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道-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占缎浴⒖蒲浴⒁帐跣浴⑷の缎杂谝惶澹氲贝说纳竺佬枨笙辔呛希胂执饲捉匀弧⒎灯庸檎娴男睦碜刺嗍视Γ蛊浒纭⒉厥缛帐ⅰ

    潮州蜡石造型技艺在传统的瘦、漏、透、皱、丑的讲究上,注重了质、色、形、纹、韵的研究和理念上的转换。

    观赏石需要具有奇特性、稀有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商品性,而潮州蜡石就具备了以上的必要条件,且以其质优润泽、金黄红艳,既可观赏、又可把玩的特色,在奇石造型与品赏中名列前茅,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今奇石王国中一朵奇葩。

    潮州蜡石造型上偏重立石造景,其峰笋怪石,云头雨脚,像形类物等,尤为人爱,潮州蜡石在造型艺术形式上一直承袭着传统、儒雅和创意,如在子母配石上,两石其质及色必须相同,最好出自同一坑门,神态要吻合,位置要紧凑,配置时先定主石位置,配石再围绕主石配在最合适的地方,配置的石座根据其主题选择合适内容制作,一件完美的子母配石,能体现出藏石家的创意。

    潮州蜡石造型技艺不单注重观赏,尤为重视把玩,如手玩石,玩于巴掌之间,讲究其质色形纹、小巧圆滑、精美完整,爱不释手,闲时把玩于指掌之间,如盘玉一般,人石对话,人石交融,充分体会触石抚肤的妙趣,经日久把玩,倍显光滑苍润,手气十足,亲切可爱。

    利用潮州木雕艺术配制潮州蜡石底座是潮州蜡石造型技艺中的一道具有艺术性的工序,潮州木雕享誉海内外,以山水、花卉、人物镂雕制作着称,工艺精细的潮雕制作底座,可以使一块奇石更加高雅、名贵。

    将玉雕融入潮州蜡石是造型技艺一种传承和创新,也是对潮州蜡石的充分利用及赋予更高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从而彰显出潮州蜡石的无穷魅力。

    九龙算是明白了,潮州蜡石之所以有名,一是创意,二是精美底座,三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玉雕和古老观赏相结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放空自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玩观赏显然没有市场,而汀江河的蜡石,大部分又不能雕,这次听到超版说起弋阳之事,说明在自己的邻居江西那也有好蜡石,到底找谁好呢?

    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超版,超版哈哈笑道:“你真想玩籽料,也行,只是这个地方有点远。”

    “在哪?”九龙心急地问道。

    超版回答:“台山,也是我省里的,不过要开车过去,最起码也要七个多小时车程,我看还是算了。”

    超版摇摇头,他不相信九龙会去。

    九龙和腊实商量了一下,告诉腊实,要赚钱就要辛苦点,问他想不想去。

    “去,这点路算什么,路上我们轮流开就是。”

    有腊实陪伴,九龙心中安定许多,他问超版,到台山去找谁?

    超版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不由感慨,年轻真好,想去哪就去哪。

    超版随即给了九龙电话号码,叫他自己联系,只说是超版介绍的就好了,他认帐。

    九龙和腊实见此行目的已达到,便谢过超版和程总一行,准备起程前去。

    一品天下似乎依依不舍的样子,九龙便告诉他,下次来龙岩走走,看有没有他中意的蜡石可淘。

    一品天下说好不见不散,这才动身离开。

    一路上,基本都是由九龙开车,他们也无心看沿途风景,只有一个心思,赶快到达台山。

    半路上,他们在休息区吃过晚饭,由腊实完成剩下的路程。

    到达台山,已是深夜,他们先找了个地方住下,第二天才启程前往最终目的地。

    按照超版提供的详细地址,他俩来到了那琴村。

    那琴村处于江门台山和阳江阳东的交界,珠三角的最西边,辖17个自然村,人口4000余,世代以农、渔为本。

    在这里,背靠数十公里海岸线的,是连绵起伏、裸露着花岗岩的群山,星星点点的稻田散布其间。

    时值四月中旬,在该村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外地的车辆,当然也有不少当地人的私家车,“奇石馆”“玉石馆”之类的广告牌随处可见。

    这些石头主要分为黄蜡石和台山玉,质地一般的石头像农家柴火一样被堆在门口,好一些的则被摆在柜台上,而价格昂贵的则多被藏在家里。

    九龙拨打了一个叫阿富的电话号码,这是超版提供的,超版说,要做生意,就要找一线的货源,阿富是石农,找他,可以便宜些。

    手机里,略显沧桑,沙哑的声音传来,连称欢迎,叫九龙到一片海湾来。

    海湾?难道这里的黄蜡石是海里来的?九龙傻眼了,还是去看看再说。

    在一片海湾里,有一台钩机正在忙碌着,钩斗里不时地捞出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堆在海边,在石堆里,有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正在睁大眼睛看着,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宝贝。

