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道-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密度为2。95—3。7,摩氏硬度在。0—。5之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最后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怎么样,我给你介绍这么多,相信您也是玩玉大家,就买几块玩玩吧?

    不是吹牛,这和田玉就数新疆的最好,来了就不要错过。

    您如果觉得料不好玩,这里也有雕件,可以看看,喜欢的话,给您优惠。

    “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和田玉大概是什么价位?”

    九龙问道。

    “您这话问的好,老话说的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而玉石没有类似黄金、钻石那样业界都接受的品级评定机制,大家只能根据经验来估计其价格范围,我们也确实有《和田玉(软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和田玉也有其自己的标准,但是别说一般消费者,就是业内人,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多年的上手经验,又怎么能分清?那么究竟该如何来判断这块玉值不值钱呢?

    “我和你说道说道,一般在无人为雕刻的影响下,和田玉的价值主要是由产地,产状,皮色,皮状态,白度,细度,油润度,形状综合指标决定的。

    白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现在玉市场,皮对价格的影响远远超过于白色,古人玩玉去皮,现在的人玩玉都是玩皮的。”

    老板拿出了一个价格对照表:“?对照这个表很容易看出玉的价值几何。

    “例如,一级白极细的青海山料,价格是比不过青白带红皮的新疆籽料的,同理又要比不带皮。5级白的结构粗的新疆籽料价格高。

    “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大了去了,我特意整理了一个表来列举详情。”

    九龙粗粗看了一下,好的和田玉,比如羊脂玉,都按每克上万来卖了,而便宜的墨玉,一个巴掌大小,也不过几百元,这未免也太复杂了吧,到底怎么选择好呢?。。

    店主看出九龙的心思,连忙介绍九龙要怎么选和田玉。

    “我告诉您怎么选料,和田玉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价值主要取决于和田玉本身的质地,和田玉有五大要素

    “第一:油润度。

    “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

    “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

    “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第二:密度

    “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

    “我一般用侧弱光看结构,说不见结构是夸张了,只有假料不见结构。

    “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我觉得可以了。

    “当然,是越细腻越好。

    “第三:色泽

    “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

    “把玉放在洁白的纸上,我觉得是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

    “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

    “第四:纯度

    “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

    “这个相对容易辨别,争取室外用肉眼来看,如果难以发现这些,就是好玉。

    “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重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第五:型(雕工)

    “包含外观,工艺,大小。

    “外观,我们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美的器物形状,引申到玉器也是一样。

第二百七十九集 争论不休() 
“其中琢玉有老工和新工之分,所谓老工是指传统的制作工艺,用的器具也是以前传下来的,其特点是制作精致精细,比较费时费力,体现在于活灵活现。

    “新工则是指将现代工业技术引入琢玉中,其优点在于精确快速,在控制对称、尺寸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在较精致的玉器都是老工结合新工制成,琢玉的好坏直接决定玉器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一件好的玉器必须是在布局对称,线条刀法,打磨抛光俱佳的作品。”

    店主苦口婆心,九龙却越听越糊涂,没有熟悉的石友带路,要他直接下手,确实还没有这个胆。

    不过,店主这么辛苦介绍也不容易,他就在捡漏区,买了几方百元左右的青白玉和墨玉玩玩,也算是对店主有个交待。

    随后,九龙和何钢俩人又逛了几家店,奇怪的是,基本上见不到卖金丝玉的。

    莫非是走错地方了?应该不会呀,这金丝玉的名声虽然不是特别响,可也不至于连产地都没人经营吧。

    一路走着,仍然没有见到什么金丝玉的店铺,九龙不免有些失望。

    他抬头见到了一家大型的销售克拉玛依玉的店铺,觉得很奇怪,克拉玛依玉是什么鬼?不如进去看看吧。

    这间店很大,近二百平方,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专门销售一种叫克拉玛依玉的,店主见俩人进来,看到九龙和何钢汉人打扮,只礼貌性的打了个招呼,然后整理货柜上的石头去了。

    九龙不以为意,仔细看了起来。

    怎么回事?这克拉玛依玉怎么和听说的金丝玉一模一样。

    这些石头,并没有水冲黄蜡石的水冲度,倒是被风沙冲刷的很光滑,九龙赶紧问道:“老板,这些是不是金丝玉?”。。

    “那是广州人的叫法,我们这里叫克拉玛依玉。”

    店主回答。

    九龙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老板,把金丝玉的宝石光籽料拿来看看。”

    九龙继续说道。

    九龙扫了整个柜台一眼,没见到有起荧光的石头,不免有些失望。

    “这货有,请到这边来。”老板听到九龙的喊声,知道懂行的来了,赶紧把他们叫到一个保险柜前。

    老板姓祝,名山川,典型的新疆维族人,穿了一身领口和胸前绣图案,白颜色的民族服饰。

    他按了几个密码,把保险柜打开,里面各种闪着荧光的约一指粗大小的小石头展现在九龙面前。

    这些粉红、粉白、浅白色带有荧光效果的宝石光籽料,极少部分呈“米字型”猫眼效果。

    金丝玉中的宝石光材质极其稀少,难怪要放在保险柜里。

    “老板,你这些玉是哪里来的?”

    要买玉,自然要问出处,九龙对新的品种,向来都很谨慎。

    “在新疆克拉玛依附近';魔鬼城';一带的戈壁滩上来的,那里散落分布着这种质地细腻温润、色彩丰富的石头,极品甚至可以散发出璀璨光芒。

    “据说,早在数千年前,它就是楼兰古国的装饰用品,但因为楼兰古国的莫名消亡和戈壁滩人迹罕至,这种美丽的石头在随后的几千年时光里无人问津。

    “一直到2世纪,偶然的机缘让它重新出现于世人的视野中,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漂亮的石头到尊贵的克拉玛依玉的华丽变身,价格更是从几元一斤扶摇直上到每克万元!”

