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都机构”的业务主要就是在香港制作影片,然后在内地发行上映,其实海外的发行能力相当一般。在亚洲范围内算是有点影响力,还要去掉因为政治因素无法打入的华语片最主要的台湾市场。至于欧美,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这个时代要说把影片发行到欧美的能力,估计也只有邹炆怀的嘉禾以及邵义夫的邵氏兄弟还有点看头。所以当繆一元打电话要他去和亚洲各国片商商谈卖埠事宜,杨林高兴的同时也感到颇为意外。因为银都机构海外发行的影片大多是通过各种电影节之类的渠道获得合同,这一次难道是那些片商自己找上门来吗?
至于海外发行,杨林完全就是个门外汉,连规则都不懂,全权和片商谈判的都是银都机构的一个发行部的经理。把他找来,也就是一个礼节和法律程序的关系,毕竟他这个制片方之一得在合同上签字。
杨林一边听着谈判内容,看着那位银都机构的经理浑身冒汗支支吾吾,一边在心里琢磨着,必须得有自己的发行渠道。银都机构这班人明显对于海外发行不太擅长,渠道看来也不多,绝非长久之计。要不要和邹炆怀合作呢?要知道这时候的香港电影界,嘉禾的海外发行能力尤其是在北美,绝对首屈一指,而邵氏兄弟公司则在亚洲范围内更强一些。这不由又让他想起后世那位牛人,张一谋的海外发行商江至强。那小子现在不知道干嘛呢?
合同不太理想,也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总之乏善可陈,都是按照规矩来,反正《集结号》登上亚洲各国的电影院,没有大张旗鼓,大肆宣传。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集结号》上映之后,观众一片叫好,票房一片飘红,各国反响极为热烈。其中票房口碑反应最好的是韩国,东南亚新马泰等国次之,因为是抗日题材,日本根本就没有上映。一时之间,亚洲各国响起《集结号》的号角。
《集结号》在韩国上映三周之后,达到每块荧幕2万观影人次的佳绩,引起韩国媒体一片惊呼。
“香港电影在学习和模仿好莱坞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巧妙的用东方文化的式样进行包装,并且向有文化同源性的全亚洲进行推广,成功的进入包含日韩在内的全亚洲市场。无论是程龙的电影还是现在的《集结号》。都是票房强劲,反响热烈。而且香港电影新人新锐层出不穷,这些才是香港电影能够笑傲亚洲的根本。《集结号》在韩国如此强劲,所有本国影片全部冲到冲击,是否能够让我们的电影从业者得到一些借鉴或者反思?”
这是韩国媒体的评论,由此不难看出,这个民族虽然有其无耻的一面。但用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特质,也值得敬佩。他们似乎总能在任何一件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提出学习的口号。结果就是,当香港电影逐渐沦落的时候,韩国的电影趁势崛起,完成了一场华丽的逆袭。
而在东南亚各国。《集结号》的强势也丝毫不弱。华丽震撼的视觉效果。不逊色于好莱坞的精良制作,令票房风生水起。
当然,在香港本地,《集结号》这部战争戏无法同《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相媲美。而“德宝公司”的《猫头鹰与小飞象》也是票房强劲,令《集结号》的香港票房黯然失色,甘拜下风。
徐克执导的《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绝对是八十年代超级强悍的作品,从上映开始。票房就一路高歌猛进,横扫一切对手。然而谁都无法想象的是。这无限风光的背后,却埋下了不可挽救的恶果。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均,新艺城三巨头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分崩离析已经是注定的结局。
当然,无论背后的危机多么严重,这部电影依旧横扫香港票房排行榜,以两千九百多万的票房占据当年票房榜冠军的同时,再一次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在杨林猫在内地全力拍摄《集结号》的时候,刚刚成立的德宝已经制作完成两部电影,香港电影恐怖的制作速度可见一斑。第一部上映的《等待黎明》由万子良和周闰发主演,明星阵容可谓闪耀。然而此时周闰发“票房毒药”的威力开始发挥,全部七百万的票房,扣除这两大主演的片酬所剩无几,要知道此时的周闰发名声在外,而万子良因为《流氓大亨》的成功已经是无线电视台的“一哥”,身价培增。
