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总看来是个有想法的人,他不仅仅是把玩石单纯的看作一种喜欢,而是想上升到一种情怀,想让自己的玩石和爱国爱家乡连结起来,这明显比自己追求金钱而上升了一个高度,自己会学他吗?
九龙也在深思。
老玩童后来和舜总谈起了生意,九龙和小铁心神领会,先行告辞。
第二天,鉴评师培训班搞了个简短的开班仪式,照例全体人员合影留念,鲁省有关部门领导都来祝贺、讲话,九龙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彭建军先生、柳会长,他俩竟然是讲师,也在主席台就座,这让九龙感到吃惊,自己和他俩也接触几次,他俩从没说过自己是什么身份,看来高人就是高人,深藏不露。
第二个让九龙没想到的,是石界掌门人邵会长竟然也来了,她除了在仪式上讲话外,第一课新形势下的中国观赏石文化,就由她开讲。
她说,中华观赏石文化发端于先秦,起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繁荣于当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改革开放后,赏石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普及化的大众赏玩活动。
2005年8月,我们中石协成立,赏石文化发展走上全国统筹、有序化发展的轨道。
邵掌门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赏石理念,她称之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一”:
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
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
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
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
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
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
她讲完后,学员们一哄而上,无非是想和掌门人合影,将来有显耀的资本,九龙坐着不动,只是静静地消化这“六个一”理念,细细想来,觉得满有道理。
九龙也没闲着,他揪着机会,来到雷先生和柳会长面前,互致问候。
上午的课,就在掌门人讲完后,一片拍照声中结束。
下午以后,其他老师也分别从观赏石美学、经济学、地质学以及观赏石鉴评等方面讲授相关课程,丰富学员的观赏石基础知识,提高观赏石鉴评鉴赏能力。
柳会长的课引起了九龙的浓厚兴趣,原来他这个会长不是白当的,他具有丰富的鉴评实践经验,利用鉴评师培训班的机会,对学员倾囊相授。
他用了几十页的篇幅,图文并地讲解了观赏石鉴评标准中“观赏石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意韵的鉴评实践”。
这又让九龙对柳州水石的玩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非常适用,现在都已经推广到全国了,看起来,章卫老师他们功不可没呀。
让他感到吃惊的,是柳会长的低调,他在讲课中,欢迎大家踊跃发言,他说这鉴评标准毕竟才出不久,也需要完善,有个来自内蒙古的同学,对这标准百般刁难,觉得这标准对戈壁石不公。
问得柳会长左支右绌,幸好是见过世面之人,总算把这标准讲透了,临了,内蒙古同学仍然表示不服,柳会长只能两手一摊,告诉那位同学,没有什么标准是十全十美的,以后逐步完善吧。
九龙也趁机讲到了这标准太过程序化的问题,没有突出稀缺性,这是最大败笔。
柳会长笑笑:“九龙,你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我会向上反映,希望下次再出台时,能够把此意见加进去。”
九龙终于松了口气,自己一直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总算有人重视了。
接下来的课,是雷先生的,他讲到了观赏石美学。
美学?不就是侯老“三字诀”排第一位的美吗?虽然侯老有讲到美的概念,但专门听人讲美学,这还是第一次,九龙很想听听,雷先生讲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雷先生讲起课来,依然是声如洪钟,句句冲进九龙心里。
雷先生讲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奇石之所以又叫观赏石、雅石、美石、供石,皆因有一个美的内涵。
但是,如果我们承认人的美感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奇石赏析的社会实践中,对奇石之美的本质和美的形态加以探讨。
首先,奇石之美在于它是自然之物。
