起,迎了过去。
谢大笑着拱手。
互相见礼之后,书吏也不废话,直接把手里的公文递过去,道:“徐郎君,这是我等整理出来,愿意前往衡州的名单。”
徐四接过来,扫了一眼。
上面记录是以户为单位,之后标注家中人口数量。
书吏见徐四看得仔细,便笑道:“这些人家劳力不成,辛苦一年,除开赋税也剩不下啥。衡州那边免税三年,这就省了好大一块,长史还说过三年,要是情形不错,还给这批人补贴。”
“这不,他们就都心动了。”
徐四笑着点头。
不得不说,谢大在料理这些事情上,很能抓住百姓的心理,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按着规定的轨迹运转。”
“如此,咱们几时能够动身?”
“快着呢,”书吏道:“他们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什,收拾些吃饭睡觉的家当,便能上船。”
门外,有兵士来报。
早前赶去统计的书吏一人忙不过来,来请同僚帮忙。
徐四笑着示意,让他们自去忙。
又道准备妥当便来通知他。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家书()
郑三才不管他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他打了个呵欠,道:“这一路疾行,兄弟们连个正经的觉都没睡过,这会儿总算能歇了。”
王都尉轻啊了声,道:“馆驿一早就准备妥当,还请诸位过去歇息。”
郑三点头,道了谢,带着众人走了。
王都尉转脸,皱着眉,盯着郑三等人。
梁二走了,他身为其手下的得力大将却留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王都尉琢磨了会儿,也没能想通,但他明了,若没有目的,郑三绝不会离开梁二,因此便交代馆吏打起精神盯着。
他自己也不敢有半点懈怠。
如此又两日,徐大带兵赶来。
吉州城的城墙和城门上,还有尚未清理干净的痕迹,但城里已恢复一片安宁。
见到如此情形,徐大也不由呆了呆。
王都尉接到禀告急忙赶来相迎。
徐大一见到他便劈头问:“怎么回事?”
王都尉便将梁家军来援一事讲与徐大听。
徐大一默。
到此时,事实摆在眼前,他才不得不承认,徐四说得对。
谢大既然答应了,便会守信。
想到离开之时自己的决绝,徐大不由生出悔意。
王都尉抬眼,见徐大面上没有半点喜事,心不由忐忑起来。
徐大挥手,示意他退下,才头痛的坐与案几之后。
良久,他轻叹着起身,往书案后,提笔写信。
待到蜡封,他命兵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岳州。
事情发生了,后悔也无用。
当下也只能尽最大可能弥补。
好在四郎一直亲近与他,便是有些龌龊,只要他低一低头,以四郎心软的性子,应该还是能过去的。
徐大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徐四,把信送出去,便没再关心。
现下,他需得好生研究一下郑三,揣度此人留在这的目的。
而被徐大惦记的郑三也在盘算。
这个时候,司马应该已经到了洪州。
也不知没有他打前锋,战事顺不顺利。
洪州城里,梁二大马金刀的坐在府衙正堂里,正给柳福儿写信。
这一战,可以说比梁二之前预想得要轻松得多的多。
刘七郎是刘节度使最为宠爱的儿子,洪州郡守为讨得刘七开心,巴巴把城里兵士分出一大半。
余下的也尽够为此城里基本运转而已。
梁二大军一到,黑压压的一片,没等开打,城里的兵士就怂了。
他们倒也干脆,直接绑了郡守,前来投诚。
可以说,梁二就等同于过来白捡了个城池。
没出两天,柳福儿便接到来信。
梁二在信上写得详尽,柳福儿看得也高兴。
梁康抓着毛笔,笨拙的在纸上图画了半天,待到停笔,他细细端量一会儿,才满意的咧着小嘴乐。
一抬眼,见柳福儿连半个眼神都没分过来,顿时撅嘴。
