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顿时傻眼,真想立马回怼过去,不过他最终冷静下来,先弄清楚这人的底细再说。
这是一个上线不到五小时的新马甲,虽然至今也没见他发贴,也没让九龙看到他的精品雕件,他自称是雕师,到底是不是有意来捣乱的?先试试他水平再说。
九龙便问对方,这批雕件只要你能说出不足在哪,我拜你为师。
甲骨纹回答——?
一:题材上都是些社会普遍的金银庸俗之气;????
二:视觉上没有给及观赏之人第一时间的美感直觉和鉴赏寻味;??
??三:雕刻手法都是些学徒工挖糟去糠的初级线条;??
??四:材料上就更不好说,本人不会承接如此粗劣之器质;?
?这要取决于朋友对料石的认识程度,所谓的创意都是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基础上产生的,朋友对料石的不全面认识,看了作品之后,最多也只能附庸于别人赞美声中的惊叹,一声“好漂亮”就让你找不到北,这就失去共同鉴赏的意义了。
他的这个见解一发出来,顿时在论坛里炸开了,还轮不到九龙回话,赵哥就先回怼了——朋友说的有一定道理,抛开圈子内大家玩的,能入眼的也只有两岸故宫和博物院级别的,这很正常。
朋友既然境界这么高,能不能发一下你的作品饱饱眼福,让我也见识一下你的好作品?
甲骨纹——这位朋友客气之中挥散着一种考证和求实的要求,今日没有准备,有机会一定请朋友鉴赏。
赵哥——考证求实是必须的,希望甲骨纹常来聊聊,多交流交流,等朋友准备好了,欣赏欣赏。
赵哥怕打击到九龙的情绪,私下告诉九龙,其实雕件要分清两个属性的:收藏级和消费级;
而雕师也分孤品创作类和量产流水线,梵高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芬村画家是为了糊口,雕刻师也一样,最后以艺术水准定高低。
我对国内大师称谓的出现和泛滥持否定意见。
因为,根据美术史惯例,大师的称呼或封号,一般是后人对先人有美术史贡献级别的作者的认定,一般不发生在活着或年轻时,更不是一个职称的认定,而是大浪淘沙沉淀后的自然显现。
目前国内文化艺术界,大师泛滥的当属工艺类,而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还没有或很少。
谁称过张艺谋为大师?他自己也不敢,虽说他是翘楚。
杨丽萍也是。
工艺品和艺术品,本身无高下之分。
只是工艺品更贴近大众生活需要,工艺品从业者,从古代作坊,到今日办厂,大众级占多,这也造就了华夏文明的无孔不入,比如,明清以前的筷子,都是工艺品,今天就不是了。
而艺术品,从一出道,就属于象牙之塔,曲高和寡,属于上层,与大众割裂,特别到了当代艺术,整体艺术含量大,社会需求也少,但伪劣平庸之作的伪艺术,也占半壁江山了。
现在故宫的工艺品,哪件不是宝贝,不抵今天所谓某某国画大师的画作?????
赵哥是专门研究这块的,当然说的没有错,九龙也就没有马上回甲骨纹的话,他还想看看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有个网名叫山渊之精的,也对甲骨纹的言论发出自己的见解——山夫俗人有山夫俗人的日子,高官达人有高官达人的圈子,你我本为老百姓,何必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过自己的生活!
千人千口,口味难调,自己喜欢才是最好,否则就会迷失自我,又何谈个性化,谈何艺术流派?试想,您用欧洲油画的审美眼光去审美中国国画,用非洲国家的美女标准去找老婆能找得着吗?就算找着了,晚上也不敢上床呀,呵呵。
蜡石当然要讲质地,质地当然要讲种水;如果一个人修炼到把白纸看着是最美的国画,那这个人已不是艺术家,是疯子,这样的事在中国艺术界也出现过,那是因为艺术家就在疯子的边缘?。
看大家都评论差不多了,九龙这才开口——原来甲骨纹老师是大师呀,在哪高就呢,能不能说说,下次有好料请你雕。
甲骨纹——承蒙朋友错爱,本人只是爱石,玩石,自我悟石,自我金石,从不为名为利承接业务,刚才的评论,只是感觉朋友也是爱石之人,只言片语的建议,绝无嫉妒打击之意。
九龙——是爱石之人,也会爱惜朋友,希望早点见到老师的作品,好让我对雕刻的认识更深一层。
甲骨纹——也希望朋友早点打通认识雕刻料石的任督二脉,好让我的作品发上来后有共同语言。。。
九龙——这个打通,有靠自已努力的一面,也有靠朋友帮助的一面,我想问下老师,什么籽料好?