地球有五十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出现不过五百万年,人类本来是从自然中产生的,是“自然之子”。
可是当人类社会一出现便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的敬畏自然到现代人类的改造自然,莫不如此。
但在人的心灵深处,始终存在着一种回归自然母体的情愫。
现在提出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也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回归。
现代环境美学家如卡而松则进一步提出了“自然全美”的命题,意思是凡自然之物都是美的,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相似之处。
老子说的道,“道法自然”就有自然的意思。
第二,奇石之美还在于它是自然中稀罕之物。
从奇石赏析来看,不外立体欣赏、平面欣赏以及平面欣赏与立体欣赏相结合这三个方面。
而这都要把对奇石的型、质、色、纹等自然属性的考究作为切入点。
那末,在自然造化的作用下,奇石所特有的,非常见的或型、或质、或色、或纹或其组合就会令人惊叹自然造化之功,而受到一种美的震撼。
所以奇石之美,一个“奇”字,切中要害。
第三,奇石之美还在于它的社会属性。
现代经典美学认为,美的社会属性是因“自然人化”才使自然属性转化为审美属性。
就是说,奇石之美,既有客观属性的一面,同时又有作为社会中的人的赏析者对其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反映的一面。
当你从河滩上采撷到一枚你认可的卵石时,这卵石的性质就变了,它由原生态的“自然之物”变成了“为人之物”。
它的美既是天生的,也是你认同的。js3v3
第一百九十八集 台山玉石()
潮州蜡石造型技艺是通过对蜡石的主观理解、诠释并加以不同角度的摆设,形成不同造境寓意命名,或以多石组合成大小相配的组合件,或以精美奇石与精致潮雕艺术的有机结合,或以质色雕琢而成的摆件组合,潮州蜡石造型技艺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与现代人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状态相适应,使其爱石之风、藏石之风日盛。
潮州蜡石造型技艺在传统的瘦、漏、透、皱、丑的讲究上,注重了质、色、形、纹、韵的研究和理念上的转换。
观赏石需要具有奇特性、稀有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商品性,而潮州蜡石就具备了以上的必要条件,且以其质优润泽、金黄红艳,既可观赏、又可把玩的特色,在奇石造型与品赏中名列前茅,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今奇石王国中一朵奇葩。
潮州蜡石造型上偏重立石造景,其峰笋怪石,云头雨脚,像形类物等,尤为人爱,潮州蜡石在造型艺术形式上一直承袭着传统、儒雅和创意,如在子母配石上,两石其质及色必须相同,最好出自同一坑门,神态要吻合,位置要紧凑,配置时先定主石位置,配石再围绕主石配在最合适的地方,配置的石座根据其主题选择合适内容制作,一件完美的子母配石,能体现出藏石家的创意。
潮州蜡石造型技艺不单注重观赏,尤为重视把玩,如手玩石,玩于巴掌之间,讲究其质色形纹、小巧圆滑、精美完整,爱不释手,闲时把玩于指掌之间,如盘玉一般,人石对话,人石交融,充分体会触石抚肤的妙趣,经日久把玩,倍显光滑苍润,手气十足,亲切可爱。
利用潮州木雕艺术配制潮州蜡石底座是潮州蜡石造型技艺中的一道具有艺术性的工序,潮州木雕享誉海内外,以山水、花卉、人物镂雕制作著称,工艺精细的潮雕制作底座,可以使一块奇石更加高雅、名贵。
将玉雕融入潮州蜡石是造型技艺一种传承和创新,也是对潮州蜡石的充分利用及赋予更高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从而彰显出潮州蜡石的无穷魅力。
九龙算是明白了,潮州蜡石之所以有名,一是创意,二是精美底座,三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玉雕和古老观赏相结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放空自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玩观赏显然没有市场,而汀江河的蜡石,大部分又不能雕,这次听到超版说起弋阳之事,说明在自己的邻居江西那也有好蜡石,到底找谁好呢?
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超版,超版哈哈笑道:“你真想玩籽料,也行,只是这个地方有点远。”
“在哪?”九龙心急地问道。
超版回答:“台山,也是我省里的,不过要开车过去,最起码也要七个多小时车程,我看还是算了。”
超版摇摇头,他不相信九龙会去。
九龙和腊实商量了一下,告诉腊实,要赚钱就要辛苦点,问他想不想去。
“去,这点路算什么,路上我们轮流开就是。”
有腊实陪伴,九龙心中安定许多,他问超版,到台山去找谁?
