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逸还是如此贴心,大伯母谢谢你了,唉,人一辈子啊,就是这么难,谁不是风风雨雨过来的,所以自己个儿一定要想的开,总会雨过天晴的!”
老太太半真半假地对着儿子和侄儿道。
听着这番劝解之言,兄弟俩束手听了。
在骆府用了酒饭之后,骆辰逸和黛玉俩便离开了,毕竟孩子还在家中,又是第一次离开孩子这么久,心中记挂的紧,一路上马车也是颠的极快,紧赶慢赶地总算是到家了。
听着胖闺女扯着嗓子嚎,声音已经略略嘶哑,夫妻俩心疼坏了,换了衣裳,净了手脸,急忙地从奶母的手中接过了孩子,立即地就关上了闸门,不哭了。
尽管心疼,可到底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的。
第二日,骆辰迈进宫陛见去了,一直等到下晌儿才回来……
67|城()
没过了两日,皇帝的旨意便下来了,骆辰迈这个一等子,封为定远将军,从三品的职位,镇守闵榕,护佑一方百姓平安。
这道旨意下的糊里糊涂的,之前几乎没有什么风声传出来,这么突兀,人选又是骆氏老二,总是很容易引人想入非非。
骆辰迈因为要去东南上任,这一去,回来也要三年了,所以皇帝很是大方地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让他安置家眷。
这话的意思,骆张氏和骆旭只能留在京中。
自古便有这样的规矩,骆辰迈本也没想过要带着妻儿上任,所以倒也坦然。
在御前为妻子和儿子求了御医,妇科圣手和小儿科圣手,皇帝今日心情还算不错,又是笼络人的时候,倒也没拿捏,爽利地便准了。
不管以往如何,这一刻,骆辰迈是真的感激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
皇帝看着他心悦诚服的跪谢,心情也是大好,毕竟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赐的,有自己的福气镇着,定然会平安长大的。
听着帝王的这两句安慰,骆辰迈心中愈发感激了,也是生出了几分肝脑涂地之心来。
毕竟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啊!
在离开了深宫大苑,被这闷热闷热的风吹过之后,骆辰迈激荡的心情这才略略地平复了下来。
帝王啊,那可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啊!
骆辰迈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绪之后,这才打马离开,家去报告这好消息去了,毕竟是御医,除了帝王之外,也没人能使唤的动。
果然能让妻子和儿子健康起来,骆辰迈觉得也许肝脑涂地,为帝王卖命也不是一件坏事。
骆辰迈年纪轻轻就成了三品,虽然武将和文官这边不同,有幸进一说。可是骆文远这刚刚谋划到手的这四品司官一下子觉得没滋没味了。
原级起复,这明明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来着的。
不过因为侄儿要外放,和京官又不同,骆文远也算是稍稍地有了那么些子的安慰。
叔侄俩都有了官职,自然也是一件值当大肆庆贺之事,骆家索性摆酒三日,招待上门庆贺的往日的古旧亲眷,毕竟骆家的人情往来虽然一直有,可毕竟官场上没人,人走茶凉的又特别快。
现在有了长房幼子和二房的复出,众人也得略略掂量掂量了。
好生地热闹了几日之后,骆文远已经去了衙门当值去了,骆辰迈还能清闲上几日。
不过如今的他也没有逍遥日子过,打发来的御医果然有两把刷子,调整了一下陈老太医的方子,又留了几个调养的方子,总算是有个人能给骆辰迈一个准话了。
骆张氏只要好生养着,二三年后便大好了。至于孩子么,仍旧是之前那样的话,精心照顾着,没有多大问题的。
这次,骆府上下地都对于高高在上的那位帝王产生了无尽的感恩戴德。
这一次,骆辰逸也觉得皇帝做了一件人干事,他也替二哥欢喜。
骆辰迈终于能放心地离开京城了。
希望三年后,他能顺利地回京。
自从南安郡王在东南出事儿之后,皇帝对于武将们也生出了几分苛责之心来,动不动便换防,骆辰迈只怕也不能在一个地方窝的时间太长。
兄弟俩便是打的这个主意,日后调回京中,即便是窝在京畿大营,卫戍京城,这都可以啊。
再不然,去了五城兵马司,管理京城治安,做个城管大队队长,也不是不行,最糟糕也最好么,在帝王身边当差,守卫禁宫。
兄弟俩筹划的倒是挺好,不过谁也不知道这后续会不会按着他们筹划的来。
骆张氏这些日子渐渐能下地了,吩咐了丫头为自己上妆,涂上了胭脂,又细细地描了眉,最后印上口脂,总算是能下地见人了。
往日里她也不爱这么折腾,病中更是没了这个闲情,可今日不同,丈夫即将远行,自己这个做妻子的,总是要送他一送的,哪怕是送到二门上也是送。
看着盛妆的骆张氏,看着她青白交错,瘦的可怖的手背,骆辰迈心中酸涩,不过还是夸了几句好看。
骆张氏略略地有些羞涩,这副小女儿之态倒是引的骆辰迈越发地不舍了。夫妻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有千言万语,可哽在喉间,却是无法吐露。
骆辰迈暗恨自己口拙,失了往日的伶俐,最后千言万语,只叹息道,
“你和旭儿要好好儿的,等我回来!”