    年轻人看到九龙后,远远的打起了招呼:“你是黄九龙吗?欢迎你的到来。”

    九龙正要和对方握手时,对方把手缩了回去,然后在浅水区洗了下手,才和九龙、腊实握了起来。

    “我叫阿富,这里是我承包的海湾,主要目的就是捡蜡石,走,到我的石头房子去看看。”

    说完,阿富带着九龙俩人往岸上走去。

    走了不到500米,终于来到了石头房,这里是铁将军把门,阿富把厚重的铁门打开后,里面近一百平方的仓库便展现在九龙面前。

    阿富也许常年在海边的缘故,整个脸晒得和黑人有的一比,瘦削的脸庞露出笑容:“这些都是台山玉,你们尽管挑。”

    

第一百九十二集 汀江晶蜡() 
对方加完九龙后,知道九龙开店在古田,忍不住问道:“古田我去过,古田的红军可乐真好喝,上次上杭协会的林水石陪我去,喝得我一踏糊涂。”

    “你认识林老大?找他做什么?”九龙特别好奇,便问道。

    超版回道:“去上杭捡九龙璧和淘蜡石呀,当时捡到一个画面不错的九龙璧,还挺兴奋的。”

    这超版看来见多识广,连九龙璧都懂,真不是池中物,而且嘴特别甜,知道上杭石界不少事情,一下就把距离拉近了,以后得多向他请教。

    毕竟是第一次对话,九龙也不好太打扰别人,便互道祝福,停止对话。

    从三言两语中,九龙也得到了一些有用信息,汀江就产黄蜡石,何不到上杭去找邱师傅打听打听?

    邱师傅见到九龙,显得格外亲切,一直问九龙生意可好,又淘到什么好石没有。

    九龙只说还行,并没多介绍自己生意的好坏,当然,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即使生意差,在他认为都是暂时的,相信凭自己的本事,再困难也会挺过去。

    他很讨厌到处诉苦的人,除了被人看不起,也会给自己一种负面情绪,这是很要不得的,反过来对生意一点好处也没有。

    他只告诉邱师傅,这次来,主要是了解汀江黄蜡石的情况。

    邱师傅有点不解,他告诉九龙,原来自已也是挺喜欢蜡石的,在汀江河里,各种类型的蜡石都有,后来经了解,汀江冻蜡普遍偏生,杂质多,大部分不能雕刻,他便放弃了收藏黄蜡石的念头,而且把自己早期捡到的黄蜡石都和别人换九龙璧了,他劝九龙深思。

    九龙回答:“雕的不行,玩观赏的总可以,这方面情况如何?”

    邱师傅笑笑:“你去找林老大看看,他这方面有研究。”

    九龙告辞,找到了林水石。

    林老大仍然是用标志性的微笑迎接九龙:“你算问对人了,我大概和你说说汀江蜡石的情况吧。”

    林老大清了清嗓子,继续介绍:“汀江蜡石中,论色彩,黄蜡、红蜡、彩蜡、白蜡、黑蜡、紫蜡都有;

    “论质地,冻蜡、胶蜡、晶蜡、细蜡都不缺,其实部分顶级冻蜡还是可以雕的,它色泽鲜润,脂腻如蜡,其质坚似玉的天然神韵倍受石友喜爱,不仅冰凝色艳,而且内蕴精光,在灯光的照射下,能透出玉质丝纹。

    “当然,顶级冻蜡极少,大部分表面上打灯很透,其实里面都偏生偏杂,很多人不信,叫师傅雕,结果可想而知,又花了不少银子,不值的,真有好冻蜡,我更愿意当观赏欣赏,挺美。

    “这里的晶蜡石,以水晶体凝结而成,并有黄蜡质的筋脉交织其间,或成人物,或成植物图像,其晶莹透剔的石质也惹人珍爱。

    “对了,周水墨去年6月份捡了方大晶蜡,当时引起了轰动,你也可以去看看。”

    九龙一听说有这等奇事,哪会放过,他告别林老大,按林老大给的联系方式和周水墨联系上了,得知他在家,便立马奔去。

    林老大特地嘱咐,这周水墨也是一个水墨石狂人,说话要小心些,免得被赶出来。

    周水墨的家在县城北环东路那一带,沿一小巷进去,然后便是大斜坡,又小又窄又陡,没点车技还不敢开上去,一到坡顶,周水墨已早早在那等候。

    周水墨看上去显出一点忧郁,也许是常年和别人争论汀江九龙璧和水墨石谁对谁错的缘故,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他待人倒挺真诚,先到一楼的车库去看,这里他已改成石馆,他所说的汀江水墨石大部分摆在这里。

