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亮见他说话诚恳,眼神也坚毅有力,渐渐有点相信了他,便一抬手道:“你先起来说话。”
周广胜再磕一头,起来时却踉踉跄跄,几欲摔倒。贾亮忙给一旁的小兵使了个眼色,那小兵上前扶住周广胜,让他在一旁的蒲团上坐了下来。
周广胜一坐下,便把怀中那本已经被汗浸湿了的账本拿了出来,恭敬的两手捧着,送到了贾亮案前。
“大人,这是下官这些年来,暗中查访记录下来的官员贪墨名单。”
贾亮忙把那账本拿了过来,也顾不得手中的粘腻感,将账本翻开细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是一个时辰,等贾亮抬起头来,矮案那头的周广胜,竟垂着头睡着了。
贾亮收起账本,从小兵做了个手势,那小兵过来拦腰就把周广胜一把给抱了起来了,还是公主抱。
贾亮抽了抽嘴角,见周广胜这么大的动静都没醒,心想这姓周的估计昨天一晚上都没睡了,四五十岁的人了,熬一个晚上确实比年轻人更伤身子些。
“大人,放哪儿?”那小兵也是个愣头青,把人公主抱在怀里,还不知道往哪儿放。
贾亮哭笑不得,小声对他说:“随便找个空帐,放他进去就是。”
那小兵点了点头,抱着周广胜就出去了,回来后还对贾亮说:“小的叫了几个兄弟,守在那贪官的帐前,大人放心,他跑不了。”
贾亮笑着问他:“你叫什么,今年多大?”
小兵很认真的说:“小的乳名狗剩,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也叫二狗子。今年一十四岁。”
贾亮放下账本问他:“你力气这么大,才十四竟能搬起一个成年男子?”
二狗子又回说:“这算什么,咱们营前那块大石头,小的一天搬着玩都能搬几个来回呢。”
贾亮又问他的军衔,得知他只是一个小兵,有些好奇的问:“你既天生神力,为何不得重用?”
二狗子挠了挠头说:“小的没读过书,为人粗鄙,将军们说话我也听不懂,只知道将军让我冲,我便冲,让我退,我便退。什么排兵布阵,稳定军心的,我听得都要打瞌睡。”
贾亮听到他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又问他:“既然你这般神勇,为何此番剿匪你不在队列之中?”
二狗子一本正经的说:“张将军说了,那些贼人都敢去广州城暗算大人家眷,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这军营重地虽把守森严,可也保不齐有那胆大包天的人敢闯进来对大人不利。
“所以小的必须留下,守在大人身边,像大人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若是身边没个人保护,只怕一息就被人要了命去了。”
贾亮听完两眼发直,耳边回荡着二狗子说的“手无缚鸡之力”和那句“一息就被人要了命去了”。
这孩子,你是真不会说话啊!
“这话是张霖说的?”
二狗子毫不知情的就把他最大的上司给卖了:“对啊!”
贾亮咬牙切齿,这臭小子,别以为老子看重你会行兵打仗,就不整你。敢背地里说老子手无缚鸡之力,还什么“一息就被人要了命”?等你回来的,你有种别跑!
第六百六十章 难民()
周广胜去军营的事情,虽然隐秘,却也传到了不少人的耳朵里。但没人知道这个没有靠山的周广胜,手里握着什么东西。
大多数人都觉得,周广胜也在“提前送行”的队伍里,所以是去军营求情去的,结果这一去就是几天没有回家,倒是把其他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五日之后,周广胜一身憔悴的回了广州,立马就有人报信给各个官员,大家伙全聚集在知府衙门,对这位知府大人“嘘寒问暖”。
来的人里有大骂贾赦缺德的,有同情周广胜的,还有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暗中打听消息的。
周广胜应付了一会儿,以自己疲惫为由,直接退回了后院,这么些个官员也没辙,总不好一直跟进人家家里去。
好在周广胜回来了,那就说明贾赦那老小子放过他了,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只是周广胜什么都不肯说,这一点就令众人有些不满了。
要不怎么周广胜找不到靠山呢,虽他也行贿,可却为人不够圆滑,不懂顺势站队,这也不怪他十几年来连个窝都挪不动了。
众人私下嘲笑了一番周广胜,纷纷散去。
周广胜这边回到后宅,见到妻子,两人抱头痛哭了一番。知府夫人抹了泪问他“怎么去了这么些,妾身差点以为老爷回不来了。”
周广胜唏嘘道“陛下器重贾总督,看来并非因他乃陛下儿时故友。这几日在军营里,真真是受益匪浅。贾总督看似浑噩,却实则大智若愚。
“我那账本,白白藏在身边这么些年,却没有任何办法。偏到了他的手里,马上就有了对策,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知府夫人闻言道“大善,有此一举,想必日后这两广一带贪官们至少也得缩起头来老实个几年了。”
周广胜拿袖子抹了把脸又道“我走时,总督大人对我说,要我戴罪立功,又说让我不忘初心。
“我这一路反省,确实愧对黎民百姓。我自诩书读的比别人好,却不如一个浑人来的透彻坚定。
“如今这当头一棒,着实让我清醒了。从今往后,我也不求别的,只求总督大人继续连任,在广州干净之前,千万不要离开才好。”
夫妻俩又感慨了一番,饭菜也送了上来,知府夫人服侍了周广胜梳洗更衣,便让周广胜先去吃饭。
周广胜吃了两口,抬起头道“去把师爷叫来。”
知府夫人应了一声,派人去衙门通知师爷,自己则退到了内间去。
不一会儿,师爷文意从外头进来,行礼之后,张口就问“老爷不好生休息,找我何事?”