    祝老板不无自豪的介绍道。

    “到底是什么机缘,让它乌鸡变凤凰呀?”

    九龙问道,黄龙玉之所以突然暴涨,和广西商人有关,这克拉玛依玉,应该也离不开有人慧眼识珠吧。

    “确实和某些人有关。”

    祝老板老老实实回答,据他介绍,这事要从2003年说起。

    2003年的一天,广州藏家余俊无意间在广州芳村的一个小摊档发现了一块非常具有玉质感的“小石头”。

    出于好奇,他花50元钱买了下来。

    回家好好保养一番后他发现:这块“小石头”虽然具有非常坚硬的质地,但外观却呈现出田黄籽料的特质,显得又黄又润。

    他回到小摊档打听,老板把所存的一小盒同类“石头”都拿了出来。

    那真是个五彩的盒子。

    红、黄、白、黑……每种颜色都有诸多种层次,好看极了。

    余俊毫不犹豫地又掏出200元钱,把这盒0斤左右的石头全买了下来。

    2004年,余俊以斤7元的价格和石农签订了采购协议。

    石头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戈壁滩运来广州。

    到了2005年底,余俊花了五六百万元,收了几百吨。

    余俊根据这些石头具有玉石般的温润,同时又有着类似寿山田黄的特殊条纹的特点,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金丝玉”。

    请人加工成饰品,许多顾客乘兴买回家,但没几天就回去要求退货。

    都是被周围的玩家嘲笑了,说是买到了假石、假玉。

    “怎么会这样?”九龙不解地问道。

    “都是那些狗屁专家害的。”

    祝老板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些专家搬出所谓的理论依据来证明“金丝玉”不是真玉。

    某地质大学张专家说什么“金丝玉”它有优点,但也有缺点。

    “金丝玉”属于玉髓类,是广义的玉石品种。

    “金丝玉”与和田玉这样的“真玉”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玉”命名并与“玉”进行比对,会混淆人们对于玉的科学本质的学术认识,将玉学学术探讨混同于文化层面的认字扫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开始,“玉有九德”的玉德学说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代表了人类对于真玉的完整认知。很多人认为这仅是一种简单的审美表述。

    但在20年前,通过利用现代矿物学、宝石学和材料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张专家说他发现,200年前的古代智者对真玉的界定,实际上是非常科学而且严格的,鉴赏标准可以同现代宝石学和材料力学的科学语言描述实现完美对接。

第二百八十集 改变人生() 
张专家认为,按照春秋时代的古代智者所定下的真玉鉴赏标准,真玉应该具备温润含蓄、垂之如坠、折而不挠、其声舒扬、缜密以栗等几个特点。

    温润含蓄说的是折光率和透明度,真玉既不能像田黄一样暗淡无光,也不能像钻石、水晶那样高度透明;

    垂之如坠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密度;

    折而不挠对应的是超强的韧性;

    其声舒扬对应的是具有特征的发音;

    缜密以栗对应的是中等的硬度。

    张专家由此推断,作为玉髓的“金丝玉”,至少有两点不达标:首先,它不可能有超强的韧性。

    玉髓的晶体结构是一个个颗粒聚集而成的,作为真玉,和田玉的晶体结构是丝状晶体交织而成,翡翠则是柱状晶体的交错构成,所以真玉韧性很强,而包括“金丝玉”在内的玉髓类玉石是容易碎裂的。

    因此“金丝玉”不太适合做手镯。另外,“金丝玉”的密度不达标,翡翠的密度在3。2,和田玉的密度3。1,而玉髓的密度基本都低于3。“金丝玉”的密度只有2。6~2。69之间。

    张专家还认为“金丝玉”的矿藏量“绝对不会少”。

    二氧化硅类玉髓在地球上的产量很高,找到“金丝玉”类原生矿的概率是很高的。

    散落地表的“金丝玉”只是玉髓类矿产总体储量的冰山一角,“金丝玉”即使现在差不多捡没了,但必然存留在一些收藏家的手里,这个总量一定非常巨大。

    “金丝玉”是在火山喷发所造成的热液环境中产生的,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地质现象。

    也就是说,全世界不可能只在戈壁滩有这个东西。

    比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就曾是火山喷发非常活跃的地区,而张专家曾经在这些国家见过跟“金丝玉”差不多的饰品,一个吊坠的价格大概在两三百元人民币。

    所以,张专家认为,“金丝玉”根本不值得收藏。

    但余俊并不是一个任由命运摆布的人,你张专家说不行就不行了?你算老几?

    余俊也请来了玉石方面的专家来看他的作品,终于,也有慧眼识珠的专家帮他说话了。

    这个专家姓王,他认为,尽管“金丝玉”不属于真玉,但不可否定的是,它确实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如多变的色调、漂亮的颜色和柔和的光泽。

    黄色的真玉非常稀缺,中国自古以来又是以黄色为上,这也是为什么田黄在清代以来被捧到很高的“石帝”地位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我们看到,田黄“独有”的黄色,“金丝玉”也有,而且层次更多,效果更好。

    “金丝玉”又比较硬,不像田黄那样非常容易损伤。

    所以和田黄相比,“金丝玉”显然更有价值,美学意味更高,质量也更好。

    对于“金丝玉”市场目前的低迷表现,王专家表示,他对“金丝玉”的总体观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目前的几大藏家对这种石材也非常尊重,请来最好的雕工进行创作,做出来的东西确实漂亮。

    对于“金丝玉”的价格,王专家相信会越来越高,余俊尽管放心经营就是。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让藏家有认识的过程,下手的机会,有一个合理增长的流通的量,这才是一个健康的过程。‘黄龙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