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装置包括一个石英窗口和腔体,用于把阳光聚焦到以氧化铈做内衬的泵体中。铈土易吸附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子和少量二氧化碳。当阳光使铈土的温度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将发生热化学反应,被抽入泵中的水分子和二氧化碳会被分解,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利用它们可以制造液化燃料。”
“现在众多汽车制造商都在研制清洁电池汽车,而氢气正是其燃料。氢气和一氧化碳也是‘合成气’的原料。它的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一小半,但经常被用作燃料源,或是产生其他化学物质的中间体。相对于石油资源而言,这种设计,完全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绿sè体验。”
说是说这么,但实际上也就是忽悠。
目前的样机并不高效,只有0。7%到0。8%的利用率。主要的能量损失源于热损耗——反应堆壁的散热以及阳光通过光圈时的反射。但根据被收购的企业的研究员们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小光圈和使用更好的隔热材料来解决。问题解决后有可能达到19%的利用率。而且铈是储量最丰富的稀土金属,因此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在经济上可行,能够大规模推广。
凯瑟琳觉得。这些人大概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不然,21世纪怎么说都该有他们的一份子。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的研究成功之后,他们的专利就立刻被石油巨头收购了,然后被雪藏了起来。
这种情况不少,很多技术就是这样被收购了,然后或被雪藏、或被打压,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这种技术。
当然。凯瑟琳认为,如果能够将这个技术放到人才济济的学区去研究的话,也是不错的。
世界上有无数种被人看做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科技。
但是他们最后要不就是泯然众人、要不就是成为了新奇、但却没什么用的东西。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产的定位没有选好,一个产尽管再怎么华丽,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一点用途,这个产必然是没有人喜欢的。
其次,资金的无法到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们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但是相关的推广的资金不到位,产成本太高,这些都是将原本的“改变世界”变成“被世界改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也就只有凯瑟琳,才拥有巨量的资金、强大的科研团队以及对市场把握的强大的耳目。
只要凯瑟琳想要捧红一件产,只要这产有优点,那这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继续研究下去,这个“太阳能反应器”想要红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凯瑟琳自己这里研究氢气的热分解催化器,和这个也差不多,两种科技完全可以融合起来。
当然……现在,这只是用来忽悠中东方面的。
不管怎么说,能huā别人的钱的话,凯瑟琳绝对是相当乐意的。
让别人出钱,来给自己搞研究,最后自己将成果拿走……Good…Job
“太阳能能帮助我们摆脱对于石油的依赖吗?”
有人就问到了关键的一点。
“这是一个好问题。”
劳伦斯这么说这,但实际上,劳伦斯根本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转进。
嗯,就是转进。
劳伦斯拿出了一张图,上面有着一颗怪异的树状物。树干是白sè的,而树顶上则是一圈一圈的光滑的镜面式的东西。
“这是我们设计的概念人造树。”
劳伦斯这样解释着。
“所有的‘叶子’四季常青,并且会调整自己的姿态,一直以最大的面积朝着太阳,‘树’下面是错综复杂的管道络,有的‘树’在源源不断地生产氢气,有的‘树’则源源不断地发电;我们在未来将会大力发展氢能汽车,当氢能汽车穿梭在街道的时候,如果补充燃料,它们只要连接到树上,就能得到补充。”
cB天人小组是什么?
