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道-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龙告辞,找到了林水石。

    林老大仍然是用标志性的微笑迎接九龙:“你算问对人了,我大概和你说说汀江蜡石的情况吧。”

    林老大清了清嗓子,继续介绍:“汀江蜡石中,论色彩,黄蜡、红蜡、彩蜡、白蜡、黑蜡、紫蜡都有;

    “论质地,冻蜡、胶蜡、晶蜡、细蜡都不缺,其实部分顶级冻蜡还是可以雕的,它色泽鲜润,脂腻如蜡,其质坚似玉的天然神韵倍受石友喜爱,不仅冰凝色艳,而且内蕴精光,在灯光的照射下,能透出玉质丝纹。

    “当然,顶级冻蜡极少,大部分表面上打灯很透,其实里面都偏生偏杂,很多人不信,叫师傅雕,结果可想而知,又花了不少银子,不值的,真有好冻蜡,我更愿意当观赏欣赏,挺美。

    “这里的晶蜡石,以水晶体凝结而成,并有黄蜡质的筋脉交织其间,或成人物,或成植物图像,其晶莹透剔的石质也惹人珍爱。

    “对了,周水墨去年6月份捡了方大晶蜡,当时引起了轰动,你也可以去看看。”

    九龙一听说有这等奇事,哪会放过,他告别林老大,按林老大给的联系方式和周水墨联系上了,得知他在家,便立马奔去。

    林老大特地嘱咐,这周水墨也是一个水墨石狂人,说话要小心些,免得被赶出来。

    周水墨的家在县城北环东路那一带,沿一小巷进去,然后便是大斜坡,又小又窄又陡,没点车技还不敢开上去,一到坡顶,周水墨已早早在那等候。

    周水墨看上去显出一点忧郁,也许是常年和别人争论汀江九龙璧和水墨石谁对谁错的缘故,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他待人倒挺真诚,先到一楼的车库去看,这里他已改成石馆,他所说的汀江水墨石大部分摆在这里。

    周水墨年纪四十出头,显得精瘦,在那一声不吭,由九龙自己去看。

    九龙粗粗扫了一眼,没见到什么蜡石,便问周总,蜡石放哪了。

    当他听说九龙对蜡石感兴趣时,眼里顿时放出光芒,似乎遇到救星一般,告诉九龙蜡石就在楼上,他边上楼边激动地说上了:“小黄呀,你不知道,我们县城没几个人懂得蜡石,特别是籽料,你一定要帮我看看,我家里收藏的蜡石如何。”

    九龙回答:“我也是了解皮毛,会尽力解答。”

    周总很是感激:“这就好,你不知道,在上杭,我收藏蜡石是种类最多的,我就不信汀江蜡会输给别人。”

    九龙从心里赞赏周总的执着精神,但周总收藏的到底如何,心里也没底,还是到他家再说吧。

    到他家里,映入眼帘的都是石头,祝螎燧火开文明汀江九龙璧,五子登科、添福这两方蜡石,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几方石头,都有金奖获奖证书,九龙看了也是不错,点头赞许。

    周总把家里自认为不错的冻蜡从卧室里搬了出来,以九龙的经验判断,大部分确实是偏生了,并不适合雕,玩观赏还可以。

    周总就是不信邪,他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方冻蜡叫九龙鉴赏。

    这方蜡石是汀江特有的细蜡冻,金黄色,打灯很透,九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说不错,不知去雕效果如何。

    周总这时脸上才露出难得的笑容,他招呼九龙落座、泡茶。

    九龙惦记着那块大蜡石,忍不住问了起来。

    周总脸泛红光,谈这块大蜡石,语气也略显激动,他边带九龙下楼,边告诉九龙,这方蜡石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上杭旧县乡水东河段运回来,此蜡石全身布满虎皮纹,黑灰色,属晶蜡石,宽24米、高3米、厚1米、重约6吨。

    能够在汀江河见到如此体量的蜡石,当时在上杭城里引起了轰动,四面八方的石友闻讯赶来,张富、永生爱石、黄鹏、王辉、六一、上杭石友等都来参观,六一石友还帮起名叫“锦绣河山”,深得周总欢心。

    有不少顽童知道,也来凑热闹,他们在蜡石上爬上钻下捉迷藏,周总深怕会伤到人,便把它搬到一楼房间藏了起来。

    九龙来到大蜡石旁,但见此石沟壑纵横,沧桑古朴,确实难得一见。        

第一百九十三集 玩石创举() 
九龙再次向周总表示祝贺,九龙同时问他,闽西有没有玩蜡石很厉害的人。

    周总肯定回答:“有一个,据我所知,她不仅喜欢蜡石,而且喜欢大手笔的买回来,听说连黄龙玉都有。”