甲骨纹——以现在来说,就要看朋友是哪里人了,现实的状况是哪里的人偏好哪里的石头,本地的生意人打击外地的好石头,什么籽料好?不用我说,朋友应该知道。
九龙——现在二种标准,一讲种、水,二是蜡性,老师喜欢哪种。
甲骨纹——首先是具备蜡石特性才会去看它,种跟水是商人的推销煽动词,从收藏的角度出发,我讲究是的心法,眼球里晃动的第一个题材才是值得自己去找寻的,第一眼的影像是决定购买的前提,而不是什么垃圾都去讲究蜡与否,种水与否。
九龙——这样说来,就是那块蜡石首先能雕成什么是最关健的,也是你心动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甲骨纹——你有点理解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雕刻所有的题材。
九龙有点茫然了,在自己看来不错的雕件,在甲骨纹这里被批一文不值,关键对方不是无理取闹,还说的蛮有道理。
怎么办?是否像甲骨纹那样,先有主题再找料,或者是看到料石就能想到雕成什么,可自己才刚跨进去,哪有这种水平呢?
九龙心里也有些懊悔,早知如此,当初去莆田雕的时候,就应该少雕一些,即使不好,也可以少交学费。
第二百一十九集 正本清源()
这场辩论,动静太大了,自然惊动了此次雕件的操刀手——闽翠缘的注意。
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名声被甲骨纹搞坏,闽翠缘徐厂长亲自上阵对擂甲骨纹老师——蜡石和玉石各地品种很多,区域不同喜爱也不同,有喜种水、有爱润泽,其历史都已上千年,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玩玉器之人不能不知,观赏中玉石的质地的历史在实践中已形成两大观赏标准,其代表种水的是“翡翠”“水晶”,翡翠、水晶以通透性著称。
其代表温润的是和田玉还有寿山“田黄”,以润泽和纯洁著称,其两大观赏习惯已经深深扎进人们心中。
如果要讲玉文化,就必须要客观的角度来看,其历史的积累不能不知,只是从个人角度来说,喜欢就好,每个人的环境不同,喜爱也不同,还是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之上为好!
其实工艺品和艺术品是很难区分的,广义上讲手工制作的产品就是工艺品,艺术品也是属于工艺品之中的。
艺术品其含义应该就是“有意义的手工作品”,其意义在不同的人群和场所里会有所不同,大的来讲它有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如日本在军国时期,用于肯定****的手工作品,我们要叫它艺术品吗?
小的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传统的美好祝愿难道没有意义,从接受人来讲这就是艺术品。
??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还有材料优劣性,应该不能成为艺术品的唯一标准;其现实作用就是在雕工上变化和材料选择上求精。
因此我认为一个作品的成功在于它能够唤起别人共鸣。
就象女儿为父母织的毛衣,对父母来讲这就是最好的艺术品。?
徐厂长的话,并没有得到甲骨纹的回答,此时的甲骨纹,犹如人间蒸发一般,再也见不到他的回贴了。
徐厂长怎会甘心被人背后捅了一刀,于是专门自我介绍起来——谢谢各位老师对此次雕件的辩论,闽翠缘是一个团队,本人徐建东虽从事玉雕二十年,虽然很希望每件作品都自己来雕,但个人的精力有限,不能每一件都是自己亲自完成,只能把握住最主要的关键技术,如“设计”“技术指导”“产品验收”“标准样品制作”等,个别参展作品的自己完成。??
闽翠缘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集研究,交流、培训,创作、服务等一体的玉雕专业平台。
使得有志从事玉雕的朋友有一个学习发展的空间;还可以为同好石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服务的场所。
现在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学习玉雕技术的已有30几人,因为在初创期,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朋友们能够提醒、批评,我们一定及时改正,不辜负大家对闽翠缘期望。
上面这些话,其实是讲给九龙听的,九龙岂能不知。
九龙当然不会找闽翠缘的麻烦,这是愿打愿挨的事情,雕的不好,也不能全怪对方,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没有像甲骨纹一样,参与到雕件的设计当中,这才是关键因素。
此事情过了就过了,以后不再重犯错误就好,闽翠缘既然站出来了,何不问问徐厂长一些雕工方面的问题呢?