虽然是一个解决方案公司,但是他们延续之前,却是一个创意小组
在这个小组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创意的想法
而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意,甚至就是凯瑟琳也想不到的。
就比如这种“太阳树”这就是通过之前的太阳能发生器延伸下来的创意。
这是“光”着的未来。“森林”就是人类未来的发电厂和化工厂,利用太阳能生产我们需要的一切。
“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人们则从中获得启发,利用太阳能催化水的光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最初水的光解,并不是对树叶的模拟,而是1967年发现的‘本多。藤岛效应’——tio2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催化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而起到催化作用的tio2,叫做光触媒。”
大量的专业名词,将这些中东土鳖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们实验室现在正在研究的是tao6,使用这种催化剂,量子效率也提高到了56%,而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则是有机催化剂的应用……”
实际上,cB小组的野心还不只是如此,他们在学区咨询过有关专家,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光的bō长范围是290nm~4000nm之间,紫外光占约3%,可见光44%,红外光53%。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吸收峰~~~是在680nm和700nm,早期的光催化反应的吸收范围集中在紫外光区,这显然是浪费掉了大量的太阳能。利用植物的效应,显然不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终于找到了一种技术——染料敏化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给所有的“太阳能树叶”表面涂有一层染料,但并不是为了使“树叶”更加漂亮光鲜,而是为了吸收更广泛的太阳能光谱,进而将这些能量传递给真正的生产过程,就好比是“树叶生产车间”的预处理工厂。
试着想想看,如果290nm~4000nm之间的光都能够被吸收,那这是多么犀利和强大的事情?
到时候的太阳能发生器将产生多大的效率,将会带来多大的利润?
〖答〗案不言而喻。
只要能够使用相关的酶或者类似的催化剂,整个计划就将不是问题,而这产生的能源甚至比石油更好……
“这种太阳树如果放置在沙漠环境下,更能够有效利用沙漠资源,这更能够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沙漠中东可以说就是一片沙漠除了新月沃土,这里绝大多数地区,就是荒凉的隔壁和沙漠地区。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这些代表虽然这么问着,但是他们的研究,都只传递给劳伦斯一个意思:咱们信了。
……
第二更
今天还有三更
这个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黑科技,因为现实都有研究的……只是看起来很黑而已……。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1038章 被忽视目标()
凯瑟琳正雄心壮志的想要发展未来的新的计算机的科技,展开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份有关于锂电池的不可行的方案,摆在了凯瑟琳的面前。
而交出这份报告的人,正好是钠电池的项目负责人,安东尼。
“锂电池虽然前景广阔,但从这块电池出产的时候,这块锂电池电池就踏上了衰亡之旅,于此相反简单来讲,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阳极负极由非金属xìng质的锂化合物构成,并和由碳构成的yīn极正极相连。充电时,锂离子或带电原子在外界电压作用下被迫从负极〖运〗动到正极,然后在正极储存下来。放电时,这些储存的锂离子又回流到负极形成电流,为电子设备提供了能量。
——在电池内部,阳极即为外部的负极,内部的yīn极即为外部的正极。
充电、放电其实都是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是离子从负极到正极或从正极到负极的〖运〗动过程,构成正负极的化合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来回变换。
电池的老化从它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而且此过程不可逆。因为电池的工作是个化学反应过程,消耗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任何化学反应都不可能存在理想状态,都会产生能量的损失和一些额外物质的生成,电池中进行的反应也同样如此。
相反,凯瑟琳提出的钒电池,却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的管用。
“虽然钠电池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但是在相同情况下,钠电池更为廉价,效果更好,低价的钠电池可以在我们的电池容量开始下降之前,就将其更换掉……”
说白了。安东尼就是在给钠电池辩护。
钠电池和锂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钠电池的研究,似乎比锂电池要麻烦。
但也如同安东尼所说,如果研究出来了的话。按照现在的架势,钠电池显然会更加廉价。
市面上的电池都无法有效抑制这个老化过程。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解决方案,只是因为消费者不想在购买电池上huā太多的美金,因此电池的制造商就只能本着低成本的原则了。
市场需求决定了产xìng能,消费者不想电池的价格太贵,但又要求它体积尽量小待机尽量长。无奈之下,这就只能牺牲电池的寿命了。因此。21世纪的市面上充斥着廉价、小巧、超长待机、但寿命短的可怕的电池。
此外还有部分人为的因素,促成了这些昂贵电子产的短命。
——在21世纪的时候,人们通常每两年就要会换一次手机,并非手机坏了而是因为换代了,而笔记本电脑也大多如此。
廉价、易维护,这就是钠电池相对于锂电池的优势。
而凯瑟琳本人,这个时候实际上却是想要一种钒电池,只有钒电池。才是能够维持长久的强大电池。
但是,昂贵的钒电池,会是人们的需要吗?