    这引起了九龙很大的兴趣,便问周总,怎么认识她。

    周总似乎很为难,说他就一平民百姓,无法接触到对方这样的高端人士。

    听他的意思,对方不是普通人了,那就另想办法吧,也别为难周总了。

    九龙此次上杭之行,也买了几方大的观赏蜡,他觉得现在购买,价格也算合理,更重要的,当别人都在玩九龙璧的时候,他先下手,也就是抢占了先机,未来是福是祸,一切随缘。

    此后几天,除了照料店里生意外,只要有空,他便往湖峰村跑,而且每次都有收获,收了好几件大的观赏蜡。

    当然,周总说的女石友玩蜡石这事他也放在心上,他想到在龙岩这地方,邓师傅应该比较熟悉,便一个电话打了过去。

    对方知道九龙来意,便告诉九龙,龙岩确实有一位女石友玩蜡石玩得很疯,可以帮他引荐一下。

    九龙大喜,要了对方的电话,才知对方的身份确实不一般,她是某政府机关的局长,平时就喜欢玩石头,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去走南闯北,也算老玩家了。

    九龙约好了时间,立马出发,往龙岩奔去。

    这家主人很会生活,她家住在天马山下的高档别墅区,七弯八拐,总算到她家门口。

    主人约五十多岁年纪,姓张,名明珠,椭圆脸,戴一幅宽边眼镜,风韵犹存,梳着齐耳短发,满脸堆着笑。

    她住的别墅共有三层,她说,在龙岩,没几人玩蜡石,九龙喜欢,也算同道中人了,那就帮她看看,她家的蜡石成色几何。

    九龙知道她在说客气话,如果不是邓师傅介绍,她的门在哪边都不知。

    因此,九龙也谦虚回应,他是来学习的,请张老师多多指教。

    张老师对九龙的态度很满意,脸上露出欣慰笑容。

    她告诉九龙,家里除了卧室,到处堆满的都是石头。

    先从地下室开始参观,里面摆放了不少九龙璧人头石和鸟类,个个栩栩如生,可见主人品位不俗。

    上到一楼,是九龙璧画面石展示区,其中一方的画面石深得张老师喜爱,为此她还特地附了赏析:

    此石画面主题突出,花枝、花边、花蕾一应齐全,黑底的古朴更衬托出黄白花蕾的鲜艳夺目。

    金枝玉蕾,犹如铁烙画般的凹凸感,更是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质地上看,白色的花边已玉化的晶莹剔透,堪称绝品。

    张老师讲了自己玩石的故事,她说:“与石结缘,是本世纪初因工作关系派往县城任职,途中有时车顿劳累便停下路边小歇,无意中发现路边河滩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十分可爱,就好奇地捡回赏玩,那时还不懂什么‘质、形、色、纹、韵’的赏石概念。

    “前几年市里办石展,石协的几位理事帮我选了几品去参展,没想到还获奖了,这品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我便步入石界,且一发不可收拾,看书访友、逛石市、观石展,不亦乐乎;每逢节假日,不是徜佯于江河湖边觅石,便是奔波于产地、石市淘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现收有石种近百,尤以黄蜡石和福建九龙璧为主;藏石逾千,特别是专题收集的百鸟、百猴、百壶、百景、百花及百脸谱等系列藏品已小有规模。

    “觅石贵有缘、缘为情所系,可能是新手上路,上天特别眷顾,有意度我进石界,这品就是那时在县城任职回家途中无意间在新泉河段觅得的,此后许多石友闻知,请我当向导,虽多次故地重觅但都无功而返;

    “有几位还出高价恳请我转让的,但因是';十月怀胎';亲生的缘故,卖之有如卖儿卖女的感觉于情难舍,只好笑言:我还没爱够,还是成全我亲自抚养吧,你们确实喜欢就只好委屈当干爹干妈啦。

    “现已为我这贵为名人的石头闺女配过三套‘衣服’,由最早的中纤板简易座、到红木座,再到如今的鸡翅木雕花座。

    “对我而言,此生努力工作万金易得,但此生努力觅石再想得此精品难也!”

    果然是爱石之人,才对石头如此痴迷,九龙了解到,她现在也是闽西奇石协会副会长,想搞个奇石邮资明信片珍藏册,并想好了名字叫,把闽西的奇石文化推广出去。

    这本雅集,她匠心独运地将奇石、书法、绘画与地域特色资源融为一体,把奇石与书画艺术结合,把传统文化与地域资源结合,使各方相得益彰,不仅传播了文化、推介土楼神韵,扩大旅游、邮政知名度,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必将起推动作用,实乃一大创举。

    九龙闻言,对其敬仰由然而生,他祝愿张老师能心想事成。

    随后步入二楼,整个客厅都是蜡石,其中一部分还是雕件。

    这些蜡石,一层层纹理清晰,像千层蜡似的。

    九龙便问这些蜡石是哪里来的,到哪去雕刻?