    周水墨年纪四十出头,显得精瘦,在那一声不吭,由九龙自己去看。

    九龙粗粗扫了一眼,没见到什么蜡石,便问周总,蜡石放哪了。

    当他听说九龙对蜡石感兴趣时,眼里顿时放出光芒,似乎遇到救星一般,告诉九龙蜡石就在楼上,他边上楼边激动地说上了:“小黄呀,你不知道,我们县城没几个人懂得蜡石,特别是籽料,你一定要帮我看看,我家里收藏的蜡石如何。”

    九龙回答:“我也是了解皮毛,会尽力解答。”

    周总很是感激:“这就好,你不知道,在上杭,我收藏蜡石是种类最多的,我就不信汀江蜡会输给别人。”

    九龙从心里赞赏周总的执着精神,但周总收藏的到底如何,心里也没底,还是到他家再说吧。

    到他家里,映入眼帘的都是石头,《祝螎燧火开文明》汀江九龙璧,《五子登科》、《添福》这两方蜡石,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几方石头,都有金奖获奖证书,九龙看了也是不错,点头赞许。

    周总把家里自认为不错的冻蜡从卧室里搬了出来,以九龙的经验判断,大部分确实是偏生了,并不适合雕,玩观赏还可以。

    周总就是不信邪,他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方冻蜡叫九龙鉴赏。

    这方蜡石是汀江特有的细蜡冻,金黄色,打灯很透,九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说不错,不知去雕效果如何。

    周总这时脸上才露出难得的笑容,他招呼九龙落座、泡茶。

    九龙惦记着那块大蜡石,忍不住问了起来。

    周总脸泛红光,谈这块大蜡石,语气也略显激动,他边带九龙下楼,边告诉九龙,这方蜡石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上杭旧县乡水东河段运回来,此蜡石全身布满虎皮纹,黑灰色,属晶蜡石,宽24米、高3米、厚1米、重约6吨。

    能够在汀江河见到如此体量的蜡石,当时在上杭城里引起了轰动,四面八方的石友闻讯赶来,张富、永生爱石、黄鹏、王辉、六一、上杭石友等都来参观,六一石友还帮起名叫“锦绣河山”,深得周总欢心。

    有不少顽童知道,也来凑热闹,他们在蜡石上爬上钻下捉迷藏,周总深怕会伤到人,便把它搬到一楼房间藏了起来。

    九龙来到大蜡石旁,但见此石沟壑纵横,沧桑古朴,确实难得一见。

第一百九十九集 后知后觉() 
九龙笑笑:“阿富老板,不急,这里有开水吗?”

    九龙确实是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你瞧我这脑子,满脑子都是石头了,开水有,我马上烧去,先泡杯茶再说。”

    阿富很麻利带着电热壶去烧开水了。

    这个仓库入口处有个茶台,等水开后,阿富很熟练的泡起功夫茶来。

    九龙也不会放过机会,请阿富谈谈为什么会喜欢上台山玉,台山玉怎么会是海里的。

    阿富笑了:“我也是后知后觉,如果早几年知道,我早就发大财了。”

    谈起台山玉的历史,阿富满脸遗憾的表情,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所在的那琴村,祖祖辈辈向海而生,因石头而贫困,近两年会因为石头富起来。

    但这个命运转折点,晚来了至少十年。

    在阿富很小的时候,那琴人就开始漫山遍野捡石头,只不过村民一直后知后觉,每次都是“捡了芝麻再捡西瓜”。

    最开始是水晶,那时当地村民专门开挖水晶,而把坑底的黄蜡石、籽料甩在一边。

    直到1996年,一位潮州人来到那琴,发现了“台山黄蜡石”,便请当地渔民帮助他收集。

    这些黄蜡石被运到潮州以后,被冠以“潮州蜡石”的名称,对外销售。

    两年间,台山蜡石便在粤、港、澳、台和东南亚石界迅速传播和热购,开采业随之进入高峰期。

    刚开始的时候,那琴人还常常嘲笑这些外地前来购买石头的人,后来发现黄蜡石比水晶更值钱,于是又重复开采,想从开采过水晶的地方找到黄蜡石,看到籽料,却把它们丢在一边。

    2000年,又一位广州人来到同一个地方,大量收购从花岗岩石缝中挖出来的黄蜡石籽料,并从福建请来雕刻师,对石材进行筛选、雕刻和销售。

    阿富告诉九龙,台山玉石酷似寿山石,因此备受浙江人的喜爱,很多台湾、福建等地玩寿山石的专家也对台山玉石另眼相看。

    直到这时,那琴人才意识到石头是宝,蜂拥到主产区散石湾和黄花湾。

    一个多月内每日几百人次的深挖细刨,把这两个坑都挖了几遍,周围近千个山坑也被寻了个遍。

    一时间,当地村民从农民、渔民摇身变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