他握着笔,颠颠跑过来,举着鬼画符,踮着小脚,要把自己那张放到柳福儿手里。
柳福儿回过神,看儿子的杰作,夸赞道:“今天的字不错,横终于直了。”
梁康咧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柳福儿呵呵的笑,见另一个书案,汪四郎正在奋笔疾书。
梁康不想让柳福儿视线转移,便推推柳福儿的手,而后一脸期待的看她。
一脸的继续夸,我还受得住的模样。
柳福儿登时被萌的晕头转向。
她抱着梁康,用力么两下。
梁康嘟着被亲的变形的脸,艰难的享受着母亲的关爱。
半晌,柳福儿放下他,道:“好了,你自己玩,阿娘要给你阿耶写信了。”
说完,柳福儿便正色敛襟,专心研墨。
梁康眨巴眨巴小眼,蹬蹬跑回自己那张特制的书案后,提笔写了一阵儿,而后拎着纸过来,示意柳福儿来看。
柳福儿的信已经写了一半,抬眼见儿子献宝的举着,便扫了一眼,道:“这张可没刚才的好。”
梁康鼓着腮。
心说那是自然,那可是他花了好些心思才写出来的。
梁康把纸叠在柳福儿手边,指了她写的半封信嘀嘀咕咕。
柳福儿听了半晌才懂。
梁康的意思是要柳福儿拿自己的信寄给梁二就行。
柳福儿不由啼笑皆非。
她揉了儿子脑门一把,把末尾两句匆匆添上,便把两封信一同寄出去。
阿娘重又把关注投注在自己身上,梁康自觉自己做法没错,很是得意。
没多久,梁二便收到柳福儿回信。
一封字体娟秀,显然是自家娘子所书。
对于梁二此举,柳福儿从信的伊始便表示大力肯定,半篇夸奖之后,又道既然城已经拿下,那就需得守住,好在此城一切政务都还按部就班,只派些书吏过去便可以应对,让他离开时多布置些人手,一边提防刘家,另外还要注意徐家和冯成是否有异动。
梁二此番写信回去,本就有表功的意思,柳福儿这般可以说是正是搔到他的痒处。
梁二对着信呵呵傻笑,引得门外的兵士也忍不住探头来望。
半晌,他终于笑够了,揉着发僵的腮帮,拎出另一张堪比天师的鬼画符。
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到底写的是什么。
至于写信的,不用想也知道是谁。
想想离开之时,那个小兔崽子发急之时,连话还说不太利落,现在都能给他亲爹写信了。
大约是想他了。
梁二轻托信纸,细细端量,胸中满溢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自豪。
几乎相差不多的时候,徐家内宅里,崔十一娘临盆。
几番挣扎,与夜半诞下一女婴。
只是月份略有不足,女婴很是孱弱。
崔十一娘也因生的艰难,伤了身子。
不过好在母女都还平安,只需日后慢慢将养便可。
不日,喜讯从徐家很快传到吉州。
徐大接的此消息,呵的笑了声,命人尽快将消息发出去。
距离早前那封隐带致歉的信。已经许久。
徐四迟迟未曾回复。
徐大心里清楚,他一时的冲动彻底坏了他们之间的情分。
早前的亲密无间,大抵是回不去了。
现下,南边这一片关系到徐家的未来,他绝不允许有失。
与其留一个跟自己不齐心,还重偏心外人的兄弟,不如换成他更如臂使指的属下来。
ps:书友们,我是绯我华年,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百七十三章 到手的东西怎么可能吐出来?()
衡州城里,徐四带着一干人进入卡口。
篷船太小,跟来的百姓是要在此落地生根的,家当几乎都搬了过来。
因此一艘船上,只能容纳最多五家人而已。
如此一千来人便组成了一只庞大的船队。
船队缓缓往里行进。
谢大得了消息急忙赶来。
见到徐四,谢大递上两封信道:“都是从吉州来的,早前联系不上你,只能把信留在这儿。”
徐四拿过来,只看了眼便收入袖中。
谢大见状,只得收了心里的好奇。
略作寒暄之后,谢大将吉州近况说与他听,又道:“如今徐大郎君也在,郑都尉亦在,吉州固若金汤,郎君尽可安心。”
徐四闻言,忙拱手道谢。
谢大摆手,道:“君子一诺,怎可不尊?”