周广胜叹道“走了这么些天,今年的考绩怕是又是个平了。若不补救一番,别说回京叙职,怕是连任都连任不起了。我走这几日,城中可有什么大事儿?”
文意回道“老爷不必担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总督大人放了老爷一马,日后想必会有好事。”
周广胜不耐烦听这个,语气重了些问“我问你城中可有大事。”
文意忙道“说大事,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最近总督大人剿匪,不少渔民逃难来了城外。小人已派衙役登记好了,安排在了城外的草庐里。”
周广胜又问“既已登记在案,为何不放进城来。城外草庐能作何安生,这岂不是叫他们白白饿死?”
文意皱了皱眉道“空口白牙的说,怕是说不清楚。今日还请大人先歇息一日,明日大人亲自去城外一看便知。”
周广胜骂道“神神叨叨,休息什么。难民若不是安置,今年连平都没有了。罢了,我这会儿也吃完了,你速去备马,我们出城去看。”
文意见知府大人确实吃的差不多了,便退了出去叫人套马。不一会儿周广胜自己来了马厩,两人翻身上马就往城外奔去。
广州城共有南北两个大门,南门出去,便是新安县的方向,而北门出去,则是往江西去了。
周广胜先去的北门,见这边只有两三个看似难民的人住在草庐之中,便掉头去了南门。
南门外,可就人多了。
城门外的草庐,是给误了进城时间的旅人临时过夜的。本就只有两三顶草庐,如今被难民挤得水泄不通。
周广胜转了一圈,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转完一圈后,他在城外的茶馆坐了下来,叫了一壶茶一盘点心,坐着慢慢喝了起来。
文意见知府不开口,他也不开口。直到周广胜站起来,说了声“走吧,回去。”
文意这才叫来茶博士,给了茶钱,又问了一句“今日还有新来的没有?”
那茶博士笑道“哟,这难民哪有天天来的,又不是什么水患这种大难,不过是周边的几个渔民,要避难,多去的新安县那边,能走到广州来的,也是离咱们这儿近的。”
文意嗯了一声,随着周广胜上了马,一路又回了知府衙门的后院。
两人进了书房,等小厮送上茶来,文意便随手关了门,走到桌边轻声问“大人,您看?”
周广胜面沉似水,盯着桌面低声道“怕是来者不善。”
文意应道“小人也是这么觉得,这些难民还不是同一批。先头几天,就来了一群,虽身形清瘦穿着也破烂,可小人细细看去,却觉得他们眼神极其凶狠。”
周广胜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是城门左边的那两个草庐里的吧?右边那个倒看着不像是一伙的。一个个人高马大的,身体精干,衣着虽破烂,却看不出什么尘土,每个人脸上都干干净净的,定是平日里生活的不错,才能这么讲究。”
文意接着道“大人所言极是,这两批人看着不像是一伙的,但都各有可疑之处。小人不敢大意,只能让他们在草庐落脚。”
周广胜沉思了一会儿,抬头道“一直住在草庐,也不是个办法。派人去城南外围找两个院子,把这两伙人合在一起安排进来。”
。
第六百六十一章 什么时候动手()
文意听说周广胜要把人放进来,顿时就惊了,他方才都说的那么清楚了,难道知府大人还想不到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如今知府才刚从贪污的危机中解脱出来,难道又要得罪总督大人一回?
