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喜-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皇帝说完便带人离开了,陈七娘气得直接拧手帕子。

    陈太后皱眉道:“这件事本就是你错了,我都替你圆话了,你好歹也说几句软话认个错,还说一句顶一句的像什么样子!”

    陈七娘委屈地说:“娘娘,如今官家心里念着的全是沈家的好,哪里还记得我们陈家,即便是我做错事情,官家还不是照样看我不顺眼。”

    这话正戳中了陈太后的肺管子,儿子如今主意越来越正,自己的话已经完全说不到他心里去了,陈家又经过上次的重创,如今连个在朝中关键位置任职的人都没了,真是让她日日忧心,夜夜难眠。

    。。。

第一百零五章() 
陈太后是失眠还是闹心都跟沈福喜没有半毛钱关系,有小皇帝和沈家的支持,她自然是不怕陈太后那个空架子的。

    相反,沈福喜心里欢喜得很,因为今年算不得太好的年成,但玉麦的收成却着实喜人,虽然如今还在晾晒,但根据预估,亩产应该不会太差。

    有了玉麦的经验打底儿,她再接再厉地找人继续寻觅番薯,至于辣椒和番茄,到底不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她也没打算都交上去。

    陈七娘回家之后倒也琢磨过,她对庄稼地里的事儿一概不懂,但她带去的人还是有些知道的,便有人打了小报告说沈家地里种的不仅仅有玉麦,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东西,结着红红的果子,虽然没有玉麦种得那么多,但颜色惹眼,还是有几个人瞧见了的,但却没一个人认得。

    听了这话,陈七娘忍不住又开始打起小算盘,不过还没等她把算盘打明白,朝中参奏陈家的奏本就铺天盖地而来,全都是参奏陈老爷教女无方、陈七娘擅闯他人庄子这件事儿的。

    陈老爷今日在朝上被人轮番参奏,又被小皇帝申饬了几句,憋着一肚子的火回家,把女儿叫来狠狠骂了一顿。

    陈七娘被骂得又是委屈又是窝火,心道肯定是沈家搞出来的,越发对沈福喜恨得牙根痒痒。

    不过,这件事她还真是冤枉了沈福喜,她压根儿就没把陈七娘放在眼里,又哪里会让家里大张旗鼓地联合官员参奏。

    沈福喜去庄子盯着收玉麦,平素白嫩的小脸儿晒得有些黑红,眼看要过中秋,家里要设宴不说,还要出去赴宴,这个样子哪里能行。

    赵氏直接把人拘在家里,每天变着法儿地给她敷脸美白护肤。

    放衙回来,沈昱靖说起朝中参奏一事,问沈三老爷跟家里可有关系,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沈福喜正顶着一脸不知道什么配方砸出来的花泥,一说话就往下掉,只能骨碌碌转着一双大眼睛,欲知详情地看向沈三老爷。

    “陈家哪里还值得咱们出手。”沈三老爷呷了口茶,脸上看着风淡云轻,但眼神里那股喜滋滋的神色却是十分明显的。

    前几日女儿定亲办得风风光光,然后又是玉麦丰收,他心里早就美得不行。

    沈福喜眨眨眼睛,也忘了脸上还敷着花泥,恍然道:“是官家示意御史参奏的吧?”

    沈昱靖闻言先是不解,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妹妹的意思,不免又觉得脸上有些发烫,自己如今都开始当差,这些事儿居然还不如妹妹看得清楚。

    沈三老爷对女儿的聪慧已经有些免疫了,但这会儿也不由得想起沈老爷子以前的感慨,福喜怎么就没生成个男儿身。

    屋里只有赵氏不解其意,见女儿说话掉了不少花泥,又从研钵里拿了些给她补上,问:“官家为何要人参奏陈家?那不是他的外家?”

    “这是官家在敲打太后,让陈家安分些,不要把手伸的太长。”沈三老爷道。

    沈福喜见赵氏眼里还是有些不解,便又细说道:“官家如今已经不是黄口小儿,如今朝野上下也十分安定,肱骨之臣对他也是赞许有加、大力扶持,没有依靠外家的必要。若陈家有个明白人能借得上力倒也罢了,偏都是些不长脑子又愿意往外蹦跶的,只会给官家脸上抹黑,自然要多敲打敲打。”

    赵氏这才会意,抬手在女儿头上敲了一记道:“又说话,敷脸也不安分。”

    沈福喜吐吐舌头,脸上的花泥都掉了大半,眼看赵氏还要再往上敷,赶紧跳下炕道:“娘,我去洗脸,等会儿该吃饭了。”话音未落人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赵氏端着研钵,看着女儿的背影有些发愁地说:“都是订了亲的人了,你瞧瞧还是这么个样子可怎么好。”

    沈昱靖正琢磨着晚饭会不会有玉麦吃,闻言道:“娘,你就别瞎操心了,福喜是什么样儿的,阿陆比谁都清楚。”