凯瑟琳拍拍头。她发现自己好像搞错了方向。
——市场需要的,不是那种能够长久的产,而是能够符合他们需求的产。
凯瑟琳曾经想过,开发一种充电电池,能够给汽车用,但是凯瑟琳发现,如果用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这会更好,虽然燃料电池需要氢元素,但是效能却更高。不比去加油站更麻烦。
这比让汽车每天用半小时去充电要好多了——在汽车不行的时候,直接换电池就好了。
而对于手机产,也是一样的。
别的不说,凯瑟琳现在的苹果手机,就已经在酝酿第三代了,之前的两代手机。过几年就要被淘汰了,到时候那电池有什么用?
或许钠电池不及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是相对于电子产,却已经够用了。
如果自己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制造材料,维持在纳米级别的碳纳米管,也可以将能源节省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到时候,产可就成了。
“所以说,是方向搞错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安东尼的sī心,不过安东尼的报告,对凯瑟琳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具有yòuhuò力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永远不止一个。
如果电池不给力,为什么不能从用电器出发呢?
为什么不呢?
这个时候,凯瑟琳便想到了自己在21世纪的时候的英特尔以及它旗下的英特尔的实验室。
英特尔实验室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部门,负责开发未来5到10年潜在的能投入生产的技术。就是从这个实验室,诞生了BBUL封装技术即内建非凹凸层封装和第一个主频达到10GHz的x86结构算术逻辑单元。
而凯瑟琳所了解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个部门提出的“计算归零”的概念,即“有意义的计算meaningful…pute”将接近于零能耗,也就是说,未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将无处不在。
英特尔并没有准确定义“有意义的计算”但是从字面上理解,比如把两个数加在一起,这叫做计算,但并不是特别的有意义,而像通过GPS准确测量地理空间位置,打电话,或者玩游戏,这些可以看做是“有意义的”。
到2013年,英特尔希望能将14纳米工艺推向市场,然后每两年缩小一点,如果没有出现无法预料的技术障碍,则2015年10纳米,2017年7纳米,2019年就到5纳米了。工艺到了5纳米的时候,在2012年、2013年左右的处理器的尺寸将会从一角钱硬币那么大缩小到一个小型LEd灯那样的大小。
而对于凯瑟琳而言,只要寻找到一种5纳米的碳纳米管,就能够实现同样意义。
将计算能耗降低至几乎“零能耗”的水平,这样的变化,将是〖革〗命xìng的
但凯瑟琳却有机会能够拥有。
如果生产一块具有21世纪的I7能力的处理器,需要huā费的是十万美元,但是如果将其分割为100份,每一份的价格,就是1000美元——虽然不能真的这么算,但是这样算也不算过分。
而对于其他的一些移动设备而言,例如手机,就还能够将处理器缩小。而那时候,5纳米级别的处理器,相对而言的能耗,绝对是少之又少,到时候别说钠电池了,就算用现在的铅电池,说不定也能够长久的续航
基于这一点,凯瑟琳认为,自己搞错了方向。
怀着对安东尼的一点敬意,凯瑟琳继续观看对方的报告……
“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学区的研究得到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将粉末变成纤维,从而制造出了一种碳纳米管纱线的方法。这种神奇的纱线‘身兼二职’——既有自净功能又可以当电池使用。”
等等……这是神马情况?
怎么又是碳纳米管材料?
“现在碳纳米管材料很流~~~行么?”
凯瑟琳奇怪的问着艾尔莎。
“不知道,但是从记录显示,S蛋白最近一直是供不应求,而且很多实验室都想要申请需要碳纳米管材料进行研究。根据你的意见,S蛋白在满足了我们自己的需求之后,是最优先向和我们进行合作的实验室继续供应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