“大人,万万不可。大人可还记得,前些日子,闽浙总督家三公子一事?”
文意忙劝道“那李三自幼在军中长大,都被这些海盗逼得重伤跳海,如今总督大人联合闽浙剿匪,那海贼掳不走李三,可咱们总督的家眷却没一个人善武之人。
“想必那些海盗,见李家不好下手,就想对贾家下手。这两批人虽不是一路,但看着都不像好人。若是放了进来,总督大人又不在家中,有个三长两短的话……”
周广胜挥了挥手,打断了他“我能不知道这个?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放进来了。”
文意怔了一下“小人不解。”
周广胜又道“你真当总督大人是傻的不成?我告诉你,他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如今他虽在营中,但却对城中情况了如指掌,否则你当他是怎么抓着那茶马道御史的?
“这些人来者不善,定是有所图谋,若是不给他们进城,他们一直在城外待着,时间一久得不了手,撤走也是可能的。但这样一来,若真是海盗,岂不是咱们白白给放跑了?
“倒不如就让他们进来,咱们暗中监视,待他们意图枉动之时,咱们再来个瓮中捉鳖,将他们一网打尽!”
文意仍有些犹豫“可若是咱们没处理好……惹怒了总督大人,咱们就别想活了。”
周广胜突然笑了起来“我倒是觉得,他没那么可怕,实际上,真的得罪了他,还好说。但若是不作为,他才不会给我好脸色。”
于是乎,当天下去,城外便来了十几个衙役,对着那群难民道“起来排好队,带你们入城安置。”
难民们大喜,纷纷起身,又听衙役头子继续道“你们左右两边的各排成一排,跟着进来。”
很快,两支队伍就排好了,两边人数有差距,左边那队明显多些,右边的只有左边的一半。
衙役头子看了看,不耐烦的道“有眼没眼,会不会看?这两边不一样多,到时住了进去,一个院子挤得迈不开腿,一个又空的闹鬼。左边的,来一半到右边的队伍里去。”
说完,他亲自拽了左边队伍里的一个人过去右边,左边的队伍渐渐吵嚷了起来,不是这个说“那是我二叔”,就是那个说“我们都是一起的,分开了不好”。
衙役头子顿时眉头一皱,腰间的挎刀噌的出鞘“逃难还那么多要求,知府大人才刚回来,就马不停蹄的派人给你们安置,你们还不知好歹。若不想进城,就都别进去了!”
左边一个看似三十多岁的壮年,站了出来,讪笑着道“官爷别动怒,咱们都是乡野村夫,不懂规矩,还请官爷多多包涵。咱们这就过去,这就过去。”
说罢,他回头指了几个人,那几人虽面上不情愿,却还是站到了右边的队伍去。
眼看着两边人都差不多了,那衙役又道“怎么这一队全是瘦精干巴的,你们那边又各个状如牛。这不行,进去睡得是大通铺,哪里睡得开,你们右边的过去几个瘦的,再换几个壮的过来。”
那个三十多岁的壮年,明显看似咬了下牙,但左边队伍里的人,却很听话,什么都没说,直接站出来了几个人。
那壮年一看,站出来的是两个小孩加一个老头,便也不大在意,又朝自己队伍里努了努嘴,队伍里又过去了三个壮汉。
这下衙役终于满意了,带着两队人进了城,才刚进城门走了没有多久,就拐进了一道小巷子里,这一片都是小门户,看似最大的院子也才一进一出,还有更小的,则只有一间草房。
官府安排的,自然没有那么好,等衙役停了下来,在这些人面前的,是两个紧挨着的小院。正门大开,可以看到里头都只有一间草房。
“这落脚的地方可给你们找好了,日后要怎么过活,就看你们自己了。平日里勤快一些,出去早点事做,饿不死你们。待你们自己有了钱,想搬离就自己搬离吧。”
两个队伍都没人说话,实际上真的是难民,看到这样的房子肯定有人要闹。人心都是不足的,而不闹就说明,他们为了目的,可以忍受。
衙役回去之后,将这两队人的情况报给了周广胜,周广胜听完,看了眼文意。
文意点了点头“果然如此。”
周广胜问“人都安排好了没有?”
文意看向捕头,捕头忙道“大人放心,周围四个院子,皆有咱们的人。”
周广胜又道“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一刻都不可松懈。若是真的出了事,当心你们的脑袋。”
捕头不敢大意,忙道自己会亲自监督,当即告退回家去换了一身常服,混进周围的院子里去了。
贾家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