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局面,尤其是前面还有四个儿子造反的事情发生,底下又有一群逐渐长大的儿子虎视眈眈的时候,你作为太上皇会怎么做?
自然是立起一个靶子来了。
事实上之前义忠王造反,也是被太上皇给逼的。
他是太子是皇上实际里的嫡长子,不管前面有元后有嫡长子都无所谓,那些人都死了,现在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是太子。
按理来说义忠王他有年纪优势的,当时造反的时候二皇子十八岁还未成亲,底下的弟弟们就更甚了。可偏偏太上皇不仅仅要打压他的妻族,连着他的母族都不放过,眼看着自己母亲的后位不保自己的太子之位也不保,这让义忠王如此不孤注一掷。
也因此真正皇子之间争斗的,是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那一出,并不是之前的太子造反。可即便是这样太上皇也怕了,人都是怕死的,尤其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那更是怕死。
于是为了自己的性命,太上皇不得不树立一个靶子起来。
其实事情的原因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太上皇怕死立靶子。说不简单了,这事又关乎了整个齐国局势。
说起来太上皇其实是一个雄图伟略的人,宋朝被灭后经过了一场五代十国,之后又是世家一统天下。这让世家的威风达到了顶点,皇家就是最大的世家。
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这世家就成了皇家的心头恨。唐朝普及了馆学,如今寒门草莽也能读书识字,又有科举制度在。导致皇家对世家的依赖程度远远的降低了,再加上皇家原本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对于他们的想法和底牌都有所了解。
纵观历史,对于世家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但世家有一点却是当权者不能忍受的,那就是对家族的忠心程度远高于国家,在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起了冲突的时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家族利益为此不惜丧权辱国当卖国贼。
更让当权者忌惮的是,世家里面还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历史上好几个朝代的覆灭都是被世家算计的结果。正是因为太上皇明白这些,因此他对世家很忌惮,私底下想了很多招来灭他们。
原本太上皇以为他能一个一个的将齐国的世家给干掉,可没想到事情一再出来问题。最初事情是很顺利的,润物细无声的他拨出了几个世家,可等着世家反应过来后,明着来定罪全家抄斩就不现实了,人家有防备了。
因此太上皇只能另寻目标,恰好有人来高密说元后的死有问题,嫌疑人直指现任皇后。现任皇后的娘家也是世家,转了转眼珠子,太上皇就将主意打到这上面来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大家也是能想象到的。可太上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义忠王竟然会反扑,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后竟然在他吃食了下了慢性毒药,一天天一步步的消弱着他的身子。
太上皇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他太着急了,若是最初的时候就徐徐图之,未必不能成,但现在却是伤己又伤人。义忠王造反后太上皇的身子就不好了起来,只是这个消息一直都被封锁着的,只有太上皇和御医知道,就是陈德妃这样的枕边人都不知道。
这会儿四皇子五皇子也想要相仿义忠王造反,这如何不让太上皇震怒了。自己费尽心思的消灭能对齐国造成威胁的人,却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拖了后腿,真是气死他了。
怒气进一步的加重了太上皇的病情,在给新帝加冕后太上皇回到养心殿直接晕倒过去,还好早就准备着御医,连忙上了给太上皇把脉灌药。
因此外面的人其实猜得对,太上皇的确是身子不行了,如若不然他要一个靶子树在前面立太子就够了,不用那么麻烦直接退位让贤。毕竟皇上废太子,虽然麻烦一点但还是能废掉的,可就没有太上皇废掉皇上的事情发生。
而之所以选择七皇子,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势力是最弱的一方。其他皇子的母族势力都大,十五阿哥的母族陈家倒是完蛋了不失为一个好人选,可十五阿哥才五六岁,立他为皇上,恐怕会让自己成为史上最脑残的皇帝吧,又不是外戚皇太后把持朝政迫于无奈立幼帝。