超版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不由感慨,年轻真好,想去哪就去哪。
超版随即给了九龙电话号码,叫他自己联系,只说是超版介绍的就好了,他认帐。
九龙和腊实见此行目的已达到,便谢过超版和程总一行,准备起程前去。
一品天下似乎依依不舍的样子,九龙便告诉他,下次来龙岩走走,看有没有他中意的蜡石可淘。
一品天下说好不见不散,这才动身离开。
一路上,基本都是由九龙开车,他们也无心看沿途风景,只有一个心思,赶快到达台山。
半路上,他们在休息区吃过晚饭,由腊实完成剩下的路程。
到达台山,已是深夜,他们先找了个地方住下,第二天才启程前往最终目的地。
按照超版提供的详细地址,他俩来到了那琴村。
那琴村处于江门台山和阳江阳东的交界,珠三角的最西边,辖7个自然村,人口4000余,世代以农、渔为本。
在这里,背靠数十公里海岸线的,是连绵起伏、裸露着花岗岩的群山,星星点点的稻田散布其间。
时值四月中旬,在该村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外地的车辆,当然也有不少当地人的私家车,“奇石馆”“玉石馆”之类的广告牌随处可见。
这些石头主要分为黄蜡石和台山玉,质地一般的石头像农家柴火一样被堆在门口,好一些的则被摆在柜台上,而价格昂贵的则多被藏在家里。
九龙拨打了一个叫阿富的电话号码,这是超版提供的,超版说,要做生意,就要找一线的货源,阿富是石农,找他,可以便宜些。
手机里,略显沧桑,沙哑的声音传来,连称欢迎,叫九龙到一片海湾来。
海湾?难道这里的黄蜡石是海里来的?九龙傻眼了,还是去看看再说。
在一片海湾里,有一台钩机正在忙碌着,钩斗里不时地捞出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堆在海边,在石堆里,有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正在睁大眼睛看着,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宝贝。
年轻人看到九龙后,远远的打起了招呼:“你是黄九龙吗?欢迎你的到来。”
九龙正要和对方握手时,对方把手缩了回去,然后在浅水区洗了下手,才和九龙、腊实握了起来。
“我叫阿富,这里是我承包的海湾,主要目的就是捡蜡石,走,到我的石头房子去看看。”。。
说完,阿富带着九龙俩人往岸上走去。
走了不到500米,终于来到了石头房,这里是铁将军把门,阿富把厚重的铁门打开后,里面近一百平方的仓库便展现在九龙面前。
阿富也许常年在海边的缘故,整个脸晒得和黑人有的一比,瘦削的脸庞露出笑容:“这些都是台山玉,你们尽管挑。”
第二百一十二集 风水奇石()
但这时的你不是孤独的鲁滨逊,而是社会中人,你的好恶,必然与整个社会相联系,必然企望于得到社会的认同。
就是说,你的社会意识,必然决定于你所处的社会存在。
所以奇石之美还在于它的社会属性。
至于一些名石和名人藏石,更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内涵。
美既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就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奇石之美,也当如此。
第四,奇石之美还在于它的多面性。
奇石美的多面性从客观上来说,是奇石在形、质、色、纹呈现上的多样性。
同一枚奇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所以有一石几看。
从主观性来说,奇石的美受赏析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同一枚奇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奇石美的多面性正是奇石的魅力所在。
第五,奇石之美还在于它既是自然之美,又含有艺术之美。
一枚奇石当它从旷野之中原生态的“自然之物”变为赏析者所有的“为人之物”时,赏析者首先要作的,便是确定它的赏析方向和最佳的赏析面。
这和我们平时去欣赏一座自然状态的山峰不同,你不能把这座山峰倒下去看或颠倒着看,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枚奇石它已经含有人为的艺术的意味了。
如果进一步去配座,去组合,那就更是含有审美创造的艺术品味了。
另一方面,从当今的奇石赏析实践来看,赏析者总是将奇石或比拟为三维的雕塑,或比拟为二维的绘画,并以艺术美的眼光进行解读。
如将具有摩尔雕塑风格的造型石称之为摩尔石,将长江图纹石中有图画意味的称之为画面石,甚而进一步将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画面石在构图上区分为平远、高远、深远等。
雷先生还讲了奇石审美的几个阶段,从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