亲了亲襁褓中睡的香甜的儿子,一身甲胄的骆辰迈拜别了老母,叔叔婶婶,辞别弱妻,幼子,堂弟堂妹,大步地离开了家中,奔赴远方……
看着骆张氏一脸的悲伤,骆老太太急忙地宽慰她,
“不过是三年时间罢了,转瞬即逝,这三年你要养好了身子,照顾好旭哥儿,辰迈便回来了。”
“好,儿媳都听母亲的!”
骆张氏极力地扬起一个笑脸儿,对着骆老太太道,莫名地,却是让人更加地觉得心酸难过。
因着老太太年纪大了,骆张氏又是病身子,所以小宋氏,黛玉等人忙劝了,护着一起回屋了。
骆辰迈走了,骆家长房似乎更加安静了,骆老太太之前还略略地有些应酬,可如今么,几乎是没有出门过了。
过了五月端午,吃了粽子,喝了雄黄酒,挂了香包,骆家便再一次地热闹起来了,毕竟十日便是顾家纳征的好日子。
这纳征,说白了就送聘礼的日子。
顾家就小侯爷这么一个孩子,这送去骆氏的聘礼不定多丰厚呢。
据说大长公主对于这个孙媳妇可是特别满意的。
反正不管顾家送来多少,与二房都不大相干的,骆文远没脸侵占闺女的聘礼,小宋氏更不敢,生怕自己沾染上了这些,再让二房掏钱。
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之前为了给那八万两的压箱银子,简直让小宋氏心疼肉疼坏了,现在还哪里会再沾染?
不过看着顾家送来的这些东西时,耀花了眼的小宋氏心中悔的肠子都青了。可这些东西,据说骆家一点儿都不留,都归置到女儿的嫁妆里头,让她带走时,众人都纷纷称赞,骆文远和小宋氏一番慈悲心肠。
小宋氏的笑容特别僵,看着自己便宜女儿兼外甥女,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前来观礼的人倒是不少,和顾家,和骆家,和林家有关系的人家基本上都出现了,众人看着骆婉慧的品貌,再想想她还有个妹妹呢!
因为她嫁的高,所以隐隐地,骆婉瑜的行情似乎也好了不少,小宋氏起初没转过弯来,后来明白过来,心中更不是滋味儿。
自己好好儿的女儿,怎么就不如个没娘的了?不过为了女儿的前程,小宋氏也只能装作不知。
不过却隐隐地发誓,自己的女儿,嫁的一定不能比前头留下的那个差。
纳征之后,骆婉慧的嫁妆加起来,尽管没有百万之巨,只怕□□十万了,骆老太太觉得是不是太过打眼了些,所以问了侄儿,要不要删减些,大不了压箱银子多些,肉烂在锅里,别招了别人的眼。
骆辰逸闻言,顿时头疼了。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想着日后妹妹能用的上的。
“你傻呀,等你妹妹出嫁了,年节啊,有孩子了咱们再送了重礼,将东西给了她,这不是一样的?非得在这样的事情上较真儿,有多少意思?皇长孙成婚,女方家才一百二十抬的嫁妆,你置办的,外加上顾家的聘礼,这一百八十抬都不止了……”
骆老太太明明觉得这个侄儿凡是都是伶俐无双的,可遇上了婉慧的事情,他就比较轴,容易一根筋儿。
听着大伯母这样恨铁不成钢的言语,骆辰逸摸摸脖子,略略尴尬地笑了。
这要删减,也不是个轻便的活计。
既然不能超过一百二十抬,那么就只能是一百一十六抬了,这是最高了。
毕竟是顾家家主娶妻,也不能太少了,九十六抬倒也可以,端看东西怎么放了。
最后骆辰逸夫妇俩就指挥人将东西使劲儿地往匣子里塞,塞满了也好减了抬数。布料这些容易过时的,索性就少放了些,当成是个样子看就算了。
至于大件儿,铺子,田庄的,各置办了两个,就算是这京城的厚礼了。
顾家着急,所以最后迎娶的好日子定在了七月,避过了六月的暑热天气,七月十二,骆家使人算了一下,倒是个好日子,便答应了。
妹妹要出嫁了,骆辰逸压根儿就没顾上伤感,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两头跑,倒头就睡,还哪里能顾上伤感?