徐四浅笑。
这世上许诺不守的人比比皆是,至于守不守,也只能看个人的素养和品格了。
谢大转眼,见徐四面上有着些许的疲惫,便道:“你那院子一直有人收拾着,你看要不要先回去歇歇?”
徐四笑了笑,朝谢大略一拱手,便往馆驿行去。
城墙上,侯泰冷眼看着徐四形单影只的背影,心里悄悄盘算着。
徐四回了馆驿,打开来信。
看完第一封,他面色淡淡。
早在听了谢大所言之时,他便已经对这信有了揣度。
现下看到,他半点意外也没有。
收了信,他打开第二封。
这一次,徐四眼睛瞪得老大,人一下子僵住,只有嘴角不受控制的往两边咧。
馆吏备了吃食过来,见徐四这般,一时不知道该进来,还是出去。
徐四听到动静,抬眼看来。
馆吏尴尬的咧了下嘴,举起手里食盒,道:“徐郎君,你看这个,”
徐四指了一旁案几,又道:”不知馆里是否有酒?“
“有,”馆吏道:“有上好的梨花白,郎君可要?”
徐四点头,道:“劳烦了。”
馆吏答应着,退去门外。
没多会儿,便将酒送来。
徐四这时已恢复常态。
换衣盥洗后,他一人小酌。
两杯之后,酒意上涌,他不可抑制思念起远在淮南的妻女来。
十一娘本就体弱,这女儿又生的艰难,即便信中严明并无大碍,他也还是惦记。
他转去书案后,给家里写信。
又两日,梁二攻占洪州一事传扬开来。
徐大这时才恍然明白。
但这会儿已是为时已晚。
梁二已经将城彻底拿下。
此番没动用徐家一兵一卒,便是徐家想要分一杯羹,也没有办法。
然洪州处于吉州与江州的交界,早前他们便已是打算夺下吉洪州两州。
而后借此向东蚕食,进而夺下江南。
现在被梁二这一弄,他们预计好的事情生生被撬开个缺口。
也就再做不成合围。
更重要的是,吉州也因此成为一座左右不靠的孤城。
搞不好以后还会被旁人强取。
徐家出人出力,费了这么大工夫,竟然平白给人做嫁衣。
这让徐大如何能甘心。
郑三笑眯眯的与他和王都尉辞别,带着大军折返。
徐大气得在屋子里团团转,半晌他喝令兵士备船,准备去衡州。
徐大自诩是雅之人,跟蛮横不讲理的梁二没有共同语言,因此便去寻谢大。
大船行速不慢,没到两天,徐大便抵达衡州。
此时,谢大才刚把前来投奔的百姓安置完,确认这些人里没有儿子是跟黄家军搅和在一起的,这才命书吏将早前统计好的田地分派下去。
徐大赶到府衙时,谢大好进门。
见得徐大一脸的不耐烦,他忙拱手告罪。
徐大一摆手,懒得与他做那些虚礼,只道:“我问你,那洪州是怎么回事?”
谢大缓缓起身,一脸诧异道:“什么怎么回事?”
“早前两家说好共同进退,我徐家才祝你连得两城,而今梁二撇开我徐家单干,是何道理?”
“这个啊,”谢大笑道:“这也是巧了。”
他道:“王都尉一连送了几封救援信来,梁都尉气恼刘家欺人太甚,便借着得胜势头,乘胜追击。”
“不想这刘家实在太不禁打,都尉还没怎么发力,他们就弃城奔逃了。”
谢大摊手。
言外之意便是这城到手实在怪不得他们。
徐大气得眼冒金星。
谢大这是明摆着耍赖,不认账了。
他嘴唇抖了两抖,转身出门。
行到府衙门口,一同跟来的兵士道:“郎君,四郎君也在。”
徐大霍的停下,道:“在哪儿?”
兵士往馆驿方向指了指。
徐大二话不说,调转方向。
谢大出了门,见徐大转去的方向,微微一笑。
馆驿里,徐四正在看崔十一娘让旁人代笔的来信。
信中言明自己身体上好,女儿也好,让他安心,莫要记挂。
徐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