而《猫头鹰与小飞象》是德宝制作的第二部电影,走的是都市喜剧的商业风格,结合巧妙的千术,又有洪劲宝林子翔等大牌助阵,加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功夫女星杨子琼的加盟,令影片大受欢迎,票房超过两千万。大获成功的同时,也让因为《等待黎明》票房惨败的“德宝电影公司”尝到甜头,精神大振。
最终《集结号》的香港本埠以及海外票房达到一千三百万港币,堪堪收回投资,连84年度香港票房排行榜的前十都没有排进去。这令香港电影界的人士一片嘘声,嘲笑倒未必,因为还有内地票房的统计没有看到,而且单从海外票房来看,《集结号》不输给任何一部影片,即便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快餐车》,也不过比《集结号》多了一百多万而已。
但在他们印象里,无论内地的票房怎样,恐怕都不能超过票房榜的前几名。而杨林又是创纪录的投资,又是搞什么合拍的把戏,花招使出了一大堆,有点的不偿失。
不过也不会有人因此心生轻视,一个第一次执导电影的导演,能得到怎样的成绩也算是不错了,起码当得起“娱乐才子”这个名号。而且《集结号》这部电影这些电影圈里的人士大多看过,不得不承认拍得实在是太棒,票房不理想的原因也只是因为选材的失误。
潘笛声就很是郁闷,《猫头鹰与小飞象》的票房虽然超过两千万,但是却被院线和发行方拿走大头,轮到他只能喝剩汤。这让潘笛声以及岑剑勋、洪劲宝极为不甘心,他们辛辛苦苦尽心竭力的拍出一部好片子,去给别人做了嫁衣,别提多郁闷了。潘大公子拿着雪茄,也不点着,只是在烟灰缸上一下下的下意思的戳着,嘴里还碎碎念:“院线,院线,院线。。。。。。”
岑剑勋挠了挠头乱草一样的头发,叹气道:“还好杨林这部《集结号》是合拍的,票房也不理想,投资又大,估计也分不到多少钱。要不然的话,咱们两家都是新成立的电影公司,咱们‘德宝’信誓旦旦的高调出手,却还比不过一个毛头小子,这脸可就丢大发了。”
这是内地和香港的通信并不太顺畅,起码不是那么及时,所以内地以及上映一个半月的《集结号》,票房多少香港还不知道。
潘笛声咬着牙,狠狠说道:“咱们票房不好么?还不就是因为没有院线?在香港没有院线,就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来咬一口,你还得求着人家咬。杨林那部戏内地票房还不知道,但是估计不赔就不错了。咱们两家都是吃在院线上的亏,利润白白的拱手送人。所以,院线才是王道!一定要得到院线!”
“砰”的一声,办公室的们被撞开,潘笛声一皱眉,就看到洪劲宝高大肥壮的身躯走进来,手里拎着一张报纸,满脸的古怪神情。
很少见到大大咧咧颇有气度的洪劲宝这番表情,岑剑勋奇道:“三毛,怎么回事?”潘笛声也投过去疑惑的眼神,不知道发生什么大事能让洪劲宝如此失态。
洪劲宝咽了口口水,把手里的报纸放到桌子上,指着报纸道:“你们看看,最新消息,《集结号》的内地票房出来了。”说完,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
潘笛声顺手拿起那张报纸,只看了一眼,眼睛就瞪得铜铃一般大。岑剑勋赶紧把脑袋凑过去,只见报纸上醒目的一行标题:《集结号》疯狂票房,再现《少林寺》神话!
“上映一个半月,‘红星映画’和‘银都机构’合拍的《集结号》在内地反响空前,掀起观影狂潮。根据确切数据,目前《集结号》在内地的票房累计已经达到五千万,而且观众热情不减,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进入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我们有理由相信,《集结号》这部电影达到或者超出《少林寺》的神话记录,指日可待。而且根据协议,这部电影的票房分成将采取国际通行的分账模式,制作方将会得到大概百分之三十五的分成。这一模式,是内地电影界向世界先进制度接轨的首次试探。”
我艹!一个半月五千万?票房还在增加?
岑剑勋倒吸一口凉气:“照这样算下来,《集结号》最后搞不好单单杨林自己的净利润都能达到两千万了!”这是什么概念?他们这部《猫头鹰与小飞象》扣除去乱七八糟的各种分成和费用,净利润估计连五百万都没有。
洪劲宝摇头叹气,一脸向往:“内地真是个聚宝盆啊,几毛钱的票价,你说得有多少人看这部电影?不说赚多少钱,如果有一天我的电影也能有这么多人抢着看,免费送票我都乐意!那种成就感啊,真是。。。。。。”
潘笛声坐不住了,直接道:“不行了,我得去找邵义夫好好谈谈,没有院线,死路一条!”