叉掉几个年幼不适合的,七皇子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七皇子才刚刚上手接触朝政,日后一段时间里,长则六七年,短则两三年里,他必然都会听自己的,因为他压制不住其他野心勃勃的兄弟。或许日后他能通过自己是皇上做这个身份招揽良臣猛将,聚拢一份让自己的为之胆寒的势力。
可是……太上皇笑了,真到了那个时候,或许他找就驾崩归天了。皇上的势力大还是小,关他什么事,当然那个时候他也管不了了。
他要的不过就是生前这仅剩的几年日子里的一个靶子而已,让他性命暂时无忧的替代羊而已。
当然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太上皇也没对新皇太狠心。自己虽然要拿他当靶子,可也该了他大义和发展时间的。要是被人从龙椅上踹了下来,那就不关他的事了,那肯定是己方太弱。
在古代名声就是一切,大义,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势力,虽然他是无形的。
天家无情,这话果然不是吹的,从此可以看出一二来。
白得了皇位新皇自然是高兴的,当然他也不是傻子,未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议政大权还是什么的,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兵权,只有实力才是一切的一切,其他的都是乱弹琴。
新皇知道某些人不会甘心,他虽然贵为皇上,可身边竟然能用之人都没有,文武竟然皆没,残酷的现实打了新皇一记耳光,让他开始在太上皇那里表演蛰伏了起来,可心思却飘到了明年的春闱上。
因为明年原本就是春闱大考年,再加上如今太上皇还活着,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新帝登基后,并没有看着规矩加一科恩科,而是让举子门还是按原计划明年来参加春闱。
纵然不能加恩科,可明年的那一届春闱就是新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春闱,这可是收买人心聚集势力的好机会。
新帝心动了。
眼睛微眯着,他不能在乾清宫里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其他的兄弟一个个的成为权王。纵然有太上皇在头上压着,他也要试探一下太上皇对自己的底线。
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好。
新帝的双眼猛然爆发出惊人的目光,他就将自己成为皇帝后的第一场赌博赌在了明年的春闱上了,看看朝野上下对自己的态度到底如何。
是派家里的优秀子弟上场了,还是继续观望。那些日后即便是考上了进士的,新帝最后还得看看有哪一些是他能用的,他要一点一点的组建自己的班子,绝不任人宰割。
天子,就得称孤道寡。
第109章 林府上京()
林树玉是上一届武进士,明年的春闱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然而这事却和很多人有关系。
过了金秋节,在一片桂花飘香的气氛里,一艘船缓缓的从江南扬州驶上京城。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到了京城,码头上早已有人准备着轿子马车,请主子上了轿子,又将主子带上京城的行礼放在马车上,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百官云集之地驶去。
又过了几天林家突然收到一份请帖,门子看了上面写着的人家,不敢迟疑连忙将帖子送到二门,里面的婆子接了进去递到了书兰面前。
打开一瞧,书兰乐了笑道:“我道是谁家下得帖子呀,原来是林府。”竟然是林府举家进京了,这可是红楼里没有情节,除了林妹妹,贾敏和林哥哥林槿也入京了。
正在一旁立规矩陈氏闻言顿时觉得有些奇怪,她嫁到陈家来也有一年了,对于林家大概的交际圈也有一定的了解。她本以为是贾府来的帖子请去赏花什么的,贾府就喜欢举办这些宴会,可闻言又不是,而且还是自己从未听说过的人家。
不动声色的接过帖子,陈氏瞧瞧了,猛然睁大了眼睛。竟然是巡盐御史,还是同姓,这……她之前可没听说过自己家有这么一门显赫的亲戚呀!
再一想又觉得不对,要真是亲戚,那怎么自己家还是贾府的下人呀,即便是之前许是有故事,之后若是相认了,哪怕为了自己的面子,这巡盐御史林大人还不会将自己家从贾府里要出来呀!
转了转眼珠子,陈氏笑道:“可笑媳妇还说家里的亲戚都认识了,没想到还有不认识的,还好人家递了帖子来,不然要是在其他地方见到了却不认识,那媳妇可就丢脸丢大了。”
“你不认识他家也是应该的,他家二十几年前南下江南后就一直在那边做官,别说你,就是我这二十几年不见猛一见面许也认不出来。”书兰笑道:“不过,他家虽和我们同姓,却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这林太太就是贾府的四姑太太,当年嫁给探花郎的林老爷十里红妆不知羡煞多少人。”
哦!
陈氏瞬间明白这其中的关系网了,林太太是贾府的姑太太,自家又是贾府出身,当年在贾府未被放出来的时候肯定认识林太太。这会儿林太太上京来了,不管是为了什么事上京,宴请亲朋好友总是要的,于是就有了眼前这帖子的事情。
也不说其他的,陈氏笑道:“既然有这层关系,那媳妇就打发婆子应了这事?”