    张老师如实回答,一部分是自己在汀江捡的,大部分都是在汀江河沿岸收来的冻蜡,至于雕工,基本是叫莆田仙游的木雕师傅雕的,她问九龙雕得怎样?

    九龙对雕件仔细品味,感觉和他在龙陵看到的黄龙玉雕件简直有云泥之别,造工粗糙,都是挖槽去坑之法,并无什么艺术观赏可言,特别是本身质地偏生又杂,终于让九龙明白,为什么汀江蜡石大部分不可雕。

    九龙也很奇怪,蜡石应该有专门的雕刻师傅才对,怎么能去请木雕师傅来雕,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宝主对请雕师没经验,以为只要是雕工,请谁都一样。

    可能直接对张老师说吗?听她的口气,没好好教训自己一顿就不错了。

    张老师见九龙欲言又止,哈哈笑了:“其实你不说我也明白,应该是雕的不好,有好多石友都这么说,这些都是我早期请人雕的,当做花钱买教训吧,你以后的路会好走的多。

    张老师的平易近人、实话实说让九龙大感意外,由衷佩服她的大度。

    最后,张老师到三楼私藏室把她压厢底的黄龙玉籽料雕件拿来让九龙看,这些雕件果然色彩艳丽、做工精细、油润细腻,皮质老到,不失为好雕件。

    原来她还是收藏有好东西的,毕竟阅历在那,岂是平凡之辈。

    

第一百九十四集 潮州话蜡() 
九龙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对八闽蜡石的现状有了更清醒认识,单靠已知的蜡石,自己要想发财,很难。

    和张老师继续寒喧一会,九龙便先行离去,回到了古田。

    虽然在店里加了观赏蜡石,过了一段时间,奇石生意,仍不见起色。

    他总觉得自己做生意缺了点什么,现在大的观赏蜡已收了不少,可是就是没什么人来问价,难道又方向错啦?

    与其整天关在家里想,不如再走出去看看。

    他想到了超然版主,便上网和他联系。

    超版刚好在线,九龙便问对方方便吗?他想过去取取经。

    超然版主笑了:“这有什么不可以,你尽管来就是。”

    九龙精心准备了红军可乐,腊实一听说要取经,二话不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跟着九龙前行。

    一路上,九龙心里都有点忐忑,说实话的,这次自己是第一次去见网友,对对方也是一无所知,不过他有一种直觉,一品天下能用心写出黄蜡石的文章,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为人不错,同样的,他介绍的人也应该坏不到哪去。

    说起广东超然,九龙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黄坛头像里醒目的八字胡,这种人,十有八九是豪放派。

    临去前,为给自已壮行色,在黄坛发了去超版那打劫的贴子,看看有谁会中计,到时可以汇合。

    从古田到潮州原本只有三小时行程,出发前大雨已经不期而至,但九龙对知识的渴望,并没阻挡他前行的步伐,一路上,经常大风不期而至,暴雨倾盆而下,溅起的积水让轮胎不时产生嘶叫声,九龙只得小心翼翼开车,还好,从梅州往潮州天空放晴,也许老天也知道九龙见超版不易,后面的路程都伴着满天祥云,九龙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在临近傍晚时分终于到达潮州地界。

    金山大桥下到一半往左拐,不到200米,就到了约定的地方,果然,那熟悉的八字胡早已在门口等候。

    在他上方,超然石居牌匾格外醒目地出现在九龙面前。

    这是一个非典型潮州人,身着一件白色汗衫,略胖的身材配上标志性的八字胡,总让九龙感觉像极了北方人,不过那眯缝的眼睛里挤出的笑意,让你毫不怀疑他的真诚。

    “欢迎逍遥子老师”,超然一双大手紧紧地握过来,仿佛多年老友那样亲切。

    九龙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网友见面用网名,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是在西湖北门边再普通不过的石馆了,但它一幅对联:园香超俗藏灵石,奇景逸然显艺林。把超然两字藏在其中,另有一番情趣。

    走进里间却显出了主人的不凡,约五十平方的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奇石,一方奇石无论大小,都配上了精美的底座,显得很有文化品味。

    让九龙意外的是,潮州观赏石协会杨会长也出现在石馆里,互相问候一番,九龙把从老家带来的红军可乐和九龙壁送给他们,杨会长却给了九龙一个更大惊喜,他把自己编辑出版的中国潮州蜡石宝典,亲笔签名后赠送给九龙,听超版讲,这本书是最后一本了,这让九龙深为感动。

    人常说,天下石友一家亲,没想到潮州石友胜亲人呀。

    九龙有时想想,自己在玩石路上,有时候出奇的顺利,要见谁,谁都能见到,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