骆辰逸忙,黛玉就将照顾孩子的重任给肩负起来了,夫妻俩分工协作,倒也和睦。
骆文远对于女儿的婚事也不算不重视,不过是因为忙,所以顾不上,吩咐了妻子和女儿在大嫂跟前帮忙,至于骆辰逾么,早就下江南,准备应考去了。
时间过的真是快,这么一忙碌,便到了骆婉慧出嫁的日子了。
这日晚上,大伯母唤了婉慧来和自己一起睡,没娘的孩子,有些事情只怕小宋氏也不会多精心教导,所以只能是自己给说道说道了。
母女俩人并排躺着,听着大伯母说着那些难以启齿的事情,骆婉慧也知道大伯母的一番好意,支愣着耳朵听了。
好在屋里没有别人,只有她两人,否则的话,骆婉慧只怕是要羞死了。
想想自己日后的生活,她既是忐忑,又是略略有着几分期待的,毕竟那人,是哥哥都赞了好的。
这样想想,自己有哥哥后面撑着,有丰厚的嫁妆撑着,又有亲人关心爱护着,自己什么都不怕。
这日晚上,许多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如何孝顺长辈,管理下人,往来交际,甚至是御夫之术等等,骆老太太都说给了侄女儿听,有些是宋嬷嬷和方嬷嬷说过的,也有些是头一次听说的,总之,骆婉慧都一一地记在了心上。
明日,自己就要离开这里,去另外一个地方,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了。
骆家里里外外地皆是一片喜色,从上到下,人人皆是新衣,脸上扬着灿烂的笑容,这二房大姑娘的大好日子,也合该欢喜的。
府上人人穿红戴绿,插金戴银的,即便是骆张氏,身子并不大爽利,今日也强撑着起了,焕然一新,在人前去转悠了一圈儿。
尽到了礼数之后,这才被丫头婆子们扶了下去。
骆老太太每次看见儿媳,心中都很不是滋味儿,又想想如今远在东南的儿子,也是惆怅的紧。
不过因着今日是大侄女的好日子,她也只能将这些藏在心间,半点儿不露。
顾家从前两日就开始招待上门庆贺的亲眷故旧,阖家上门的人不在少数,顾子言这里女眷们倒还有,有大长公主,宗亲里的老太太,太太们招呼一二,可是这前院就比较麻烦了。
尽管往日里狐朋狗友不少,可是如今这样的场合,能指望的上的,却实在是不多。
顾子言因着心中欢喜,尽是不知疲累一般,对着上门庆贺之人都是笑脸相迎,陪茶敬酒,忙不脚不沾地儿。
一整天下来,竟是比当侍卫的时候还要辛苦,腿脚都有些发胀。
昨日泡了半晌儿的脚,这才觉得痛快了些。
今日一大早,觉得心里发烫的顾子言一大早地便起来,昨儿骆家的九十六台嫁妆送了进来,虽然看着少了,可到底是什么样儿,众人只怕也是心中有数儿的。
隐隐地便有些顾家的亲族们说了些酸言酸语,左不过嫉妒之词罢了,顾子言却是不依,吩咐人将那破落户,嘴上不把门的几人直接地给撵了出去,且吩咐了门房,日后这些人再来顾家,恕不接待!
大喜的日子,闹了这么一出,大长公主心中也是不痛快,不过这个不满并不是冲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去的,反倒是对于那些不开眼的东西的。
顾家这些年,要不是自己照拂着,早不知道成什么样的破落户儿了,只怕是上街讨饭去了,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不说真心实意地庆贺,反倒是酸言酸语,大长公主如何能不恼。
不过老太太却不似孙子那么鲁莽,有些时候钝刀子磨人才疼呢,自己的孙子,果然还是少了历练呢!
老太□□抚了孙子两句,没事儿人一样继续说说笑笑,可是往昔里知道这位手段的老人们却是暗暗地在替那几个不开眼的人家点蜡。
希望他们好运能熬过这一关。
虽然当初结亲是看上了骆氏的闺女,不过对于骆氏的嫁妆,大长公主更加满意,毕竟骆家是书香,并不大注重这些钱财之类的,说是风骨的体现。
可在大长公主心中,风骨却不能当饭吃,为了这风骨,难道还能让人饿着肚子了?然而这世人便是如此迂腐,为了风骨,别说是饿肚子了,生生将子女饿死、打死的也不在少数。
生怕骆家会为了表现自己的风骨,对着出嫁女的嫁妆上再怠慢一二,尽管知道静孝郡马的性子,不过她还是提着心的。
却不想,这嫁妆只怕是比皇长孙的一百二十抬还要丰厚呢,这下子,总算是放心了。
这嫁妆丰厚,孙媳妇儿进门之后也是底气十足,好生地和孙子过日子,希望能尽快地怀上一胎,不拘男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