    赵氏想想倒也是这么回事儿,叫人把研钵等物都收拾下去,自己洗了手跟沈三老爷商量着中秋过后回娘家的事儿。

    沈昱靖经过这一提醒,想起自己也该去岳父岳母家才是,便也回房去找姜四娘商议。

    因为刚订了亲,沈陆两家如今就算是正经的姻亲了,过年过节都要走动,虽然是刚定亲不久,但陆家还是依照礼数备好了节礼,差陆云景带人送来。

    虽然亲事早就说定了,但到底还只是口头上的,没有定亲感觉总好像不那么真实,这回彻底定下来了之后,沈福喜再见到陆云景就有点儿说不出来的别扭。

    陆云景倒还是与之前一样,也没见他有什么不好意思,待人接物依旧是落落大方,送来的节礼里面还有特意给沈福喜准备的西洋玩意儿。

    在前面见过长辈之后,沈昱靖这个不着调的大哥,就直接把陆云景带回自己院子来了。

    沈福喜正在院里的金桂树下给小黑梳毛,秋天又到了换毛的时候,每天扫炕扫地都能扫出一大团子,她的衣服裙摆上也总是沾着狗毛,所以只能每天两遍不厌其烦地给梳毛,这才稍稍减轻了一些狗毛的灾难。

    沈昱靖和陆云景是从侧面的月亮门进来的,他冲陆云景比划了个噤声的手势,打算过去吓妹妹一跳。

    陆云景捧着给沈福喜的小箱子,没有跟着沈昱靖一起胡闹,而是站定等着看笑话。

    虽然沈昱靖的脚步放得很轻,但那里瞒得过小黑的耳朵。

    沈福喜梳着毛就发现小黑忽然间坐直了身子,耳朵也支棱起来,她凝神屏气,这才听到了身后渐渐接近的脚步声。

    要说家里有谁这样无聊幼稚的话,也就只有沈昱靖了。

    她听着脚步声渐渐临近,掐好时间,在沈昱靖要吓她之前猛地转身,做了个鬼脸。

    沈昱靖一心想要吓唬妹妹,没想到她会突然转身,登时被惊了一跳,脚下一个踉跄,一屁股坐在地上。

    沈福喜顿时笑得直不起腰来,伸手刮着脸颊道:“大哥羞不羞,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被吓成这样!”

    沈昱靖自己也是无奈,他只是一时没有防备,但又是他想要吓人在先,于情于理都没法儿还嘴,清了半天嗓子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来给自己圆个面子,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反正一个是亲妹妹,一个是好兄弟兼未来的妹夫,丢脸也没丢在别人面前,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

    想到这些,他站起身拍拍土,一屁股坐在石凳上道:“阿陆,你不是特意给弄来的好玩意儿,还不给福喜看看。”

    “大哥,你的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沈福喜冲沈昱靖吐了吐舌头,低声道。

    沈福喜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扭头去看陆云景,只问哥哥道:“什么好东西啊?”

    “我哪儿知道,藏得跟宝贝似的,一刻都不肯离手。”这也是沈昱靖跟过来的一个原因,他也好奇那箱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

    陆云景把捧着的小箱子放在石桌上,冲沈福喜笑笑,示意她打开道:“你看看里头是什么。”

    沈福喜也被他勾起了好奇心,伸手打开箱子,只见里头放着十来个黑乎乎的东西,形状大小不一,大多呈椭圆状。

    “这是……”土豆?

    沈福喜伸手抓出一个,仔细一看还真是土豆,眉开眼笑地问:“陆大哥,你从哪儿搞来的啊?”

    “我一直派人打听你说的那个番薯,结果有个西洋人给我拿来一筐这个东西,我觉得跟你说的不太一样,但也是咱们大梁没见过的西洋作物,所以拿过来给你看看。”

    沈昱靖也凑过来看,挠挠头说:“这是什么东西,看着有些像芋头,却又不一样,能吃么?”

    “能吃。”沈福喜说完又赶紧解释道,“在南边见过,有人叫洋芋,也有人叫番芋的。”

    虽然不是地瓜,但能找到土豆也是个好消息,土豆这东西既能做主食又能做副食,而且也并不难种,她记得前世的时候,很多人家都在杖子根儿下,房前屋后的种上几垄。

    而且土豆这东西还比较好保存,不像蔬菜那样易坏。

    见沈福喜高兴,陆云景也露出笑容,从怀里又掏出个小册子给她道:“这是我照着那洋人说的写下来的法子,明年你找人试着种种看。”

    沈福喜接过册子,翻开见里面写的十分详细,心里越发高兴,斜眼看向沈昱靖道:“还是陆大哥对我好,把我说的事儿都搁在心里。”

    沈昱靖大声叫屈道:“我也一直在托人打听,只是一直都没什么消息。”