想到此处,九龙冷静了许多,便问徐厂长,黄蜡石雕件的观赏标准是怎么样的。
徐厂长——黄蜡的观赏标准现在各地还不一样,就是玉也没有像宝石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可测量的国际标准。
有时候不同的时代背景,大家的感觉就不同;如果一定要讨论它标准,还是要从它以前的观赏习惯入手,我认为黄蜡石为什么会让大家喜爱,其实肯定有它的客观原因存在,它必然是符合了大家对玉石观赏的爱好,其爱好就是玉文化的历史观赏习惯的传承。
我们的玉器,近代真正的发展才这几年,还只是在一个普及过程,传统的玉器是经过几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其中很多题材和手法,是大家都熟悉和最贴近我们生活,是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
现在大家为什么要创新呢,就是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但大家在传统的都没有接触之前,就刻意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那我想问,是否能够明白其差异和个性在什么地方,了解和理解作者表现意图和精神内涵呢?????
也就是要先打好基础,再谈其它,高楼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如果全部都要高标准,那我们玉雕后继就没人了。
徐厂长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连传统都不知,谈何个性化和创新?
这个反问,够犀利的,九龙也确实不懂,看起来,对传统工艺也要补补课,才有和对方辩驳的资本。
九龙并不在这里和徐厂长纠缠不清,他问徐厂长——这个蜡石特性,老师能解释下吗?甲骨纹可没说清楚,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蜡。
徐厂长——不敢当啊,我只是讲自己所了解的,我是感觉黄蜡石还是润泽的比较好点,黄蜡冰种的最忌白棉,就是雕成成品后,有时候也会起棉,而黄蜡石它的质地和“和田玉”、“田黄”同样属于蜡感类的,抛光处理后永远不可能有翡翠那样的玻璃光泽,所以没有办法有翡翠那样的效果,因此我比较认同于它和“和田玉”“田黄”同科,性格相近,属于温润的玉石种。
九龙——嗯,有道理,其实老师也说过工艺品和作品的区别,期待老师的作品多出点,另外,老师能获金奖,也是对你雕法的一种肯定,毕竟是全国性大奖,我不相信专家会看走眼,下次有机会,我还是希望能到老师那雕刻,籽料我会选更好的,现在的雕件大都是喜庆色彩的,没什么不好,毕竟人们都希望有好运。
其实,最后几句话,九龙也是言不由衷,他更多的想到了徐厂长的不容易,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至于会不会再去找他,那是后话了。
甲骨纹这个名字,九龙算是牢牢记住了,真应该感谢他,这盆冷水浇得好,能够让九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百二十集 寻找宝藏()
徐厂长说的黄蜡石更讲究温润,九龙深表赞同。
只是,如果都要去外地选籽料,按九龙的经验来看,基本上都是别人选剩下的,自己才能看到,而且赌性很大,要靠这些发财,难了。
闽西的蜡石,九龙基本都了解了,湖峰村的蜡石早已资源枯竭,其他地方的普遍偏生,不可雕。
怎么办?如果没有一手货源,基本就不要去玩了。
“贵人身边找,富贵宝山寻。”
云光法师留下的二句偈语,莫名其妙的涌上心头,自己怎么把漳平这一带给忘了?
漳平宝山,九龙总觉得有名堂,何不一路去寻个究竟。
这寻宝的事,可不能大张旗鼓,否则,自己还没搞清楚,被人捷足先登,那就惨了。
九龙第一个想到的是邓师傅,他不就是宝山的吗?他打了个电话过去:“邓师傅,我想问一下,漳平除了彩蜡石,有没有可以雕的蜡石?”
“九龙,我劝你一句话,做人要实在些,你还是老老实实玩九龙璧吧,我们闽西玩料石的人很少的,你即使有货,也没有市场,更何况玩料石,风险太大了。”
邓师傅苦口婆心。
“邓师傅,其他你不用管,我只想问问有没有料石。”
九龙是个认死理的人,别人的劝告根本无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按目前的现状玩石,九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怎么可能出人头地?
“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这样吧,我帮你问问看,也许有人会知道,你等我电话。”
邓师傅把电话挂了,不到十分钟,电话又打了过来:“我问清楚了,漳平有一种红蜡石,这一段金华玩蜡石的都来问,也有买去一些,价格都不低,你不如去漳平找小程,他知道怎么回事。”
“找小程?他还在生我的气吧。”
九龙回道,找他,不如去找郑总好了。
“谁会和钱有仇?是小程主动叫你找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