他不是被《集结号》的票房刺激到,而是被《集结号》的票房分成刺激到了。潘笛声只要想一想,有朝一日他的影片要是票房达到一个亿,却要分给院线五千万,他就觉得心里好像被人狠狠宰了一刀,血淋淋的。
不得不说,潘笛声还真的有点“守财奴”的属性。不得到邵氏院线,他夜不安寝,食不知味。(未完待续。。)
一百三十九章 红星院线()
ps:晚上还有一章,请准备好票票
邵氏院线到底有多少家电影院?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在香港,八十年代初期的邵氏院线旗下,至少有二十家电影院。而在整个南洋,“部头式”连锁加盟电影院不下于一百家。有这样庞大的院线支撑,杨林始终搞不明白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为什么还是每况愈下,恐怕不仅仅是影片质量的问题。
而在这庞大的院线帝国的版图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名下的全资电影院,只有四家,其余全都是签合同的连锁影院。是不是很惊讶?杨林也很惊讶,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在南洋一代拥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整个八十年代以前,“邵氏兄弟”出品,就是票房的保证。
然而时至今ri,由于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每年的片源都在萎缩下降,质量也大不如前,在南洋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南洋的加盟影院早已分崩离析,成为过眼云烟。所以杨林要收购的“邵氏院线”,也就只是香港的院线合同,以及邵氏兄弟名下的那四家全资影院。
而潘笛声想要租的,也是这四家影院。
潘笛声被《集结号》的票房刺激的不行,迫不及待的就来到邵义夫的办公室,想就租赁影院一事和邵义夫敲定下来。之前他曾通过不少关系透过话,邵义夫一直都是不置可否,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明确拒绝。
坐到邵义夫的对面,潘笛声心里不由自主的就有一些紧张,不仅仅是邵义夫名声地位带来的压力。更是对自己能否掌握未来的担忧。他恭恭敬敬的道:“请六叔放心,如果把这几间戏院租给我们德宝公司,我一定会用心经营,绝不会砸了六叔的招牌。”他以为邵义夫以前一直没有松口答应他,只不过是担心他潘笛声没有实力经营好这几间戏院。但是现在《猫头鹰与小飞象》的成绩有目共睹,他有十足的信心。
邵义夫呵呵一笑,温和道:“阿生。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对电影已经不感兴趣了,这几年都在减产,所有人都能看到。所以我对于院线。我不想在保留什么,只能一起出手。”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不是我不想卖,而是我不想租。谁想要邵氏院线。就全都买过去。别给我留点累赘。
可是潘笛声脸se变得很难看,他没钱啊。买下整个邵氏院线,那得多少钱?他家里虽然有钱,一方面家人不一定支持他,一方面也拿不出这么多的流动资金。但是潘笛声还是不想放弃,没有院线,他的“德宝公司”就只能是一只被宰的兔子,片子拍的再好。票房再高,也只是给别人做嫁衣。他试探着道:“您看这样行不行。这四家戏院我租一年,明年我全面买断您的院线。”
邵义夫沉吟了一下,看着潘笛声。说心里话,他对潘笛声的观感一向不错,认为这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的年轻人,未来在电影圈一定会有一番成就。而且他和潘笛声的父亲关系很好,多年的老朋友了,之前潘笛声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他也曾心动。但是杨林的横插一脚,《集结号》的横空出世,让邵义夫犹豫了。
从情感上说,他希望自己和兄长半生打拼的邵氏院线能落到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手中,延续曾经的辉煌。从商人的角度上来说,他希望邵氏院线即便是卖,也要卖出一个好价钱。所以在他看来,方方面面的优势,杨林都占优。只好暗叹一声,委婉的说道:“我和杨林有过约定,如果他这部《集结号》取得成功,我就把院线卖给他。现在《集结号》的势头你也看到了,我邵义夫不能食言而肥,言而无信。但是我会保留邵氏院线的一部分股份,只要你能拍出好片子,我可以担保你每年一到两部电影的顺利上映,想来杨林也不会不卖给我这个老家伙一点面子。”邵义夫心里是真的这么想,一方面对潘笛声的父亲有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不像这个青年才俊刚刚踏进电影院便遭受到重大的打击。
潘笛声一颗心沉了下去,难掩满脸失望之se。勉强笑道:“六叔的爱护,我心领了。但是我潘笛声也是有傲骨的,我能求六叔您,怎么能去求杨林?我知道了,再会六叔,有空闲再过来看望您,您多保重。”
看着潘笛声有点落寞的背影,邵义夫轻轻叹一口气。潘笛声样样都不错,有能力有魄力,但是每样又都差杨林那么一点儿。若没有杨林,潘笛声的前途或许会更光明一些?
方意华敲门走了进来,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