书兰点点头,随后又自言自语低声道:“也不知道林太太这次带着哥儿姐儿一起上京来所谓何事。”
陈氏眼睛闪了闪,低头不语,也不知道在心里想着什么。
很快就到了请帖上的日子,这一天正好恰逢林树玉休沐,因此也跟着一起去了。到了林府才知道,原来贾敏今天只请了娘家和书兰这一家。
书兰领着陈氏和林红玉进了内院,贾母张夫人王夫人等已经都在明间入坐了,见礼后,书兰笑道:“好久不见姑太太了,姑太太风采依旧,可怜我们这些人都是昨日黄花了,果然还是老太太会教养人。”
“瞧她这张嘴甜的。”贾敏微笑道,静静的坐在那里有如仕女图中的仕女一般纤丽淑婉轻盈修长,真当是风姿卓越。
不愧是林妹妹的生母呀!
书兰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事实上她其实长的还是不错的,不然也进不来贾府做下人,只是比起贾敏来说,那就是一个天上有个底下了,容貌不说,光是那浑身的气质贾敏就能甩她一个长城那么远。
“姑太太说笑了,我都是昨日黄花了,嘴甜也讨人嫌,还不如做个老树桩让底下的小辈出风头,这才好了。”书兰说道。
贾敏顺着书兰的话,看了一样旁边紧挨着书兰坐着的陈氏和林红玉,笑道:“我说你今个怎么这么奉承我,原来在这里等着了,快去将给林大奶奶和林大姑娘的见面礼拿出来。”
书兰啐了她一口,没好气的说道:“姑太太的儿媳妇都给姑太太生了嫡长孙了,也不知道谁等着谁了。”书兰同样没见过林槿的妻子杨氏,即便是如今林家比不得林府,可书兰到底是长一辈,如今也不是贾府的下人了,这见面礼无论多少都是必须给的。如此一来,就更不要说更低一辈的林家小少爷了。
书兰这边的确还有个女儿林红玉,可贾敏也有女儿林黛玉呀!如此一算还真是书兰亏了。
众人闻言大笑起来,贾母更是笑得嘴都裂开了“瞧这两个狭促鬼,这事也是能拿出来开玩笑的。(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能让太太拿我们博老太太一笑,也是我们的福气,那有能不能的呀!”杨氏在一旁笑道。
众人闻言又是一乐,张夫人更是打趣道:“老太太姑太太好福气,得了怎么一个新媳妇,可怜我们家的都是被锯了嘴的葫芦平时让她说都说不出来了,难怪老太太疼姑太太一家。”
“大嫂可别这么说,仔细着珠儿媳妇琏儿媳妇真将这事怪罪到我头上了,那我岂不是比窦娥还冤……”说着贾敏自己都笑了起来,其他人见状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时贾敏身边的丫头拿了两个锦盒过来,放在贾敏的手边,然后行礼退下。
“来来来,这是给新媳妇的见面礼。”贾敏不由分说的让陈氏收下,又拉着陈氏的手,仔细的打量着她,陈氏生的倒甚整齐,两只眼儿水灵灵的,通身气派不凡。还好之前贾母就给贾敏普及过陈氏的资料,不然这会儿贾敏肯定会打吃一惊,这通身的气派可比一般夫人都盛,压根就看不出来竟然是林家这种小门小户人家的少奶奶。
“林夫人有福呀!”贾敏笑道。
“姑太太谬赞了。”陈氏羞涩的说道。
贾敏闻言眼睛闪了闪,又夸了陈氏几句后,才又拉着林红玉的手,打量起林红玉来。
虽然林红玉和林黛玉只有一字不同,可两人无论是身份、容貌、才学都天差地别,只是这种事情只要人不是个歪瓜裂枣的贾敏肯定是对着林红玉各种的夸好,客人嘛,总得客气几分。
“我瞧着倒是比我家姐儿大些,几岁了。”贾敏和蔼可亲的问道。
“十岁了!”林红玉应道。
贾敏笑了“原来比我家姐儿大三岁,倒是个大姐姐。”说着让林黛玉起来见礼。
这个时候书兰才好好的看见了林黛玉的全貌,然后她瞬间眼瞎了!
说好了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呢?
她瞧见的也只是一个长相可爱的七岁小姑娘而已,既没有看见‘罥烟眉’也没有看见‘含露目’,身子是要比林红玉娇弱一些,但也还在健康范围之内。
‘姣花照水’是有的,可‘弱柳扶风’那就完全没有看见了,一个一米二左右的小女孩怎么行动似弱柳扶风呀?不知道得瘦到那种皮包骨头的程度才行。
至于其他的什么‘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