    沈福喜还沉浸在得到土豆的喜悦中,庄子上又传来了好消息,今年京城附近的粟亩产约两石六斗,约出米一石八斗,谷子亩产接近三石,约出米两石。

    而庄子上的玉麦晾晒后称重,最终得出的亩产是两石三斗,玉麦不用脱壳只需晾晒,沈福喜还留了些做种,所以真可谓是大丰收了。

第一百零六章() 
说实话,除了沈福喜自己,其他人对玉麦着实没有报以太大的期待。(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就连沈家人和陆云景,对此也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谁都没想到最后的成果居然如此喜人。

    虽然此时的亩产比其他粮食高得并不算太过明显,但这还是没有进行过优选的结果,如果能再进行几年选种育种的话,那么收成肯定还会有所提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玉麦这东西十分好伺弄,而且也并不是很挑土壤,沈福喜当初尝试性种在田间地头甚至屋后的几棵也都长得很好。

    有这样的好成绩做底气,沈闳进宫去跟小皇帝报喜的语气中都带了几分难以压抑的欣喜。

    小皇帝听说之后更是高兴,他年幼登基,若不是几位老臣护佑,天下早就大乱。即便是如今,仍有人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黄口小儿,甚至是一个泥胎菩萨,不过是个朝堂上的摆设罢了。

    去年沈闳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心里并非没有期待的,甚至这一年也刻意翻看了几本农书,找人了解了一些农耕的庶务,了解之后才发现,得到一种新的作物或是提高亩产着实不是易事。

    加之沈闳说过一次便再无消息,虽然依旧感谢沈家对自己的忠心和扶持,但对玉麦的热忱也就渐渐淡了,谁知道秋收时竟然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大惊喜。

    小皇帝让沈闳把玉麦的事儿详细写个折子,明日上朝的时候要把这件事正式提出来,定个章程出来才好。

    第二天上朝,沈闳这个折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来玉麦这东西,绝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二来这东西若是真的,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儿,说会名垂青史都不为过,居然又跟沈家有关系,再这样下去,这朝堂干脆改名姓沈好了。

    大家心里都这样想,但是明白人自然看得出来,沈家早就把这份功劳给了小皇帝,所以根本不会抻头出来自讨没趣。

    至于那些看不出来的人,蠢成那样死不死的也没什么区别了不是么。

    朝会在小皇帝心情愉悦,众位臣子心情各异的情况下,开得还算顺利。

    但谁也没想到,小皇帝最后还是扔下一枚重磅炸弹,今后玉麦的选种育种乃至推广的事情,全部交给沈三老爷负责。

    得,又是沈家!

    前朝不知多少大臣心里都在喊,什么好事儿都是沈家的,后宫的陈太后也是咬牙切齿,又是沈家!

    沈闳才没空理会这些,玉麦的事儿一股脑丢给儿子,只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你闺女去。”便真的撒手不管了。

    沈三老爷的心情也是格外复杂,自己貌似又沾了女儿的光。

    沈福喜对此却乐见其成,若是让她一直管着玉麦,她也没那个耐心和精力,如今土豆已经被找到了,还要在寻找番薯上多多下功夫才对。

    她花了几天时间,把种植玉麦的各项注意事项全都写出来,订成一本小册子交给沈三老爷,便也跟沈闳一样撒手不管了。

    沈三老爷晚上不由得跟赵氏嘀咕:“这一老一小都是一个德行,还真是亲祖孙俩,若福喜是个儿子,老爷子怕是要欢喜死了。”

    赵氏被他念了一晚上,早就困得呵欠连天,听了这话一巴掌拍过去道:“赶紧睡吧!你若是有福喜这样争气,老爷子也不用盼孙子了。”

    她一翻身直接睡熟了,却不知自己那句话让沈三老爷辗转了一夜。

    而之后的几年时间,沈三老爷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了玉麦的优选和推广中,说不得,也有赵氏这句话不小的功劳。

    沈福喜把差事都丢出去,乐得轻松自在,每天看看书、遛遛狗,隔三差五跟陆云景出去吃个饭,逛个街,小日子过得不要太美好。

    可惜,人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好吧,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是清闲的日子过了没一个月,沈福喜就又被沈闳叫到了书房。

    “祖父。”沈福喜进去行礼问好,然后乖乖坐在给她准备的小杌子上,等着沈闳开口说话。

    沈闳看着老老实实的孙女,忍不住有些想要抓头的冲动。

    按理说自己在家一直都不算严肃,对福喜也比对其他孙辈更要疼爱,连家里那几个不学无术的混小子都不怕自己,为何福喜见到自己比见到皇上还要规矩。

    他哪里知道,沈福喜本来就是只小狐狸,早就看穿了他这只老狐狸的本性,这种乖巧,不过是出于本能的一种讨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